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练习题>课后练习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

小编: :admin

内容预览:

第17课《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先作论述后提出论点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

2.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教学要求

1.指导预习,要求学生找出论证过程中讲道理和举事例的句子,为研讨本文的教学重点论证方法做准备。

2.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语言。

教学重点

1.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

(本文是怎样引用古人的话作为道理的论据来论证的?找出引用的句子,研究它们的作用,领会引用的精要,与论点切合和引用后阐释等特点。除了引用,本文还运用了哪些方法?

本文引用古代大学者的话作为论据,对于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起了重要的作用。开头引用古代两位著名的大学问家的话,既用他俩的经验之谈作论点,又作论据,颇具说服力。程颐的“学者要先会疑”和张载的“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两句话的意思概括起来就是:做学问要善于提出问题。中间引用了孟子的“尽信书不如无书”,并作阐释:“这也就是教我们要有一点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引话十分精当,与该段的分论点十分切合。

除了道理论证,本文的举例论证也用得很好。在论证对于传说必须要有怀疑精神这个论点时,举了古书上有“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两个例子,使人确信古书记载的传说不一定可靠,怀疑确有必要。为了论证怀疑是建设新学说的基本条件这个分论点,举了清代戴震读《大学章句》敢于怀疑大儒朱高的例子,戴震一生在学术上之所以卓有成就,能成为大学问家,与他自幼读书就善疑好问分不开。作者举例时,还能摆出自己的经验,如读书时该怎样怀疑与发问,列出了一系列寻根究底的疑问,给人以启发和借鉴。总之,用这些事实论据来进行论证十分有说服力。)

2.理解论证的层次和过渡句的作用

教学难点

1.本文多次运用对比论证,一共有几处?

(本文共有四处运用对比论证。

一、第4段“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从正反两方面说理,阐明“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之因;

二、第5段“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通过正反两方面的结果,阐明“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的重要性;

三、第6段“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地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先从反面说理,后从正面说理,阐明为什么“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四、第6段“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指“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先从正面概述事实,后据此事实从反面作一推理,阐明“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2.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本文的语言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如:“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短短两句,几个字,把对传说“信”与“不信”,“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的理由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其理服人,无可置疑。“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这是一个长句,70余字,对“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的产生”,作了准确的精辟的论述,蕴含着丰富的内容。“一切学问家”中的“一切”包括古今中外的学问家,无一例外。“不但……,就是……”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意思;“抱怀疑的态度”,“和书中的学说辩论”,“评判书中的学说”,“修正书中的学说”,具体、细致、深入、有序地说明学问家是如何才把“新学说”“建设”起来的;四个“常常”,多次重复词语,突出说明学问家是经常这样做的,表明这样做,这种精神,乃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这句是对上面论述的一个精当的总结,准确指出“这样”做是“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的必要条件,阐明了分论点“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更新”、针对“过去”的学说而言,“更善”,说明优于“过去”的学说,“更新更善”,精当地说明了“新学说”的发展性,优越性。这70余字的长句,字字相宜,句句有用。)

课时安排

第1、2课时:通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理解文章结构

第3、4课时:逐段分析文章,理解文章中心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一个人学习,总是希望学有所获,学有所成的。但是,从实际情况看,并非所有的求学者其最终收效都一样,其最后成果都相同,有的人收效好,成果大,而有的人却收效差,成果小,彼此有差异,有的甚至差异很大,非常悬殊。无论历史上,无论现实中,都存在这种情况。这是什么缘故呢?我们如何才能让自己学习的收效好些,成果大些呢?研究这个问题,吸取有益的经验,对我们搞好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十分重要的。

《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谈的就是这方面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些很有启发,很有价值的见解,学好这篇文章对我们很有意义。

三、教师带读课文

帮助学生扫清字词障碍

四、布置阅读思考题。

为了有重点地学习这篇文章,我提出几个阅读思考题,同学们学习课文时考虑这 些问题应如何回答。

思考题一:本文的结构层次如何划分?各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思考题二:文章的总论点是什么?总论点是如何提出来的?

思考题三:分论点是什么?分论点的提出有什么特点?分论点与总论点之间有何联系?

思考题四:哪些地方用了对比论证?

五、学生分组阅读课文,考虑思考题的回答,着重考虑思考题一。

六、讲解文章的结构层次。

这篇文章的结构层次如何划分?各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讲解:这篇文章有6段,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提出文章的总论点。第1段是一句引用:“‘学者先要会疑。’--程颐”;第2段也是一句引用:“‘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这两段全是引用,本文用以提出的文章的总论点到底是什么呢?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这个总论点,该怎么说呢?这两个问题,大家课后再考虑考虑,下节课来回答。

七、逐段讲解课文。

㈠ 第1、2段。

1、 第1、2段提出了文章的总论点,这个总论点是什么?

(本文的总论点是借用古代学者的名言提出的,总论点是“学者先要会疑”,或者是“学则须疑”。如果用我们自己的话来表达,总论点是“研究学问必须有怀疑精神”。)

2、 引用学者的名言以提出论点,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这种写法,既提出了论点,同时学者的名言本身也是一个证明论点的有力论据,这就使得论点的说服力更为增强。)

㈡ 第3段。

1、 对这段文章四句话之间层次关系怎样理解?

因果关系:因为①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②而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这种可靠;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这种不一定可靠。③譬如国难危急的时候……),所以④做学问所依据的材料也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这种材料最要紧最可靠;一种是别人的传说,这种材料不一定可靠)。

2、 第三句“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是举例论证还是比喻论证?

