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五册19课范进中举

小编: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儒林外史》的介绍。

2.讽刺艺术的表现形式——夸张、对比、写实。

(=)能力训练点

1.欣赏小说的讽刺艺术。

2.比较阅读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了解封建科举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四)美育渗透点

体会作者对丑恶现象进行辛辣讽刺的艺术。

二、学法引导癣峨藕隰

因《范进中举》是长篇小说节选,学生要想较好地完成该课的学习目标,宜课外阅读《儒林外史》全书,对该书的整体情况,包括所刻画的人物,所选取的典型题材,反映的主题,主要的艺术手法有个大体的了解。学习本文时,着重从范进的语言、动作分析其性格,抓住范进中举前后的不同遭遇及中举后喜极而疯的原因的讨论分析,理解本文的主题及艺术特点。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

(1)个性鲜明的人物语言与动作。

(2)对比、夸张与直接写实在讽刺小说中的作用。

2.难点

旧小说中的雅语与口语。

3.疑点

同是读书人,范进与孔乙己有何不同?

4.解决办法

重点问题主要由学生阅读分析得出答案,难点多参照文下注解解决,疑点采取结合上几节课内容进行两个人物的比较的方法解决。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录音机、投影仪

六、师生互动活动

1. 查找资料,谈对吴敬梓和《儒林外史》的了解。

2、教师启发,学生讨论分析。(1)从范进中举前后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及其自身变化中把握人物性格及世态人情。(2)范进喜极而疯片断赏析。(3)胡屠户形象分析。(4)对比、夸张、直接写实的讽刺手法。

3.教师推荐《儒林外史》精彩片断,师生共同赏析。4.范进与孔乙己比较阅读,教师点拨,归纳。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介绍吴敬梓与《儒林外史》。

2.从范进中举前后地位、经济状况变化把握科举制度的罪恶,从周围人的态度变化了解世态。

3.范进喜极而疯片断精读。

(:)整体感知

《儒林外史》是古代讽刺小说中的精品,所以在一开始应予以介绍并鼓励课外阅读,这也能促进学生对本课知识、人物主题的认识。而后分析课文内容,熟悉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重点剖析主人公范进的遭遇及性格。

(三)教学过程

1.作家、作品简介

吴敬梓,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门第,早年也曾热衷功名,便考场屡屡失意,同时在家境由富到贫的变化中,他也饱尝世态炎凉,这些使他对现实,尤其对科举制度有了较清醒的认识,促使他写下了长达三十万字的章回体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儒林”指读书人这一阶层。《儒林外史》全书正是以封建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描写他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书中人物,大都有当时真人真事为影,全书故事没有一个主干,但有一个贯串其中的中心,即反对封建科举、封建礼教,讽刺因热衷功名而造成的极端虚伪的社会风气。作品塑造了许多典型人物,如周进、范进、马二先生,严监生等等。在中国文学史上,尤其是讽刺小说中,这本书获得很高评价。

2.听课文范读录音,要求

(1)读准字音,体会语气,语调的运用,注意文下注释中一些旧小说中的词语的解释。

(2)围绕“中举”这一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将选文分成“中举前”和“中举后”两个部分。

3.范进形象分析

(1)中举前

学生默读第1、2两段,[思考]两段有哪些地方能表现范进的社会地位与经济状况?在这种情形下,他仍偷偷参加乡试,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如“这十几年,不知猪油也曾吃过两三回”,“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几句可见范进家境贫寒,而胡屠户对他的轻侮中可见他社会地位低下,面对屠户的训骂,他竟然“唯唯连声”。在这种情形下,他仍偷偷赴试,更表现出他对功名的热衷。

(2)中举后

投影,放范进发疯的画面,学生读第5段范进喜极而疯片断,给其划分层次,并分析这里有哪些文句的反复,这种反复说明了什么。

明确:范进喜极而疯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层次:昏厥一疯跑一跌倒一疯走上集。这里拍手的动作、笑的表情多次重复,“我中了”一句话反复出现。拍手、笑印证了他是因喜而疯,“我中了”体现他念念不忘的是科举,一旦中举,喜极而疯,这一情节的设置,充分表现了范进的利欲熏心,从而揭示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学生读第5至12段,[思考]范进中举之后地位、经济状况发生哪些变化?这说明了什么?范进对胡屠户的态度有何变化?又说明了什么?

