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外国诗两首》教案

小编:

【教学目标】

德育点: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慎重选择人生道路。

知识点:了解诗歌中象征方面的知识。

技能点:注意区别比喻和象征在诗中的表现。

【教学重点】

了解诗歌中象征方面的知识。

【教学难点】

区别比喻和象征。

【教学用时】

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一、导入新课

1、导言:俄罗斯文学博大精深,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且大师辈出。譬如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马雅可夫斯基、莱蒙托夫。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广为传诵的俄罗斯诗篇。

2、作者:亚历山大·普希金(1799—1837),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他的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无言的艺术魅力。俄罗斯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别林斯基曾这样赞誉普希金的诗:“所表现的音调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醇厚,像闪电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静,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剑击一样铿锵有力。”但“诗是不可翻译的”,译诗不等于原诗,而我们现在又只能通过译诗来学习、欣赏,但愿我们能尽可能地领悟到这首诗的美。

3、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那时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茶,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解,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二、品读全诗

1.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2.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要用形象说话,最忌直白的说理,而这首诗通篇没有任何形象,却以说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同学要品味一下全诗,想想原因何在?

——①这是写给邻居小女孩的赠诗,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并没有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和一副教训人的语气,而是以平等的娓娓的语气来写,语调亲密和婉,热诚坦率,好像诗人在与你促膝谈心;②诗句清新流畅,感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性。

三、体味作品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许多人把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作为鼓励自己的座右铭,你读了之后,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讨论,各抒己见。

四、巩固练习

1、填空。

① 这是一首著名的______诗,作者是俄国伟大诗人___________。

(哲理诗;普希金)

②“生活欺骗了你”并非单指上当受骗,而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生遭受挫折)

③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人告劝我们: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因为我们要相信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一句应怎么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生难免会遭受挫折,我们要用积极的人生态度去对待,“心地永远向往着未来”,这样,越过坎坷之后回首过去,那一切艰难困苦都将变成“亲切的怀恋”,因为苦难是最好的老师,欲见彩虹必先经历风雨。)

2、背诵、默写本诗。

第二课时:《未选择的路》

—、导入新课

1、导语: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譬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辛弃疾);“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这些名言都富于哲理。我们常常把人的—生比作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作对路的选择。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也是写“路”的诗。

2、作者: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

二、讲读全诗

1.请同学们反复读几遍全诗,思考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

——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2.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 ,

——所谓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象征是—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3.全诗共4小节,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

(板书)

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之后的怅惘——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4.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

——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选择的路一步步变为现实,而生活中许多人往往对现实不满,总觉得还有其它的可能,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悔意由此而生,忧郁因此而起。这正是人之常情,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

三、感悟作品

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呢? (答案不求—致。)

——人只能选择—条人生之路,必须慎重;

——人生道路的选择,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

四、巩固练习

1. 诗人笔下的路显然不是指行走的路,而是指________路。

(人生之路)

2.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诗人选择了其中的一条路,是因为这条路___________________。

(“荒草萎委,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人迹更少”。)

3.下面的理解不合诗意的一项是:( )

A.选择什么路反映什么样的思想性格,看得出来,诗人是位善于探索、勇于探索的智者。

B.林间分出的两条路并无本质上的区别,诗人对它们都是向往的,只是“不能同时去涉足”,让他“久久伫立”,因为一旦选定了其中一条路,就失去了再走另一条路的机会。这里面透出了一丝淡淡的惆怅。

C.诗人依自己的判断选择了其中的一条路,但他并不因为不能行走另一条路而后悔自责。他领悟到这是人生的必然性,甚至是某种不可摆脱的局限性,因此只能以从容平静的心态去接受它。

D.诗人告诉我们,他要从荒芜的土地上踏出一条路来,他坚信: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D)

4.背诵全诗。

【教学后记】

诗歌翻译在所有文学体裁的翻译中被公认是最难的,甚至有人认为:“诗是不可翻译的。”这是两首外国译诗,虽然我们没必要给学生讲太多翻译上的问题,但我们应该让学生脑子中有这样一种观念:译诗不等于原诗。

    相关推荐

    外国诗两首 外国诗两首 外国诗两首 外国诗两首 教案 外国诗两首 外国诗两首 《外国诗两首》 外国诗两首 外国诗两首 外国诗两首 外国诗两首 外国诗两首 外国诗两首 外国诗两首(教案) 外国诗两首 外国诗两首 外国诗两首 外国诗两首 外国诗两首 外国诗两首 外国诗两首 《外国诗两首》教学案 《外国诗两首》教案1 4 外国诗两首 《4 外国诗两首》教案 外国诗歌两首 4、外国诗两首 5.外国诗两首 《外国诗两首》导学案 《外国诗两首》教案设计 《外国诗两首》教案设计 《4 外国诗两首》教案2 外国诗两首教案设计 《外国诗两首》自主学案 第4课《外国诗两首》教案 《外国诗两首》教学案设计 外国诗两首 (二课时)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外国诗两首》教学实录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外国诗两首》教学实录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外国诗两首》教学提示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外国诗两首》 教学实录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外国诗两首》教学杂谈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第四课外国诗两首》学案 《外国诗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 外国诗两首《祖国》教学设计 《外国诗两首》学案 新人教版 初三语文《外国诗两首》教案 《外国诗两首》课文赏析 《外国诗两首》学法指导 《外国诗两首》写作特点 《外国诗两首》问题探究 《外国诗两首》强化练习 《外国诗两首》课文评点 《外国诗两首》鉴赏感悟 《外国诗两首》有关资料 《外国诗两首》整体把握 《外国诗两首》学习指导 《外国诗两首》结构分析 《外国诗两首》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