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不用嗓子的歌手》教学设计之二

小编:

教学目标:

1、认识“嗓、莺、蜜、蜂”等14个生字,会写“仔、队、找、细、丛、节、音、远”8个生字及以下词语:合唱队、又尖又细、老远、仔细、声音。

2、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课文。

3、了解小动物奇妙的发生方式,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重点难点:

认识生字新词,理解小动物是怎样唱歌的。

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趣

同学们,你知道歌星用什么唱歌吗?今天,老师请来了一群神奇的歌手,他们不用嗓子也能唱出动听的歌。你们想知道他们是谁吗?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20课《不用嗓子的歌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提出你感兴趣的问题。

(点评: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激发起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达到纲举目张的效果。)

二、识字找趣

1、借助拼音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找出生字词,用你喜欢的方式和生字词交朋友。

2、字词教学。(课件显示生字)

(1)同桌互读,纠正读音。

(2)分别请几个学生当小老师,领读(有注音)

(3)集体读。(有注音)。

(4)开火车读。(无注音)

(5)抢读。(无注音,打乱顺序)

(6)游戏:“读字救小羊”。课件显示情景:大森林里,小羊站一边,大灰狼站另一边。大灰狼慢慢地走近小羊,学生同时大声、迅速、准确地读出生字词。如果学生还没读完,大灰狼就走到了小羊跟前,大灰狼就吃掉小羊;如果学生读完生字,大灰狼还没走到小羊跟前,大灰狼就会停下来,小羊就得救了。

3、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如“莺”可以用猜字谜的方法来识记:“草字头,秃宝盖,鸟儿就是小黄莺。”“密、蜜”音同形近,可采用比较法区别:“下是虫,小蜜蜂;下是山,密密林。”

4、指导书写。(略)

(点评:《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此环节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生字,让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可增强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朗读生趣

1、整体感知课文

(1)森林合唱队开始表演了,请看,(出示小黄莺、小蜜蜂、小青蛙和蝉的活动场面,并伴随他们动听的歌声。)老师声色并茂地范读全文,时而模拟动物的叫声,时而模仿动物的动作。当学生听得如痴如醉时,问:你们想不想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不用嗓子的歌手是谁?他们用什么来唱歌?

(3)检查初读效果。

朗读接力赛:开火车一人读一句,做到四不:不错字,不漏字,不添字,不重复。读对了,下一位接着下一句读;读错了,下一位重复读前一句。(及时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同时引导学生正确评价他人)

问:孩子,你们想怎样学这篇课文?

生:我想学动物说话。

生:我想分角色朗读课文。

生:我想表演。

生:我想和同桌赛读。

……

2、开放时空,自主学习一二三段

(1)自由读一二三段,找出小黄莺、小蜜蜂和青蛙的话,并认真练读。

(2)学生轮流读小动物说的话,老师适时作出指导。(课件演示)

(3)赛读。各小组先比赛,再选派一名代表读喜欢的句子,看谁读得最好。

(4)老师相机出示小蜜蜂和青蛙说的话,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生:我明白了小蜜蜂是靠翅膀振动发出声音的。

生:我知道青蛙是靠声囊发出声音的。

生:我懂得了小蜜蜂和青蛙都是不用嗓子的歌手。

(5)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鼓励学生配上喜欢的动作。

(点评:引导学生用喜欢的读书方法学习课文,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充分地读,读中思,读中悟。尤其通过感情朗读、配动作表演读等形式,加深了对课文语言的内化,加深其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学得轻松。)

四、改编激趣

1、自由读第四段,想:它们会说些什么?

2、小组合作,模仿二三段的写法,把第四段改编为对话的方式。

3、展示改编成果,颁发“优秀合作奖”和“最佳编剧奖”。

4、蝉用什么唱歌的?画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5、老师小结:小动物们的发声方式真有趣。让我们再来欣赏吧。

6、齐读最后两段。(再一次课件演示)

(点评: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再创造,自主地进行语文实践,对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大有裨益。)

五、表演增趣

1、你们想演一演这篇童话吗?可以根据课文主要内容自由想像。

2、自由组织,竞选角色,确定导演,演员,想想每个角色应做哪些动作,说话时是什么神态,说些什么,自己先练一练。

3、学生自主推荐,自告奋勇表演。教师分别给四个学生戴上黄莺、蜜蜂、青蛙和蝉的头饰。以下是课堂表演实录:

小黄莺做飞着的样子,小蜜蜂和蝉飞来飞去。小青蛙边跳边呱呱叫。

黄莺:(飞)蜜蜂妹妹,你的嗓子真不错!