明确:中举之后,范进地位马上提高,这从周围众邻居的称呼“范老爷”,胡屠户的言行,

张静斋上门几件事都可看出。而张静斋送钱送房子,可见范进经济状况与以前不可同日而语,更预示他从此将走上富贵之路。他对胡屠户的称由“岳父”转为“老爹”,可见他性格中有虚伪的一面。

从中举之后看,范进已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新贵,他得到了他想要的功名富贵,但他也马上表现出虚伪、世故的性格,对胡屠户态度变化,与张静斋称兄道弟,这就表现他已被科举制度所腐蚀,所同化。

4.学生完成课后练习二、课后练习五第2小题。

(四)总结、扩晨

本课对于范进形象的分析是一个重点内容,通过分析,我们重要的是明确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孔乙己没有进学、潦倒一生,范进进了学又如何?不过变为统治阶级的走卒而已,不同的命运、相同的主题。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对胡屠户描写部分,体会人物性格。

2.课外阅读《儒林外史》第四、五、十三至十五回。

(六)板书设计

(板书另下载ja/1901.gif)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

1.胡屠户形象分析。

2.对比、夸张、写实的讽刺手法。

3.范进与孔乙己形象比较。

4.《儒林外史》精彩片断阅读。

(二)整体感知

本课时以讽刺艺术的欣赏为重点,以胡屠户的形象分析其实也贯穿这一内容,范进与孔乙己比较、精彩片断阅读求粗不求细,大致轮廓出现后让学生自己揣摩。

(三)教学过程

1.以胡屠户为例,分析本文的讽刺艺术。

本文最大的特色在于它的讽刺艺术。讽刺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对比、夸张、反语以及直接写实等。

[思考]本文主要用了哪几种形式?结合胡屠户形象分析逐一进行说明。

明确:主要用了对比、夸张和直接写实三种。

(1)对比胡屠户对范进的前后态度变化。

对范进的称呼“现世宝”一“贤婿老爷”。

对范进外貌的描述“尖嘴猴腮”一“才学又高,品貌又好”

贺礼 “一副大肠和一瓶酒”一“七八斤肉,四五千钱。”

动作 “腆着肚子去了”,“一日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一“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那手早颤起来”,“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

通过对比,表现出胡屠户欺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市侩性格。

(2)夸张

胡屠户打了范进之后,“那只手隐隐的疼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众人回家时,“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这种细节上的夸张,用漫画式的笔法显示出胡屠户对范进畏惧、巴结的情态。

(3)直接写实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五第1小题。

这里胡屠户的动作“攥”、“舒”、“缩”、“揣”及“紧紧”、“连忙”两个词活画出他那副贪财虚伪的小人相。

通过对比、夸张、写实的手法,胡屠户的性格跃然纸上:这是一个趋炎附势的市侩形象,他欺贫爱富、贪财虚伪、庸俗自私。

学生讨论文中对其他人物的讽刺描写,如用夸张的手法描写范进喜极而疯的情状。

2.学生讨论,比较范进与孔乙己形象。

教师提示:可以从人物性格,人物的遭遇,人物与作品中其他的人关系几方面着手。

范进逆来顺受,甘受屈辱,孔乙己自视清高、孤芳自赏;范进世故虚伪,孔乙己迂腐善良;范进中举之后成为统治阶级,享受荣化富贵,孔乙己连秀才也没考上,最后被打折了腿死路一条;范进中举后,周围人巴结奉承,送钱送银子,孔乙己一生遭人嘲笑,掌柜最后记得他还是因为他欠了酒钱。

作者的态度:吴敬梓对范进以批判为主,鲁迅对孔乙己有批判,也有同情。

3.学生完成课后练习三。

(四)总结、扩展

本文与《孔乙己》相比,是通过一个中举的人,围绕“中举”这一事件,描写各色人等的种种丑态,从而揭露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揭露当时社会中趋炎附势的世态。作者用了对比、夸张、直接写实的手法对这些人物进行描写、讽刺,大大加强了文章的批判性。

比较阅读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式。作为比较的双方应具有可比性,即有共性与个性。同样,除了范进与孔乙己,还可进行丁举人与张静斋的比较,胡屠户与张静斋的比较。这些比较都有利于深入地把握人物性格。

下面进行《儒林外史》精彩片断的阅读讨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找一个带有明显讽刺的片断进行阅读,然后集中讨论。

示例1第四回写到范进到知县汤奉处打秋风,当知县看到范进因守制而不用银镶杯箸,不用象箸时,很担心他不用荤酒,正在此时,却见范进“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元子送在嘴里”,这才放心。一句“大虾元子”的描述将范进虚伪的性格暴露无遗,同时也表现出封建礼教的虚伪性。

示例2第五回写到严监生临死前伸出两个指头,众人都不得要领,其妾赵氏猜出他的心事“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恐费了油”,挑掉一茎之后,严监生“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这两个指头使严监生与葛朗台一样,成为世界文学画廊中著名的吝啬鬼形象之—一^

