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语文课:我们能否从教材中“突围”?(一)

小编: :admin

最具人文情怀的语文学科,由于教师反复“精”讲,一遍又一遍作业训练,使得语文学习变成了一场苦役,一种生命的浪费。看着学生对语文学习欲说还“愁”,读着六年学习之后依然味同嚼蜡的学生作文,韩兴娥老师开始怀疑与审视“神圣不可侵犯”的教材,难道一册区区几万字的小学语文教材,就要耗去学生半年的学习时间与生命?

韩兴娥和她的学生们的许多神奇之处也许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最真切地体会得到。2003年,潍坊市教科院教研员薛炳群去听课,不仅学生们课堂上突出的表现让他连连惊呼:“你们都是小天才!”而且听完课还没离开学校,他就接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50多篇作文。这些在很短的时间里由那些很小的孩子写出来的作文,笔墨飘香,情感四溢,生动形象地记述了他刚刚听的这堂课。作为“课堂上的重要人物”,他也被进行了细致描绘。“天才,天才,真是天才!”薛老师连声感叹。

被薛老师称作“天才”的这些孩子们并非真的是一般意义上的天才,这些孩子所在的班也不是什么特设的“天才班”,他们只是潍坊市青年路小学一个普通班级里的学生。只不过与别的班级不同,他们的语文老师是韩兴娥,而且很重要的是他们参加了韩兴娥这位“特殊老师”的“重组教材、大量阅读”语文教改实验。

一本现行教材教授一个学期,这是全国绝大多数学校撼之不动的定律,可是在这个教改实验中,韩老师只用两个星期就将一册语文教材教完了,而且不再布置任何与课文相关的作业,剩下的课堂时间她只是带领他们一起到处搜罗图书,不停地“读、读、读”。

教改实验的效果如何呢?有人给韩兴娥班上的学生总结了两条:不怕考;读书很快乐,没有负担。

教材嚼烂,心情嚼“黑”

韩兴娥在开展教改实验之前,已经教了十几年的语文课,几乎天天被一种难以名状的苦恼纠缠着。

她的这种苦恼主要来自于教材,即我们所说的语文课本。

她当年上学时每当领到新语文课本简直是如获至宝,往往等不到第二天就已浏览完毕。文质兼美的语文课本原本是最能吸引她的一本书,可很早就会被她恨恨地扔进垃圾箱。老师一支粉笔一张嘴,一篇课文讲到黑。最让人头疼的是,学生费九牛二虎之力,把老师写在黑板上的主题思想,不但一字不差地照抄下来,而且要一遍一遍地读,一遍一遍地背。尤其是到了期中、期末考试前,自己喜爱的课外书只好束之高阁,手里捧着那些已经背了几十遍的课文,尽管味同嚼蜡,但还必须得嚼了又嚼,那种让人厌烦透顶的感觉不知体验了多少回。

当了老师后,她这种对“课本”的厌恶之情不仅没有改观,而且还愈加深切了。每次考试前的一段时间根本无法让心情安静下来,拿着课本翻看了一遍又一遍,反复揣测考试内容。有一次,她煞费苦心地找出一个段落,让学生们分段、记段意。等拿到试卷一看,果然是这一段,喜不自禁。谁能料到,她与学生分析时划分三段,而标准答案却是两段,大部分学生的答案自然与标准答案不同,结果可想而知。当时,她真是感觉到这语文课没法教了,怨天尤人,更恨那语文课本:学了多少遍考了多少次的课本啊,到底应该怎么教怎么学?

更不能让韩兴娥接受的是一本教材讲到黑的效果。一般情况下,小学高年级的课本每册一类字不过100多个,二类字的数量也明显低于中年级。但是,尽管每个学期都要复习十几遍,临到考试时,诸如“给二类字注音”这样的题目,照样有相当多的学生出错。

她还常常为四五年级的学生竟不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而生气,但更为了批改学生的作文而苦恼。到处错字连篇,添字漏字,读老半天也不知所云。提起笔来,耐着性子一句一句往下顺,十几分钟批改不出一篇,那滋味就如同喝中药,不得已忍受着,一口一口慢慢喝,苦不堪言。

最具人文情怀的语文学科,由于教师反复“精”讲,一遍又一遍作业训练,使得语文学习变成了一场苦役,一种生命的浪费。看着学生对语文学习欲说还“愁”,读着六年学习之后依然味同嚼蜡的学生作文,韩兴娥老师开始怀疑与审视“神圣不可侵犯”的教材,难道一册区区几万字的小学语文教材,就要耗去学生半年的学习时间与生命?难道灿若群星的世界文化,就不能在课堂上让求知若渴的孩子一睹为快?难道学生反复做的那些低级的苦不堪言的作业,能比让他们在最富记忆力的时候背诵一些经典诗句更有价值?

