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顶碗少年教案设计

小编: :admin

【设计理念】

植根文本,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课文语言,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深入体会,从而走进文中人物与作者的内心世界,领会表达方法,得到精神成长。

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内驱力,引导学生在读思议写的语文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看到的是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领会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及前后照应的表现手法;

2.抓住描写动作、神态等的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领悟“成功需要自身努力和他人的宽容与爱”的哲理;

3.默读有一定速度,朗读有感情,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抓住描写动作、神态等的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领悟“成功需要自身努力和他人的宽容与爱”的哲理。

【教学过程】

一、读导语:明确学习任务

1.齐读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四课。这是我国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的作品。请大家一起读课题。(齐读:4*顶碗少年。)

2.明确任务。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大家看看课文前面的导语,想想我们可以怎样来学习课文?(学生梳理:一是默读课文,想想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二是说说自己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设计意图:尊重编者意图,充分利用课本资源,从连接语引入,开门见山地明确了本课学习的任务。]

二、读文讨论: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

1.自主默读,勾画批注。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仔细想一想: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边读边在相应的地方勾画批注。

(学生的理解一定会多种多样,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都应该给予珍视和充分肯定。教师在倾听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和提炼出重点话题,以便深入理解课文:这是一场难度非常高的杂技表演,是一场体现了老者的宽容与爱的杂技表演,是一场体现了观众的宽容与爱的杂技表演,是一场令作者难以忘怀的杂技表演。)

2.小组讨论,准备交流。

刚才每位同学都在深入读文,都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请小组内的同学再交流交流,注意两点:一是要抓住课文中相应的片段、关键词句讲明各自的理解;二是小组要选择一种看法,商量好怎样在全班汇报,可以采用几个人分工汇报的方式,也可以采用一人主发言、其他同学补充的方式。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的学习,更多的应是学生运用已经具备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方法,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去读懂课文,解决疑难。这两个环节设计的目的也正在于此。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小组交流后又选择一种看法精心准备汇报,更利于推进学生理解的整体性与深刻性,也能更好地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3.全班交流,突破重点。

一组发言完毕,主动倾听其他小组的评价、补充或更正,真正把合作学习落到实处。此环节切不可以教师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与感悟。

(1)表演难度非常大。

从少年的表演、动作、神态等可以体会到,如“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骑在另一个演员身上……”“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这是正面描写。

从头顶上碗的形态可以体会到,如“碗厉害地摇晃”, “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两次掉下摔碎。这也是正面描写。

从观众的神态中也可以感受到,如“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这是侧面描写。

作者正是通过一系列的关键词句,从正面和侧面的不同角度,烘托出了这是一场难度非常大的杂技表演!少年经历两次失败的考验却最终获得成功,说明了什么呢?(成功需要自身不懈的努力。)

(2)体现了老者的宽容与爱。

老者的出现让少年的表演成功了。学生从“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从后台走到灯光下,他的手里,依然是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他走到少年面前,脸上微笑着,并无责怪的神色。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摩着少年的肩胛,轻轻摇了一下,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这个片段中,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可以体会到非常丰富的情感,如,从老者镇定的表现,慈爱的神色,温情的动作都可以感受到他的宽容与爱。

还可以展开想象,老者可能说了一句什么呢?联系后文,也许是“当碗剧烈晃动时,轻轻抖一下脑袋,把碗稳住”的技巧提醒;也许是精神的鼓励,因为少年先前“没有慌乱,不失风度”,而这时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有些手足无措了”……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体会老者的宽容与爱,进而体会到少年的成功凝聚了老者的宽容与爱。

(3)体现了观众的宽容和爱。

观众由“惊呆”到“紧张不安”,再到“叫喊附和”,“静得没有一丝声息”,最后“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可以体会到情绪随少年的表演而波动,倾注着国内外观众对少年的宽容、期待与爱。

此处学生可能质疑:观众为何要大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为什么好多人要附和着喊起来?这是理解的一个难点,一些学生可能误解为不耐烦,误解为批评。联系后文中“场子里静得没有一丝声息”,“全场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可以感受到,观众大声喊不再演的目的也许是想保护少年的自尊,这也是对少年的爱!

