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练习题>课后练习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海思》教学设计

小编: :admin

内容预览:

第7课《海思》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

1. 理解作者由海而产生的联想和深邃的思考。

2. 理清文章结构,学习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 品味大气磅礴的语言,感受大散文的魅力。

过程与方法:

1. 提取信息,学习写阅读提要。

2. 从作者思考问题的方式中学到自己能学到的东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大海是人类的摇篮、人类文明的摇篮、人类心灵的家园。培养自己热爱大海、热爱家园的感情。

课题详解

[关于作者]

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曾长期任新闻记者,现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

梁衡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他历任《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等职,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

他的主要作品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散文集《夏感与秋思》、《只求新去处》、《名山大川感思录》、《人杰鬼雄》、《当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库--梁衡卷》。

过去二十年他主攻山水散文,深得古典山水文章的传统,行文草本有灵,水石有韵。近年来又致力于人物散文,特别是历史伟人名人的写作。《觅渡,觅渡,渡何处?》、《红毛线,蓝毛线》等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

[题目解说]

由“海思”二字可以看出,本文重点是写自己看到大海以后的联想和思考,属于学者型的范文,其知识含量的丰富、思维方式的独特体现着智慧的魅力。读文如睹其人,只有饱学之士才能写出如此大气的文章。

教学过程:

一. 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驰骋chěng 掬饮jū 皓月hào

休憩qì 蜿蜒wān yán 觅mì

词语积累

极目:用尽目力(远望)。

穹庐:游牧民族居住的圆顶帐篷,用毡子做成。

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归宿:人或事物的最终着落;结局。

休憩:休息。

蜿蜒:曲折延伸。

词语辨析

悠闲 清闲

两个词语都是形容词,虽然都含有“闲”字。但“悠闲”指闲适自得,“清闲”则指清静、闲暇。

休憩 休息

两个词语都表示“休息”,但它们的语体色彩不同,前者多用于书面语,后者既用于书面语,也用于口头语。

内容解读

本文属于学者型散文,其知识含量的丰富、思维方式的独特体现着智慧的魅力。只有饱学之士才能写出如此大气的文章,读文如睹其人,大气者方能成就大事业。让我们从头来感受一遍此文的魅力。

文章通过对海的博大、壮阔的描述,引出有关海的种种联想,进而引出海与人类的关系。作者纵情赞美了海的壮阔之美,让我们感受到人类乃至人类历史在大海面前的渺小。从作者深邃的思考中,我们懂得了大海是人类生命的摇篮,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是人类心灵的家园。读到此处,我们能真切感受到作者对大海深沉的爱。

全文分为“写景----联想----沉思”三部分,结构很清晰。三部分之间又用了恰当的过渡衔接的句子,自然形成一个整体。开头,作者写到了漫天漫地的水构成了海的博大广阔,不断涌动追逐的波浪形成了波澜壮阔的海面,与礁石搏斗的惊涛骇浪激荡起人们的热血。海景,可以写的东西太多,作者为什么偏偏选择这样的场面呢?任何一篇写景之作都要考虑怎样为情服务,作者这样选择也是为了更为广博的联想。在这片海景中,渺小的人自然遁形,海的深和阔无限放大,以至于作者觉得大海像一个神秘的梦。这神话自然引起了作者的联想。作者由站在海边的感觉----“被织进一张蓝色的大网中”,“这种可见而不可触的蔚蓝色,似有似无,给人一种遐想,一种缥缈,一种思想的驰骋”,展开了思想的翅膀。神秘的百慕大、海岭、海沟、海底古城……这个蓝色的神秘世界包含了太多太多的谜。海的包容力让人惊叹,它聚集了世界上所有的水,它汇拢了亿万年的历史、五大洲的文明。因着大海的古老,她见证着世间万物的繁衍生息。“于是,我明净的心头又涌上一汪蓝色的沉思。”作者乘船返回,在海浪的摇动中,他又产生了新的思考。大海不仅是生命的摇篮,更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正因为大海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最终又成为了人类心灵的归宿。结尾句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大海的深沉的爱,爱她的博大精深,爱她的包容一切,爱她给与人类心灵的慰藉。海让人心胸更宽广,让人眼界更开阔。难怪有位伟人说过:“世界上最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特色赏析

