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廉颇蔺相如列传》赏析

小编:

《廉颇蔺相如列传》赏析

一、作者介绍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夏阳(今陕西省韩城县南)人,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他的父亲任太史令多年,是一位博学多闻的学者,天文、历法、诸子等无所不通,司马迁少年时代在父亲的指导下专心学习,后来又向著名学者孔安国学习《尚书》,向董仲舒学习《春秋》,受到良好的教育。20岁以后,司马迁遍游南北,考察风土人情,文物古迹,搜寻史料,研究社会,为他以后写《史记》准备了丰富的材料。公元前108年,司马迁担任太史令,4年之后开始撰写《史记》。公元前98年,李陵兵败投降匈奴,他因为替李陵辨解,触怒了汉武帝,被下狱,受宫刑。他极度愤懑,但为了著史,忍辱生活。出狱后曾任中书令(皇帝身边掌握机要的宦官),仍努力写史。公元前92年左右,司马迁完成了526,500字,130篇的不朽巨著《史记》。《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史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鲁迅先生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他留下的著作,除《史记》外,还有《报任安书》和《悲士不遇赋》。

二、解题

本文节选自《史记·廉颇蔺(lìn)相如列传》。原为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等人的合传。这是原传的第一大部分。战国后期是封建割据,诸侯纷争最严重的时期。赵国处在四战之地,尤其是西邻强秦的威胁最大。本篇记叙廉颇、蔺相如在这种历史情况下,西抗强秦,为赵国的安全和尊严所做出的贡献;同时也写了他们二人为维护赵国的利益,彼此搞好团结的事迹。列传,古代纪传体史书中的一种体例,用来记叙帝王、诸侯以外的历史人物的事迹。

三、注评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者,……也”:文言里判断旬的典型格式,“者”用在主语后边表提顿,“也”用在谓语后边表判断。○先介绍廉颇。赵惠文王十六年, 即公元前283年。赵惠文王:战国后期赵国的国君。 廉颇为赵将,伐齐, 为:做,担任。伐:攻打。大破之,取阳晋,阳晋:本卫邑,后属齐,在今山东省郓(yùn)城县西。○战功显赫。 拜为上卿, 拜:古时授予官职叫“拜”。这里用于被动意义,是“被任命”的意思。上卿:战国时代最高的官阶。○地位极尊。以勇气闻于诸侯。 以:介词,凭,靠。闻:闻名,出名。○威名远扬。

蔺相如者,赵人也。 ○次介绍相如。平凡得很。“赵人”与“良将刀相对,一贵一贱,对比鲜明。为赵宦(huàn)者令缪(miào)贤舍人。 宦者令:官名,宦官的头领。令,长官。舍人:门客。战国时,贵族家里常养着一些门客。○地位低微。“舍人”与“上卿”相对,一尊一卑,十分鲜明。

概略介绍廉、蔺身世。即点明题意,引出人物,总领全文,天为后文写廉、蔺矛盾伏下引线。

赵惠文王时,

○点明时间。 得楚和氏璧(bì)。 和氏璧:楚国人卞(biàn)和发现的一块宝玉,经雕琢而成璧。壁,一种平圆形中间有孔的玉器。 秦昭王闻之, 秦昭王:即秦昭襄王,名则,公元前30年~前251年在位。之:代词,指代赵惠文王得楚和氏壁一事。 使人遗(wèi)赵王书, 遗:送给。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以:介词,用。易:交换。

○以城易壁,纯属骗局。交代故事起因。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诸:各位,众。谋:计议,商量。 欲予秦, 予:给。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白白地受骗。徒:副词,白白地。见:助动词,用于动词前表被动。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即:就。患:担忧。秦兵之来:主谓短语作“患力的宾语,“之”用在短语的主谓间取消短语的独立性。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 未得。求:寻找。可使报秦者: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使。派遣。报,答复。

