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练习题>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高考语文论述类阅读专题

小编:

[现代文阅读]高考语文论述类阅读专题 

三、论述文阅读:(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相信中国制造感谢“中国威胁”

近来,有关“中国威胁”论的另一种形式——“中国制造”(质量安全),成了国际国内的重点关注话题,彷佛“中国制造”不但在威胁世界各国,同时也在威胁中国自己。国际上,恶意妖魔化“中国制造”者有之、故意扩大化“中国制造”者有之、善意审时化“中国制造”者有之……;在国内,自卑化“中国制造”者有之、反省化“中国制造”者有之、理性化“中国制造”者有之……。总之“中国威胁”论中的“中国制造”风波,不论怎么说,终于演变成了“相信中国制造”的国际攻关行动与“感谢‘中国威胁’”的国家理性行为。

不可否认,本轮“中国威胁”论中的“中国制造”风波,是由不到1%的“中国制造”的“问题产品”引发的“正常而又复杂的利益”纠葛。原本这些“正常而又复杂的利益”纠葛完全是可以通过相关的国际游戏规则进行双边或者多边的友好协商得以解决的,然而不幸的是,和平崛起的中国却成了一些羡慕、猜疑者在政治层面的国家主义和精神层面的民族主义的恐慌,不到1%的“中国制造”的“问题产品”却变成了一些妒忌、憎恨者攻击中国的靶子。短短的时间内,“中国威胁”论中的“中国制造”风波,就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将这种政治层面的国家主义和精神层面的民族主义的恐慌扩大到了全球,致使“中国制造”和中国国家形象蒙受极大的不白之冤。

面对“中国威胁”论中的“中国制造”风波,中国政府除了外交惯例的正常表态和对“中国威胁”论的严肃批驳外,在理性的国家行为表现中,由央视挂帅的“相信中国制造”的专栏节目,终于用国际攻关的行动手法、以事实说话的方式展现在了中外各界人士的视野中。透明化的“中国制造”过程、国际化的“中国制造”方式、生活化的“中国制造”体验、抒情化的“中国制造”评论……,无一不在告诉世界:“中国制造”就是中国信心,“中国制造”就是中国承诺,“中国制造”就是中国责任,“中国制造”就是中国贡献!君不见,十年间“中国制造”就为美国消费者节约了6000亿美元;君不见,十年间“中国制造”已为世界各国消费者节约了极其庞大而又难以计数的金钱……。这难道还不能让世人“相信中国制造”吗?

面对“中国威胁”论中的“中国制造”风波,我们应该“感谢‘中国威胁’”。试想,假如没有“中国威胁”的推动作用,就一定不会有今天央视挂帅的“相信中国制造”的专栏节目,世人就难以全面了解“中国制造”背后的方方面面,同时也不会清楚了解“中国制造”的国际贡献,更不会深切体会由“中国制造”支撑的中国国际地位;试想,假如没有“中国威胁”的推动作用,就不会有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挂帅的“国务院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中国也不会现在就把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摆放到如此重要的高度,就不会有这场大规模、广覆盖、全方位、长时间的被吴仪称为“特殊战役”的“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试想,假如没有“中国威胁”的推动作用,就不会有关于产品质量安全的6个100%的强制性规定(全国大中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要100%纳入质量安全监测范围;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要100%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县城以上城市的市场和超市100%建立进货索证索票制度。县城以上城市的餐饮经营单位100%建立原料进货索证制度;县城以上城市所有市场、超市、集体食堂、餐饮销售单位销售和食用的猪肉要100%来自定点屠宰企业;家用电器、儿童玩具等涉及人身健康安全产品的生产企业要100%建立质量档案;出口食品运输包装100%加贴检验检疫标志等)。总之,正是有了“中国威胁”的推动作用,中国的相关改革才会视野更宽、目标更明、力度更大、步伐更快,才能在未来的全球一体化中更加稳健地和平崛起。因此愚下认为,坏事可以变成好事的“中国威胁”,事实上起着推动中国进步的作用,“感谢‘中国威胁’”应当成为理性的国家行为。