让大量阅读登堂入室

小学语文教学最主要的部分就是阅读教学。韩兴娥总结了阅读教学的两个极端:过于自由的阅读和过于不自由的阅读。对教材之外读物的阅读,如果过于放任自流,固然会导致效率低下,但如果让学生只读课本,也就是我们大家都习惯的教师教课本,学生学课本,测试考课本,用一个学期读十万字,学生和教师都心烦透顶,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也会由此产生。

面对这两种极端,韩兴娥思索再三,决定采用中庸之道:在课堂上进行大量阅读教学。既保证阅读的数量又保证阅读的质量。

进行大量阅读实验,就要解决识字的问题。2000年春天,韩兴娥在一本教育杂志上看到日本汉字教育专家古井勋博士经过14年的潜心研究,最终发现:“默记汉字的能力,一年级学生最强,年级越高,逐年降低。”这一发现,无异于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韩兴娥睁大了眼睛:“人的生长、知识的获得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律,违背了规律,不注意儿童的生理特点,不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错过了儿童识字最佳的‘关键期’,最后的结果,无论多么高明的老师也只能是束手无策,事倍而功半。”

遵从这种规律,2000年秋天,韩兴娥经学校领导批准从一年级开始了教改实验。

韩兴娥老师在一年级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韵语识字。韵语识字虽然生字密度大,但不是孤立地、枯燥地进行识字,而是把生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理解性记忆,充分发挥“字义场”的优势效应。韵文短小精练,通俗有趣,琅琅上口,极易引发儿童的联想,较好地实现了音、形、义的有机结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兴奋愉悦、积极主动的良性学习状态,达到了识字快与兴趣浓的和谐统一。

韩兴娥老师在教学《审讯鼠贼》中,经历了五个由浅入深的过程。第一步是带领学生熟读韵文,简单理解:“升堂审讯列罪状,一贯偷盗太疯狂。率领队伍逮鼠贼,勾结伙伴毁杂粮。”第二步是认读20多个生字。第三步认读用熟字拼凑的30多个生词。第四步认读用学过的字编写的6个句子。第五步读一读联系韵文内容编写的一段话。

在这一节课中,学生学习速度之快与质量之高令人惊讶。由于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用半年时间学了600字,下学期又轻松认读了900字,有此成果,也就不足为奇了。而且教学中将识字与阅读富有儿童情趣的故事情节融为一体,既调动学生认读积极性,也达到了事半功倍的功效。

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被外在的事物吸引,为了诱发与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韩兴娥还经常性地给学生一点小小的物质奖励予以刺激。同时,隔段时间便给学生家长发贺信,真诚地赞扬学生的进步,并提出希望。在李国庆副校长的帮助下,韩兴娥老师仅仅在低年级就给学生家长发了几百封贺信或喜报。一年级上学期末的家长会上,她建议家长利用过春节这一有利时机,让孩子在亲朋好友面前显示一下本领,从而让孩子体验刚入学半年就能认识600个常用字是多么的了不起。据家长反映,孩子自信心的树立与他们在众人面前认字、读书有很大的关系。

据校长高树军讲,韩兴娥老师所教的学生,二年级识字量达到2500字;三年级认识3000个常用字,完成小学阶段的识字教学任务;在小学阶段认识3500个常用字,达到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识字要求。

在小学低、中年级学完所有教材

在早早地就打牢了阅读的基础识字能力后,韩兴娥便重点放到了“解决”所有的教材身上。

由于低年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差,阅读不宜在语意的理解上用力太多。但朗读就可以通过语调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淋漓尽致地表达感情,促发联想,激发兴趣。

韩兴娥教学低年级课文的要求就是读熟。不是教师为主体的范读,而是学生作为读的主角。学生不是在一遍又一遍的齐读、指名读中“听”会的,而是自己“读”会的。

韩兴娥在逐句逐篇地听过学生朗读之后,从中选出读得多、读得熟的学生当“小老师”,并为之佩戴“小老师”证卡。小孩子都有争强好胜的特点,希望自己在大家面前一展为师者的风采。所以,都在不遗余力地进行诵读训练,甚至在家里让父母听着诵读。于是,诵读的新秀层出不穷,“小老师”的队伍不断扩大,从而形成一个群体,使更多读不好的学生随时得到指导。