○进退两难,一筹莫展,揭示秦赵矛盾尖锐及赵之大臣畏秦之甚。为相如出场铺垫。

宦者令缪贤日:“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臣。古人表示卑谦的自称。

○“可使”二字,如奇峰突起。 王问:“何以知之?” 何以:凭什么。介宾短语作状语,疑问代词“何”作介词“以”的宾语,前置。

○以“问黟带出下文,补叙前情,从侧面勾画蔺的轮廓。 对曰: 对: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 “臣尝有罪, 尝:副词,曾经。 窃计欲亡走燕。 窃计:私下打算。窃,表示谦敬的副词。亡:逃亡。走:跑,此处有投奔之意。臣舍人相如止臣曰: 止:阻止。 ‘君何以知燕王?’ 君:对人的敬称。知:了解。

○发问令人深思。 臣语(yǔ)日, 语:告诉。 臣尝从大(dài)王与燕王会境上,大王:对国君的尊称。

燕王私握臣手曰, 私:秘密地,暗暗地‘愿结友’,结友:交朋友。 以此知之,故欲往。○只看现象。 相如谓臣日:‘夫(fú)赵强而蒸弱, 夫:助词,用在全旬之首,表示要阐发议论的语气。而:连词,表并列,可不译。 而君幸于赵王, 而:表顺承。幸于赵王:被赵王宠爱。 故燕王欲结于君。 故。连词,因此,所以。结于君:同您结交。○透过现象,视其实质。 今君乃亡赵走燕, 乃:副词,却。亡赵。从赵国逃亡。走燕:跑到燕国去。“赵”和“燕”都是补语。○与“幸于赵王”对照,处境迥异。 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 其势。作状语,照那种形势看来。而束君归赵矣。 束:捆绑。归:送回。○看发展,预见后果,不堪设想。君不如肉袒(tǎn)伏斧质请罪, 肉袒伏斧质:赤身伏在斧质上。表示服罪请求就刑。肉袒,脱去上衣,露出肩膊。斧质:古代一种腰斩的刑具。斧,铡刀。质,同“锧”,铁砧(zhēn),刑具的底座。则幸得脱矣。则:连词,就。幸得脱:侥幸能够免罪。幸,副词,侥幸。脱,免罪,免祸。○与“欲亡走燕”对比鲜明。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幸:这个“幸”是表敬副词,不需对译。○果是好计,预见何其正确。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 以为:认为。其人:那个人。其,指示代词,那。“其人勇士”是个判断旬形式的主谓短语。○“勇”、“智”二字,贯彻全篇。宜可使。” 宜:应该。○极力推荐,可担重任。

以上一段插叙,先声夺人,初显其智勇双全,才识不凡。下分三个场面对蔺相如进行正面刻画。

于是王召见, ○紧承上文“可使”。 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 寡人:意谓寡德之人,为古代帝王、诸侯对自己的谦称。可予不(fǒu)?” 不:同“否”。 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许:答应。○审时度势,结论明确肯定。 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nài)何?” 奈何:怎么办。 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曲:理曲,理亏。 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 比较这两个对策。均,权衡,比较。之,这,代词。宁许以负秦曲。 宁:宁可,宁肯,副词。负秦曲:使秦负曲。负,担负,承担。○权衡利弊,明快决断。与上文群臣谋而不决,形成鲜明对照。

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 必:副词,果真。○与前文“未得”相应。 臣愿奉璧往使。奉:两手捧着。往使:前往出使。○自告奋勇,挺身而出,敢担重任,胆识过人。与前文群臣畏秦之甚亦对照鲜明。 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请:表敬副词。完璧归赵:把璧完整地送回赵国。完,完整,此处有原封不动的意思。○果敢坚决,显示蔺相如的智勇,也暗示其入秦必有一场激烈斗争,并为“完璧归赵”的结局设伏。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于是:承接连词。遂:副词就。西: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奉璧使秦。过渡,收结上文,开启下文。

