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 词两首(《如梦令》《渔歌子》)教学设计

小编: :sushuting

9.词两首(《如梦令》《渔歌子》)

重点、难点:

1. 什么是词?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从配音乐这一点上说,它和乐府是同一类的文学体裁,也同样是来自民间文学。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可以配上乐曲歌唱。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因此又叫长短句。其实,词起初叫做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又名乐府、近体乐府、乐章、琴趣,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

2. 词的分类:词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小令;58字以内为小令

(2)中调;59~90字为中调

(3)长调。91字以上为长调。

3. 词牌和题目: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区别,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例如《沁园春·雪》这首词,“沁园春”是词牌,“雪”是词的标题。《卜算子·咏梅》这首词,“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词的标题。《如梦令》是词牌,《渔歌子》是题目,咏打鱼。

4. 《如梦令》

(1)作者:李清照(约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是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长的、成就最高的还是词,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

(2)译文:

时常记得出游溪亭,一玩就玩到日黑天暮,

深深地沉醉,而忘记归路。

一直玩到兴尽,回舟返途,

却迷途进入藕花的深处。

大家争着划呀,船儿抢着渡,

惊起了满滩的鸥鹭。

(3)大家一起读一遍这首词,这首词所叙述的事发生在哪一个季节?

从“藕花深处”可以判定是春末夏初。

它是词人当天写的吗?

从“常记”一语可以看出已经隔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为什么词人经常想到这件事呢?

有趣,值得回味。

注意:第五句连用两个“争渡”,这叫什么句式?

叠句。

(4)这首词记的是女词人的一次郊游,是她独自去的吗?

从“争渡”一语可以看出,还有她的许多同伴。

为什么要争渡?

“误入藕花深处”。

为什么会“误入”呢?

因为“沉醉”。

还有别的原因没有?

这是一次泛舟出游,目的地是溪边的亭子,可见周围是水乡,水路纵横。

什么时候发现“误入”的?

沉醉中发现周围净是藕花想到来时没有经过这个地方,这才大叫起来:错了!错了!

既误入,慢慢划出去,不也行吗?

不行,已是“日暮”时分。

你能想象出“争渡”的情景吗?

从“惊起一滩欧鹭”可以想见浆声、水声和少女们的笑语喧哗声一时并作,酒意也消失了。

(5)小结:

这首词构思巧妙。从“沉醉”一语可以看出,女词人和游伴们在溪亭里曾举行过一次时间不短的郊宴,一边说笑、行酒令,一边喝酒,充满了欢乐的气氛,直至夕阳在山才匆忙上船。但词中却略去郊宴不写,而只写归途,甚至连归途也没有写全,至“争渡”“惊鸥鹭”便戛然而止。这是因为由于误入而群起争渡是这次郊游中出乎意外的一个高潮,用这个典型细节能更鲜明、更集中地表现少女们天真活泼的性格和热爱生活的感情。

(6)李清照词风婉约,她的艺术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善于抒情造境。她善于把强烈的感情熔铸在艺术形象里,造成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她还善于从描绘一段情节、一个思想曲折中,显示出感人的意境来。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等。

②造语浅显新奇。李词语言既浅显自然,又新奇瑰丽,富于表现力。她的词用典不多,却善于运用口语、市井俗语,使词写得明白而家常。词的音节和谐,流转如珠,富有音乐美。如“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等。

5.《渔歌子》

(1)作者:张志和(约730~约810 )唐代诗人。字子同,初名龟龄,兰溪人。张志和博学多才,歌、词、诗、画俱佳。

(2)译文:

西塞山,青又翠,白鹭展翅飞,

桃花红,江水碧,鳜鱼正肥美。

头顶青箬笠,身披绿蓑衣,

斜风细雨迎面吹,钓鱼的人儿不想归。

(3)赏析:这首词通篇二十七字,有山、有水、有飞鹭和肥鱼,还有斜风细雨,更有那优游自在的渔父。词人藉渔父寄托自己的情怀,而渔父又是被安排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之中。恰是江南春色方浓、桃花春汛泛起时,头戴“青箬笠”、身披“绿蓑衣”的渔父,高处有从水田飞入上空的白鹭鸶,低处有落英缤纷的春水绿波,更有能引起人们鲜美味觉的大口细鳞的肥嫩鳜鱼,鹭在飞,水在流,鱼在泼刺地嬉逐,水映桃花而红,桃花因水而湿。人、花、鱼、鹭,一切都被斜风细雨所笼罩,天地万物浑然一体,显得那么的新鲜、清丽、秀润。好一幅水墨淋漓的“烟波垂钓图”。

