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第21课《化石吟》教案(第2课时)

小编:

2013-2014学年度 七年级 班 语文教案

课题

课型

新授

上课节数

备课人


审核人



授课人

授课

日期

课 标

解 读

教 材

分 析

【课标要求】教学这篇课文时要联系生物学的内容,如鱼类进化、鸟类祖先、两栖类祖先、被子植物、恐龙、猛犸等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反复朗读,感受其中的思想感情的节奏韵律之美。科学诗以诗的形式写科学的内容,这正是许多学生所喜欢的,教学过程中要以此激发学生爱科学文学的热情。

教学内容分析:《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通过优美的语 言展示了人类对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诗中一系列的疑问将人们带入奇幻 的神话般的生物世界,又用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的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学习本诗,首先应该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认识化石,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来理解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知识

技能

1.理解、积累“奇幻、葱茏、幽雅、叹服、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等词语。

2.了解化石展现的亿万年前奇幻的生物 世界。

过程

方法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

2.学习快速默读、筛选、概括要点的阅读方法。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培养对生物进化的兴趣和爱科学爱文学的思想感情。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把握内容,体会化石向人类讲述的那份大自然的奇幻。

2.学习这首诗,让同学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来理解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进一步认识自然的奥妙,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难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发挥联想和想象,认识科学的神奇。

媒 体教 具

教师可利用网络或书籍查阅有关化石的资料,并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图片。

课时

2课时

教 学 过 程

修改栏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板书课题。

二、研读赏析,精读课文。

1.学法指导:我们对文章的大体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基本了解后,还应学会细致研究好的段落、句子、词语,以便把握文章的主旨。阅读诗歌的时候需要有节奏地、反复地吟诵感悟品味诗歌的思想 感情,重点字词需要用心体会,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诗歌的情感。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歌。

2.学习第一层、第三层并结合理解第5节。

(1)一、二组读第一层,三、四组读第三层。

(2)学习分析。

①师引入:哎呀,读了第一节真是感到奇怪!最早的鱼儿没下巴,最早的鸟儿嘴长牙,最早登陆的鱼儿竟然没有腿,最早的树又不开花,这些最早的动物、植物所具有的特征人类是怎样知道的?(是化石告诉我们的)

②小结:对,是沉睡亿年的石头告诉我们的,是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告诉我们的。

③对照了解前后呼应。(幻灯片 演示 诗歌第二节、第七节)

A?演示第二节,师指读问:请问同学们,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演示第七节,师:第七节做了回答,齐读。

师引导学生齐读: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

B?(学习方法同前)演示第二节,师指读问: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演示第七节,师:第七节又做了回答,齐读。

师引导学生齐读: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

C?对比着读后,你们发现了什么?(第一层问、第三层答)

D?小结:第一层问第三层答,第三层就是对第一层的呼应,进一步赞美化石的神奇、大自然的奇妙、科学 的伟大。这就是写作手法中的前后呼应。我们在今后的作文中也可以用到这种方法,使文章结构更完整、紧凑。

E?再读一遍。(一、二组读第二节,三、四组读第七节)

(3)深入学习结合理解第5节。

①这两节中的“逝去万载、沉睡亿年、长眠地下”这些词语说明什么?(说明化石所讲述的故事是非常非常遥远的。)

②诗歌中哪一节很能说明这一点?(第五节)

③齐读第五节。

④了解化石的特点之一:年代久远。

提问:

A、“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 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是写人吗?“你”是指谁?怎样理解这句话?(“刻下道道皱纹”写的是化石,这是一种比喻,人脸皱纹是生命历程的写真,而把化石外表的样子比作人脸皱纹,不正是地球古生物的档案吗?)

B、“海枯石烂,斗转星移……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说明什么?(说明不管时间过多久,成千上万年以后,生命仍然在不断地延续、发展)

⑤过渡:多么遥远的故事啊,可正因为遥远,它所讲述的神话才会怎么样?(奇幻、令人神往、惊讶)让我们一起走进那 奇幻的神话。

3.学习第二层。

(1)学习第三节。

①指名读第三节。

②这一节说明了什么?找出本节中的关键词。(生物进化)

③“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说明了什么?“冰冷的骸骨”指 的是什么?“平凡的真理”指的又是什么?