相信中国制造,感谢“中国威胁”,并不是愚下的矛盾观点,而是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同一事物相互作用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有理由相信,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中和中国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上,我们还将遭遇意想不到的“中国威胁”论,怎样以理性的思维面对“中国威胁”论和利用“中国威胁”论,无疑将关系到中国和平崛起的进程。相信中国制造,感谢“中国威胁”,真正的国家理性行为,也许才刚刚开始。

12、各国消费者都很欢迎中国产品,下面哪一项不属于他们选择“中国制造”的理由:

A、“中国制造”的产品绝大多数质量没有问题;

B、“中国制造”的产品价格实惠;

C、“中国制造”就是中国信心,就是中国承诺,就是中国责任,就是中国贡献!

D、中国政府提高和加强了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和检查。

13、通读全文,下面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A、“中国制造”不但在威胁世界各国,同时也在威胁中国自己。

B、出现不到1%的“中国制造”的“问题产品”是符合国际游戏规则的。

C、“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是一场大规模、广覆盖、全方位、长时间的为“特殊战役”。

D、制定关于产品质量安全的6个100%的强制性规定将能杜绝那不到1%的“中国制造”的“问题产品”。

E、各种意想不到的“中国威胁”论必将影响到中国和平崛起的进程。

F、相信中国制造,感谢“中国威胁”,是辩证统一的观点。

14、结合文意,用简练的语言说说“中国制造”风波是如何发生的。

15、面对“中国威胁”论中的“中国制造”风波,文中“理性的国家行为”具体指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12、C(3分)13、CF(6分)

14、①不到1%的“中国制造”的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引发了“正常而又复杂的利益”纠葛;②这些“问题产品”变成了一些妒忌、憎恨者攻击中国的靶子;③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中国制造”风波,将政治层面的国家主义和精神层面的民族主义的恐慌扩大到了全球,致使“中国制造”和中国国家形象蒙受极大的不白之冤。(3分)

15、①中国政府进行外交惯例的正常表态,严肃批驳“中国威胁”论;

②央视推出“相信中国制造”的专栏节目,让世人全面了解“中国制造”背后的方方面面,清楚了解“中国制造”的国际贡献,深切体会由“中国制造”支撑的中国国际地位;

③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挂帅的“国务院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进行“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④制定有关产品质量安全的6个100%的强制性规定。(4分)

三、论述类文章阅读(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居住改变中国:公民文化正在社区中兴起

董伟

①当下,大量新型社区的出现,不仅改变了国人原有的居住方式,同时也促使人们的行为和观念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

②在老社区里,居民很少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过程,居委会是“政府的腿”这一观念被广泛接受,人们参与社区活动主要是由政府来推动。而在以“财富起跑线”划分的新型商品房社区里,居民更愿意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过程,在社区体制创新的过程中,出现了强调规则和制度化的公民参与趋势。

③“一提起‘公民’,大家反应出来的就是爱国,就是向国旗敬礼。其实不完全是这样。”北京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缪青说,“在不少新型商品楼社区中,人们表现出来的自下而上的公共参与以及维权意识和自我管理技能的增强,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民文化,它是超越血缘和熟人关系的。”

④不少事实支持这种判断。一名网友回忆当年在大杂院的生活时说,“我生活的那个大杂院,有个邻居一到夏天就买了许多蝈蝈挂在院内,吵得我根本睡不好觉。可大家只能彼此容忍,实在不行了可以找居委会大妈反映,但要是谁真的自己跳出来和别人发生冲突,肯定会被邻居视为不通人情。”如果自己生活在新型的商品房小区,肯定会直接去敲这位邻居的门,把意见直言不讳地提出来。

