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孔子的教育观、教学法举隅:论辩切磋 问难答疑

小编:

孔子的教育观、教学法举隅:论辩切磋 问难答疑

张英基

【摘要】

孔子的教育观、教学方法,最为后人称道的,主要包括:“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尊师爱生”、“践行兼顾”、“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辩切磋,问难答疑,观物析理,化以人文诸多方面。这在当代教育中,也依然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与现实价值。

【关键词】

孔子教育观 教学法 论辩切磋 问难答疑 传道解惑

孔子经常与弟子在一起论辩切磋学问、传道、受业、解惑,弟子们也经常向孔子发问,质疑问难。他们所涉及的话题是十分广泛的,或人生理想、治国安邦,或做人之道、品行修养,或待人处世、言行举止,或求知析理、长进学问。诸如,问政,问仁,问礼,问为邦,问乐,问友,问知,问孝悌;论耻,论志,论言行,论诚信,论学,论诗,论养生,论鬼神,等等。总之,他们做到了“每事问”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②。

在《论语》、《孔子家语》中,有多处载录了孔子与弟子们论辩切磋、问难答疑、传道、受业、解惑的生动场面。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③

这是《论语》中篇幅较长的一章,生动地记述了孔子与弟子共同探讨人生理想、畅谈个人志趣的情景,以及孔子对弟子们的发言所持的态度与所作的评价。

孔子的开场白很好,他说:“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意谓:“你们不要因我比你们年长而受拘束,不敢发言。”语气显得平易、谦和、亲切,从而打消了弟子们的思想顾虑,创造了一种亲切、和谐、民主、平等的环境气氛。后面弟子的发言才会那么直率、坦诚、踊跃。这一切都充分体现了孔子“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教育观、教学态度与教学方法。

在孔子的启发引导下,首先子路“率尔而对”,直言其志。他表示三年就能治理好一个夹在大国中间而环境不好的“千乘之国”,做到外御强敌,内拯饥馑,使国人皆懂得礼法道德。由于子路率直、坦白,显得过于自信和率真,故而引起“夫子哂之”,在微笑中对子路的逞能和直露锋芒,似乎含有暗示性的贬抑。因为子路违背了“长者问,不辞让而对,非礼也”之规定④。然后,点名依次问到冉求、公西华。这二位的回答,显得谦逊、婉转得多了。最后轮到曾皙,这时他正在鼓瑟,神情悠然洒脱。当听到孔子提问,“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在瑟声渐弱的余音中,从容不迫,舍瑟而起,并在孔子催促下才发言。他表示自己不愿求仕,而向往投身大自然,享受“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恬静生活。曾皙的理想与志趣,颇得孔子的赞许。

孔子最后与曾皙的个别交谈,评志释念,解除了曾皙的一些疑惑。孔子对子路、冉有、公西华的“治国理想”,予以具体的评价:子路说话率直,欠谦恭,故讪笑之;冉有态度谦逊,所谈虽“小国之治”,但其志向与子路是相似的;公西华态度更为谦恭,认为自己只能做“小相”,而论其才德,却足以胜任“大相”。孔子的评论,多用反诘语气,故显得委婉含蓄,但又颇具雄辩力。

子夏问于孔子曰:“颜回之为人奚若?”子曰:“回之信,贤于丘。”曰:“子贡之为人奚若?”子曰:“赐之敏,贤于丘。”曰:“子路之为人奚若?”子曰:“由之勇,贤于丘。”曰:“子张之为人奚若?”子曰:“师之庄,贤于丘。”子夏避席而问曰:“然则四子何为事先生?”子曰:“居,吾语汝,夫回能信,而不能反(王肃注:反,谓反信也,君子言不必信,唯义所在耳);赐能敏,而不能诎(言人虽辨敏,亦宜有屈折时也);由能勇,而不能怯;师能庄,而不能同(言人虽矜庄,亦当有和同时也)。兼四子者之有以易,吾弗与也,此其所以事吾而弗贰也。”⑤

