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还语文教学之语文味

小编: :admin

2006年10月12日,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在山西太原落下帷幕。哈尔滨市南岗区复华小学刘彩凤老师代表黑龙江省参赛,执教《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在众多的教学精英中脱颖而出,以简单朴实的教学设计、扎实有效的语言训练、感人至深的情感熏陶,征服了现场一千多名听课教师和大赛评委,获得一等奖第三名。

本节课本着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念,精心设计教学,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这是一节从始至终真正注重学生语言发展,注重语言积累,注重语言训练,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的语文课。

上课前,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不仅紧紧围绕着课文内容进行语言训练,还巧妙地渗透了对课题的理解。

师:昨天刘老师一进你们学校,一幅巨幅图画首先映入眼帘,猜猜是什么?

生:中国地图。

师:(出示中国版图)这是中国的版图。上面还有四个大字是什么?

生:爱我中华。

师:你能找到你们的家乡太原吗?(在地图上标示太原)这是老师的家乡哈尔滨。(在地图上标示哈尔滨)老师从哈尔滨到太原坐了两天的火车,你能用个词语形容一下我们之间的距离吗?

生:路途遥远。

生:千里迢迢。

生:遥不可及。

师:如果让你在太原与哈尔滨之间架一座实实在在的桥,你有什么办法?

生:根本不可能。

生:那难度太大了。

师:是呀,以我们现有的技术力量还实现不了这样的愿望。再看地图,(在地图上出示杭州)这里有一座美丽的城市杭州,(在地图上出示台湾)这里是祖国的宝岛台湾。在它们之间不仅路途遥远,还隔着茫茫海峡。如果要在它们之间架一座跨海大桥你觉得怎么样?

生:那难度就更大了,就更不可能了。

简单的交流看似随意,实则用心良苦。这里既有词语训练,又有思维训练,同时在交流中学生也了解了实际意义上的桥是难以跨越茫茫海峡的,学生在心中留下了大大的问号,生命桥怎么可以跨越海峡?带着这样的疑问开始了学习。

教学设计分两个大的环节:第一环节读通课文;第二环节理解课文。

在第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校正了“暂停、辗转、凋零、骨髓、间隔”等词语的字音,由字音巧妙地带出了三个难读的句子,联系课文理解了“暂停、辗转、含苞、绽放、凋零”等词语的意思,读通了三个难读的长句子。为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扫清了障碍。

生字的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教师通过自主提示生字的读音有针对性地进行生字教学。词语的理解有层次:如对“辗转”一词的理解,先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进行了解含义;再引导学生读“辗转”所在句子的前两句话写的内容,引导学生想像医生都可能在哪儿为小钱寻找骨髓,从而明确“辗转”在文中所表达的意思;再通过朗读表达对“辗转”的理解。重点词语的教学一环扣一环,层层深入,学生既理解了词语的意思,也理解了句子的意思,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作好铺垫。联系上下文,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降低了词语理解的难度,符合小学生学习的规律。

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语文课程标准》对中段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按着《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对学生的概括能力进行了扎实的训练。如:概括课文内容的训练。刚刚升入四年级的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停留在复述课文的程度,语言啰嗦,抓不住重点。针对学生的这一学习实际,本节课呈现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师:字音读准了,词语理解了,难读的长句读通了,现在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了。

师:有信心吗?(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别着急,你们有更重要的任务,注意听他们读,一会儿,老师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地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师:这位同学读得既准确又流利!其他同学的任务完成了吗?现在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1999年9月22日,小钱躺在医院的病床上……

师:哪里的小钱?

生:在杭州的。

(生继续很具体地叙述,师随机点拨;学生概括地说,并板书词语:杭州、小钱、白血病、台湾、同胞、在余震中、捐献骨髓。)

师:这位同学讲得很具体。老师在听她叙述的过程中把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一些关键词记了下来。我们把这些词语连成一句话,看看能不能把故事内容说得既明白又简练。

(生在师的引领下,把黑板上的词语连起来说成一句话:杭州的小钱患了白血病,台湾同胞在余震中为他捐献骨髓……)

师:怎么样,一句话就把课文内容说得既明白又简练。

师:那么,(指黑板词语)谁能从后往前也用上这些词语把这件事说明白?