(五)布置作业

比较《范进中举》与《变色龙》的讽刺艺术。

【参考答案】《变色龙》的讽刺写法主要是对比与直接写实。它的直接写实就是奥楚蔑洛夫的每一次言行,其中还借助于道具——军大衣,来增强讽刺的效果。而它的对比并非简单的前后对比,而是奥楚蔑洛夫的五次变脸,每一次都与前一次形成对比(《范进中举》的讽刺艺术参见“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六)板书设计

(另外下载:ja/1902.gif

八、背景知识与课外阅读, 1.关于作者及其《儒林外史》

吴敬梓(170l~lTM),字敏轩,又彰文木,安徽全椒人,清代讽刺小说家。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曾祖、祖父、叔祖均凭科举显达。父吴霖起,拔贡出身,只做过一任县教谕(八品学官),为人正直耿介,不慕荣利,对吴敬梓颇有影响。吴敬梓13岁丧母,后随父到任所,20岁中秀才,(此后即屡举不中)23岁丧父。从此,他的生活起了很大变化,由于“素不习治生,性复豪上,遇贫即施,……不数年而产尽矣。”“乡里传为弟子戒”(均见程晋芳《文木先生传》),大家都拿他作“败家子”的典型来教育子孙。他33岁时移居南京,生活愈加贫因,到后来甚至常常无米下锅。1754年冬病逝于扬州。

吴敬梓一生中大半时间在南京、扬州两地,他所交往的多是些“上层人士”,如官僚豪绅、纨绔子弟、举业中人、名士、清客等,对他们的卑污的灵魂,腐朽的生活,一切秽行劣迹,有较深刻的了解;加上他个人经济地位的剧变,使他与广大下层人民有较多的接触,这些成了他创作《儒林外史》的丰富的素材。

《儒林外史》成书于作者50岁以前。这部长篇讽刺小说共五十五回,刻画了一百多个人物,但并无一中心人物作主干,,是连缀很多故事而成的长篇小说。可是全书却有一个中心思想,这就是通过科举制度的弊害和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活的腐朽堕落的描绘,深刻地揭露和强烈地抨击了封建社会道德风俗的败坏和政治的黑暗。它确实是一幅刻画入微、形象逼真的封建社会儒林百丑图。鲁迅先生说:“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中国小说史略》)这是对《儒林外史》进步思想和讽刺艺术的最好的概括。由于时代的局限。作者在书中批判黑暗现实的同时,却把理想寄托在一些“品学兼优”的士大夫身上,宣扬古礼古乐,这是应加以批判的。

现在通行的《儒林外史》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张慧剑校注本。

    相关推荐

    第19课《范进中举》课文简介 19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 范进中举 范进中举续写(五) 范进中举 范进中举 范进中举 范进中举 《范进中举》 范进中举 《范进中举》 范进中举 范进中举 《范进中举》 范进中举 《范进中举》课本剧 《范进中举》课本剧 《范进中举》说课稿 《范进中举》课文导读 《范进中举》课文评点 《范进中举》课文解析 《范进中举》浅析 《范进中举》浅析 《范进中举》课文题解 《范进中举》课文分析 《范进中举》课堂实录 范进中举(第二课时) 浅议《范进中举》 《范进中举》教案 《范进中举》说案 范进中举续写 五篇汇总 《范进中举》教案4 《范进中举》实验课教案 《范进中举》教案5 范进中举续写(二) 范进中举续写(四) 《范进中举》教案22 《范进中举》教案3 《范进中举》教案7 范进中举续写(三) 初三上册《范进中举》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范进中举》教案 《范进中举》课文背景知识 《范进中举》教案2 《范进中举》教案6 《范进中举》教案8 《范进中举》中心思想 《范进中举》教案1 《范进中举》教案9 范进中举续写(一) 《范进中举》主题思想 《范进中举》同步训练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学杂谈 《范进中举》教案设计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课文背景知识 《范进中举》人物描写 《范进中举》语法修辞 《范进中举》强化练习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读后感(二) 《范进中举》写作特点 《范进中举》课堂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知识归纳 《范进中举》写作特点 《范进中举》语法修辞 《范进中举》疑难解析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读后感(三)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有关资料 《范进中举》语言描写 《范进中举》词语解释 《范进中举》词义辨析 《范进中举》探究活动 《范进中举》学习思路 《范进中举》学法建议 《范进中举》结构分析 《范进中举》典型例题 《范进中举》写作特色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学实录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人物描写 《范进中举》教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