以上写相如对策和接受出使。是“完璧归赵”故事的第一个场面。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章台:台观名,故址在今陕西省长安县故城西南角。章台不是正式接见外宾的地方。在此接见相如,表示对赵国使者的轻视。相如奉璧奏秦王。 奏:进献,呈献。○献璧过程一笔带过。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以:连词,连接“传”和“示”两个动词,表顺接,可不译。示:给……看。美人:指妃嫔。左右:指身边的侍从人员。 左右皆呼万岁。 万岁:永远存在之意,臣下对君主的祝贺之辞。○自以为骗局得逞,故如此得意忘形。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 偿:酬报。“赵城”是双宾语。乃前曰: 乃:副词,就,表动作先后相承。前:上前,动词。 “璧有瑕xiá),瑕:玉上的斑点,疵病。 请指示王。” 指示王:指出来给王看。“指”、“示”是两个词,和现代汉语里作为一个词的“指示”不同。 王授璧。 授:交给。○当机立断,巧设托辞,从容收璧。相如因持璧却立, 因:连词,于是,表承接上文。却:后退。倚柱,怒发上冲冠,因愤怒而竖起的头发向上冲动了帽子。○如山洪暴发,飓风骤起,以极度夸张之笔,将蔺相如大义凛然、怒不可遏的神态写得栩栩如生。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xī)召群臣议,悉:全部。 皆曰:‘秦贪,负其强 负:凭借,倚仗。其:它的。 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托辞委婉,揭暴其奸诈阴谋。 议不欲予秦璧。 予:给予。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布衣之交:平民百姓之间的交往。布衣,平民,古代平民只穿麻布、葛布,因以代指平民。尚:副词,尚且。况大国乎? 况:连词,何况。○旁敲侧击,刺其言而无信。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且:连词,而且。表意思上的更进一层。逆强秦之欢:触伤强大秦国对我们的感情。逆,违背,触犯。欢,欢心。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 乃:副词,就。斋戒:古人在祭祀或举行隆重典礼之前,必须沐浴更衣,独宿,清心洁身,以表示虔诚庄敬,称为斋戒。 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拜送书:叩头跪拜,送出国书。书,指答复秦国的信。庭:同“廷”,国君听政的朝堂。○陈说赵王送璧礼仪之隆重,态度之友好,心意之真诚,娓娓动听。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严:尊重。修敬:表示敬意。修:整饰,此处有“加强”之意。○为下文指责秦的轻慢无礼作反衬,也为设缓兵之计做好准备。 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guàn), 列观:一般的宫殿(不是正殿),指章台。观,建筑物的一种。礼节甚倨(jù),倨:傲慢。 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之:代词,指代璧。以:连词,可译为“来”。○处处与赵的“敬重”对照,慨然以严词相责。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yì), 邑:泛指一般城市。 故臣复取璧。 复:副词,又。○直截了当戳穿骗局,明收回宝璧有理。大王必欲急臣, 急: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急臣”,使臣急,可译为“逼迫我”。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俱:一同,一起。○表示决心同归于尽,严正不可侵凌。

相如持其璧睨(nì)柱, 其:他的。睨:斜视。欲以击柱。以:介词,把。后省宾语“之”。○看穿秦王贪璧而恐璧破之心,故作破璧之态,进行胁迫,智勇可见。“睨”字颇传其神。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其:他,指代蔺相如。乃:副词,就。辞谢:婉言道歉。固请, 坚决请求相如不要以璧击柱。固:副词,坚决。○见其窘迫之状,果为相如智勇所屈。 召有司案图, 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官吏为“有司”。案图:察看地图。案,同“按”,审察。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从此以往:从这里(数)过去。都:城。○装模作样,图上偿城,仍是骗局。