1. 跨越时空的联想

本文的成功首先体现在思想的魅力。课文取名为“海思”,着重点应在“思”上。面对大海,多数人可能也会想到赞美海的壮美,可是谁会想到由海的博大联想至海的包容力?从海底世界的神秘到海所融会的世间的水,从自然界的水循环到跨越时空的对历史和文明的包容。从这里,我们读到了一个学者独特的感受力,面朝大海,普通人呼吸到的是海潮,而作者呼吸到的却是海魂。这种跨越时空的联想使人感受到的是有生命力的海。更为奇特的是感受着海浪对船的颠簸,竟使作者联想到大海就像生命的摇篮,更像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人们对大海的依恋正是一种心灵的回归,大海以自己独特的魅力赐予人类新生与活力。作者的联想与沉思使文章的主题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 大气磅礴的语言

文章吸引人的还有它气势磅礴的语言,能让人的精神为之一爽。比如:“本来,地球上并没有生命,是大海这个母亲,她亿万年来哼着歌儿,不知疲倦的摇着,摇着,摇出了浮游生物,摇出了鱼类,又摇出了两栖动物,脊椎动物,直到有猴、有猿、有人。”“科学家说,物质是不灭的,那么捧起一掬海水,这里该有属于大禹那个时代的氢,也该有哥伦布呼吸过的氧。”“那清风碧波,像是从天上、从地下,从四面八方,从我的五脏六腑间一起涌过。”无论是写景,还是由景致产生的联想,都显得特别的大气。品读这样的语言,让人的眼界变得开阔,胸襟变得恢宏。生活中的点滴不如意又算得了什么?人的心灵在接受着洗礼。

3. 生机盎然的景物描写

文章的第2段描写了大海波澜壮阔的场景。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大海雄壮的美。在这片生机盎然的大海里,我们看到了水构成的天与地,时起时伏的波、星星点点的雨、湿湿蒙蒙的雾,构成了这个庞大的世界。天边垂下的波涛、地心里泛起的浪花,像大军、像野马、像棉垛……作者调动了一切可以调动的感官,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各方面入手,将海的壮美浓墨泼洒,极尽描绘之能事。特别是描写站在礁石上感受海风、海浪的洗礼这一段,作者已将心这一特殊感官与大海融为一体。为了将景致表现得更为真切,作者大量运用了修辞手法。如:“那从天边垂下来的波涛,一排赶着一排,浩浩荡荡,如冲锋陷阵的大军”,“他们笑着、叫着,舔食着天上的云朵,吞没了岸边的沙滩,狂呼疾走,欢腾飞跃”等,场面显得格外壮观,又特别真实可感。同时,作者又选用了恰当的动词和形容词,将场面的动感与恢宏传达得淋漓尽致。

难点:

1. 作者面对大海,引起了哪些思考?

在海浪的摇动中,作者产生了新的思考。他想到,海是有生命的,大海不仅是生命的摇篮,更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正因为大海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最终又成为了人类心灵的归宿。人们对大海的依恋正是一种心灵的回归。

习题详解

第一题:参看[结构详解]部分。

第二题:尽量依据文本回答。参看[结构详解]部分。

第三题:作者调动了一切可以调动的感官,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各方面入手,描写了大海波澜壮阔的场景。为了将景致表现得更为真切、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还选用了恰当的动词和形容词,将大海的动感与恢宏传达得淋漓尽致。

第四题:写阅读提要,应注意强调内容要点。写景、联想、思考、情感等要素不可缺。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5题