蜜蜂:(边飞边笑)哈!你说错了。我唱歌不用嗓子。我是靠翅膀振动发声的。

黄莺:(飞)青蛙王子,你的声音响亮!

青蛙:(笑)哈!你说错了。我是靠声囊发出声音的。不用嗓子。

黄莺:(飞)蝉姑娘,你的嗓音真好听!

蝉:(边飞边笑)哈!你说错了。我唱歌不用嘴巴,而是靠肚子上的两片透明的薄膜振动发出声音的。

黄莺:(高兴)哦,原来你们都是不用嘴巴的歌手,但唱得比金嗓子还动听,请你们来个大合唱吧。

蜜蜂“嗡嗡嗡”,青蛙“呱呱呱”,蝉“吱吱吱”。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

4、老师小结,颁发“最佳演员”奖和“最佳导演奖”。

(点评:童话表演,不仅帮助儿童深入理解课文,使课堂教学显得生动活泼,还有助于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而在自由活泼的氛围中,学生通过表演,对语言文字将会有活生生的感受。)

六、延伸存趣

1、引导总结

学了这篇童话,你有什么收获?(略)

2、扩展阅读

课外查找资料,了解动物界中还有哪些动物有奇特的发声方法。

    相关推荐

    《不用嗓子的歌手》教学设计 《不用嗓子的歌手》教学设计之一 《不用嗓子的歌手》教学反思 《不用嗓子的歌手》教学设计(二年级上) 《不用嗓子的歌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不用嗓子的歌手》设计思路指导 《不用嗓子的歌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不用嗓子的歌手》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S版二年级上册20课《不用嗓子的歌手》教案 语文S版20课《不用嗓子的歌手》优秀教案 2016年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不用嗓子的歌手》练习题 语文S版二年级上学期语文同步练习题:《不用嗓子的歌手》 二年级语文《不用嘴巴的歌手》教学设计 《不用嘴巴的歌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烧不坏的手帕》教学设计之二 《烧不坏的手帕》教学设计之二 《七子之歌》教学设计之二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学设计之二 《烧不坏的手帕》教学设计之一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学设计之二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学设计之二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学设计之二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学设计之二 《烧不坏的手帕》教学设计之一 《七子之歌》教学设计 《七子之歌》教学设计 《七子之歌》教学设计 《七子之歌》教学设计 《七子之歌》教学设计 语言运用之句子的衔接连贯教学设计(高二用) 《春天的手》教学设计之二 《七子之歌》教学设计之一 《炮手》教学设计之二 《手指》教学设计之二 《烧不坏的手帕》教学设计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学设计之一 《大海的歌》教学设计之二 《大海的歌》教学设计之二 《七子之歌》教案设计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设计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设计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设计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设计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设计 《对子歌二首》教学设计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设计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设计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设计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设计 《歌声》教学设计之二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设计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设计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设计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学设计二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之二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学设计之一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学设计之四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学设计之三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学设计之一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设计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设计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设计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设计 《囚歌》教学设计之二 二年级《奇妙的歌手》教案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七子之歌——澳门》教学设计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学设计之三 《小溪流的歌》教学设计之二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学设计之三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之二 《杨树之歌》教学设计之二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之二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之二 《生命的壮歌》教学设计之二 《胖乎乎的小手》教学设计之二 《小溪流的歌》教学设计之二 《草叶上的歌》教学设计之二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学设计之三 《胖乎乎的小手》教学设计之二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学设计之一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设计3 长春版《脖子的妙用》教学设计二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设计3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设计1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设计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设计 七子之歌 《短歌行》教学设计之二 《数字歌》教学设计之二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设计2 25《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之二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案教学设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