④小结:说明生物是不断地进化来的,不是造物主造出来的,在沉睡亿年的化石身上找到了这个真理。

(2)过渡:为什么说化石能证明生物进化这个平凡的真理?哪一节给了我们答案?

3)学习第四节。

①齐读第四节。

②“生之灵火、生命的信息、珍贵的密码”分别指什么?

化 石中的有效物质)

③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之所以是“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一本珍贵的密码”,是因为在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有机化合物还保留着,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④阅读资料,进一步了解化石的特点之二:生命的信息。

7000万年前的骨头还“活”着

美国古生物助理教授玛丽施魏策尔宣称,已经成功从距今7000万年前的霸王龙腿骨化石中分离出软组织。被分离出的软组织不仅几乎是完好无损的:仍旧透明和具有柔韧性,而且显微镜下看起来像血管和细胞的内部结构仍旧存在。科学家宣称,恐龙化石分离出活性组织,有望复活恐龙。

⑤小结:真是不可思议!可它就有这么神奇。

(4)学习第六节。

①齐读第六节。

②组图欣赏:(此时可以出示一组图片,也可以利用课本的图片。有条件的学校网上搜索)

③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象时,你有何感想?

学生发言可以畅所欲言,只要想象合理,赏析到位即可。

(5)指名分节读第二层。

三、质疑交流,剖析课文。

1.诗歌运用了那些表现手法?这样表现有什么好处?

(拟人、比喻、第二人称)

2.对诗歌的学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或有哪些疑问?教师与学生可以相互质疑,形成参与式讨论。

板 书设 计

发问 想象——遐思飞跃——回答呼应

神奇景色——人类伟大——赞美科学

作业布置

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逝去万载的世界重现的是怎样一番景象?结合自己的感想写一篇想象作文,题目自拟。

教 学反 思

    相关推荐

    《第21课 化石吟》教案 《第21课 化石吟》教案 第21课《化石吟》教案 第16课《化石吟》 第16课《化石吟》教案 《第16课 化石吟》教案 21课《化石吟》同步学案 第十六课《化石吟》 第16课《化石吟》教案1 《第16课 化石吟》教学案 第16课化石吟教案(新课标) 《化石吟》说课稿2 第16课《化石吟》课文简介 《化石吟》课时训练 《化石吟》课后题第三题 《化石吟》教案2 《第16课 化石吟》教学设计 21、《化石吟》教学设计 第16课《化石吟》同步测练 21《化石吟》同步练习 《化石吟》导学案2 《化石吟》说课稿 《化石吟》说课稿 《化石吟》课文导读 《化石吟》课文题解 《化石吟》说课材料 《化石吟》课堂实录 《化石吟》课标解读 《化石吟》说课稿3 《化石吟》读后感2 《化石吟》课文简析 《化石吟》课题研究 《化石吟》课前导读 《化石吟》课文鉴赏 化石吟教案 《化石吟》教案 《化石吟》教案 化石吟 教案 第21课-风筝(第一课时) 《化石吟》 教案 《化石吟》教案 《化石吟》课后题及答案 第21课-风筝(第二课时) 教案:《化石吟》 中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字词及解释:第21课 化石吟 化石吟 《化石吟》 化石吟 化石吟 化石吟 化石吟 化石吟 《化石吟》 《化石吟》简案 《化石吟》学案 《化石吟》简案 《化石吟》同步练习2 《化石吟》教学反思(2篇) 活化石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黄山奇石》第二课时 《化石吟》学案 活化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16课《化石吟》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 《化石吟》教案1 《化石吟》教案3 《化石吟》教案7 《活化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 化石吟》导学案 2《黄山奇石》第一课时 化石吟教学案 21《荷花》第二课时 21 望月 ( 第一课时) 《化石吟》课文背景知识 《化石吟》课文背景知识 16课《化石吟》同步测练 16化石吟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化石吟》教案 21 望月 ( 第一课时) 21《荷花》第一课时 16 化石吟 《化石吟》导学案 第2课时 《化石吟》(方案A) 《化石吟》(方案B) 《化石吟》 导学案 16.化石吟 第2课时 第2课时 第2课时 《化石吟》教学案例 化石吟教案设计 《化石吟》教案设计 《化石吟》教案设计 《化石吟》导学案 《化石吟》导学案 《化石吟》导学案 《化石吟》教案设计 《化石吟》教案设计 《化石吟》优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