相如度(duó)秦王特以诈佯(yáng)为予赵城, 度:估计。特:副词,仅仅,只不过。以诈:用欺骗手段。佯:假装。实不可得。○心有成算,不存侥幸之心,不为假相所骗。 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共传:共同传诵,即公认之意。赵王恐,不敢不献。 ○迎合其“大国之威”的虚荣心理。 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 ○以此作为进逼秦王之由。 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 宜:副词,应该。 设九宾于廷, 九宾:也称九仪,古时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由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依次传呼,接引来宾上殿。宾:同“傧”,赞礼官。臣乃敢上壁。” 乃:才。○回应前文,极似郑重其事,实为争取时间,智设缓兵之计。

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 终:副词,终究,到底。强:使用强力,作状语。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zhuán)舍。 遂:副词,便,就。舍:安置住宿,动词。广成传舍:宾馆名。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即宾馆。○秦王强忍一时之气,想再行哄骗。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决:副词,必定。负:违背。 乃使其从者衣(yì)褐(hè), 衣褐:穿着粗布衣服。意思是说化装成老百姓。衣:穿,动词。 怀其鐾, 怀:怀藏,动词。其:那。 从径道亡, 径道:便道,小路。亡:逃跑。 归璧于赵。 归璧:使璧归,把璧送回。归,使动用法。○思虑细致,施计周密,智勇亦见。照应前文“臣请完璧归赵”旬。

以上写相如一上秦廷,获得初步胜利,是他同秦王展开激烈斗争的第一个回合。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引:接引,延请。○前倨后恭,希望得璧。 相如至, ○璧已归赵,空手前来。 谓秦王日:“秦自缪(mù)公以来二十余君, 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五霸之一。缪:同“穆”。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坚明约束者:坚守信约的人。“坚”、“明”都作动词用,坚守、恪守之意。约束:盟约,誓约,名词。○先发制人,数落其历代祖宗言而无信——确凿的历史依据。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诚:副词,实在。见欺于王:被大王所欺骗。见……于……,表被动的格式。负:辜负,对不起。○揭露其欺骗阴谋——充足的现实理由。 故令人持璧归,间(jiàn)至赵矣。 间:问道,偏僻的小路。名词用作状语,从小路。○持璧而归有理。 且秦强而赵弱, ○“且”字一转,另作文章。

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 一介之使:一个使者。介:相当于“个”,含有轻贱、微小的意味。 赵立奉壁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以:介词,凭。岂:副词,难道,哪里。○相激之辞,在情在理;反诘之旬,理直气壮。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 当诛:应当处死。臣请就汤镬(huó)。就汤镬:受汤镬之刑。汤镬:烹刑,古代酷刑之一,用滚汤(开水)烹煮犯死罪的人。就:接近赴。镬:无足大鼎(大锅)。○视死如归,不畏强暴。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唯:语气助词,用在句首,表示希望的语气。孰:同“熟”,仔细。○提议秦王深思,暗示杀使者并非上策。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xī)。 嘻:苦笑声,这里用作动词,发出无可奈何的声音。○大出意料,啼笑皆非,其狼狈窘态,刻画得惟妙惟肖。且对描绘相如形象收反衬之效。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或:有的人,代词。引相如去:拉着相如离开朝堂去处死。引,牵,拉。去:离开。秦王因曰: 因:连词,于是,就。 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 因:介词,后省宾语“此”。趁此,就此。厚遇之:优厚地款待他。遇,招待。使归赵。 使(之)归赵。兼语省。○权衡利弊,只好顺水推舟。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yé)?” 岂:难道,哪里。以:介词,因。邪:同“耶”,吗。 卒廷见相如, 卒:终于。廷见:在朝廷上接见。廷,名词用作状语。毕礼而归之。 毕礼:完成接见的礼节。归之:让他回去,“归”属使动用法。○貌似宽怀大度,实有难言苦衷。点明相如出使秦国胜利而归。

以上写相如二上秦廷,面斥秦王,全胜而归,是他同秦国君臣展开激烈斗争的第二个回合。

相如既归, 既:副词,已经。 赵王以为贤大夫,以为:以(之)为,认为(他)是。以,动词,认为。兼语省。贤大夫:贤明的大夫。 使不辱于诸侯, 使:出使。不辱于诸侯:不蒙受诸侯国的侮辱。 拜相如为上大夫。 上大夫:官名,大夫中的最高官阶,地位仅次子卿。

