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扩展

张晓风:透视平常的慧眼

小编:

大自然的风光是有灵性的,充满着诗情画意。不过,在台湾女作家张晓风眼中的人际交往,也是一道可以与山水相媲美的风景线。她热爱自然,更热爱人生,写下了一篇篇享誉海峡两岸的美丽文章。

神奇来自于挚爱

因为张晓风在台湾是名作家,她的“写作小屋”自然也有了名,在不少报刊版面上露过面。虽然她在这里接待的记者挺多的,但从祖国大陆来拜访的,我们还是第一拨。当初,张晓风把两个孩子都送入大学后,决计把更多心思放在写作上,提出在她和先生的住宅之外买一个单元房,以便她有个安心写作的环境。先生是她的同窗而知己而夫妻的“另一半”,当然是举双手赞成,而且“全权委托”。

张晓风不愧是个艺术高手,她的“写作小屋”显得清新而优雅。她招呼我们入座,靠背椅和大圆桌都是青石雕成的,装饰以台湾原住民人像的浮雕,坐上去很凉爽。看我们颇有兴致地环视四周,听我们夸赞艺术气味浓郁,张晓风笑着告诉我们,她跟先生住的房子她只能作一半主,但这里完全是她说了算,由着她的情调来,她亲自张罗亲手设计她想要的,像一个小姑娘那样过了一次家居布置的瘾。

生活中的张晓风虽然功成名就,仍忘不了自己的根。当海峡坚冰终于有所消融,无法来往的格局得以改观,张晓风便踏上祖国大陆故地,用自己独具慧眼的鉴赏眼光,把万千的感受珍藏在心底,倾吐于笔端。

张晓风的交际观现代而富有诗意,她告诉我们美其实无处不在。“有一个地方我非常心向往之,就是桐庐,富阳,富春江,严子陵从前钓鱼的地方。结果去那地方找到一个村子,他们说是孙权的故居。那个村子好奇怪哟,几百家人连在一块儿,下雨时走来走去都不会打湿的。就是说我穿过你家,你穿过我家,这么走。这个村子非常有意思。”

靠窗台的墙壁上挂着一块长方形的搓衣板。张晓风去浙江富春江畔,看到农村妇女洗衣用的搓衣板,如获至宝地买来带回了台湾。

张晓风说着,走近抬手取下来,当个宝贝似的给我们看:“我就把他们村落里一个搓衣板、一个凳子跟一个砧板买走,就是他们正在用的。我并不喜欢到古董店买一个供在那儿的东西,而喜欢跟生活有关的。你看它搓得纹都不清楚了,这个凹槽里头,好像还有点肥皂残留在里头,我觉得很真实。我知道他们会卖贵一点,可是我想还是有限吧,就是说,毕竟是我对那个村落的一个记忆。”

随着张晓风的介绍,我发觉屋里所有的收藏和装饰都很别致,这别致并非是花钱多的那种贵重,而是来自民间底层,看上去最不起眼的平常物。这些,都是女主人化平淡为神奇,似乎把故地的民俗也带回了台湾。

美好感情使她年轻

年过半百的张晓风素面朝天,秀气端庄、温文尔雅。她说话轻声慢语,没有名人的张狂和自傲。我们知道,她的职业是教中文的大学教授,也许是为人师表造就她的性格吧。

张晓风的待客方式与很多闽南人相似,在灶上烧一壶开水,倒进玻璃杯里泡出功夫茶,然后注入一个茶盅里,端给客人品尝。清香浓酽的茶水很地道,她用的一套茶具蛮讲究,她告之,是正宗的“宜兴紫砂”。

说起个人经历,张晓风称她是在台湾生长的“第一代半”外省人。她解释道:我这种人在台湾算外省人,而所谓外省人分第一代和第二代的。如果在这出生的算是第二代。那么,我之所以是“一代半”,是因为我童年的时候由我父母带着,是我自己走到台湾,而我妹妹就是抱着来台湾的。

张晓风说,她出生的地方是浙江金华。那是在抗日期间,出生在迁徙的旅途上。“我的祖籍是江苏徐州。对金华,我刚出生,没什么印象。可是后来我知道,金华是李清照住过的地方,所以我就觉得非常光荣,我跟李清照在同一个城里。我很喜欢李清照的诗词,这也是一种缘吧。”

抗战爆发后,张晓风一家搬到重庆去了。“对于重庆其实我也没什么印象,因为当时年龄太小。我后来真正有印象的第一个城市,那就是南京了。很多年我都忘不了这个城市,直到现在。”

说起南京,张晓风印象极深:“我记得跟我妹妹到新街口,那时是最热闹的地方。两个小姑娘最快乐的就是去买冰棒,那时只有两种冰棒,一种是红豆的,一种是橘子味道的。姐妹俩一去就发傻,因为只能选一样,我们每次都反复商量,好像是人生最重要的大事,到底是选红豆还是橘子。最后我买红豆,我妹妹买橘子,然后我吃她一口橘子,她吃我一口红豆,算是两份都吃着了,我对新街口有一个充满着香甜的回忆。”

