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扩展

鼓浪屿上的舒婷

小编:

 通往心灵的道路是多种多样的,不仅仅是诗;

一个富有正义感又富有同情心的人,总能找到他走向世界的出发点,不仅仅是诗;

一切希望和绝望,一切辛酸和微笑,一切,都可能是诗,又不仅仅是诗。

如果有人问我,中国最美丽的地方是哪里,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是厦门的鼓浪屿。到鼓浪屿之前,我就读过许多关于鼓浪屿的文字,这些文字描述出了一个海市蜃楼般的纯洁世界;到了鼓浪屿之后,这个世界便定格在我的心中,成为一幅不断浮现的鲜活画面。鼓浪屿让我神往,不仅因为它的自然风光,还因为鼓浪屿上居住着一位我所喜爱的诗人──舒婷。

驱车来到海边,鼓浪屿就在咫尺之遥。从此岸望去,绿树婆娑之间,掩映着一幢幢红瓦白砖、错落有致的西式小洋楼。在轻柔的海浪中,视线仿佛在晃动,而鼓浪屿似乎也在晃动。如果是晚上,站在这里眺望鼓浪屿的灯火,更是充满了诗情画意。

乘渡船抵达鼓浪屿,只需数分钟的时间。细细的沙滩上,纤尘不染。光滑的石板路,延伸向一户户人家。如果说上海外滩豪华建筑的富丽堂皇得让人感到压抑,那么鼓浪屿上的洋房却使人恍惚产生回家的感觉。小岛上没有任何一种机动车辆,甚至没有一辆自行车,因此听不到一点机械的噪音。岛上的居民和游客全部依靠步行,安步当车。每走一步,眼睛里都会摄入一幅清清爽爽的画面。海涛声从身后传来,浑厚而悠长。空气里有淡淡的海风的腥味,而更多的是各种各样的花草的香味。眼睛看的、耳朵听的、鼻子闻的,都是只有鼓浪屿才有的景色、声音和味道。与喧嚣的对岸相比,这里是一方净土。

按照舒婷给的门牌号,我们在曲径通幽处找到了一座小洋楼,这是一个姹紫嫣红的小花园。虽然是在冬天,但这里的亚热带气候使植物生长得非常茂盛。舒婷已经在楼梯口迎接我们了。她穿着绿色的毛衣,蓝色的碎花长裙,谦和地微笑着。待我们一一坐下,舒婷的丈夫便热情地为我们端茶水、拿水果。她也忙碌着,完全是一个普通家庭主妇的模样。她的丈夫,也是一位诗人和文学评论家,他坐在旁边的小椅子上,比舒婷还显得腼腆,含笑倾听着我们的谈话,大多数时间都保持沉默,偶尔才插两句话。

舒婷向我们谈起她刚刚上大学的儿子,他的儿子只比我小几岁,因此她也细心地询问我在大学中的生活情况。这是一个母亲最寻常也最伟大的心思。这个时刻的舒婷是最美丽的。我记得她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说过:“通往心灵的道路是多种多样的,不仅仅是诗;一个富有正义感又富有同情心的人,总能找到他走向世界的出发点,不仅仅是诗;一切希望和绝望,一切辛酸和微笑,一切,都可能是诗,又不仅仅是诗。”与其说生活是诗,不如说诗就是生活。有意地把生活“提炼”成诗歌,那样的诗歌就成了二流的诗歌,那样的生活也就成了矫揉造作的生活。

舒婷当年是厦门灯泡厂的锡工,因为住在鼓浪屿,上班要比别人多花半个多小时等渡轮。所以曾经“怨恨”过鼓浪屿。美丽的景致与严酷的现实常常发生尖锐的对立,这时候诗便产生了。舒婷向我们回忆当年朦胧诗潮中的往事,从容中却有一种高贵和尊严,这种特质是其他人学也学不来的。我不喜欢“新生代”女作家的张狂和飞扬,我却被舒婷的安静与温柔深深地打动了。舒婷递给我一粒新鲜的小西红柿,宛如樱桃般大小,晶莹剔透又像是玉石。她说这是鼓浪屿上产的,吸收了鼓浪屿的灵气,很好吃的。我试着尝了一颗,果然又甜又酸,汁水丰满,与那些在温室中种的味道绝不相同。舒婷看我很喜欢吃,像母亲看到孩子一般,高兴地笑了,又抓了几粒,送到我的手中。