秦亦不以城予赵, ○以城易璧,本是骗局。赵亦终不予秦壁。 ○维护了赵国的尊严,打击了强秦的气焰。回应前夕“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句。

以上。是“完璧归赵”故事的结局。

写相如出使至秦,不辱使命,完璧归赵的故事。表现了他智勇双全,不畏强暴的性格和卓越的外交才能。

其后秦伐赵, 其后:那以后,指完璧归赵之后,即赵惠文王十八年,秦昭襄王二十六年(前281)。 拔石城。 拔:攻下。石城:在今河南省林县西南。○“其后”二字,承上启下,点明时间,揭示前后两件事的内在联系。行文紧凑。明年复攻赵, 明年:第二年。复:副词,又。杀二万人。○杀人掠地,连续进攻,骄横一时,不可一世。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 使使者:派遣使者。 欲与王为好, 为好:联欢。 会于西河外渑(miǎn)池。 西河:在今陕西省渭南地区一带,地处黄河以西,这一段黄河古称“西河”,地因此得名。西河在函谷关以西,也就是关中。渑池在函谷关以东,所以称为“西河外”。渑池,在今河南省渑池县。○居心叵测,名为“为好”,实是借武力开畏外交攻势,乘两次伐赵获胜之余威,以胁迫其投降,不从战而胜之。赵要与会抗争,委实相当困难。以上写渑池会的特定历史背景及其实质。下分会前、会上、会后三个层次展开故事,情节。赵王畏秦,欲毋(wù)行。 毋:否定副词,不。○处于战败国地位,不敢赴会,足见形势险恶之极。廉颇蔺相如计曰: 计:商量,谋划。 “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示:表示,显得。且:连词,表并列关系,而且。○互相团结,共商国策,维护国家尊严,决不屈服示弱,见识卓越。赵王遂行。 遂:副词,于是,就。相如从。 廉颤送至境, ○从者是外交老手,与会准备殊死斗争;送者是坚强军事后盾,严阵以待,做好战斗准备。二人思虑周密,安排妥善。与王诀(jué)曰: 诀:告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此处有准备不再相见的彦味,因为赵王与会,很可能会遭到秦王的暗算。 “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 道里:路程。会遇之礼:指秦赵两君见面会谈的礼节。还,不过三十日。 过:超过。 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 则:连词,那么,就。请:表敬副词,相当于“请允许我”。 以绝秦望。 绝秦望:断绝秦国以扣留赵王进行要挟的念头。○从最坏处着想,做好充分准备,以粉碎秦“挟王图赵”的阴谋,见二人公忠体国,深谋远虑。 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 过渡。收上文,启下文。以上写会前计议。