词人当时正是被眼前的景物所吸引,由此而产生了自然、淳朴的意趣,不愿离开这一个魅人而又宜人的境界的深情。“斜风细雨不须归”,对渔父说来,不正是他对美的发现、对美的执着追求么?在斜风细雨中,张志和体验到鹭鸶的飞翔更飘逸,漂流在水里的桃花瓣格外鲜妍。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中垂钓,渔父的心情,就不只是为美而陶醉,更为眼前的优美画境而坚定了意志,不仅不思归,而是更进一步的“不须归”了。张志和所执着的已经不是垂钓,而是作为词人内心的自白——“我决心以山水之间的自由自在的生活终老”。这显然又是画中之诗,隐伏在西塞山前空间结构背后的时间潜流,悠悠地但终于又是深稳有力地荡漾着的感情波澜。可见,张志和的淡泊逸致不是诉诸直接咏怀,而是寄情于景,以画入词。词人而兼画家的张志和,把高远的情思化为清空的意境,把质朴的语感提炼为脱俗的意趣,从而使他的词作形成独树一帜的高蹈风格。正因为张志和与世俗相忤,所以才能从大自然中觅取心灵滋养,从而陶醉于清山秀水之中。

本文来源于查字典语文网yuwen.chazidian.com,查字典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如有什么问题或建议请加查字典语文网的QQ群315357333沟通交流。

    相关推荐

    词两首-渔歌子-如梦令教学设计 《词两首 如梦令 渔歌子》课文原文 语文A版词二首《渔歌子》《如梦令》教学设计 如梦令 渔歌子 《如梦令》和《渔歌子》都是词牌,我还知道的词牌有: 词两首(忆江南、渔歌子) 《忆江南》、《渔歌子》词两首 《语文教案-词两首(忆江南、渔歌子)》 词两首(忆江南、渔歌子) 词两首(忆江南、渔歌子) 词两首(忆江南、渔歌子) 词两首:忆江南、渔歌子 词两首(忆江南、渔歌子) 词两首(忆江南、渔歌子) 词两首(忆江南、渔歌子) 词两首《忆江南》《渔歌子》 《语文教案-词两首(忆江南、渔歌子)》 湘教版词两首《忆江南》《渔歌子》教学设计 《如梦令》教学设计 如梦令教学设计 宋词赏析:《如梦令》 古诗词三首《渔歌子》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词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渔歌子》教学设计 如梦令教案设计 如梦令教学设计(2) 如梦令教学设计(3) 八年级语文下册 《如梦令》教学设计 河大版 如梦令教学设计(1) 如梦令教学设计(4) 如梦令教学设计(7) 如梦令教学设计(8) 如梦令教学设计(5) 如梦令教学设计(6) 如梦令教学设计(9) 如梦令教案 如梦令 教案教学设计 《如梦令》导学案设计 如梦令教学反思 如梦令教学反思 我读《如梦令》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如梦令》练习题 《如梦令》教学实录 《如梦令》赏析 《如梦令》赏析 如梦令导学案 《如梦令》教学实录(浙大版) 《古诗词三首》美文欣赏——渔歌子 《歌词两首》教学设计 如梦令说课稿 如梦令说课稿 《歌词两首》 苏教版七年级下《歌词三首》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设计 歌词两首 教案教学设计 《渔歌子》教学设计 李清照《如梦令》精选教学设计 如梦令课后练习 《如梦令》课后反思 如梦令阅读答案 如梦令延伸阅读 五年级教案:渔歌子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歌词三首》互动学案 四年级下册《渔歌子》教学设计 渔歌子教案设计 渔歌子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长春版《十六字令三首》教学设计 《歌词两首》教学指南 江山如画 生命如歌:读苏轼“两赋一词” 渔歌子 八年级语文上册 2 长征组歌两首教学案 苏教版 渔歌子 七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名师导航(26.歌词三首) 《苏轼词两首》译文 词两首《望江南》《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 苏教版初一下册(七年级下册)语文:《歌词三首》教案 二 《长征组歌》两首 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苏轼词两首》词牌 渔歌子教学实录 《歌词两首》教材理解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长征组歌两首》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六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句子练习 六年级语文《古诗两首 》教学设计范文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长征组歌》两首教案 公开课《渔歌子》教学设计 《渔歌子》教学实录 诗词五首(观沧海,次北固山下,望岳,如梦令,西江月)教案2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教案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的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设计(苏教版)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设计 《如梦令》表达的思想感情 《渔歌子》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苏轼词两首》教学杂谈 《渔歌子》教学实录 《渔歌子》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