《元遗民诗歌创作特征》阅读

小编:

元遗民诗歌创作特征

元代儒士社会地位低下,仕途险恶,使得一大批士人不愿出仕,余网曾说:“……亦有所不屑而甘自没溺于山林之间者,不可胜道。”然而,这种情况对文学、文化的发展倒比较有利,“夫士惟不得用也,则多效力文学之间,以为不朽”。事实上,确实有一大批文人雅士看破世情而选择了归隐林泉,忘却世事以全自身,追求内心的安宁。如王冕、徐舫、何景福的作品表现出极其明显的避世自适特征,题材多是山水景物,意象超然物外,心境不践凡俗。如杨维祯、倪攒等人以诗酒相娱,歌舞相伴,才情相激,在自由而自适的环境中,发展着独特的文学观念,创作着富有个性的文学作品。作为传统儒士,他们内心不会对满目疮痍的现实无动于衷,但“无官落得一身闲”,自认为不再有所谓的责任和义务,可以心安理得地从文娱兴。杨维祯继承浙东诗派的学术传统,主张“诗者,人之情性也,人各有情性,则人各有诗也”(《李仲虞诗序》)。他排斥律诗,认为“诗至律,诗家之一厄也”。为了更自由地抒写诗人的性情,他选择了束缚性较少的古乐府这种形式,并有所创新地运用来表达他对现实生活丰富、瑰奇、独特的感受和认识,通过诗歌来表达对传统观念的反叛,对“自我”意识的强烈抒发,这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此外,元遗民诗中还有大量表现遗民诗人的交游、唱和、诗画生活等诗篇,如“掇芳芹而荐洁,泻山瓢而乐志”(《吸清秘阁集·题画赠九成》),其中可以见出诗人的生活情感和精神追求、遗民之间的友情。还有寓物寄情的咏物诗篇,如王冕的咏物诗,表达诗人不随俗沉浮、清雅高洁的傲世情怀,《劲草行》以“疾风知劲草”作比,歌颂坚贞之士不屈的志节。
  从承继关系上看,元遗民诗歌接绪元诗特点而形成自己的特色 。元遗民诗歌承继元诗特点,风格呈现多样,或悲壮清激,跌宕豪迈:或淡雅清新,超尘无俗;或淡雅明丽,朴直豪放。其艺术形式多体兼备,尤其古体诗和乐府歌行成就比较突出,杨维祯的古乐府诗更是独具艺术特色,很有影响,被称为“铁崖体”。《四库全书总目·铁崖古乐府条》中说:“元之季年,多效温庭筠体,柔媚旖旎,全类小词。维祯以横绝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矫之,要抵于青莲、昌谷,其高者或突过古人,其下者亦多堕入魔趣。故文采映照一时。” 他的诗歌融合俗曲的时代特征,于此也可见出正统文学体载诗歌在元代受通俗文学的影响而产生的拓展与新变,它更加“散曲化”了,这也正是元末诗歌具有自己魅力之处。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易代有易代之文学。政治结构发生改变,文化思想并不随着政治以及经济基础的消亡而消失,而是传统文学结合新的历史环境下出现的新的文化特质产生出新的文学发展趋向和形态,形成新的一代之文学,从而构成文学、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易代之际,士风在变,诗风也在变。遗民诗歌不仅以诗纪事,以诗存史,而且以其自身风格内蕴的变化,改变或影响着诗歌这一古老而又常新的文体的发展变化,由此构成易代之际的学术文化的发展。元末诗人在易代之际承继有元一代诗风使之由正经变得到富有生命力发展的实绩,尤其杨维祯的“诗出情性”理论,诗歌中不受伦理束缚,张扬个性,突现自我的时代精神,不仅承继了浙东南文学传统,引领吴地诗歌创作呈现繁盛,而且也影响了明初诗歌的发展。只是由于朱元璋封建文化专制统治,使元明之际曾经繁盛起来的文学创作所发展起来的符合辛上会进步的人文思想受到了抑制,直到明中期以后才得以接绪和发展,并一直影响到明代前后七子以及清代性灵派诗创作理论和风格。

1.关于杨维祯及其诗作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杨维桢反对律诗,他之所以选择古乐府,是因为这种诗歌形式写起来自由,无束缚。

B.杨维桢的诗是借乐府的形式来反映现实生活,悲壮激越,独具艺术特色,被称为“铁崖体”。

C.杨维桢“诗出性情”的理论及张扬个性、突显自我的精神,影响了明初诗歌的发展,更引领了吴地诗歌创作的繁荣。

D.《四库全书》中说,在元朝末年,很多词人模仿温庭筠,柔媚婉约,而杨维桢才绝当世,努力矫正这种风气。

2.下面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由于元代儒士社会地位底下,仕途险恶,所以很多士人不愿出仕。

B.作为传统儒士,元代儒士对满目疮痍的现实也痛心疾首,但他们却无能为力,因此只能从文娱兴。

C.元遗民诗种类繁多,情感丰富,有表现个人生活情趣的,有表现坚贞节操的,更有表现对传统观念的反叛的。

D.朝代的更替,是文化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的历史环境出现了新的文学发展取向和形态,形成新的一代文学。

3.根据原文内容和大意,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元代文人雅士看破红尘,选择归隐,这对文学文化的发展是不利的。