⑤在新型社区,人们的“耐心”正在减少,碍于人情、抹不开面子的情况也越来越鲜见,维权和参与管理正日益成为流行的话题。人们不再听凭物业公司随意调高物业费用,也不再任由建筑噪音破坏自己的生活质量。不管是私下谈判还是对簿公堂,新型小区居民都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权利和利益,这种建立在自购住房基础上的维权意识得到前所未有的发扬。随着城市化和科技的发展,人口流动的增长,旧有的“熟人”邻里正在被新的“公众”邻里所取代,从而为公民创造更多参与社会和政治生活的机会。缪青意识到,“在新型社区的人际交往中,人与人的关系是不分等级亲疏的。”

⑥环境的改变迫使人们学习和适应另一种游戏规则,即如何通过制度和协商,解决平等利益主体间的问题。缪青认为,我们社会必须要通过这个过程,才可能形成社区参与式民主的框架,人们也才可能由此养成开会决定事情的习惯。那些最先养成这种习惯的人往往成为时势造就的英雄,比如身居北京的舒可心。他精心策划了全国第一个业主以和平方式大“闹”房展会事件,迫使发展商通过谈判、协商的方式解决了问题。正因为此,他被某媒体评为“中国社区十大维权先行者”之一。其实,民主不是什么阶级的意识形态或者政治标签,而是一种日常生活的理念、模式,是一种最常用的处理共有财产、公共事务的方法和工具。

⑦先行者的足迹意味着一种超越中国古典治道的新选择。中国古典治理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治理。其理想社会是国家长治久安,百姓安居乐业。这一治道的重心在于,试图找到或者试图塑造那些能够替老百姓着想的英明君主和清官贤相。而政府的廉洁和效能有赖于道德的修养和内圣外王的规范。但令人遗憾的是,在长达2000年的追寻长治久安的过程中,中国古典治道始终无法贡献出一种方案、一种体制,能够广泛地激发民间的活力,特别是自下而上地保护公民权利和遏制公共权力的滥用的方式。其最重大缺失在于,人们在日常社会生活中没有一个制度化公民参与的机制。

⑧如今,这个机制正在兴起。然而还仅仅是开始。在缪青的一项调查中,在回答“您认为一些居民不愿参与社区工作的原因是什么”时,67.2%的人竟然说没有时间。这一方面说明在城市和社区治理的过程中公民参与的空间还很大,另一方面也说明,在未来社区治理中如何推进公民参与,特别是发展自下而上的制度化参与以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需求,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节选自2007年2月26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12.下面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5分)

A.文章第二段中“政府的腿”是指由政府督促、被动工作的社区组织。

B.真正意义上的公民文化,是指公民身上所表现出来的自上而下的公共参与以及维权意识和自我管理技能的增强。

C.文章第四段写网友回忆一节,目的是将“大杂院”生活与新型社区生活进行比较,论述了新型社区公民维权意识的变化。

D.在新型社区公民的维权意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扬,但公民的参与机制还远远没有完善,机制的制度化完成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E.居住在新型社区的人们普遍都缺少耐心,也不再顾虑人情与面子。

13.下面各句不能作为论据来论证新型社区的出现“促使人们的行为与观念发生了变化”的一项是:(3分)

A.人们不再听凭物业公司随意调高物业费用,也不再任由建筑噪音破坏自己的生活质量。

B.人与人的交往关系不分等级亲疏。

C.舒可心策划了全国第一个业主以和平方式大“闹”房展会事件。

D.有超过六成的人以没有时间为借口不愿意参与社区工作。

14.结尾一节,作者对一些人不愿参与社区工作的原因是“没有时间”的说法持什么态度?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你认为其深层的原因是什么?(4分)

15.文章开头说新型社区的出现,促使人们的行为和观念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从全文来看,这种“变化”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参考答案:

12.BE(B项应是“自下而上的公共参与者……”,E项是对第五段文意的误解。)

13.D

14.(1)作者对这些人是持否定的态度。(2分)(2)其深层的原因是: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自上而下的古典治道,压抑了人们的民主参与意识(不能广泛地激发民间的活力),始终没有形成一种制度化公民参与的机制。(2分)