(一生独自变换语序概括课文内容,生鼓掌。)

这样的学习过程,潜移默化地渗透了概括写人写事记叙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和最后的结果,把记叙文的主要内容概括清楚。可以预见,如果每一位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都能长期坚持这样扎实有效的语言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将迅速提高。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文,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很远,加之四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学生很难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并被人物的行为感动。针对学生理解的实际,在阅读理解这一环节中,教师侧重教给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教会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在语言实践中受到情感熏陶。

师:看起来,台湾同胞冒着地震的危险捐献骨髓的那一幕,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即课文的第3、4、5自然段的内容。同学们,对于感人至深的文字,我们要静下心来细细品读,尤其是让我们心中一动的词语和句子,我们最好画下来,再联系课文的其他内容去思考。我们会发现,感动我们的不仅仅是词语表面的意思。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这三个段落,看看青年和李博士的哪些做法最让你感动,把最让你感动的语句标出来,反复读一读,你能体会到什么,用一两个关键词简单地写在旁边。一会儿我们交流。

(生默读标语句,师巡视。)

师:好,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谁愿意先来交流。谁先来说说你标出来的语句,然后再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我画的是“此时此刻……李博士沉着地站在病床旁……”在这么危险的时刻,李博士没有跑,那么“沉着”地站在病床旁让我感动……

师:李博士很“沉着”让他感动,他抓住了“沉着”这个词谈出了自己的体会。对这句话,谁还有不同感受?

生:这句话中,我还感受到李博士无私奉献的精神……

师:这位同学更会读书,能把“沉着”这个词和这一自然段中的其他内容联系起来体会,体会到了李博士的奉献精神。我们要向这两位同学学习,把“沉着”这个词和整个自然段中的其他句子联系起来读一读。一起来,都看第五自然段的句子。李博士在什么情况下还那么“沉着”?找一找,读哪一句?(指名读课文。)

师:余震都能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出来,余震是多么突然!多么强烈呀!哪个词语表现了余震的突然和强烈?

生:突如其来。

师:这个词找得准!强调这个词,再读一遍这句话。(生齐读。)

师:这么危险的时刻,李博士怎样地站着?

生:沉着地站着……

师:现在什么地方最安全?读哪一句?(指名读“此时时刻,跑到空旷的……”)

师:手术室是空旷的地方吗?

生:不是!

师:想像一下,手术室里都有什么在摇晃?

生:手术的器具在摇晃……

生:还有那些瓶瓶罐罐也在摇晃……

生:人也在摇晃……

师:多么危险啊!可李博士怎样地站着?

生:沉着地站着!

师:他沉着地站在这充满危险的地方等什么啊?

生:等余震停下来继续抽那位青年的骨髓……

师:读一读相应的句子。

(生齐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

师:一个“沉着”写出了李博士的品质。

这一教学过程中,在学生读书之前教师先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并教给学生默读思考的方法。这样学生就能够入境入情地、逐渐深入下去地读书,通过潜心默读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交流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最能体现人物品质,体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沉着”一词,围绕李博士什么情况下沉着地站着,为什么沉着地站着,层层深入地进行理解、体会,展开讨论。学生在教师点拨、引导下,在语言实践中经历了语文学习的过程,学会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受到情感熏陶。

语文能力的提高并非一蹴而就,是需要长期的语文训练才能实现的。正是了解了学生的这一学习特点,教师在学生理解了李博士的行为表现后并没有放手让学生用所谓的已经学到的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进行所谓的自学,而是进一步引导学生走进台湾青年的内心世界,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描写青年捐献骨髓的句子,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语文实践中形成语文能力,受到情感熏陶。

师:再找一找描写青年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

生:“一个青年人正躺在……”读这句话,我感到这个青年不像一般的人,他是个有爱心的人。一般的人在地震的时候都会跑到空旷的地方去,可是他还来捐献骨髓……

生:“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希望……”地震了,他还想着别人这是很让人感动的……

师:哪句话告诉我们发生了地震?