子夏向孔子询问颜回、子贡、子路、子张的为人如何,孔子一一作答,指出了他们身上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回之信”,但“能信,而不能反”;“赐之敏”,但“能敏,而不能诎”;“由之勇”,但“能勇,而不能怯”;“师之庄”,但“能庄,而不能同”,并从他们身上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认为他们均有“贤于丘”之长。孔子在为弟子答疑解惑中,把自己也摆了进去,并从弟子身上发现优点,吸取教益,做到了教学相长。

────────

【注释】

① 《论语·乡党》

② 《论语·述而》

③ 《论语·先进》

④ 《礼记·曲礼上》

⑤ 《孔子家语·六本第十五》

    相关推荐

    孔子的教育观、教学法举隅:尊师爱生 真诚相待 中学语文学法举隅_语文论文 《故都的秋》学法举隅 文言实词通关法举隅 材料议论文审题实用技法举隅_语文论文 农谚举隅 材料议论文审题实用技法举隅 2_语文论文 《药》的暗示艺术举隅_语文论文 《范进中举》疑难解析 《观潮》疑难解析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实录 切磋琢磨 乃成宝器 “铺垫渗透法”教学举隅——《夕阳真美》教学设计 学生评价举隅 学生评价举隅 《赤壁赋》教学疑难十问 《孔乙己》疑难解析 孔子的教育生涯 《一夜的工作》解疑问难 孔子的教育生涯 孔子的教育生涯 《社戏》中的一个疑难问题 孔子教育贡献 从《孔子游春》看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的教学方法与教育思想给我们的启示 教育子女的方法 《过秦论》疑难解析 教给质疑方法,使学生善问 孔子教育贡献 孔子教育生涯 语文精妙试题举隅 《十六年前的回忆》解疑问难 阅读教学中的“写段”训练举隅 语文课堂教学误区举隅 “淡化语法论”质疑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_语文论文 小学阅读教学思维能力训练举隅_语文论文 《庄子》散文的论辩风格 《曹刿论战》疑难解析 孔子教育思想与素质教育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疑难问题解析 孔子与《论语》 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故事 对问题家庭子女的教育 课堂教学的不良倾向举隅及对策 “猿啼”辩——古诗注释献疑_语文论文 《将相和》文本细读举隅 《将相和》文本细读举隅 《将相和》文本细读举隅 毕业论文(作业)答辩 《〈孟子〉两章》疑难解析 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两难问题”浅析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设疑提问_语文论文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初二语文《观潮》疑难点解析 “汉字难学论”与比较方法论 程子论读《论语》、《孟子》法 我的教育教学观 孔子哲言──论学习 研究性作文教学研究的论文答辩 死结试活解──《孔雀东南飞》中几个疑难句子的注释 孔子:张扬个性教育的缔造者 《孔孟》之疑 学问与怀疑 怀疑与学问 怀疑与学问 怀疑与学问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望 闻 问 切 “望、闻、问、切”的试卷讲评教学 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导作文举隅 《山中访友》学生仿写语段举隅 浅谈思想教育与语文教学的辩证统一_语文论文 论基础教育课程政策的公正问题 不朽的孔子 永恒的《论语》 怀疑与学问 怀疑与学问 怀疑与学问 鲁迅小说省略号妙用举隅 《难忘的一课》疑点难点 叶圣陶:《略读指导举隅》前言 叶圣陶:《精读指导举隅》前言 单亲子女教育问题琐谈 高考作文“疑难卷”凸显书写问题 置疑解疑自读法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建议——《孔子游春》孔子论水 试论吕叔湘语文教育改革观 高中语文选修课开设思路举隅 《凡卡》辩论教学实录 小学生大辩论 《狼和小羊》教学的素质教育的切入点 《论语》的内容和孔子的思想 确立“大语文教育观”的思考_语文论文 《蜀道难》疑难解析 孔子论诗语录解读 《走上辩论台》教学设计 《游褒禅山记》疑难句子解析 中学生快速作文法质疑_语文论文 《孔子游春》“观水”之批、评、改、教 《劝学》疑难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