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项脊轩志》文本分析及能力训练

小编:

一、关于作者

1、作者简介: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号震川,明代昆山人。自幼苦读。9岁能文,但仕途不利,35岁才中举人,后连续八次考进士不第,后迁居嘉定,在那里读书讲学二十余年。他的学生很多,称他为“震川先生”,60岁中进士,授县令职,郁郁不得志。

2、“有光”命名由来:母周孺人十八岁怀有光时,“家数见征瑞,有虹起于庭,其光属天”,故名。

3、归有光八岁丧母,十二、三岁时大母逝,嘉靖三年十九岁时作《项脊轩志》,二十三岁娶魏氏,二十八岁魏氏卒,三十岁娶王氏,三十五岁左右作《项脊轩志》补记,四十六岁王氏卒,四十七岁娶费氏。故《项脊轩志》前半仅悼念母亲、祖母,补记方及于其妻魏氏。

4、在文学上,他和王慎中、茅坤、唐顺之合称唐宋派。清朝姚鼐认为,归有光是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桥梁性人物,他承袭了唐宋古文运动,开启了清代的桐城派。

5、归有光的散文源于《史记》,取法唐宋八大家,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一往深情,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涕”。

6、他的散文的特点是:①即事抒情,真切感人。②注重细节,刻画生动。③篇幅短小,言简意赅。④结构精巧,波折多变。

二、本文所涉及到的相关文化常识

1、“志”与“记”:志,为文体的一种,性质与“记”相似,但“记”通常用以记“事”或“物”,如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苏辙《黄州快哉亭记》等等;“志”则大都用以记录人物事迹,如墓志、人物志等等。

2、“归”,旧时指女子出嫁。“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看望父母。“宁,安也。谓问安也。”

3、“束发”,指男孩15岁。儿童时期,束成小髻,称为“总角”,于是称童年时期为“总角”。男孩成童束发为髻称“束发”,一般认为是15岁。

4、“先大母”,已去世的祖母。在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在称谓前加“先”表已死去。“先妣”指已去世的母亲。《礼记》“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嫔。”故去世的父亲称“先考”,去世的母亲称“先妣”。

5、“牖”,古建筑中室与堂之间的窗子。古院落由外而内的次序是门、庭、堂、室。进了门是庭,庭后是堂,堂后是室。室门叫“户”,室和堂之间有窗子叫“牖”,室的北面还有一个窗子叫“向”。上古汉语中,在墙上开的窗户叫做牖,在北墙(开)的窗户叫做向。“窗”,原来是在屋顶开天窗的意思。

6、“鸡栖于厅”,“厅”,在古代园林、宅第中,多具有小型公共建筑的性质,用以会客、宴请、观赏花木。因此,室内空间较大,门窗装饰考究,造型典雅、端庄,前后多置花木、叠石,使人置身厅内就能欣赏园林景色。文中“厅”指一般说的客厅。

7、“闺”,一般指宫中小门或内室。“闺”字常和女子有关,没结婚的女子称“闺女”,女子的住室称“闺房”。文中“中闺”指内室或妇女的卧室。

三、归有光家谱节选

“归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源远而末分,口多而心异。自吾祖及诸父而外,贪鄙诈戾者,往往杂出于其间。率百人而聚,无一人之学者;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义者。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

四、归有光另一篇散文代表作《先妣事略》节选

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年十六来归。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

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五、文本分析

本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段,写和项脊轩相关之“喜”,后面为第二部分,写和项脊轩相关之“悲”。

第一部分:本段重点在写“喜”,字里行间又隐隐透露着一点点悲伤。百年老屋,又小又漏又暗,却成了作者读书励志的地方,作者自己对老屋进行改造,加以修饰,好在沉浸在书中,好在自己有远大的志向,倒也自得其乐。作者蜗居一隅,安贫乐道,家道败落的烦恼暂时放置一边,或者说读书的目的也许就是为了使归家振兴,联想到下面作者可以通过足音辨人,作者持之以恒的精神也着实可嘉。

第二部分:作者用了比较大的篇幅来写悲,但因为本文更多的悲来自于岁月沧桑的无奈,使人平生很多感慨,所以作者在写悲的时候,没有做更多的渲染,因为面对这样的悲,我们只能隐忍。所以,作者只是将这沧桑之中的真情娓娓道来,就足以让人唏嘘不已。

对于悲,作者处理的极有层次。先写家中的内讧,算是为悲奠定了基调;后写去世的母亲,感情流露,自然真挚。已然是蓄势待发;再写祖母,形神兼备,最后写到长号不自禁,已经是开闸放水,畅快淋漓。