生:“就在昨天 ……此刻,大地还在余震中摇晃。”

师: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这时的台湾处于危险之中,青年人随时随地都可能遇到生命危险。)

师:这位同学真会读书,联系前面的课文内容谈出了自己的感受。还有谁联系了哪句话,感受到青年心里想着别人让你很感动?

生:读“自己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这一句让我感动。他不顾家人的安危,一心想着别人,多让人感动啊。

师:不清楚并不等于不牵挂,他虽然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心里一定是极不平静的,他会牵挂自己的家人。但是,他想得更多的是——(课件出示:“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自己的骨髓。”)(生齐读。)

师:那么,台湾青年心里想着,自己的骨髓会带给小钱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第二自然段,听老师朗读,我们一起来感受小钱那满怀着希望的期待。(配乐,师范读第二自然段。)

师:听了这段朗读,你都知道了什么?

生:小钱很不幸。

生:寻找骨髓很困难。

生:在台湾找到了适合骨髓移植的人。

师:这位适合骨髓移植的青年人,虽然自身还处于危险之中,虽然还不清楚自己的家人是否平安,“但是,他知道……”

(生接读:“但是,他知道……”)

师:(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前三句话,其中五个词语变红。)看着这些红色的词语,你能不能用上一个或者几个,说一说“台湾青年心里想着,自己的骨髓会让小钱 ”的生命出现怎样的希望呢?

生:台湾青年心里想着,自己的骨髓会让小钱的脸红润起来。

生:台湾青年心里想着,自己的骨髓会让小钱的生命之花重新绽放。

生:……

师:所以,即使是在地震的摇晃中台湾青年也会这样——

(生接读课文:“……他知道有一位青年正躺在……”)

师:现在,再读第五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

生:“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涓涓流出……”

师:这涓涓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

生:爱心、希望……

教师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在文本中走一个来回。先读进去,深入理解体会文章的内容,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再走出来,走进台湾青年的内心世界,对学生进行运用语言的训练,感受台湾青年的博大的爱心。

只有这样扎扎实实地指导学生读书、思考、练习,才能培养他们用多种方法理解词句的能力,才能积累起由常用字构成的几千个词语,并且把它们变成能在口头或书面运用的积极词汇,才能培养起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把握主要内容所必需的分析概括能力,才能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只有这样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读书,学生才能体会到语言文字中含着的意思,从而受到情感熏陶;学生的语文能力才会一天天提高;三维目标才会在这一次次读书、体会中落实。

除围绕学习重点,指导学生进行语文练习,还可以进行适度拓展,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

师:骨髓只能保存24小时,李博士带着这生命的火种出发了——(出示:李博士送骨髓的时间表,师读。)同学们算一算,这个过程用了多少时间?

生:差5分钟就是12个小时。

师:这是怎样的12小时?

生:惊心动魄。

师:还是怎样的12小时?

生:紧张。

生:漫长。

生:忙碌、艰辛……

师:第6自然段有一个词语就写出了这12个小时的紧张与忙碌,读书,是哪一个?

生:奔波!

师:(板书奔波)读这个词语,读出紧张的感觉!(齐读奔波)读出艰辛的感觉!(齐读奔波)读出漫长的感觉!

师: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李博士没有休息——(出示时间表后半部分)你们的脸上写着惊讶和感动!第6自然段又有一个词语表现出了李博士不顾疲劳,一直在工作。

生:连夜。

师:(板书连夜)多么令人感动!一起读这个词!(生齐读连夜。)

师:把我们内心的全部感动都融入第六自然段的字里行间读出来吧!

(生齐读这一段。)

师:小钱就这样得救了。故事读到这里,对于课题的疑问,你解决了吗?

生:解决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指小钱在台湾找到的那位青年给他的爱心、骨髓以及友谊……

师:是什么让这座生命桥跨越了茫茫的海峡呢?

生:爱心。

师:正是两岸骨肉同胞的爱心(板书”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

生:生命桥!

