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小编: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了解作家作品;

领悟课文写景的精妙,提高描写的能力;

理解并学习课文按空间顺序记叙事件;

把握文章的主旨。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合作与交流,探讨写景的妙处;

反复朗读课文,理清层次;

结合自身实际,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多角度深思课文的主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认识鲁迅从小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启发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教学重点】

1、领悟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2、通过复述课文,学习本文选材、组材的技巧。

【教学难点】

描写三味书屋的部分难在两点:

1、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困难。

2、有些难解的词语。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了解作家作品;积累生字生词;整体感知课文。

〖教与学互动步骤〗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童年》,在播放歌曲时,老师在一旁解说:

童年是一首古老的歌谣,每个人都有难忘的童年,童年的小伙伴、童年的小秘密、童年的故事是我们记忆中的珍宝。我们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在1926年9月18日,,回忆起自己童年时期的往事,写下了一篇优美散文,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今天就让我们伴随这首优美的乐章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看一看鲁迅先生的童年和我们的童年有哪些不同?

(板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 迅

二、了解作者及作品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作品有小说集《彷徨》、《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他的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这组散文是在鲁迅生活中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朝花夕拾》包括:《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十篇散文和《〈朝花夕拾〉小引》《后记》,其中前文篇是鲁迅在北京期间写的,后五篇是在厦大期间写的。《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形式多样,笔法灵活,抒情之中见讽刺,叙述之中显深意,严肃的内蕴常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出之,构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三、自读感知,积累生字生词

1、读准下列字词的读音:

攒 拗 确凿 菜畦 桑葚 臃肿 脑髓 相宜 书塾

方正 博学 蝉蜕 蟋蟀 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 倜傥

2、结合语境理解上面字词的含义,根据你的理解至少用上上面的四个词语说一段话。

四、学生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从文题来看,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明确:表明了记叙的是作者的一段经历(从……到……),点明了写作的两个场景(百草园、三味书屋)。

2、学生探究: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童年生活过的两个地方,从题目看,文章是按空间顺序来写的,那么他们各自的起止段落在哪里?哪一段又是过渡段?请大家合作探讨。

明确:1~8: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

9: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读书。

10~24:回忆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经历。

五、布置作业,学生活动

1、阅读1~8段,以“一个( )的童年”说一段话或给这几段加一个小标题。

2、阅读10~24段,以“______ 的读书经历”说一段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领悟课文写景的精妙,提高描写的能力 ;学习本文选材、组材的技巧;初步理 解文章的主旨。

〖教与学互动步骤〗

一、温故而知新

上节课我们对鲁迅的这篇散文做了整体把握,我们在上节课布置了两个作业题,下面我们来探讨第一题,请大家踊跃参与。

明确: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1、有趣的景物。

2、有趣的故事──美女蛇的故事。

3、有趣的活动──雪地捕鸟。

二、合作交流,感悟探讨

1、作为散文,要有文眼贯穿其中,你认为1~8段的文眼是什么?

明确:“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画龙点睛,成为这几段文字的文眼。

2、学生赏读第二段,感悟探讨这段文字写景的妙处:

明确:

⑴ 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

(让学生分别找出写形、声、色、味,写春、夏、秋景的相关内容)

⑵ 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

分析写景的顺序:

先用两个“不必说”从整体上写百草园,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由低到高写静物(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 ;再由高到低写动物(鸣蝉—黄蜂—叫天子);整体是从植物到动物(菜畦、皂荚树、桑葚──鸣蝉、黄蜂、叫天子),局部是从动物到植物(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木莲、覆盆子)。

⑶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让学生找出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

有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有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这些写出了孩子心中奇妙的想象和特殊的感受。)

⑷ 既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用词贴切:

(引导学生揣摩词、句,让学生理解:光滑、肥胖、伏、窜、轻捷、低唱、弹琴等词语和相关语句)

石井栏“光滑”表明长年累月摸,写出少年鲁迅多次好奇地摸。说黄蜂“肥胖”,不仅是它的体态较别的昆虫肥大,而且体现了儿童特别的感觉。“直窜”写出鸟儿的机灵轻捷和儿童羡慕不已的心理。至于写油蛉“低唱”、蟋蟀“弹琴”,更是儿童特有的感受。

⑸ 善于运用联想:作者由何首乌根联想到吃了便可以成仙,从而表现了百草园的有趣,使文章更加生动活泼。

拓展延伸: 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这个句式有什么好处呢?能否模仿课文,用这个句式来写一写我们美丽的校园呢?

教师示例:(体现有趣的景物很多。不必说明亮整洁的教室,干净舒适的食堂,环境宜人的寝室,也不必说优美动听的音乐铃声,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单是文化长廊一带就有无限风光。)

3、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后,又写了美女蛇的故事。下面先请一位同学简要复述和评论这个故事,其余的同学思考:文章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由赤练蛇而写到美女蛇,这是什么表现手法?能否从学过的文章中再举出一两个使用这种手法的地方?