可见,少年的成功,离不开观众的宽容、期待与爱。

(4)令作者难以忘怀。

作者在课文的首尾两段都直接表达了出来。这种写法叫“前后照应”。

[设计意图:这样的探讨建立于自读和小组讨论基础之上,植根于文本,抓住重点语段,关键词句,将理解与感悟扎根于文字的土壤之中,引领学生多维思考,深化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潜移默化地受到不畏失败、真爱他人的精神熏陶,领会了正、侧面描写和前后照应的表现手法,突破了教学重点,还为解决第二个问题奠定了基础,充分体现了“顺学而导”的教育理念。]

三、领悟哲理:从文中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是啊,这是一场难度非常高的杂技表演,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也是一场体现了老者和观众的宽容与爱的杂技表演!正因为如此,它也是一场令作者难以忘怀的杂技表演!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再快速地默读一遍,把首尾两个自然段连起来想一想,自己从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把自己想到的内容写下来。(学生写话,交流点评,领悟“成功需要自身努力和他人的宽容与爱”的哲理。)

朴实的话语,表达了作者的心声,也表达了我们的感受。看来这也是一场让我们获得人生启示的杂技表演!

[设计意图:前面深入理解了文本内容,走进了人物内心世界,这里对哲理的领悟已经是水到渠成,所以设计读写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整体回顾全文基础上,写出自己的理解,并从中受到哲理的熏陶,得到精神的成长,轻松突破教学难点。]

四、积累词语,交流分享

摘录自己觉得值得积累的词语,推荐一个给大家分享(可以说说对词语的理解,或者推荐的原因),并希望以后能运用到表达中。

[设计意图:本文语言精美,好词很多,希望学生厚积薄发。]

【板书设计】

4.*顶碗少年

怎样的杂技表演? 表现手法

难度很高 正面、侧面描写

宽容与爱 动作、神态描写

难以忘怀 前后照应

……

    相关推荐

    顶碗少年 顶碗少年 顶碗少年 顶碗少年 《顶碗少年》教案 《顶碗少年》( B案) 顶碗少年教案 《顶碗少年》教案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 《顶碗少年》 教学设计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 《顶碗少年》(A、B案) 顶碗少年导学案 顶碗少年- 教案2 顶碗少年-教案4 顶碗少年-教案3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 《顶碗少年》教学案例 《顶碗少年》教学案例 顶碗少年 教案教学设计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2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B案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A案 《顶碗少年》教学案例 顶碗少年练习设计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1 《顶碗少年》教学案例 《顶碗少年》教学案例 《顶碗少年》精品教案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1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二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一 4*顶碗少年—教学设计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2 《顶碗少年》教后记 19*顶碗少年 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教案:顶碗少年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之一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A、B案) 读《顶碗少年》有感 顶碗少年说课稿 《顶碗少年》说课稿 顶碗少年阅读答案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之二 读《顶碗少年》有感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之一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之三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之一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之二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之三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之二 读《顶碗少年》有感 《顶碗少年》说课稿 读《顶碗少年》有感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 《顶碗少年》读后感 《顶碗少年》教学建议 《顶碗少年》教学随笔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 顶碗少年教学练习 《顶碗少年》教材解读 顶碗少年教学实录 顶碗少年教案教学练习 《顶碗少年》课后反思 《顶碗少年》 趣闻故事 《顶碗少年》 考点链接 《顶碗少年》课文原文 顶碗少年课堂实录 《顶碗少年》 实战训练 《顶碗少年》相关链接 《顶碗少年》课例研究 《顶碗少年》课文简说 《顶碗少年》 范文习作 《顶碗少年》 训练素材 《顶碗少年》 写作指导 《顶碗少年》一课一练 《顶碗少年》 美文欣赏 《顶碗少年》课后反思 《顶碗少年》课例研究 《顶碗少年》课堂实录 六年级下册《顶碗少年》教案 《顶碗少年》课后反思 《顶碗少年》优秀课例 《顶碗少年》课后反思 《顶碗少年》 美文欣赏 《顶碗少年》 老师语录 顶碗少年习题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