眼前这哪里是海呢?只有水,水的天,水的地,水的色彩,水的造型。那如花灿开的浪,时起时伏的波,星星点点的雨,湿湿蒙蒙的雾,一起塞满了这个蓝天覆盖下的穹庐。她们笑着、叫着、舔食着天上的云朵,吞没了岸边的沙滩,狂呼疾走,翻腾飞跃。极目望去,那从天边垂下来的波涛,一排赶着一排,浩浩荡荡,如冲锋陷阵的大军;那由地心里泛起的浪花,沸沸扬扬,一层紧追着一层,像秋天田野上盛开的棉朵。那波浪互相拥挤着,追逐着,越来越近,越来越高。赶来到脚下时便陡立成一道道齐齐的水墙,像一匹扬鬃跃蹄的野马,呼啸着扑上岸来,“啪”的一声,一头撞在那些圆溜溜的礁石上,顷刻间便化作了点点水珠和星星飞沫。还不等这些水珠从礁石上退下,又是一排水墙,又是一声巨响,一阵赶着一阵,一声接着一声,不休不止,无穷无尽。倒是水雾里的那几只海鸥在悠闲地盘旋着,打着浪尖。我站在礁石上,任海风鼓满襟袖,任浪花打湿鞋袜,那清风碧波,像是从天上,从地下,从四面八方,从我的五脏六腑间一起涌过。我立即被冲洗得没有一丝愁绪,没有一星杂虑。而那隆隆的浪,滚滚的波,那浪波与礁石搏斗的音乐,又激荡起我浑身的热血。海啊,原来是这个样子。

1. 语段从人的感觉器官具体而形象地描写了大海的气势,作者是从哪些感觉器官描写大海的呢?请举例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作者说“海啊,原来是这个样子”,“海”究竟是怎样的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看到大海后,“我”的感觉是怎样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作者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大海,请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略作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其目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6-12题。

读沧海(三)

刘再复

我读着海,从浅海读到深海,从海平面读到海底我神往的世界。但我困惑了,在我的视线未能穿透的海底,伟大书籍最深的层次,有我读不懂的大深奥。

我知道许多智勇双全的科学家、工程师和探险家,也在读着深海,他们的眼光像一团炬火,正在越过黑色的深渊去照明海底的黄昏。全人类都在读海,世界皱着眉头在钻研海的学问。海底的水晶宫在哪里?海底的大森林在哪里?海底火山或石油的故乡在哪里?古生代怎样开始繁衍的故事?寒武纪发生过怎样惊天动地的沉浮与沧桑?奥陶纪和志留纪经历过怎样扣人心弦的生存和死灭?海底有机界的演化又有过怎样波澜壮阔的革命的飞跃?

我读着我不懂的深奥。于是,在花间的岩石上,我对着浪花,发出一串串的海问,从我起伏的热血涌流出来的海问。我知道人类一旦揭开了海谜,读懂这不朽的书卷,开始这伟大的存在,人类将有更伟大的生活,世界将三倍的富有。

我有我读不懂的大深奥。然而,我知道今天的海,是曾经化为桑田的海,是曾经被圆锥形的动物统治过的海,是曾经被凶猛的海蛇和海龙霸占过的海。而今天,这荒凉的波涛世界变成了另一个繁忙的人世间。我读着海,读着眼前驰骋的七彩风帆,读着威武的舰队,读着层楼似的庞大的轮船,读着海滩上那些红白相间的帐篷,和刚刚拥抱过海而倒卧在沙地上沐浴着阳光的男人与女人。我相信,二十年后的海,被人类读不懂其深奥的海,又会是另一种壮观,另一种七彩,另一种海与人和谐的世界。

伟大的书籍,你时时在更新,在丰富,在进化,一刻也不静止。我曾经千百次的思索,大海,你为什么能够终古常新,能够拥有这样永不会消失的气魄。而今天,我读懂了:因为你自身是强大的,自身是健康的,自身是倔强地流动着。

别了,大海,我心中伟大的启示录,不朽的大自然的经典!今天,我在你身上体验到自由,体验到力,体验到丰富与渊深。也体验到我的愚昧,我的贫乏,我的弱小;然而,我将追随你滔滔的寒流与暖流,驰向前方,驰向深处,去寻找新的力和新的未知数,去充实我的生命,更新我的灵魂!