明确:美女蛇的故事很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这是运用联想的表现手法;《天上的街市》也运用了联想,由地上的街灯联想到了天上的明星,再到天上的街灯和街市。

4、作者写冬天的百草园,着重描写了捕鸟,那么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准确地运用了哪些动词?为什么要写捕鸟?

明确: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然后写捕鸟的收获、经验教训。运用的动词有“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写捕鸟也是写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的无穷乐趣 。

拓展延伸:作者用一连串的动词,准确地描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请你也用上一系列的动词来介绍你曾参与的一项活动。(如溜冰、跳马、骑自行车、钓鱼等)

5、总结:作者把百草园描写得这么有声、有色、有趣、有味,实际上百草园其实很普通,而且作者在文章中也提到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这是荒园”。既然这只是一个只有野草的荒园,为什么作者把它看作是“乐园”,而且写得这么有趣?

点拨:作者很怀念在百草园的生活,这是一段无忧无虑的生活,回忆是美好的。可见童年的鲁迅是一个热爱大自然、好奇、天真幼稚的孩子。

6、学生品读过渡段:

探讨:应读出怎样的语气?

明确:应用疑问、猜测和无可奈何的语气读出鲁迅告别百草园时内心的震荡、依恋、无奈,从而表现他对百草园的眷恋、惜别之情。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重点理解写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2、探讨百草园与三味书屋在文中的关系。

3、讨论文章的主题。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百草园给鲁迅无限的乐趣,鲁迅也在一天天的长大,到了该上学的年龄,婴儿他就告别了百草园,开始了他的三味书屋的生活。这节课我们首先看看他在这里怎样生活。

二、合作交流,感悟探讨

1、学生活动,默读10~24段,思考下列问题:

⑴ 三味书屋的陈设是怎样的,你能用平面图画出来吗?为什么中年的鲁迅还记得这样清楚?

⑵ 文中还写到了作者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你认为他是一位怎样的人,你喜欢他吗?作者对他态度如何?

⑶ 为使人物形象生动,文章对这位老先生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

⑷ 作者在这里读书快乐吗?我们第一节课提出的第二题应怎样说?

为完成上述四题,八人小组展开讨论。

明确:

⑴ 学生根据第10段的叙述来画。他记得这样清楚,可见他对这段生活的深情。

⑵ 他是一位极方正、质朴、博学、和蔼、对学生严而不厉的先生。打戒尺、罚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学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罚跪规则而不常用,说明他对这种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留态度,也反映他对学生的开明思想。

鲁迅对先生的态度是:主要是敬慕先生,对他渊博的知识感到信服。同时也很爱他,因为学生虽然很调皮,很贪玩,但先生很少体罚他们,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

⑶ 鲁迅从以下几方面对他进行了描写:

① 神态描写:

如“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

② 动作描写:

如“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③ 语言描写:

如“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

强调:刻画人物。我们要根据中心的需要注意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

⑷ 学生认为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是枯燥无味的,或者认为这里的生活也让人难忘也有欢乐的。(只要紧扣文章内容来谈,言之有理都可,应给于肯定。)如认为枯燥无味,可从繁琐的礼仪、教学方式的单调、不允许学生提问、不准做与教学无关的事、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等方面来谈。认为欢乐,可从老师较为开明、老师知识渊博、有机会便跑出去玩、老师读书入神可在座位上做游戏画画等角度来谈。

2、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看法:

⑴ 两部分是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陈腐的生活相对比,一个是多么适合儿童心理,表现了儿童的广泛的生活乐趣,一个是多么妨碍儿童身心的发展,表现了儿童对它的厌恶。

⑵ 两部分是衬托关系,用自由欢乐的百草园生活来衬托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

⑶ 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

(学生合作探究,大胆发言,只要有自己的理解,言之成理即可)

3、细读课文,边读边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下面三种说法可供参考:

⑴ 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

⑵ 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⑶ 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这三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学生无论赞成哪种说法,都要给予适当肯定。)

第一种说法,根据是鲁迅在不止一篇文章中批判过封建私塾教育的陈腐,扼杀儿童天性。即使在本文中,也写到私塾生活的呆板、枯燥。

第二种说法,是对第一种说法的修正,比第一种说法合理些。

第三种说法,最易为现在的人们接受,似乎最为合理。

三、拓展延伸

1、告别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我们在一天天的长大,我们开始有了自己的秘密,自己的烦恼,自己的见解和思想。你有自己的烦恼吗?把它说出来,让我们来给你化解化解。

2、从现在的观点来看,你认为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哪些方面需要改革?试谈谈你的看法。

    相关推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6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5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7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8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6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4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3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题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全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案 仿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试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练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案 仿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