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绿色蝈蝈》学案1

小编:

绿色蝈蝈

课题:《绿色蝈蝈》课型:讲读课时:一课时


学习要点:

1.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3.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重点、难点: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

2.体会运用打比方的妙处。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初读课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静谧(mì)篡(cuàn)夺酷(kù)爱篝(gōu)火

喑哑(yīnyǎ)气氛(fēn)螽(zhōng)斯莴(wō)苣

啄(zhuó)钳(qián)子吮(shǔn)取喙(hùi)盔(kūi)甲

2.请将横线处的文字表述替换成成语(或词语)。

①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自语。(弱肉强食)

②表面上很大而实际脆弱的东西常常成了绿色蝈蝈进攻的目标。( 庞然大物 )

③蝉则惊慌、害怕得不知如何是好地飞起逃窜。(惊慌失措)

④它们对这道菜吃得特别有兴趣。(津津有味)

二、检查导入

1.导课:孩提时代,知了唱歌、蟋蟀鸣叫、蜘蛛织网、蚂蚁运食,都是我们天真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但随着阅历的增长,忙碌之中少了那份赏玩的心境。19世纪的法国却有一位用毕生时间为虫子书写历史的人,他就是法布尔。《昆虫记》就是他以大量科学报告材料和文学气质艰苦写成的巨著,今天我们学习的《绿色蝈蝈》便是其中一篇。

2.检查预习,听写字词

3.提问作者

三、学习研讨

一、细读课文,理出文章思路,整体感知

1.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引出蝈蝈的呢?

明确:课文第1段并没有写蝈蝈,是写在别人欢度国庆的日子里,自己还没有忘记去观察昆虫。“我独自一人”说明作者对他热爱的事业的执著。第2段写蝉在夜晚不再鸣叫,它要休息了。突然,蝉的一声哀号引出了的“主人公”——蝈蝈。这是多么富有匠心的写作思路!

2.作者是如何知道蝈蝈喜欢吃什么食物的呢?

明确:作者是通过实验和观察知道蝈蝈喜欢吃蝉肚子的。清晨,作者散步时看到的一幕揭开了蝈蝈食物之谜——捕蝉为食。又通过变换食物的花样,揭开了蝈蝈首先吃蝉肚子的秘密,因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这反映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3.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明确:作者对蝈蝈的称呼有:“狂热的狩猎者”、“笼里的囚犯”、“蝉的屠夫”等。当蝈蝈捕杀蝉时作者用“狂热的狩猎者”;当蝈蝈成为作者笼中观察和实验的对象时,作者就用“笼里的囚犯”;当蝈蝈吃蝉肉时作者称之为“蝉的屠夫”。作者不断变换称呼,使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更深刻的印象。

二、精读课文,体会拟人修辞方法的好处

1.文中多处运用拟人手法,试结合具体例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窃窃自语”“津津有味”“酷爱甜食”“毫不犹豫地都接受”都是拟人。这样写亲切自然,形象生动。

2.研读课文第9段,归纳这段文字说明了蝈蝈的什么生活习性,说明蝈蝈属__________(A.食肉 B.食草 C.杂食)性昆虫。

明确:课文第9段文字说明了蝈蝈的食性。选C,属杂食性昆虫。

3.“蝈蝈也存在着同类相食的现象。诚然,在我的笼子里,我从来没见过像螳螂那样捕杀姊妹、吞吃丈夫的残暴行径,但是如果一只蝈蝈死了,活着的一定不会放过品尝其尸体的机会的,就像普通的猎物一样。”本语段中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好处?你还能找出其他使用比较的例子吗?

明确:语段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写蝈蝈同类相食,拿螳螂来作比较。这样写既能使读者了解其他昆虫的习性,又能突出蝈蝈的习性。

比如在写蝈蝈的叫声时,拿蝉的叫声来作比较;写它喜欢吃肉食时,拿螽斯来作比较;写它追捕蝉时,拿鹰来作比较;写它同类相食时,拿螳螂来作比较。

这些比较,既突出了蝈蝈的习性,又说明了作者对各种昆虫的习性了如指掌。

三、品读课文,赏析文章语言的感情色彩

学生讨论:《辞海》中有关蝈蝈的条目是这样的:蝈蝈,昆虫。螽斯的一种。翅短,腹大,雄的前翅基部可摩擦发声。吃植物的嫩叶和花,危害农作物。也有称之为“哥哥”。就这段文字与课文比较,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的笔法特点。

明确:的说明与一般的说明文不同,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亲切自然,富有文学笔法,妙趣横生,生动活泼。

概括:的语言有两大特色:(1)文艺笔调。既有对昆虫的形象描写,又有个人感情的流露。(2)生动传神的语言。作者对蝈蝈充满了喜爱之情,语言生动感人。

例如:1.“这些它们都很喜欢吃。就像英国人酷爱吃用果酱做作料的带血的牛排一样。”比喻生动贴切,突出了蝈蝈喜吃甜食的特性;2.“蝈蝈这蝉的屠夫在吃肉喝血之后,也吃水果的甜浆”,把蝈蝈比喻为“蝉的屠夫”,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蝈蝈的食性。3.“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的”,“和睦”一词把蝈蝈拟人化,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蝈蝈的生活习性。

四、拓展阅读

拓展延伸,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训练点: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训练语段:

在树林里,有时人们会听到“笃、笃、笃”的响声。如果你蹑手蹑脚、屏住呼吸走上前去,就会发现,这是森林“医生”啄木鸟在“工作”。啄木鸟长着一把天生的“手术刀”,这就是像钢凿一样的嘴壳。它祖代相传,以食虫为生。当它停落在树干上时,就举起“手术刀”东敲敲、西啄啄,从敲击树干的声音中,得知害虫潜伏的部分,然后在树上啄一个小洞,把细长的舌头伸进去,利用上面的粘液和小钩,将虫子钩出来吃掉。害虫虽然隐藏在树干深处,但一旦被啄木鸟发现,便休想逃命。

根据调查和研究,啄木鸟勤勤恳恳,从不贪懒,每天都要敲打树干500-600次。近年来,有人通过高速摄影测算出,啄木鸟啄树的冲击速度,是每小时2080千米,当啄木鸟的头部从树上弹回来时,它减速的冲击力也大得惊人——约有1000个重力常数。要知道,一辆汽车如果以每小时56千米的速度撞在一堵砖墙上,其力量才不过10个重力常数。可想而知,1000个重力常数,这是多么巨大的冲击力!奇怪的是,啄木鸟从来不会因此而得脑震荡,头颈也不会受到任何损伤。

①为什么啄木鸟有这种奇特的本领?②科学家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和研究,还对啄木鸟作了解剖。③结果发现,啄木鸟的头部是一种天然防震器。④它的构造与众不同:脑子被细密而松软的骨骼包裹着,在脑子的外脑膜与脑髓之间,有一条狭窄的空隙,这样一来,通过流体传动的振动波,也许会得到减弱。⑤此外,啄木鸟的头部有非常大而有力的肌肉系统,也能起到消震和吸震的作用。⑥以后,科学家又发现了一个更重要的原因,这就是啄木鸟的头部和它的“手术刀”是一前一后作直线运动的,一点也没有侧向运动。

1.最后一段中第⑤句是病句,应该把消震和吸震这两个词对调。

2.啄木鸟是如何捕害虫的?

明确:当它停落在树干上时,就举起“手术刀”东敲西啄,从敲击树干的声音中,得知害虫潜伏的部分,然后在树上啄一个洞,把细长的舌头伸进去,利用上面的粘液和小钩,将虫子钩出来吃掉。

3.啄木鸟在啄木时能防震的两个原因是什么?

明确:①啄木鸟头部是一种天然防震器;②啄木鸟头部和它的“手术刀”作直线运动。

4.文中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

明确:①打比方说明法。如“啄木鸟长着一把天生的‘手术刀’,这就是像钢凿一样的嘴壳。”

②列数字说明法。如“啄木鸟勤勤恳恳,从不贪懒,每天都要敲打树干500-600次。”

③作比较说明法。如“它减速的冲击力也大得惊人——约有1000个重力常数。要知道,一辆汽车如果以每小时56千米的速度撞在一堵砖墙上,其力量才不过10个重力常数。”

五、反馈检测

1.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绿色蝈蝈》选自《昆虫记》。

2.指出下列句子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①时不时发出一阵非常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这便是蝈蝈的歌声和乐段,其余的则是伴唱。(比喻)

②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拟人、对比)

3.用下列词语写一段话:

弱肉强食窃窃私语隐隐约约惊慌失措

4.使借鉴写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一种昆虫。

    相关推荐

    《绿色蝈蝈》教案1 绿色蝈蝈 绿色蝈蝈 绿色蝈蝈 《绿色蝈蝈》 绿色蝈蝈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1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1 《绿色蝈蝈》教案 《绿色蝈蝈》学案2 《绿色蝈蝈》导学案 《绿色蝈蝈》教案 《绿色蝈蝈》教案 《绿色蝈蝈》简案 《绿色蝈蝈》教案 《绿色蝈蝈》教案 《绿色蝈蝈》教案 《绿色蝈蝈》导学案 绿色蝈蝈教学案 18 绿色蝈蝈 《绿色蝈蝈》导学案 23、绿色蝈蝈 18 绿色蝈蝈 18 绿色蝈蝈 18.绿色蝈蝈 《绿色蝈蝈》教案2 18.绿色蝈蝈 导学案 《绿色蝈蝈》教案4 《绿色蝈蝈》教案2 《绿色蝈蝈》教案10 《绿色蝈蝈》教案设计 《绿色蝈蝈》教案3 《绿色蝈蝈》赏析 《绿色蝈蝈》评课 《绿色蝈蝈》教学案例 《绿色蝈蝈》预习学案 绿色蝈蝈解读 《绿色蝈蝈》说课稿 十八 绿色蝈蝈 《绿色蝈蝈》实录 绿色蝈蝈(原文) 《绿色蝈蝈》教学稿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绿色蝈蝈》教学反思 《绿色蝈蝈》学习要点 绿色蝈蝈阅读答案 《绿色蝈蝈》 教学稿 《绿色蝈蝈》精品教案 第23课《绿色蝈蝈》教案 《绿色蝈蝈》教案设计 《绿色蝈蝈》教案设计 《绿色蝈蝈》优秀教案 《绿色蝈蝈》 阅读题 《绿色蝈蝈》 检测题 《绿色蝈蝈》评课稿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绿色蝈蝈》教学实录 绿色蝈蝈 教学设计 绿色蝈蝈•检测题 《绿色蝈蝈》练习题 《绿色蝈蝈》学法导引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绿色蝈蝈 教学设计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绿色蝈蝈》教学参考 《绿色蝈蝈》教学建议 绿色蝈蝈•评估测试 《绿色蝈蝈》原文阅读 《绿色蝈蝈》整体把握 《第23课 绿色蝈蝈》教案 《绿色蝈蝈》说课稿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绿色蝈蝈》教学杂谈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6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9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3 《绿色蝈蝈》学习目标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