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遊褒禪山記(古文觀止卷十一─二十)台湾作品(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小编:

遊褒禪山記(古文觀止卷十一─二十)

作者:王安石

大意:

(一)記敘褒禪山(及華山洞)得名的由來。

(二)抒寫「不得極夫遊之樂」之悔。

(三)抒寫遊山所得(說明為學與做事均如遊山一般,須有志、有力、有物,始能至而無悔)。

(四)(藉仆碑)說明學者宜深思而慎取。

(五)補敘同遊四人姓名。

主旨:說明學者宜深思而慎取。(篇末(四))

文體:記敘文。

附錄:

王安石的<遊褒禪山記>

這是一篇遊記,因為題目就叫做「遊」褒禪山「記」;但是,它不是一篇普通的遊記。

普通的遊記寫的,主要是遊歷的經過,間或發抒一點感觸。這類記敘文的材料,不外乎什麼時候、是什麼人、到了什麼地方、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做了什麼、覺得怎樣、有觸發到了別的什麼想法沒有等等。總的說起來,大多包含上述的人、時、事、地、物、看、聽,而極少感、想材料的遊記,是普通的遊記;反之,感、想的材料特加多,而看、聽的材料卻甚少,如<遊褒禪山記>的,就是特別的遊記。

遊記當然包含了寫景;但是寫景的文章,卻不一定是遊記。像歐陽修的<醉翁亭記>是寫景、蘇子由的<黃州快哉亭記>也是寫景,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遊記>是遊記、王安石的<遊褒禪山記>也是遊記。遊記本身是一件事,完成的時間受到限制;它是持續進行的,因此心情是連貫的。寫景文沒有這個限制,它以景物為中心,任何時候、任何季節、任何人、任何心情、任何角度、任何觀點的描敘和領略,都可以加以組織整理在同一篇文章當中。但是這兩者都同樣可以透過「見景生情」、「賭物抒懷」的方式,寄寓感興,達到遊賞之外的目的。

王安石的<遊褒禪山記>具備了所有普通的遊記所需的材料,但是他沒有把它寫成普通的遊記;他也沒有把它寫成以景為主的記敘文,它的寫景篇幅,甚至不及一般的遊記,或寫景文中應該佔有的分量。它的特別之處,不僅在感、想材料多,而看、聽材料少;並且還巧妙的將敘事、寫景、抒情、說理揉為一體。范仲淹的<岳陽樓記>,蘇東坡的<石鐘山記>,曾子固的<墨池記>等幾篇寫景古文的作風,與它相近似。

本文分六段:第一段自「褒禪山亦謂之華山」,至「蓋音謬也」,記敘褒禪山及華山洞得名的由來。分三層表述:第一層解褒禪山的由來;第二層說華山洞因山為名;第三層辨「華」音之謬,為後文的申述論說,埋下伏筆。第二段自「其下平曠」,至「而不得極乎遊之樂也」,抒寫「不得極夫遊之樂」之悔。本段也分三層敘說:第一層描述前、後洞的景致,是全文最貼近傳統遊記,或寫景文的部分,說前洞平曠,後洞崎深,不過寥寥數句便止;第二層記敘遊覽前、後洞的經歷、見聞和觀感,說前洞遊者甚眾,而後洞遊人甚少。第三層敘寫他因旁人「火且盡」的警告,隨之而出,事後發現己力、外物均還足夠,並且感覺還未盡享這次遊覽之樂,因而懊悔不已。這個「悔」字,正是展開次段論述的先聲。

