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时间的脚印

小编: :admin

[教学目标及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训练默读文章和概括课文要点的能力。

2.了解本文借用诗歌增强说明效果的特点,掌握运用拟人、打比方等形象说明事物的方法。

3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

4.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及其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5.学习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掌握运用拟人、打比方等形象说明事物的方法。

2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

3.学习本文生动有趣的语

4.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及其重要意义。

媒体

可用投影仪展示介绍岩石构造知识的一些画面,还可用多媒体课件显示岩石从分化再到重新形成的过程,使学生获得直观生动的感受。

[教学课型及课时]

1.教读课

2.一课时

[媒体设计]

1.多媒体:选取材料制作成课件

2.录音机:伴奏带。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谁看见过时间?你是通过什么来掌握时间的?除了钟表、日历……之外,你还从哪里看到过时间的流逝?……时间除了把它的脚印留在大家刚才所说过的那些地方之外,还把脚印留在了许许多多我们不曾看到、不曾了解的地方。在那里,隐藏着的不仅仅是时间的脚印,而且还有无数的宝藏。例如,那千万年来躺在山野里的岩石,便是一部历史的教科书……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我国著名科普学家陶世龙的文章科普小品《时间的脚印》,和陶老先生一起走进大自然。(板书课题《时间的脚印》)

二、解题

本文是一篇科普作品,其主要任务是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目的是说明认识岩石这一奇异功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激发青少年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文章的题目《时间的脚印》,是从高土其《时间伯伯》一诗中引申借用来的。其拟人化手法的运用,形象地说明了那些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岩石中都潜藏着时间的踪影,以引起人们的探究欲望和阅读兴趣。

三、研习课文

1.课文在说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后,接着写了一段介绍北京故宫“铜壶滴漏”的内容,这样写是否偏离了主旨?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订正:没有偏离主旨,因为这篇文章的主旨是说明时间是如何被记录下来的。山野里每一厘米厚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但它只是大自然中保存着的许多种记录时间的“重要的一种”,而“铜壶滴漏”则是这其中的另外一种,二者相互补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是课后练习中的一道题,目的是让学生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而且能用简洁的语言表达。)

2.从文中不难看出“时间的脚印”是在岩石生成过程中留下的,那么,作者为什么又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说明岩石被破坏而逐渐成为泥沙的过程呢?会不会喧宾夺主从而对说明对象有所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拨明确:作者用大量篇幅说明岩石被破坏而渐成泥沙的过程,是为下文说明岩石生成打基础作铺垫的,没有“老”的岩石不断地被破坏,就没有“新”的岩石不断地生成,这是物质运动规律的体现。因此,这些内容不仅不会喧宾夺主,而且会使人们对说明对象的了解更具体、更全面。这是本文的难点之一,设计此题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初步了解物质运动的规律,从而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之二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岩石在生成过程中,究竟是怎样留下“时间的脚印”的?请结合课文回答。

学生快速测览课文后回答,教师明确:岩石是由泥沙等落入湖海中的沉积物不断积累达到一定量时自身产生重压,有一些物质填充到泥沙中的孔隙里,使泥沙胶结而形成的。它最初生成时,像书面一样平卧着,一层层地叠加在一起,每一层岩石都凝固了不同时期的气候、生物等的状况,我们根据这些不同时期的气候、生物在岩石中的反映,就可以推测出该岩石形成的时间以及同一岩层的气候、生物等的状况。(这是文章的又一难点,意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4.结合课文谈谈“寻找时间的脚印”有何意义。

讨论后明确:“如果我们熟悉了这些石头的历史,便有可能踏着历史的脚印,一步一步地走向地下的宝库”或“不仅使我们增加了知识,而且还非常有助于我们去找寻地下的宝藏”。(这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之一,意在提高学生对地质科学研究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妙的兴趣。)