15.(1)公民更愿意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过程(参与意识增强);(2)维权意识得到发扬;(3)民主意识增强(政治权利意识觉醒);(4)自我管理技能增强;(5)学会通过制度与协商解决问题与矛盾。(每点1分,得对4点即可得4分。)

三、本大题4小题,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谈趣味(节选)朱光潜

一个人不能同时走两条路,出发时只有一条路可走。从事文艺的人入手不能不偏,不能不依傍门户,不能不先培养一种偏狭的趣味。初喝酒的人对于白酒红酒种种酒都同样地爱喝,他一定不识酒味。到了识酒味时他的嗜好一定偏狭,非是某一家某一年的酒不能喝得畅快。学文艺也是如此,没有尝过某一种门户某一派别的训练和滋味的人总不免有些江湖气。我不知道会喝酒的人是否可以从非某一家某一年的酒不喝,进到只要是好酒都可以识出味道;但是我相信学文艺者应该能从非某家某派诗不读,做到只要是好诗都可领略到滋味的地步。这就是说,学文艺的人入手虽不能不偏,后来却要能不偏,能凭高俯视一切门户派别,看出偏的弊病。

文学本来一国有一国的特殊趣味,一时有一时的特殊风尚。就西方诗说,拉丁民族的诗有为日耳曼民族所不能欣赏的境界,日耳曼民族的诗也有为非拉丁民族所不能欣赏的境界。寝馈于古典派作品既久者对于浪漫派作品往往格格不入;寝馈于象征派既久者亦觉得其他作品都索然无味。中国诗的风尚也是随时代变迁。汉魏六朝唐宋各有各的派别,各有各的信徒。明人尊唐,清人尊宋,好高古者祖汉魏,喜艳妍者推重六朝和西昆。门户之见也往往很严。

但是门户之见可以范围初学者而不足以羁縻大雅。读诗较广泛者,常觉得自己的趣味时时在变迁中,久而久之,有如江湖游客,寻幽览胜,风雨晦明,川原海岳,各有妙境,吾人正不必以此所长,量彼所短,各派都有长短,取长弃短,才无偏蔽。古今的优劣实在不易下定评,古有古的趣味,今也有今的趣味,我们不必强其同。

文艺上一时的风尚向来是靠不住的。在法国十七世纪新古典主义盛行时,十六世纪的诗被人指摘,体无完肤;到浪漫主义时代,大家又觉得“七星派诗人”亦自有独到境界。在英国浪漫主义盛行时,学者都鄙视十七、十八两个世纪的诗;现在浪漫的潮流平息了,大家又觉得从前被人鄙视的作品,亦自有不可磨灭处。个人的趣味演进亦往往如此。涉猎愈广博,偏见愈减少,趣味亦愈纯正。从浪漫派脱胎者到能见出古典派的妙处时,专在唐宋做功夫者到能欣赏六朝人作品时,笃爱苏辛词者能领略温李的情韵时,才算打通了诗的一关。好浪漫派而止于浪漫者,或是好苏辛而止于苏辛者,终不免坐井观天,诬天渺小。

12、下列材料中,与“一时有一时的特殊风尚”的观点不一致的是(3分)()

A、拉丁民族的诗歌不为日耳曼民族所能够欣赏

B、明代推崇唐代的风尚,清代推崇宋代的风尚

C、好高古者祖汉魏,喜艳妍者推重六朝和西昆

D、法国新古典主义盛行时“七星派”诗遭指摘

13、下面是作者对“趣味”问题的看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6分)()()

A、阅读兴趣偏狭,不利于初学文艺者的入门。

B、没有入门的人,他们的趣味往往比较广泛。

C、学文艺者入门不能不偏,入门后则不能偏。

D、趣味时时在变迁中,但与民族和时尚无关。

E、趣味是可以培养的,但应符合时代的精神。

14、作者是如何看待文艺上的“门派”的?(4分)

15、学文艺的人怎样才能免于“坐井观天,诬天渺小”?(4分)

参考答案:

12、A(A.这是阐述“一国有一国的特殊趣味”的观点。)