秦王饮酒酣(hān), 酣:酣畅,痛决。○面对战败者,得意之情油然而生。一个“酣”字,用得精妙无比,将其趾高气扬,盛气凌人的神态,描摹毕肖。曰:“寡人窃闻赵王好(hào)音, 好音:喜欢音乐。 请奏瑟。” 奏瑟(sè):弹瑟。奏:弹奏。瑟,形状象琴,身较琴长大,通常配用25弦。○倚仗强势,乘着酒兴,蓄意进行侮辱。 赵王鼓瑟。 鼓:弹奏,动词。 秦御史前书曰:御史:战国时掌管图籍、记载国家大事的史官。前:用作动词,上前。书:写。 “某年月日, 某:此处指代失传或不明确说出的时间。 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 故意写入史册,还用一“令”字,俨然以征服者自居,侮辱更为明目张胆。“为好”之实质,昭然若揭。 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 善为秦声:擅长演奏秦地的乐曲。 请奉盆缻(fǒu)秦王, 意谓请允许我献盆缻给秦王。亦即请秦王击盆缻为乐。奉:献。缻:同“缶”,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歌唱时,常敲盆缻作为节拍。以相娱乐。”○以牙还牙,进行反击。 秦王怒,不许。 ○恃强而怒。 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 前:上前。进:进献。因:介词,趁(势)。请:请求。○不畏其怒,进一步相逼。秦王不肯击缻。 ○有恃无恐。 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请:表敬副词,无需对译。得:助动词,可以,能够。以颈血溅大王:拿我头颈里的血溅在大王的身上,意谓要同秦王拼命。发出严重警告,态度强硬,勇不可挡,威势慑人。再逼进一步。左右欲刃相如, 刃:刀锋,用如动词,用刀杀。相如张目叱(chī)之, 张目:瞪大眼睛。叱:大声呵斥。○舍生忘死,威武不屈,睥睨强权,气概豪迈。左右皆靡(mí)。 靡:倒退。○反衬相如之勇。 于是秦王不怿(yì), 怿:高兴。 为一击缻。 替赵王敲了一下缻。为:介词,后省宾语“之”。○紧紧相逼之下,不得不“一击”,终为相如大勇所屈。赵反击胜利。至此,秦王之外强中干,色厉内荏,而又无可奈何之情状,灼然可见。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缻。” 顾:回头。○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大长弱赵之志气,大灭强秦之威风。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为秦王寿:给秦王献礼祝寿。寿,向人进酒或献礼,同时表示祝人长寿。○恃强讹诈,无理挑衅,波澜又起,声势吓人。 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成阳为赵王寿。” 咸阳:秦国的都城,故址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针锋相对,寸步不让;大智大勇,力挽狂澜。以上写赴会时的斗争。

秦王竟酒, 竟酒:终席,酒筵完毕。竟,本义为奏乐完毕,引申为完,此处为结束、终止之意。终不能加胜于赵。 加胜于赵:直译是“把胜利加在赵国身上”,即胜过赵国,占赵国的上风。○秦恃强胁迫,不战而胜的如意算盘,被蔺彻底挫败。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盛设兵:大规模部署军队。盛,多。作状语。○一面在外交上作殊死斗争,一面以武力作坚强后盾;与前文廉颇送赵王至境相呼应。秦不敢动。 ○秦会后不敢出兵犯赵,揭示廉、蔺团结合作的胜利,突出了中心思想,又为后文“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作了伏笔。以上写斗争胜利,会后结局。