四、欣赏品味

作为一篇科普作品,本文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从形式到内容再到语言表达等方面尽量靠近读者,使读者愿意读、喜欢读。首先,从形式上看,拟人化的题目,别具一格的题记和衔接紧密、过渡自然、内容生动具体的正文,相互映衬,浑然一体。尤其是选择高土其的《时间伯伯》一诗作题记,既照应了题目,又开启了下文,还形象地暗示了时间每走过一个时代都会留下踪迹,无论人类有史以来,还是史前无人之时。其次,从内容上看,说明具体、全面。如说到山野里的岩石可以记录时间时,顺便提及北京故宫的“铜壶滴漏”。介绍岩石生成过程中如何留下时间的踪迹,却先交代岩石的毁坏、分解过程等,不断开阔读者视野,使人获得多方面的信息。再次,从语言表达上看,本文在叙述中大量地运用拟人化的写法,把死寂的岩石写得生动有趣。如“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把“岩石”的被动和无奈表现得令人同情。“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的排比、拟人手法加上极富特点的动词的巧妙运用,把‘“狂风’”“洪水”“冰河”来的情状表现得惟妙惟肖。文中类似的句子随处可见,值得细细品味。

五、课堂总结

1.总结两节课的教学内容。

2总结学生的学习表现。

3总结学习方法。

(课堂总结便于学生对课文h容的整体把握,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用已有的学习方法指导今后的学习。)

六、布置作业

学完这篇课文,你是否对岩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试以《海枯石烂》为题,写一首小诗或散文,抒发一下你的感受。

    相关推荐

    时间的脚印教案 时间的脚印教案一等奖 《时间的脚印》教案 《时间的脚印》教案设计 《时间的脚印》教案设计 时间的脚印第一课时-教学教案 部编版第8课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2021 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一课时 时间的脚印第二课时-教学教案 中考语文辅导:时间的脚印练习题 八年级语文《时间的脚印》教案设计 中考语文辅导题:时间的脚印练习题 脚印 脚印 《金色的脚印》 金色的脚印 《金色的脚印》 金色的脚印 金色的脚印 金色的脚印 金色的脚印 《金色的脚印》 《金色的脚印》 金色的脚印 金色的脚印 金色的脚印 金色的脚印 金色的脚印 金色的脚印 11*金色的脚印 11*金色的脚印 11*金色的脚印 评《金色的脚印》 11*金色的脚印 11*《金色的脚印》 11*《金色的脚印》 11*金色的脚印 11金色的脚印 《金色的脚印》教案 《金色的脚印》说课 金色的脚印教案 《金色的脚印》片断 金色的脚印反思 《金色的脚印》教案 《金色的脚印》教案 《金色的脚印》有感 《金色的脚印》片断 《金色的脚印》案例 《金色的脚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金色的脚印》教案3 读《金色的脚印》有感 《金色的脚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金色的脚印》教案2 《金色的脚印》教案4 《金色的脚印》读后感 读《金色的脚印》有感 《金色的脚印》教案1 读《金色的脚印》有感 《脚印》教学设计 读《金色的脚印》有感 《金色的脚印》教学设计 《金色的脚印》教学设计 《金色的脚印》课文重点 《金色的脚印》阅读提示 《金色的脚印》课堂实录 《金色的脚印》教学设计 《金色的脚印》教学设计 《金色的脚印》教学片断 《金色的脚印》教学设计 《金色的脚印》说课设计 《金色的脚印》教学设计 金色的脚印读后感(一) 初一作文:成长的脚印 《金色的脚印》教学反思 《金色的脚印》教学设计 《金色的脚印》中心思想 《金色的脚印》教学建议 《金色的脚印》课文简说 《金色的脚印》相关链接 《金色的脚印》中心思想 《金色的脚印》教学片断 《金色的脚印》课堂实录 《金色的脚印》中心思想 《金色的脚印》阅读提示 《金色的脚印》教学建议 《语文教案-金色的脚印》 《金色的脚印》教学反思 金色的脚印读后感(三) 《金色的脚印》教学设计 《金色的脚印》教学设计 《金色的脚印》拓展阅读 《金色的脚印》教学设计 《金色的脚印》教学杂谈 《金色的脚印》一课一练 《金色的脚印》课文重点 《金色的脚印》教学设计 《金色的脚印》课文简说 《金色的脚印》-教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