13、BC(B.见原文“没有尝过某一种门户某一派别的训练和滋味的人总不免有些江湖气”,句中的“江湖气”指的就是“趣味广泛”。C.见“学文艺的人……看出偏的弊病”。A.原文“从事文艺的人入手不能不偏,不能不依傍门户,不能不先培养一种偏狭的趣味”,可见“不利于”的表述与原文不符。D.原文提到“一国有一国的特殊趣味,一时有一时的特殊风尚”,因此,“与民族和时尚无关”的表述与原文不符。E.原文没有“应符合时代精神”的意思,属于“无中生有”。)

14、①文艺上的门派,可以让初学者有所效法;②文艺上的门派,又会使人囿于偏狭;③入门后,就要能凭高俯视一切门户派别,吸纳一切门派。(4分)

15、①广泛涉猎;②减少偏见;③纯正个人的趣味。(4分)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白居易的美学观点

白居易继承儒家传统美学思想,强调诗歌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发挥“补察时政”“泻导人情”的积极作用。他认为诗歌所以能发挥这样的作用,是由诗歌的本质决定的,即“诗言志”这个命题。所谓“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所谓“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概括起来,也还是“诗言志”这三个字。正是诗歌的这种本质,决定了它可以普遍地感动人心,同时也决定了通过它可见国风之盛衰,闻王政之得失,知人情之哀乐,从而收到“补察时政”“泻导人情”、上下交合、内外胥悦的社会效果。

白居易这种思想的核心,显然是以《礼记》和《毛诗大序》为代表的儒家传统观点。但是,白居易终究生活在唐代,而不是生活在先秦和汉代。魏晋南北朝以来美学思想发展的新潮流不可能不对他发生影响。他在论证诗歌“补察时政”“泻导人情”的作用时,和孔颖达一样突出强调诗歌抒情的特性,这就是时代在他身上打下的烙印。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白居易从诗歌“补察时政”“泻导人情”这个大前提出发,引出一个结论,就是统治者应该允许并且鼓励老百姓把心中的喜怒哀乐之情抒发出来的。白居易认为这样做有利于封建统治的巩固,就是他说的“善防川者,决之使导;善理人者,宣之使言”。这是为他的“新乐府运动”提供理论论证,集中体现了他的诗歌美学的现实主义精神。

根据诗歌“补察时政”“泻导人情”这个基本思想。白居易对梁、陈以来的诗歌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他说“至于梁、陈间,率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于是六义尽去矣。”唐诗也一样,李白诗被他砍得只剩下不到十分之一,杜甫的诗歌被他砍得只剩下三四十首。李、杜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别的诗人了。

白居易批评的主旨是反对诗歌创作脱离社会生活的倾向,这是正确的。但是他要求每一首诗都要有政教美刺的寄托,否则就一概加以排斥,就有点太偏激了。

(选自《中国美学史大纲》,有删改)

1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5分)

A.白居易美学思想的核心是儒家传统美学思想。。

B.白居易的美学思想合理因素多,但也有偏激之处。

C.李白、杜甫的诗与白居易的诗主旨完全不同。

D.白居易认为没有政教美刺寄托的都不是现实主义的诗歌。

E.白居易对魏晋南北朝以来特别是梁、陈的诗歌理论持否定的态度。

13.下列文学作品的内容符合白居易美学观点的一项是(3分)

A.《诗经?硕鼠》B.《明湖居听书》(刘鹗)

C.《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D.《劝学》(荀子)

14.从第一段看,白居易对诗歌的主张包括哪两个方面?请简要概括。(4分)

答:

15.魏晋南北朝以来的美学思想新潮流对白居易诗歌理论的影响表现在哪三个方面?(4分)

答:

参考答案:

12、CE(依据第四段“白居易对梁、陈以来的诗歌提出了严厉的批评”“李白诗被他砍得只剩下不到十分之一,杜甫的诗歌被他砍得只剩下三四十首”可知C项说他们诗的主旨“完全不同”是不符合文意的;E项对照第二段“魏晋南北朝以来美学思想发展的新潮流不可能不对他发生影响。他在论证诗歌“补察时政”“泻导人情”的作用时,和孔颖达一样突出强调诗歌抒情的特性”可知白居易并没有否定“魏晋南北朝以来特别是梁、陈的诗歌理论”。)

13、A(依据“补察时政”“泻导人情”作判断)

14、①诗歌在生活中应该发挥“补察时政”“泻导人情”的作用。②这种“补察时政”“泻导人情”的作用是诗歌的本质“诗言志”决定的。(每点2分)

15、①突出强调诗歌的抒情特性;②统治者允许并鼓励老百姓抒发喜怒哀乐之情,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③批评梁、陈以来诗歌脱离社会生活的倾向。(从第二段到第四、五段依次说了这三点)(每点1分,概括表达1分)

    相关推荐

    高考现代文阅读分类精编:现代文阅读科普类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2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3 [现代文阅读]小说类阅读题专题教案 [现代文阅读]高考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 [高考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2007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综述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复习:议论文阅读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1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7 [高考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技巧点拨 高考现代文阅读专题及详解2 高考现代文阅读专题及详解1 高考现代文阅读专题及详解3 高考现代文阅读专题及详解5 高考现代文阅读专题及详解4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现代文阅读修辞类有哪些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技巧:如何读懂议论类文章 2011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 高考现代文阅读5 高考现代文阅读3 高考现代文阅读4 [现代文阅读]高考语文文学作品阅读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题 [高考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主观试题解题思路探幽 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章阅读训练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复习:小说阅读 17年高考语文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专题训练题(含答案) 高考现代文阅读解题指要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指导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复习:说明文阅读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现代文阅读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 [现代文阅读]高考仿句专题突破练习题 高考语文模拟题现代文阅读精编:文学类文本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与鉴赏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复习:抒情散文阅读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复习:叙事散文阅读 破解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4 破解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6 高考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1 高考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5 破解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1 高考语文考场答题技巧——现代文阅读 高考现代散文阅读解题技巧 高考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4 高考现代文阅读三步法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2017年高考语文科技文阅读汇编 [现代文阅读]2017年高考语文科技文阅读汇编 高考现代文散文阅读解题指导 [现代文阅读]高考科技文阅读十大“雷区”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概括题的答题思路 现代文阅读练习_语文论文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小阅读解题思路管窥 现代文阅读指导_语文论文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 [高考现代文阅读]三句话解决现代文阅读中的自主表达题! 高考备考:2017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2017高考: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2010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议论文 现代文阅读:中考阅读试题:《碣石山草》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题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小说的环境专题测试2016 高考现代文阅读需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2017年高考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现代文 2017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模拟试题分类精编(三)10 2017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模拟试题分类精编(一)12 2017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模拟试题分类精编(二)3 2017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模拟试题分类精编(二)5 2017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模拟试题分类精编(二)8 2017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模拟试题分类精编(三)3 2017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模拟试题分类精编(三)4 2017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模拟试题分类精编(二)9 2017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模拟试题分类精编(一)4 2017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模拟试题分类精编(三)7 2017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模拟试题分类精编(三)6 2017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模拟试题分类精编(二)4 2017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模拟试题分类精编(一)10 2017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模拟试题分类精编(二)1 2017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模拟试题分类精编(一)1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汇编-现代文阅读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现代文阅读方法 2017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2017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模拟试题分类精编(三)9 2017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模拟试题分类精编(三)1 2017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模拟试题分类精编(二)7 2017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模拟试题分类精编(一)9 专家点拨:如何应对高考现代文阅读 [高考现代文阅读]热心的海葵阅读训练 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指南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鉴赏点拨 2017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模拟试题分类精编(二)2 2017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模拟试题分类精编(二)10 2017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模拟试题分类精编(三)2 [高考现代文阅读]父亲的爱 高考现代文阅读主观题六大题型 2017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模拟试题分类精编(一)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