作者又写到亡妻,寥寥几笔,夫妻间的柔情蜜意跃然纸上。妻子转述家里小妹的话看似多余,实则用笔委婉。小妹能提到阁子,恰恰说明妻子常提到阁子,而妻子常提到阁子,又恰恰说明妻子常到作者的读书之所来,“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于是回家之时就常常提及此屋。夫妻间的融洽和谐令人感动。作者的笔法更令人称道。最后一句颇有物是人非之感。令人感慨万千。

六、字词练习

1、给下列红色字注音

渗漉( )修葺( )垣墙( )栏楯( )偃仰( )兀坐( )

啄食( )异爨( )阖门( )象笏( )长号( )扃牖( ) 枇杷( )( )

2、解释下列红色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先妣抚之甚厚

一日,大母过余曰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3、下列语句中的红色词语和现代汉语不同的是

A.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B.今已亭亭如盖矣

C.明月半墙,桂影班驳

D.余久卧病无聊

4.下列语句中的红色词语有活用现象的是

A.前辟四窗,垣墙周庭

B.人往,从轩前过

C.其制稍异于前

答案:

1、lù qì yuán shǔn yǎn wù zhuó cuàn hé hù háo jiōng

2、常常 阻挡 明亮的样子 总共 两次 对待 探望 像

3、D

4、A

关于活着

高二 赵明慧

我曾经是不怕死的,当然,在我用“曾经”这个词时,也大半预示着现在怕了。

再没有往日的勇气,可以随随便便说:“死就死吧,有什么了不起的。”这样一想,就觉得自己怯懦了,畏缩了,似乎总有一种东西是你所惧怕的,到时候,只要它一站出来,你就得双膝跪倒,匍匐在它的脚下,请求他的饶恕,以换得更长久的活着。然后昏昏沉沉地把好似偷来的日子过完。从恶梦的轮回中惊醒,再跪下,请求。你仍不想死,为此你甚至宁愿把更恶的梦再做十遍,并乞求更深的痛苦,痛苦,接连着的痛苦……

干嘛不就死了呢?活着还有什么劲!你扪心自问,睁开被痛苦灼伤的双眼,那里充满了对死的恐惧,对生的依恋,穿越更深的空洞和迷茫,渴望的火焰闪着苍白的光,它照不亮无边的黑暗,但它久久支撑着一个信念:活着,为了更美的明天。

说白了,就是一条命,人一辈子唯一的,最牢靠的,也是决不能失去的资本。你得花一辈子的时间来保住这资本,比如买幢房子,把它稳稳的看起来,用金子盖个屋顶,以保证百毒不侵。布、棉、丝、绸地裹起来,一层一层的防护面罩都戴上,精心地、周密地考虑将在下一分钟可能出现的种种危险。然而还极有可能,时空跳出了你假想的一千种可能,上演了你不及预测的第一千零一幕。当然,这还只是说你有足够多的资本和时间来完成这一切。假如你没有,假如你前世做了大恶,老天罚你做一辈子农民,假如你总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并还要时时关注着别人是否正处于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窘况下。当然,那也不意味着你一无所有。你还有命,你得赤条条的拿着它当作资本来闯天下。所以抬钢筋、搅石灰、盖房子的是穷人,拿绳子栓着吊在半空擦玻璃的是穷人,万一不慎跌下来摔死,几千块钱就可以告慰他的亡魂。没日没夜拿命当油灯点的只有穷人,总之,穷人的命贱。或许从他出生那一刻起,这条命就明码标价摆上了世界的柜台,“一毛三分五”,然而你能说这一毛三分五之于穷人和一亿三千万五之于富人,究竟哪个更重吗?你能衡量一个女生磕破了手指和一个民工摔断了腿引起的惊骇和恐慌哪个更大吗?一个边远山区的孩子饿着肚子干活儿和你在这繁华社会的孤独所带来的痛苦,究竟哪个更深重些呢?