第三段自「於是予有嘆焉」,至「此予之所得也」,抒寫他這一次遊山的收穫。他的收穫,與一般人的飽覽、嘗鮮之類,自是大大的不同;因為他是從一聲長長的感嘆聲中開啟的。首先,他提出一個過去自己研究的心得:他發現,古人取得重大成就的關鍵,在於廣泛的思考和探求。這一段開場白背後的含意是:他今天之所以能有這些收穫和體會,正是借用如同古人一般精微的觀察和思考。接著,他開始談他的第一個收穫,就是「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回應第二段「悔」前的觀察;眼前的遊山是如此,推之於人生的為學與做事等,亦莫不皆是如此──這層意思他要在下一段才明白表出。最後,他總結出為學與做事有三個共通條件: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力;第三要有物。一個人如果立了志、盡了力,卻還不能至,就是無法達成目標的話,那麼他也是可以「無悔」的。這意思有點兒像蘇轍在<黃州快哉亭記>裏所說的「坦然」。

第四段自「余於仆碑」,至「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緊扣首段伏筆,藉仆碑說明學者宜深思而慎取的道理。本段雖短,意義甚大,可分兩層說明:第一、「華」山音謬,事本極小,但是本於「差若豪釐,繆以千里」(《禮記經解》)的認知,深恐古書經一再訛傳之後「不能名」,因此他仍舊認真的做了辯解考證。那種一絲不苟的態度,以小可以喻大,正是為學的典型;第二、到了這這一段,作者才首度明點「學」字,將他對「學者」的深切期許,自背後推到了幕前,顯現作者寫作本文的真正目的之所在。

第五段自「四人者」,至「安上純父」,補敘同遊四人姓名。最後兩句為第六段,註明記錄者及記錄的時日,屬於記遊文體的格式成分。本文主旨在:說明學者宜深思而慎取。

王安石生性執拗,世人以「拗相公」稱之(《通俗編》)。這樣正直嚴謹的態度,不僅用之於為政、做人、治學、處世,於賞觀玩覽之際,亦不相忘。遊一個華山洞,考據正謬出籠了,為學之道略晤了,人生哲理也參透了。《古文觀止》稱他這篇文章,「藉遊華山洞,發揮學道,或敘述、或銓解、或摹寫、或道故」,雖事涉主題嚴肅,寫來仍不脫明快暢達,誠為不可多得之佳作;也難怪《古文筆法百篇》書中,要將本篇評為「王集第一」了

    相关推荐

    褒禅山(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石钟山记》《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课文品读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课文品读 切勿妄责前贤(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读《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2 《游褒禅山记》译文 五游褒禅山记 游山探奇 阐明事理──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赏析 《游褒禅山记》品读赏析 《游褒禅山记》浅析 《游褒禅山记》教案 《游褒禅山记》教案 读《游褒禅山记》 读《游褒禅山记》 读《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2 五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1 《游褒禅山记》导学 《游褒禅山记》试析 《游褒禅山记》心得 《游褒禅山记》学案 游褒禅山记小结 读《游褒禅山记》5 《游褒禅山记》写作特点 《游褒禅山记》译文 《游褒禅山记》第二课时 《游褒禅山记》“古书”新解 《游褒禅山记》古今异义 《游褒禅山记》答询 也谈褒禅山——《游褒禅山记》教学随笔 也谈褒禅山──《游褒禅山记》教学随笔 《游褒禅山记》教案2 《游褒禅山记》教案3 《游褒禅山记》说课稿 《游褒禅山记》导学案 《游褒禅山记》心得2 游褒禅山记教案和教学反思 游褒禅山记教案范文 《游褒禅山记》赏析 《游褒禅山记》心得 《游褒禅山记》教案 游褒禅山记教案 《游褒禅山记》赏析 《游褒禅山记》写作背景 《游褒禅山记》写作背景 读《游褒禅山记》有感 《游褒禅山记》说课案 《游褒禅山记》心得3 《游褒禅山记》心得 《游褒禅山记》读后 游褒禅山记教案 游褒禅山记教案 读《游褒禅山记》4 《游褒禅山记》教案 《游褒禅山记》词语古今异义 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何谓“褒之庐冢也” 《游褒禅山记》一词多义 《游褒禅山记》和《石钟山记》的异同 游褒禅山记(第二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