客厅的墙上挂着一张苍老的照片,是几名身着军装的青年,英姿飒爽的模样。舒婷告诉我们,这是她的祖父,当年南洋水师的将军,留学欧洲学习海军,回国来希望通过军事来挽救国家命运,可是理想被现实撞击得粉碎。窗外可以望到茫茫大海,叱咤风云的前辈已经随风而逝,却留下了这幢漂亮的楼房。风吹动着阳台栏杆旁边的树叶,点点滴滴的阳光闪烁着,像顽童在跳舞。在这幢住过四代人的老房子里,舒婷讲述着往事与随想,她的讲述像一条平静的河流在自由地流淌。1980年,《福建文学》举办第11期舒婷作品讨论会。在研讨会上,舒婷曾经因为自己的诗歌被思想僵化的评论家们“歪曲”而当众失声痛哭。这件事情在当时的文坛流传甚广。用眼泪捍卫诗歌的尊严和自由,这是舒婷自己的方式。这不代表懦弱,相反,这是另一种勇气。舒婷在散文《生活、书籍与诗》的结尾处写道:“一只金色的甲虫在窗玻璃上嗡嗡地呼救,我打开窗门,目送它冉冉飞往沸削弱腾的桂花树。愿所有对自由的向往,都有人关注。”其实,包括舒婷在内的所有平凡的生命,都与那只甲虫一样,有着对自由无限的向往和渴求。我们也正是为这一向往和渴求付出了极其沉重的、也是值得的代价。

曾经有一位读者写信给舒婷说:“正是鼓浪屿花朝月夕,才熏陶出一颗玲珑剔透的心。”我相信他所说的不只是鼓浪屿的景色。住在鼓浪屿上的舒婷,与鼓浪屿一样,让我每次想起都感到一种透彻的温暖。

(2000年12月05日《中国青年报》)

    相关推荐

    关于舒婷 似近似远的舒婷 舒婷与“新诗潮” 舒婷与“朦胧诗” 舒婷诗歌中人的价值 “纵然我是一支芦苇”──记舒婷 世纪末的诗歌“口香糖”──舒婷批判 跨过爱情——舒婷《致橡树》主题再认识 周婷婷的故事 巧用意象,思沉情深──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鉴赏 湘教版《婷婷的画》教学设计 《戴望舒传》:戴望舒的传奇人生 戴望舒的诗 戴望舒的诗 戴望舒简介 【语文】一年级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李婷婷主讲】 戴望舒简介 戴望舒的文学道路 流浪或者在路上 鼓的随想 戴望舒简介 铁皮鼓上《过秦论》. 《雨巷》与戴望舒 戴望舒《雨巷》的教学实录 课堂上溅起一朵美丽的浪花 舒乙《父子情》赏析 浪花 读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浪花 浪花 鼓励的魅力 浪花 浪花 戴望舒《雨巷》欣赏 戴望舒与我用残损的手掌 2 读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我用残损的手掌》透视戴望舒 舒乙:“老舍先生的投湖是必然” 浪花 浪娃娃 浪娃娃 读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流浪儿 浪之歌 舒克申《秋天》学案 浪娃娃 2 《我用残损的手掌》透视戴望舒 戴望舒《雨巷》原文欣赏 古朴的安塞腰鼓 古朴的安塞腰鼓 古朴的安塞腰鼓 荡起拼音的浪花 古朴的安塞腰鼓 浪花与礁石的传说 安塞腰鼓的历史 沧浪亭 破浪者 浪娃娃 走过雨巷──怀念戴望舒 《躺在波浪上看书》教学设计 网上冲浪者大多姿势不良 31 浪娃娃 31 浪娃娃 躺在波浪上看书教学设计 《浪花》课文 董仲舒的君主立宪制_语文论文 《你,浪花的一滴水》课文 四年级语文上册《空气中的流浪汉》教案 荡起拼音教学的浪花 七年级上册《安塞腰鼓》教案 《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学设计 鼓吹新学的梁启超 《海浪》教案【长春版三年级上册】 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 腰鼓简介 照“甜滋滋、鼓鼓囊囊、鸟栖虫居”的样子写词语 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 安要塞鼓 天门烟浪 31《浪娃娃》 浪花 教案 “雨巷诗人”的悲情之旅──戴望舒与他的恋人 课堂上溅起一朵美丽的浪花论文精品 看浪花 教案 独辟蹊径 舒卷自如——我教《变色龙》 母亲的鼓励习题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