童年的记忆,在张晓风来说永远不可能磨灭。5年前,当张晓风重返南京时,看到高大巍峨的老城墙依然古朴,白墙黑瓦的秦淮河畔依然热闹。她一个个摊位地转悠,乐而忘返。她最大心愿就是逛遍夫子庙,找到中意的雨花石。在这雨花石上,仿佛流动着她生命的宝贵时光,凝聚着她当年的憧憬和当年的欢乐。

紧挨着灶台的餐桌上,一只白瓷碗里放着几颗雨花石,在清水滋养下,雨花石鲜嫩而多彩。它们时常会给主人一些遐想。

在“写作小屋”里,我们就这样结识了一个性情率直的作家张晓风。与只注意身边琐事的一些女性作家不同,她胸襟开阔,目光远大,关心的是超越海峡的生存空间。

“我有一个流浪漂泊的命运,但是很意外地在一个小小的岛上生存了很长时间,我的身体在台湾长大,可是我的心好像跟历史的中国衔接,不管是到南京或者是西安,我觉得都是我心灵的一个故乡。好像李白、杜甫、李商隐这些文学先辈,随时会跑出来与你相遇,所以不是地理上而是心灵上能跟传统衔接。”

    相关推荐

    张晓风的寻根之旅 寻找诗意的慧眼 张晓风散文印象:腕挟风雷健笔淋漓 张晓风《我在》课堂教学实录(2篇) 张中行:眼力的培养 《泉水》课前透视 4.*不平常的蛋糕 不平常的信教案 4.*不平常的蛋糕 《笋芽儿》课前透视 古今透视,体悟人生 行道树教学设计2021 张晓风行道树教学设计 《不平常的信》探究感悟 《不平常的信》教学设计 谈教学对话的透视与反思 《我用残损的手掌》透视戴望舒 《不平常的信》教学设计 《不平常的信》教材分析 《不平常的信》教学设计 张之路:《非法智慧》到《极限幻觉》 《永生的眼睛》相关文学常识 穷苦诗人张籍──张籍生平简介 《灰雀》课堂教学之透视 教育研究的三种视角 蚂蚁之眼 2 《我用残损的手掌》透视戴望舒 张抗抗简介与生平 教育研究的三种视角 蜻蜓之眼 教育研究的三种视角 飞鸟之眼 眼神里透出的悲剧命运──《祝福》祥林嫂的眼睛描写赏析 给孩子一双探究的慧眼──教学《西门豹》有感 《小小竹排画中游》课前透视 人教版一册语文教材透视 贾平凹的《风雨》赏析 不平常的信 教案教学设计 《哪座房子最漂亮》课前透视 风雨任平生 《平凡的张鲁》《庸人》教案及练习 走进《清平乐·村居》的四个字眼 给你一双慧眼──谈《林黛玉进贾府》的叙事角度 用儿童的眼睛看待儿童的异常行为 贾平凹的《风雨》 阅读题 《哪座房子最漂亮》课前透视 人教版一册语文教材透视 透视古典诗歌思想情感的五个焦点 善从平常之中“挖”新意 《黄鹂》——孙犁论(贾平凹眼中的孙犁) 俞平伯:清凉眼目与灵境 《哪座房子最漂亮》 课前透视教案 透视“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现象 《背影》有关资料:朱自清的“平常心” 贾平凹的《风雨》 阅读题2 《 风雨》(贾平凹)的教学设计 给你一双慧眼——谈《林黛玉进贾府》的叙事角度 贾平凹《风雨》赏析 贾平凹《风雨》续写 儿童的智慧 母狼的智慧 智慧的美丽 《2008,北京》教学反思:透过文章明亮的眼睛 扩宽阅读视野,提高语文水平 贾平凹《风雨》读后感 贾平凹《风雨》教案3 鸿雁长飞品清词:透视一场少年心灵的“动画”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不平常的信》教案 开学第一课:父母眼中的家风教案 《春晓》说“晓” 贾平凹的《风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贾平凹《风雨》教学反思 贾平凹《风雨》导学训练 贾平凹《风雨》同步练习 你发现《风娃娃》的构思有悖常理吗? 17 不平常的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你发现《风娃娃》的构思有悖常理吗? 贾平凹《风雨》句子赏析 《春晓》教学实录及评析──看平等对话的条件创设 常用的语文常识 丰富课堂形式 珍视独特感受--《平平搭积木》教学片断 智慧之门的钥匙 报晓的公鸡 发挥课文的智慧因素,培育学生的人生智慧 《母狼的智慧》说课稿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不平常的信》教学设计 《语文常谈》第5章:语言的地面上坎坷不平 报晓的公鸡 超出平常的自己和伦理的自由――《荷塘月色》解读 丰富课堂形式 珍视独特感受--《平平搭积木》教学片断 晓帆的汉俳 春晓 春晓 春晓 寻常的语词,不寻常的词 呼唤有智慧的教育 寓言故事视角解读《北风和小鱼》 智慧地教育 学问和智慧 《懒惰的智慧》教学设计 春晓 春晓 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现状透视与教学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