除了集体学习和学生书面练习之外的所有时间,韩兴娥还允许学生随时离开座位找“小老师”检查辅导。这样做使全体学生都有参与学习、得到训练的机会。这样既有利于学生间的信息交流,提高沟通能力,培养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在集体学习中迸发智慧的火花,提高学习质量。

    相关推荐

    野骆驼──能否继续与我们同行? 我们的课能否这样上──《渔夫的故事》教学随笔 我们的课能否这样上──《渔夫的故事》教学随笔 苏东坡突围 在“坚守”与“突围”中提升语文气质 《我们周围的声音》教案 从课文中掘口突破阅读教学 突出重围——读史铁生《我与地坛》 《我们周围的声音》教学设计 王彬彬:我们是否配谈读经 能否让学生的感悟再深一些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材解读之一 语文课改中,我们莫忘记 困境与突围:文言文教学的诵读 我们的画(口语交际)|课标教材 作文指导 --- 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8* 我不能失信|课标教材 《文学特长生能否特招》教案 一声“我来”,让我从课改中惊醒 《语文园地二》(我们能做点什么)教学设计一 围绕中心多点突入——听《槐乡五月》有感 《文学特长生能否特招》学案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材解读三 长春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我们周围的声音》教案 《文学特长生能否特招》教案2 《我们的民族小学》|课标教材 《社戏》加粗词能否互换 2011届中考语文作文写作指导:围绕中心严格选材 现代文应从高中语文教材中删去_语文论文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材解读之二 1《我们的民族小学》|课标教材 《围魏救赵》教材理解 从培养学生能力入手开拓作文材路_语文论文 2007年高考作文与新课标能否达成默契 《我不能失信》教材简说 我们爱你啊,中国第一课时教案 我们从迷茫与困惑中慢慢地走出来…… 《我们成功了》电子教材 《我们成功了》教材简说 《我们爱你啊,中国》课文内容 《我不能失信》一课一练 《我不能失信》一课一练 初中语文:《我们家的男子汉》说课稿 《我们的手》课文 《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教材简说 《百合花》不该从语文教材中删去_语文论文 能说会写《我们一起来洗澡》教学设计 能说会写《我们一起来洗澡》教学设计 突破“文选型”语文教材模式的多向思维(一) 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法教学是否该淡化 《语文园地二》(我们能做点什么)教学设计三 我们爱你啊,中国之一 高中教材快餐化 我们如何娱乐至死 《我不能失信》课文 《语文园地二》(我们能做点什么)教学设计二 我们能做点什么教学设计一案例教学反思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阅读能力突破靠积累非突击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我们和我 口语交际《我们能做点什么》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我们能做点什么》教学设计 让孩子们从“假话作文”中走出来_语文论文 一年级上册语文《我们都是中国人》教案 让学生从日记中选材作文 语文课堂:莫在课文外围漫游 《走,我们去植树》教材理解 《我们的错误》课文 《我们成功了》课文 一年级课文《我们的学校》教案 更羸教会了我们什么——从《惊弓之鸟》看教材的开发利用 语文课:我们失去了什么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训练素材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案之一 引导孩子们在愉悦的情境氛围中学习 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从中考试卷着手学好语文 我们爱你啊,中国设计一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我们上课了》教案 小学 从培养学生能力入手开拓作文材路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材简说 孔庆东否认《雪山飞狐》将入高中语文课本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材简说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材理解 《零”的突破》教材建议 语文教学是否能提倡多元化——程红兵致李镇西的信 《我们知道》第一课时教案 能否透露出更加鲜亮的新世纪的曙光?_语文论文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材理解 《秋天向我们微笑》教材分析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课文原文 语文版高中课标语文选修教材说道(一) 从《卢沟桥烽火》6-8小节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我在语文教学中的反思能力培养 四年级语文我能到中国去了教案 从“备教材”到“备学生” 一 《“零”的突破》教材理解 《“零”的突破》教材分析 寻找语文教学的有效与突破——《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反思 从“备教材”到“备学生” 一 中考满分作文临场应试十八绝招,我们也能拿满分! 浙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我们上课了》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