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枣儿》教学设计1

小编:

【设计简说】

本文是一个《等待戈多》式的戏剧小品.对剧中象征意义的理解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因此,进扣剧本的内容.揣摩情节、语言,才能引导学生理解剧中的象征意义.教学过程大致分为三个过程:感知、朗读、体悟.教学设计的基本出发点是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关心自己周围的老人和儿童.

【教学过程】

一、感知

1、自读课文、了解内容、熟悉小品剧情:

(学生读课文、用概括性文字梳理剧情。)

2、师组织交流活动:学生们表达见解

即:全剧用象征手法、围绕“枣儿”展开情节、描述了老人和男孩之间的一段亲切交往,表现了老人对儿子、男孩对父亲的深切亲情.

二、解读

1、分组表演剧中剧情:

⑴理清情节顺序:学生小组讨论

交流活动。

⑵揣摩个性化的戏剧语言,把握人物内心情感:

师讲解:如:写老人“威严地”“命令”“蓦然温和”“清清嗓子”“楞住”“紧紧搂住男孩”“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等等都是传神地写出老人对男孩的疼爱.以及她在与男孩交流过程中的感情变化。

⑴学生分组准备(人物、道具、台词。)

⑵学生分组表演各自的情节。

2、教师组织课堂评议活动:同学们对各组表演表达见解。

二、品析

1、怎样认识老人和男孩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用体现人物性格精神的词概括)

明确:老人最有普遍意义的老一代长者的形象:满怀心情、富有爱心、关爱已成年的下一代男孩测量年幼的新生一代的形象好奇而懂事、思念父亲、喜爱心疼自己的老人

2、“枣儿”在剧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枣儿是全剧情节发展的线索,是人物对自己的话题,全剧的结构与内容都与“枣儿”密切相关.

3、怎样理解剧中的象征手法?

明确:全剧运用了象征的艺术手法.“枣儿”是亲情的象征,是故乡的象征,也是传统生活的象征和精神家园的象征.

三、体悟

出示话题:联系现实生活、关注自己周围的老人和小孩孤独的现象、想想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四、课堂交流

五、师生评议

    相关推荐

    《枣儿》教案1 15枣儿教案(1) 《枣儿》教学设计 《枣儿》教学设计 枣儿教学设计 《枣儿》教学设计 枣儿教学设计 《枣儿》教学设计 《枣儿》教学设计 《枣儿》教学设计 《枣儿》教学设计 《枣儿》教学设计 《枣儿》教学设计 《枣儿》教学设计 《枣儿》教学设计 《枣儿》教学设计3 《枣儿》教学设计2 《枣儿》教学设计2 《枣儿》教学设计3 《枣儿》教学设计2 枣儿教案设计 15枣儿 枣儿教案 《枣儿》教案 枣儿教案 枣儿导学案 《枣儿》教学实录 枣儿教学反思 《枣儿》教案7 15枣儿教案 《枣儿》教学杂谈 《枣儿》教案2 《枣儿》教案3 九年级下册《枣儿》教学设计 枣儿说课稿 《枣儿》中心思想 《枣儿》时代背景 枣儿课后练习 九年级语文下册《枣儿》教学设计 《枣儿》中心思想 《枣儿》写作特点 《枣儿》疑难解析 《枣儿》中心思想 《枣儿》有关资料 《枣儿》词语解释 《枣儿》时代背景 《枣儿》主要内容 枣儿主要内容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设计1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设计1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设计1 《笋芽儿》教学设计1 《雨点儿》教学设计1 《枣儿》时代背景 《雨点儿》教学设计1 《笋芽儿》教学设计1 《笋芽儿》教学设计1 《枣儿》素质教育新学案 九年级下教参:枣儿 《枣儿》课文知识点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1 《笋芽儿》教学设计七(1) 《笋芽儿》教学设计九(1) 《枣儿》九年级语文教案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1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1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八(1) 《枣儿》重点字词梳理 《枣核》教学设计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三(1)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四(1)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五(1) 枣儿课后练习答案 《枣儿》教案2(教案学案一体化) 第15课《枣儿》课文简介 《枣核》教学设计18 《枣核》教学设计15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1 《笋芽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1 《笋芽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枣树 教案教学设计 《枣核》教案教学设计14 《枣核》教案教学设计20 《柳叶儿》教案1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枣儿》学案 《枣核》教案教学设计7 《鞋匠的儿子》教学设计1(第二课时) 囫囵吞枣教案设计 《鸟儿 花儿》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枣儿》课文原文 九年级语文下册:枣儿同步练习 致女儿的信1 家乡的红枣 教案教学设计 《儿童诗两首》1 两小儿辩日1-教学教案 《只拣儿童多处行》作业设计1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枣儿》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