6. 作者在第一段写道“……有我读不懂的大深奥”。这句话包含了以下哪几段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作者在第二段中写了许多读不懂的深奥,请写出两个最有代表性的短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作者以什么为顺序来写对沧海的深奥的认识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作者在第四段写道:“我知道今天的海,是曾经化为桑田的海”,请用一个成语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第四段“而今天,这荒凉的波涛世界竟变成了另一个繁忙的世间”一句的含义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

1. 从视觉:那如花灿开的浪,时起时伏的波……;从听觉:“啪”的一声,一头撞在那些圆溜溜的礁石上……;触觉:任浪花打湿鞋袜。

2. 波涛,一排赶着一排,如冲锋陷阵的大军;浪花一层紧追着一层,像秋天田野上盛开的棉朵;追逐的波浪像一道道水墙,像一匹扬鬃跃蹄的野马……

3. “我”被冲洗得没有一丝愁绪,没有一星杂虑。浑身的热血激荡。

4. 略

5. 调起作者的激情,引发作者的联想和思考。

6. 二、三两段

7. 浮沉与沧桑,生存与死亡

8. 时间顺序(或古代、现在、未来)

9. 沧海桑田

10. 动物统治的沧海变为人统治的沧海,表明人类对沧海的认识、开发、利用。

11. 自身是强大的,自身是健康的,自身是倔强地流动着的。

12. 比喻为伟大的书籍,因为读懂了这本书,人类将有更伟大的生活,世界将三倍的富有。

    相关推荐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海思》精品教案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七课《海思》教案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海洋忧思录》精品教案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海洋忧思录》教案及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背影》教学设计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滋味》教案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读碑》教案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创造学思想录》导学案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7课《背影》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背影》教案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创造学思想录》精品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生命之舟》教案及反思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社戏》精品教案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各课教案汇总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听潮》精品教案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七根火柴》教案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橘颂》精品教案 鄂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创造学思想录》学案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故事三则》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最后一课》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背影》课文教学研讨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桃花源记》导学案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生命之舟》教案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十课《诗三首》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诗两首》精品教案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我的“长生果”》教案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13课《黄河颂》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诗三首》精品教案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黄河颂》精品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最后一课》导学案 苏教版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二课《短文两篇》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三课《短文两篇》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短文两篇》精品教案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四课《诗两首》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7小孩与大海》教案 河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胡同文化》教案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说几句爱海的孩子气的话》教案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少年中国说》精品教案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23课《愚公移山》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25课《桃花源记》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七根火柴》精品教案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醉翁亭记》精品教案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26课《醉翁亭记》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精品教案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怀疑与学问》精品教案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语文乐园八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提升试题(鄂教版)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诗三首》教案及练习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桃花源记》精品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八课《台阶》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7背影》说课稿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题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懒惰的智慧》课堂实录 鲁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那树》教学设计 鄂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 八年级语文上册 7 最后一课教案 苏教版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懒惰的智慧》精品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致空气》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7 最后一课教学案 苏教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16课《我的“长生果”》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特别营救》教案及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雷电颂》学案 鄂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模拟试题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我的老师》教学设计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一个少年的笔记》精品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 7 最后一课导学案 苏教版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我的“长生果”》教案及练习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古代神话三则》精品教案 上海五四制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差不多先生》同步练习 八年级上第7课《背影》教案 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海燕》教学反思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致空气》课文精讲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五课《走一步,再走一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老王》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信客》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台阶》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九课《老王》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三峡》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说屏》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观潮》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 雷电颂》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蜡烛》教学设计 鄂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煮书》教案设计 上海五四制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乡愁四韵》教案 (鄂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暑期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海燕》教学设计 2016年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训练题(鄂教版带答案) 2017年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训练题(鄂教版带答案)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代神话三则》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2单元第7课背影(第二课时)》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鄂教版) 一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鄂教版)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 海燕》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