写渑池之会,相如迫使秦王击缻的故事,挫败了秦王恃强胁赵的阴谋,表现了他惊人的机智和超人的勇敢。

既罢, 指渑池之会结束以后。既:已经。罢,完毕。 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以:因为,连词,连接分句。拜为上卿:拜(他)为上卿。兼语省略。右:上。秦汉以前,位次以右为尊。○论功行赏,官阶再次擢升,由卑而尊,由贱而贵,地位大变,并特别点明“位在廉颇之右”,以此交代了矛盾的根由和故事的起因。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野战:在原野作战。野,名词作状语,而:表转折,可是。徒以口舌为劳:只凭言辞立下功劳。口舌,指言辞。徒:副词,只。以:介词,凭。 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 而:表转折,却,可是。且:连词,表进一层,而且,再说。素贱人:本来是卑贱的人,指相如出身于宦者令的舍人。素,副词,向来,本来。吾羞,不忍为之下!” 忍:容忍,甘心。为之下:替他当下手。这是双宾语结构。○居功自骄,唯我独尊,计较名位,气量狭窄,因忌恨而愤愤不平。 宣言曰: 宣言:扬言。 “我见相如,必辱之。” ○意气争胜,不顾一切,使关系紧张,团结垂危,矛盾尖锐,一触即发。 相如闻,不肯与会。 与会:即与之会,同他会面。介词“与”后省宾语。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称病:推托有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争列:争位次的上下。列,位次。 已而相如出, 已而:副词,过了些时候。 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nì)。 引车避匿:调转车子,回避不见。避匿,躲避,此指避道,别路。○一再避让,同与秦之针锋相对、寸步不让恰成鲜明对比,见其识大体、顾大局、克己宽人的高怀雅量。以上写廉颇争胜,相如退让。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jiàn): 相与:一齐,共同。谏:下对上的直言劝说。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所以……者:“所”字短语,……的原因。去:离开。亲戚:秦汉以前指父母,兄弟等:事:侍奉。徒慕君之高义也。 徒:副词,只,不过。高义:高尚的品德。 今君与廉颇同列, 同列:同位,职位相同。廉、蔺同为上卿,所以称“同列”。 廉君宣恶言,而看畏匿之,恐惧殊甚。 宣:宣扬,散布。殊甚:太过分。殊,很,极。甚,过分。且庸人尚羞之, 且:助词,与下面的“况”相应。庸人尚羞之:平庸的人尚且对这种情况感到羞耻。羞之,以之为羞。羞,属意动用法。之,指相如竭力躲避廉颇的做法。况于将相乎! 况于:用法同“况”。臣等不肖(xiào),不肖:无能,不才,不中用。 请辞去。” ○以“庸人”与“将相”对举,更显其“高义”;以舍人之一般见识,烘衬出相如胸怀之博大。蔺相如固止之, 固:副词,坚决。 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公:对人的敬称。之:结构助词,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强调谓语的作用。孰与秦王:同秦王相比哪个(厉害)?孰与:动词性结构,相当于“与……相比哪个……”、“与……比起来怎么样”。○明知故问,循循善诱。 曰:“不若也。” 不若:不如,不及。 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夫:句首语助词。廷,名词用作状语,在朝廷上。相如虽驽(nú),驽:劣马,比喻才能低劣。独畏廉将军哉? 独:岂,难道,副词,表示反诘语气。○可见忍让不是由于畏惧。反诘有力,令人深思。顾吾念之, 顾:连词,只是,不过。表示轻微的转折。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加兵:施加武力,即进攻。于:对。○“顾”。字意转一面,揭示“两人”团结合作之重要。与前文“秦不敢动”句相应。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其势:作状语,在那种形势下。不俱生:不能都活下来,是说必有一死。○互相火并,后果不堪设想,揭示“两人”分裂内讧之危害。设喻切贴,寓意深刻。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为此:作这样的退让。以:由于。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把国家的急事放在前头,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头。先、后,都用如动词。○结语点出其顾全大局,不计私怨的襟怀,直接说明了避让的原因,也揭示出斗胆斗秦、大智大勇的思想基础?以及后来廉颇能勇于改过的根本原因,有力地突出了中心思想。以上写相如深明大义,劝说舍人。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意谓解衣露膊,背着荆条,表示愿受责罚。负,背着。荆,灌木名,古代常用它的枝条做成刑杖。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因:介词,通过,经由。宾客:指门客。谢:道歉,请罪。○翻然醒悟,公开认错,勇于改过,老将憨厚坦率的本色,委实可爱。曰:“鄙贱之人, 鄙贱:鄙陋卑贱。鄙,粗俗,见识浅薄。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将军:当时的上卿职兼将相,故对相如也称将军。宽之:宽容我。“之”在对话中指代说话者自己。至此:到这样的地步。○一是自谦自责,一是赞美备至;短短数语,情真意切。

卒相与欢,为刎(wǔn)颈之交。 卒:副词,终于。为:成为。刎颈之交:誓同生死的朋友。刎颈:割。脖子。指彼此为对方牺牲。○前隙尽释,言归于好。作者不胜庆幸和赞颂之情,寄寓于字里行间。以上写廉颇负荆请罪,将相交欢。

写廉颇争胜,相如退让,最后促成将相交欢的故事,表现了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高贵品质,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四、简析

