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小编: :admin

教学目标

1、钻研本文深意,把握作者意旨。

2、比较《马说》与此文的异同。

3、了解语气对表达文章主旨的作用。

教学设想

1、以研读的方式,探究文章深意,把握作者意旨。

2、探究文章语气的表达,以达到了解作者意图的目的。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自由讨论,各抒己见。

4、主要教学板块朗读——研读——比读。

5、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序——恳切而意长。

古代以“序”名篇的文章,有赠序一类,是为送别亲友而写的,内容多为颂赞勉励之辞。唐代赠序之作,以韩愈为最多。韩愈扩大了赠序的内容,不仅一般地叙友谊,话别情,而且述主张,议时事,咏怀抱,劝德行等。

二、朗读

1、学生朗读课文。

⑴初读,正音正调:

兹(zī)矧(shěn)恶(wū)仕(shì)

⑵再读,识别词语:

有司,这里指礼部主管考试的官。

锐利的武器,这里比喻杰出的才能。

郁郁,忧郁的样子。

有合,有所遇合,指受到赏识。

适,往。

兹,这。

苟,如果。

矧,何况。

慕义强仁,仰慕正义、力行仁道的人。

屠狗者,泛指高渐离一类埋没在草野的志士。

⑶请生结合课文注释,读译课文,读懂文章大意。并请生在阅读中思考文章包含几层语意?

(师提示:读出三层语意,鼓励送行----提出忠告----规劝顺从朝廷。)

2、诵读,读出语气。

(学生自由诵读,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加以指导。)

董生勉乎哉!——第一段读出鼓励、慰藉的语气;第二段读出勉励、提醒的语气。(因为前者表示作者对董生的期望——要跟有抱负的人一道为国家排忧解难,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而后者则表示了警戒之意——希望董生谨慎小心,知所进退,要珍惜自己的前程,切勿为叛逆之臣效力。)

吾知其必有合也。——读出肯定的语气。

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读出感叹的语气。

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读出反问的语气。

三、研读

1、教师介绍燕赵地区的形势。

唐代中期,“安史之乱”虽已平息,藩镇名义上也仍是朝廷的封疆大吏,但他们凭借自己的军事力量割据一方,专横跋扈,无所不用其极,势力日渐强大,并且父子相传,不服从朝廷调遣。当时的河北是地方藩镇割据一方的局面,有些不得志之士则寄身于地方藩镇,以谋求个人出路。

2、理解董生的处境。

教师引导:董生是在怎样的情形下去往燕赵地区的?请同学们在文中搜寻有关语句,用“董生是……的,他……”的句式说话。如:“董生是失意的,他举进士,连不得志。”“董生是忧郁的,他‘怀抱利器’而无所施展。”……

(学生讨论后回答。)

3、研读作者的心意。

⑴请学生摘录文中寄托作者心意的句子研读,教师加以提问。如:

吾知其必有合也。——为安慰、勉励而加以肯定,言不由衷。

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反问中昭示着担心,委婉地提醒。

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用心良苦,本意是想让董生从中受到启发。

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用意深刻,正是作者向董生致意,同时也希望寄语燕赵才智之士同为朝廷效力,巩固国家统一。

(学生分小组讨论。师在鼓励性、肯定性的原则下,让学生自由发挥,畅所欲言。)

⑵师生共同小结。(师引导,生作答。)

明确:作者写这篇文章作为临别赠言,先是表示同情、慰藉,勉励董生有所遇合,而主旨所在,却是用委婉方式,规劝他为朝廷效力,建功立业。正如前人所言:“送之,所以留之。”

4、研读本文写法。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指导并提问。)

明确:本文文字简洁而寓意深刻,措辞曲折,含蓄有致,正所谓“深微屈曲”。

四、比读

与《马说》比较写法上的异同。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并提问、作结。)

明确:

同:都是含蓄深刻,都是开篇定下基调,分三层陈述,多有转折。

异:《马说》托物寄意,用“千里马”比喻贤能人才,抒发了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的愤懑;《送董邵南游河北序》的特点是名送实劝,反话正说,既规劝董生归顺朝廷,又尊重、爱惜人才,表达了复杂的感情。

五、作业

请以《给的一封信》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1、横线处可填爸爸、妈妈、老师等称呼。2、在写作中,要注意语气的表达。通过合适、得体的语气的运用,以向对方表达出你写这封信的目的。3、字数不少于600字。

附:板书设计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韩愈

序:恳切而意长

怀抱利器

鼓励、慰藉→必有合也

郁郁适兹土

风俗与化移易

勉励、提醒→能否如愿未卜

今不异于古所云

吊望诸君

启发、致意→为天子效力

观屠狗者

实质:名送实劝

由于韩愈一向维护朝廷的统治,视藩镇为叛逆,因而极不赞同董邵南此行,希望他将来仍然回到长安来,为天子效力,但这个意图表达得委婉含蓄,须仔细品味才能读得出来。所以,本方案的教学角度拟为:研读——探究文章深意,把握作者意旨。具体就是通过对文章语气的探讨,达到把握作者意旨的目的。

通过朗读,使学生达到了解主要字词、理解文章语意、初步读出文章语气的目的;通过研读,使学生达到研语气、明主旨的目的;通过比读,使学生达到会比较、知异同的目的。教学中的这三个具体步骤是一环扣一环、循序渐进的,是递进式的。

设想能通过对这一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语气对文章主旨的表现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从而使学生能够重视语气的表达(因为学生一向轻视语气的作用),并使学生以后能在自己的写作中充分发挥好语气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设想能通过对这一课的学习,教会学生一种自主学习的方法(朗读——研读——比读),为研究性学习夯实基础。

    相关推荐

    韩愈短文两篇(马说|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韩愈短文两篇》教案马说|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初二下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送温处士赴河南军序·鉴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简介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赏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说课稿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设计一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说课稿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后记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设计三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设计二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诗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一等奖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之二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之三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堂实录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堂实录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反思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之一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反思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反思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示儿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古诗两首(示儿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古诗两首(示儿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古诗两首(示儿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之二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之一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之二 古诗两首(示儿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案例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之一 古诗两首(示儿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古诗两首(示儿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古诗两首(示儿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示儿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诵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公开课教案设计 《示儿》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对比分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教案优秀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精品教案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名师-设计第一教时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优秀教案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南怀瑾讲逍遥游:北冥有鱼 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 六年级语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展示课教案设计 2009年湖南省邵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指南录》后序 务实强本,返璞归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 务实强本,返璞归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 务实强本,返璞归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 务实强本,返璞归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 古诗两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精品教案 《送东阳马生序》“董遇者,字季直,性质讷”比较阅读训练附答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堂实录教案教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2 送东阳马生序10 务实强本,返璞归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 务实强本,返璞归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 务实强本,返璞归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 务实强本,返璞归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 送杨少尹序·鉴赏 28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5 送东阳马生序8 送东阳马生序1 送东阳马生序4 送东阳马生序3 送东阳马生序9 送东阳马生序11 湖南省邵阳市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书后中加点字的意思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示儿》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送东阳马生序》题解 送东阳马生序翻译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送东阳马生序》简案 《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之二 《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之三 《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