既然活得这么卑微,这么屈辱,那干嘛还要活着呢?倒不如死了。然而在无边的黑暗中,你将发现每个人都在寻找生的出路,到处是挣扎和嘶嚎。为什么?为什么?他们不断地发问,却不知为什么而问,或许那是为了为什么活着,为了活着又是为了什么的永久追寻。

上天怜悯苍生,终会给他们一个答案:活着,为了更美的明天。譬如穷人的美好是吃饱肚子,而吃饱了肚子的人把生活充实作为自己的美好,寂寞的人总盼望有一天遇到一个同样寂寞的旅人,而终日劳碌的人或许曾许下一晚美丽而酣然的梦……

美好永远是奢求,然而固执的人类不愿放弃这奢求的权利,于是宁愿忍受种种折磨,在苦痛中想象彩虹的斑斓。无需你施舍过多的同情,因为你们在追梦的路上已经相距很远。

飞鸟会怜悯小小的爬虫,而爬虫也常常暗笑飞鸟的劳碌奔波,这是他们的世界的距离,是天与地的距离,唯一的办法是把天地合二为一,然而又何必强求,难道爬虫会飞了就一定高兴,飞鸟无需奔波就一定快乐吗?我总觉得,我们像是哪儿错了,可是又像是哪儿都没错,或许唯一重要的问题是:我们活着,而且还得继续活着……

[评语]:

读这篇文章让我想起了两个人,一个是鲁迅,勇于剖析别人又勇于剖析自己的人,而且总是只需三言两语将问题血淋淋的展示在世人面前。还有一个就是史铁生,总是以悲天悯人的态度关注众生,关注生命,并为之痛彻心肺的思考。尽管关于活着我们每个人都不大可能有那么令人信服的答案,但对它的思考我们从来没停止过,本文的思考绝对是上乘之作。

    相关推荐

    项脊轩志 《项脊轩志》 项脊轩志 项脊轩志 项脊轩志 项脊轩志 项脊轩志 项脊轩志教案 项脊轩志教案一等奖 我教《项脊轩志》 《项脊轩志》学案 《项脊轩志》教案 《项脊轩志》教案 《项脊轩志》教案 《项脊轩志》教案 《陈情表》《项脊轩志》教案及练习 《项脊轩志》译文(翻译) 《项脊轩志》教案28 《项脊轩志》教案14 《项脊轩志》教案4 《项脊轩志》教案6 《项脊轩志》说课稿 《项脊轩志》说课稿 《项脊轩志》教案30 《项脊轩志》教案7 《项脊轩志》教案5 《项脊轩志》教案11 《项脊轩志》教案12 《项脊轩志》教案13 《项脊轩志》说课稿 《项脊轩志》教案3 《项脊轩志》导学案 《项脊轩志》教案及教后记 《项脊轩志》学案4 《项脊轩志》教案29 《项脊轩志》教案1 《项脊轩志》教案2 《项脊轩志》教案9 《项脊轩志》复习学案 《项脊轩志》备课参考 《项脊轩志》话题教案 我教《项脊轩志》教案 《项脊轩志》说课稿3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2021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一等奖 《项脊轩志》教学教案 《项脊轩志》课堂实录 《项脊轩志》-教学教案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 《项脊轩志》课堂实录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项脊轩志》导学案3 项脊轩志教学教案 《项脊轩志》导学案3 《项脊轩志》备课资料 《项脊轩志》课堂实录 高二语文项脊轩志教案 项脊轩志高一语文教案 《项脊轩志》课堂实录 《项脊轩志》导学案5 《项脊轩志》导学案5 《项脊轩志》知识导学 《项脊轩志》高二语文教案 高二《项脊轩志》教案25 《项脊轩志》话题式教案 《项脊轩志》课文语段阅读练习 《项脊轩志》课堂实录1 《项脊轩志》课堂实录2 项脊轩志——话题式教案 《项脊轩志》课堂实录3 高一语文教案:项脊轩志 [粤教必修二]《项脊轩志》练习1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31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1 [粤教必修二]《项脊轩志》练习1 高二语文《项脊轩志》教案 《项脊轩志》课外语段阅读练习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4 《项脊轩志》教学实录3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2 高二语文科《项脊轩志》教案 东方雪《项脊轩志》实录(本站论坛稿) 《项脊轩志》导学案(3课时) 《项脊轩志》创新课堂实录 《项脊轩志》教学方案设计 《项脊轩志》中的美学意蕴 《项脊轩志》读写结合例案 高中语文:《项脊轩志》课堂实录 《项脊轩志》公开教学实录 《项脊轩志》导学案(二、三课时) 《项脊轩志》教案教学设计32 《项脊轩志》教案教案设计19 天地一沙鸥:《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及部分实录(本站论坛稿) 《项脊轩志》:一代读书人的哀叹! [粤教必修二]《项脊轩志》导学案 《项脊轩志》中“又北向”之“向”字解 2017北师大版高一语文项脊轩志同步练习题 《项脊轩志》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背诵《项脊轩志》,课堂指导十要点 高一语文上册《项脊轩志》优秀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