本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将相交欢”三个历史故事,着力刻画了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英雄形象和他深明大义,“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高贵品质,也赞扬了廉颇忠于赵国,勇于改过的可贵精神。赵国由于廉颇与蔺相如之间的关系和睦,内部团结紧密,在很长一段时期,秦国始终不黧出兵侵吞赵国。这说明内部的团结,对于一个国家的巩固和安全是多么重要。

本文节选的是廉颇、蔺相如的合传,但主要是在写蔺相如,对廉颇则写得比较简路。作者在写蔺相如这个主要人物时,则以高屋建瓴之势,从其一生的全部经历中,精心选择最具有代表性、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三个典型事件,即“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将相交欢”,从不同侧面集中笔力着意加以描述,无论写他出使前在是否予秦璧的决策上,和在出使时与秦国君臣激烈斗争而又能完壁归赵的事情上,或者写他在主张赵王赴渑池之会而又能在赴会时辱秦君臣,维护赵国的尊严上,无处不表现出他的大智大勇,尤其是写他在处理与廉颇的矛盾中,能忍辱退让,维护团结,更表现了他“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高尚品德和远见卓识。作者写蔺相如在这三大事件中,无处不施以浓墨重彩,进行精心细致地刻画,使其形象鲜明,个性十分突出。然而在写蔺相如时,却又无处不有廉颇这个人物的影子,处处都显示出他的作用,这样就既能做到主次分明,又能全面兼顾。如写蔺相如在秦廷上的斗争,他使人怀璧归赵,秦国君臣因中计而盛怒,却不敢加害于蔺相如,这是因为赵国有“以勇气闻于诸侯”的廉颇在。渑池之会上,蔺相如之所以敢于侮辱秦国君臣,针锋相对地斗争,秦国做为战胜国而不能在会上加胜于战败的赵国,它的恃强胁迫赵王的如意算盘被蔺相如挫败之后,也不敢轻举妄动,这主要是因为有廉颇送赵王和相如于边境,并盛设兵以待秦,来作为蔺相如进行外交斗争的强大军事后盾。在廉、蔺矛盾中,虽然主要是写蔺相如识大体,顾大局,有远见的高贵品德,但对廉颇能勇于改过,深明大义的美德也进行了热情的歌颂。写廉颇,在全篇中文字虽然不多,但由于选材典型,处理得当,人物形象也栩栩如生。

另外,本文对材料的选择与组织也颇具特色。作者所选写的这三个事件,它们又各具首尾,各具中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它们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以秦、赵矛盾与廉、蔺地位的变化及其冲突的发生、解决为线索,以廉、蔺交欢为落脚点,依次写来,环环相套,丝丝入扣,互为因果,又组合成一个大故事,完整而统一,没有半点斧凿的痕迹,由此可见文章结构紧密严谨,和作者巧妙组织材料的匠心。

    相关推荐

    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人物分析 《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题解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一等奖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全文 廉颇蔺相如列传说课稿 廉颇蔺相如列传 导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3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5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7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 《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 《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11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18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14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2 廉颇蔺相如列传通假字 《廉颇蔺相如列传》说课稿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10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10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15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6 廉颇蔺相如列传特殊句式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 《廉颇蔺相如列传》人物描写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3 《廉颇蔺相如列传》说课稿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4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9 《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案2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设计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案例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 廉颇蔺相如列传词类活用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教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设计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设计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反思 廉颇蔺相如传教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设计 廉颇蔺相如列传阅读答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设计 《廉颇蔺相如列传》主要内容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设计 廉颇蔺相如列传写作特色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教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古今异义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教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教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导学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梳理 廉颇蔺相如列传一词多义 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全文 高二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2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和译文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6 《廉颇蔺相如列传》复习教案27 《廉颇蔺相如列传》复习教案 语文教案-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设计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 《廉颇蔺相如列传》阅读理解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反思 《廉颇蔺相如列传》复习学案 高二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1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翻译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2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教案31 《廉颇蔺相如列传》巧妙的伏笔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之三 《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导学案 高二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4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4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之五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