B.元代遗民诗歌以诗记事,以诗存史,以其自身的风格改变了诗歌的发展变化。

C.元明之际文学创作曾一度繁荣,人文思想得到发展,这一直影响到明代前后七子以及清代性灵派诗歌理论和风格。

D.元末诗歌之所以有魅力,是因为它发展变化了诗歌这一正统文学体裁,使诗歌通俗化了。

参考答案:

    相关推荐

    诗歌创作艺术(二) 中国文化中的“饥民特征”阅读答案 李杜诗歌创作与从政关系之初论阅读附答案 现代诗:歌德《绿蒂与维特》原文、赏析及作者简介 在中华先民的生活中,对诗意的追求是最显著的民族特征之一阅读答案 坚守创作的诗性意识阅读理解答案 坚守创作的诗性意识阅读理解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本质特征 阅读附答案 “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阅读理解答案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雨巷创作特点 阅读技巧:文章写作特色以及写作特点 北朝民歌《敕勒歌》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离骚创作特点 诗歌阅读鉴赏试题与答案:征人怨 柳中庸 十二月过尧民歌诗词阅读答案 鉴赏古代诗歌语言 语言风格特点 《李世民畏魏征》阅读答案 李世民畏魏征 阅读答案 钱塘逢康元龙 诗歌阅读答案 李世民畏魏征阅读答案 李世民畏魏征......阅读答案 《13元“遗产”》阅读答案 13 元“遗产”阅读答案 13元“遗产”阅读答案 13 元“遗产” 阅读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戏答元珍(含答案) 《作家寄语中学生作文创作》阅读答案 初中阅读理解技巧之诗歌语言特色 《李世民畏魏征》阅读附答案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诗词形象思维特征 “儒”本来是亡国遗民宗教,所以富有亡国遗民柔顺 阅读附答案 13元“遗产” 阅读附答案 《“遗产”13元》阅读附答案 诗歌阅读《题元十八①溪居》参考答案 德远堂的文化特征阅读答案 德远堂的文化特征 阅读答案 《李世民畏魏征》阅读附答案 13元遗产阅读理解及其答案最新 13元遗产阅读主要内容 初发扬子⑴寄元大校书 诗歌阅读答案 《德远堂的文化特征》阅读答案 古诗歌鉴赏:寄李儋元锡(含答案解析) 《听民歌》阅读答案 《13元“遗产”(13分)》阅读答案 综合性学习:汉语作为中华民族的名片和象征,既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 元好问《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时作》高考诗歌鉴赏赏析理解答案解析 荆州民歌阅读答案 《听民歌》阅读附答案 诗歌阅读鉴赏试题与答案:春兴 武元衡 中华民族文化遗产宝藏中,传统节日有着其他文化遗产所不具备的特殊性 阅读附答案 听民歌阅读答案 词,原是配合隋唐以来的燕乐而创作的歌辞 阅读答案 13元“遗产”凤仙草......阅读答案 13元“遗产” 阅读训练及答案 《巴蜀文明的历史特征》阅读及答案 李贺作诗 文言文《李世民畏魏征》阅读答案 把握诗歌形象感知诗歌意象 古代诗歌阅读:题宣州开元寺水阁(含答案)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听民歌 ①听过民歌。... 诗歌阅读鉴赏试题与答案:新年作 刘长卿 诗意、理性、俚趣:宋代民俗文化的审美特质 阅读附答案 《荆州民歌》阅读附答案 诗歌比较“鹊桥仙 陆游”“渔翁 柳宗元”附答案 13元“遗产”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李世民畏魏征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地理环境与我国人体特征 阅读答案 《2014年网络流行语特征分析》阅读答案 节选自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阅读 现代诗:郭沫若《凤凰涅盘》原文、作者介绍与及诗歌赏析 所有的艺术创作...阅读答案 初中语文解题技巧之抓住事物特征 南歌子 诗歌阅读答案 《地理环境与我国人体特征》阅读答案 地理环境与我国人体特征阅读答案 耕作的诗人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阅读理解答案 诗歌鉴赏备考精讲:《归嵩山作》(王维)参考答案 《13元“遗产”(13分)》阅读训练及答案 《莫扎特的微笑 余泽民》阅读答案 “表现性是书法的一大基本审美特征”阅读 “听民歌,听过民歌。②陕北信天游、陇东花儿、江南田歌、闽北山歌。③从小听的闽北山歌”阅读理解答案 《13 元“遗产”》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苏轼的散文创作成就》阅读答案 【南宋】张孝祥《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高考诗歌鉴赏阅读答案赏析 小学生诗歌阅读《粉笔歌》 《媒介时代青少年崇拜偶像的特征研究》阅读 传统的艺术创作理论通常不以创意为中心 阅读附答案 德远堂的文化特征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乐府民歌·子夜四时歌·春歌》原文、注释及解说 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铛①底焦饭。遗作郡主簿,...阅读答案 特朗斯特罗姆:一年只写三首诗 阅读答案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1):鉴赏诗歌的形象 当前,中国诗歌进入了缺乏创新激情的贫乏状态...阅读附答案 壶口瀑布: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阅读答案 诗歌鉴赏:高考诗歌分类鉴赏方法总叙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2):鉴赏诗歌的语言 古诗鉴赏歌诀 现代诗歌阅读教学教案“生成诗歌的意象” 新生代青年的群体困境有两个特征阅读答案 沿着民歌往回走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