师:让我们面对祖国的版图,用心来读读这两句话——(配乐出示课文最后两句话:“也许,小钱和这位台湾……”)

师:同学们,茫茫的海峡隔不断骨肉亲情,如果,有一天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见面了,小钱会怎么感谢他?这位台湾同胞又会说些什么呢?下节课,请同学们在你们的班级里讨论交流。

 

    相关推荐

    还语文教学本来面目 语文教学还需要板书吗 语文,请还学生以灵性 还语文课堂的本色 还语文课堂于“真”“实” 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 语文课堂还应突出语文学科价值 语文课堂还应突出语文学科价值 “读”中品“味”_语文论文 语文教育该姓“文”还是该姓“白”? “语文味”即语文本色的回归 如何让语文课更有语文味 淡语有味,浅语有致_语文论文 还语文独当其任的任 上出说明文的语文味 趣味语文故事教学反思 还口语交际的生活之源 柳红:语文,你教人还是毁人?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还口语交际的生活之源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小兔还桃》 初二语文文言文课文翻译:《买椟还珠》 给语文课堂教学加点“味精” 红楼梦》语言品味札记_语文论文 突出学段性,彰显语文味 品味散文的语言(教学设计) “咬文嚼字”多滋味_语文论文 是科学检测还是烦琐误人_语文论文 用“味精”调出美味可口的“菜肴”_语文论文 洗尽铅华还本真——加定语的语文 在“对话”中品味语文 -还口语交际的生活之源 教学设计 比殖民地还要殖民地的小学语文双语教学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第28课《古文二则》之《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教学设计 尽可能还原语文课文的本来面目 一年级趣味语文试卷 二年级趣味语文试卷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要体现语文味道 追求“原汁原味”的语文课堂-语文论文 五年级趣味语文试卷 趣味语文:《六国论》相关谜语 小学四年级趣味语文试卷 小学二年级趣味语文试卷 小学三年级趣味语文试卷 小学六年级趣味语文试卷 语文新课堂:“语文味”的失落与回归 三年级趣味语文试卷 四年级趣味语文试卷 七年级趣味语文试卷 [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让语文变得有滋有味 六年级趣味语文试卷 谈拼音教学中的趣味导入_语文论文 小学一年级趣味语文试卷 小学五年级趣味语文试卷 怎样让语文课情味十足 高一趣味语文竞赛试卷 在浓郁的语文味中徜徉 趣味语文阅读之历史人物颁奖词盘点 八年级语文上册《滋味》教案 语文必备趣味古诗汇总 让语文课充满语文味——《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后记 中学生写作心理障碍之一:语言枯燥无味 平淡如水_语文论文 嚼出“家常课”的语文味道 高二趣味语文竞赛试卷 在对话中品味语文 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郑和七下西洋之前还曾下东洋? 长春版《语文学习趣味多》教学设计 2017人教版语文第一册10《大还是小》教案 如何引导学生品味语文的“美” 《稀粥南北味》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还语文教学一份乐趣──《少年闰土》案例分析 二年级趣味语文练习试卷 二年级趣味语文竞赛试卷 四年级暑期趣味语文试卷 六年级趣味语文练习试卷 四年级趣味语文竞赛试卷 一年级趣味语文竞赛试题 五年级趣味语文练习试卷 品味《登上地球之巅》的语言 中学语文趣味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一年级趣味语文练习试卷 五年级趣味语文竞赛试卷 六年级趣味语文竞赛试卷 三年级暑期趣味语文试卷 中学语文教学之我见_语文论文 《三味书屋》的六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二年级趣味语文竞赛试卷 小学四年级趣味语文练习试卷 小学五年级趣味语文练习试卷 三年级趣味语文竞赛试卷 六年级趣味语文试卷练习 四年级趣味语文练习试卷 三年级趣味语文练习试卷 初中七年级趣味语文试卷 一年级趣味语文竞赛试卷 六年级暑期趣味语文试卷 情景激趣提高汉语拼音的趣味性-小学语文论文 四年级语文上册《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语文课,让学生体味思维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