这句是比喻论证,设喻以说明“事实和根据”的两种“来源”,不是举例论证。如果举例论证,那就要举出做学问的实例,“譬如”后面所言,并非做学问的实例。

3、 第3段在文章中起到哪些作用?

(这段在文章中起到三个作用:

一、引出下文,使文章上下紧紧相联。这段讲了做学问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据是“靠别人的传说”,自然就要出现一个问题--如何对待这“传说”,而下文紧接着就谈论这个问题。

二、形成层进,使文章论说深入一步,进了一层。这段讲学问的基础是什么,下面进一步讲如何对待这个基础,内容深入了。

三、铺石垫基,使文章的说服力增强。做学问应该如何对待传说这个关系到全篇中。动议题的问题,本段虽未加以论说,而“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这点已在本段得到说明,这就为后文论述做学问应该如何对待传说垫下了基石,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㈢ 第4段。

1、 第4段分三层意思,是哪三层?

第一层(开头到“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指出“怀疑的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种“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怀疑精神乃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第二层(“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有什么科学根据”)举二例(“三皇、五帝”的传说、“腐草为萤”的记载)具体说明如何以怀疑的精神对待传说。

第三层(末句“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指出怀疑的精神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2、 本段的中心在哪层?为何?

本段的中心在第三层。第一层提出文章的总论点:“怀疑的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第二层是举例说明在做学问中如何以怀疑精神对待传说;第三层则是在第二层说明的基础上作出结论,指出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在于攻破一切虚妄的学说。本文是在提出总论点后设立分论点加以论证,第3段以一个方面论证总论点,阐明为什么怀疑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这是第一个分论点的内容,本段第三层说的就是这个内容。

㈣ 第5段。

1、 第5段和第4段同是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意义,为什么写了第4段还写第5段?两段的内容有何相异?

一、第4段说的是对于“传说”要用怀疑精神对待,第5段则说“我们不论对干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各种各样的书本,各家各派的学问,做学问者时时在评判,常常要弃取,这方面论及了,文章的论述才算是全面,漏掉了,将是缺陷。写了第4段,又写第5段,可见作者构思的周到。

二、第4段侧重说怀疑思索是为了取“是”弃“非”,攻破“一切虚妄的学说”,第5段侧重说怀疑思索的三个步骤及其目的:“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2、 本段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本段用了正反对比(“因怀疑而思索……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和引用名言(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两种论证方法。

㈤ 第6段。

1、 本段包含几层意思?彼此如何联系?

本段包含四层意思:一、首句提出本段论点,即第二个分论点--“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二、(“对于别人的话……一切学问才会起来”)讲道理论证论点。先从反面阐明:“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再从正面阐明:“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水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地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

三、(“许多大学问家……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举实例论证论点。这一层分两小层:第一小层是“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以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书向塾师发问的事例为证;第二小层概括指出“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干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

四、(“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到段末)归纳总结,照应论点。先从正面作结:“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再从反面强调:“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八、归纳中心

本文论述了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的观点,强调了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倡学者应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作者关于怀疑与学问之间关系的论述对今天的治学者或读者都是富有教益的。

九、教学小结

十、布置作业

    相关推荐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怀疑与学问》精品教案 鄂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怀疑与学问》教案 学问与怀疑 怀疑与学问 怀疑与学问 怀疑与学问 怀疑与学问 怀疑与学问 怀疑与学问 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 四年级教案:怀疑与学问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海思》教学设计 鄂教版二年级上册17课《湖》教案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滋味》教案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读碑》教案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七课《海思》教案 初二语文:《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桃花源记》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2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社戏》精品教案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各课教案汇总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听潮》精品教案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七根火柴》教案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海思》精品教案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橘颂》精品教案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故事三则》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16课《山米与白鹤》教学设计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山米与白鹤》教学设计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十课《诗三首》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诗两首》精品教案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我的“长生果”》教案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创造学思想录》导学案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13课《黄河颂》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诗三首》精品教案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黄河颂》精品教案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二课《短文两篇》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三课《短文两篇》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短文两篇》精品教案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四课《诗两首》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八课《台阶》教学设计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7课《犟龟》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奇妙的克隆》课文教学研讨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爱国情怀”教学设计 鄂教版五年级上:《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少年中国说》精品教案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23课《愚公移山》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25课《桃花源记》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七根火柴》精品教案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醉翁亭记》精品教案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26课《醉翁亭记》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精品教案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语文乐园八 鄂教版三上17课《动物的远游》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提升试题(鄂教版)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诗三首》教案及练习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桃花源记》精品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苏教版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创造学思想录》精品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茶馆》教案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题 鲁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芋老人传》教学设计 鄂教版五年级上:《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4 鄂教版五年级上:《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2 鄂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创造学思想录》学案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懒惰的智慧》课堂实录 鄂教版五年级上:《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3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懒惰的智慧》精品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16课《我的“长生果”》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海洋忧思录》精品教案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特别营救》教案及练习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寻找时传祥》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学与问》教学案例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端午的鸭蛋》学案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下棋》教案 鄂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模拟试题 五年级上册语文17课导学案 (人教版五年级第十一册)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一个少年的笔记》精品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老王》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信客》教学设计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我的“长生果”》教案及练习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爱国情怀教学设计方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台阶》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九课《老王》教学设计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最苦与最乐》教案 鄂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大雁》教案与评析 鄂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重复与变化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背影》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三峡》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说屏》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观潮》教学设计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古代神话三则》精品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蜡烛》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