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游褒禅山记》训练提高

小编:

《游褒禅山记》训练提高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是( )

A.今言“华(huá)”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B.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yǎo)然。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shènɡ)道也哉。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xiànɡ)之。

2.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词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项( )

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②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③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④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⑤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⑥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⑦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3.选出下列各句中“以”是介词的一项( )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B.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C.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4.下列句中“观”字词性不同的一项是( )

A.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B.大王见臣列观。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C.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6.选出对下列句中“者”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2)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4)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A.(1)与(2)相同,(3)与(4)不同。 B.(1)与(3)不同,(2)与(4)相同。

C.(1)与(4)相同,(2)与(3)相同。 D.(1)与(4)不同,(2)与(3)相同。

7.下面的句子从句式的角度看,与其他几句不同的一句是()

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B.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8.对下列句子中的“其”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1)址,而卒葬之。以故其(2)后名之曰“褒禅”。距其(3)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也,以其(4)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5)文漫灭,独其(6)为文犹可识曰“花山”。其(7)下平旷,有泉侧出。问其(8)深,则其(9)好游者不能穷也。入之愈深,其(10)进愈难,而其(11)见愈奇。然视其(12)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13)又深,则其(14)至又加少矣。既其(15)出,则或咎其(16)欲出者,而余亦悔其(17)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以其(18)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其(19)孰能讥之乎?后世之谬其(20)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A.用作人称代词的有:(1)(4)(5)(6)(7)(12)(17)(18)。

B.用作指示代词的有:(2)(3)(8)(9)(13)(16)(20)。

C.用作副词的有:(15)(19)。

D.用作指示代词,其意义和用法同“所”字的有:(10)(11)(14) 。

9.这篇文章在记游的基础上偏重说理,记叙和议论紧密结合,前后照应。试仿照表中第1、4段的形式,填出第2段的记叙与第3段的议论前后照应的语句,以及第3段的结论。

记叙部分

议论部分

第1段

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第4段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结论: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第2段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第3段

于是余有叹焉。 。

结论:

10.王安石说:对前人和他人的学说必须“深思而慎取之”。我们不妨拿这个观点也来研读一下《游褒禅山记》。下面提出几个问题请大家思考:

(1)“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这个句子不合逻辑,请你说说它的问题出在哪里?

(2)“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句中的“其”历来争议很大,有人认为指代“华山”,有人认为指代“慧空禅院”,有人认为指代“仆碑”。你的看法呢?

(3)“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课本注:“力足以至焉”下面省去“而不至”之类的话。请问:编辑先生凭什么会知道有如此省略?

11.王安石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下面的名句与王安石的文意相吻合的有:

A.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毛泽东

B.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珠。──华罗庚

C.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巴金

D.在知识的山峰上登得越高,眼前展现的景色就越壮观。──拉吉舍夫

E.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

F.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谈空话。──爱因斯坦

G.发明家全靠一股了不起的信心支持,才有勇气在不可知的天地中前进。──巴尔扎克

H.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爱因斯坦

12.《游褒禅山记》无论从求学的角度,还是从做人的角度,都是一篇对我们有深刻启示和很大教益的文章,请你读后根据自己的体会写一篇读后感。下列题目可供参考:

(1)无怨无悔,此生足矣!(2)攀登人生金字塔。(3)无限风光在险峰。(4)活出自己的个性。(5)人生两座峰。(6)事事留心皆学问。(7)游山玩水养精神。(8)有志者事竟成。

解析与答案

1.解析:华,现在读“huá”,但在文言中表示“花”的意思当读“huā”。所以A项当念“今言‘华(huā)’如‘华(huá)实’之‘华(huá)’者”。C项“胜”在文言中表示“尽、完”的意思读“shēnɡ”,但现在统一读“shènɡ”。

答案:A。

2.解析:①②是名词活用作动词,分别译为“筑舍定居”“给……命名”。③句名词活用作状语,译为“从侧旁”。④⑤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译为“走到尽头”、一般用法;“谬”译为“弄错”“使……错”,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⑥“其至”在句中作主语,“至”可看作动词活用为名词,译为“到达的人”。⑦形容词用作名词,译为“险峻偏远的地方”(有的资料把此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看作省略,可以认为“险远”后面省略中心词“之地”)。另外,上面句子中,④“问其深”的“深”也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译为“深度”。⑤“莫能名者”的“名”,说出,说明。这是“名”固有的词义之一,不是名词用作动词。

答案:C。

3.解析:A项中“以”是表并列关系的连词;C项中“以”是表连动关系的连词;D项中“以”是表因果关系的连词。AC中的“以”可用“而”替代。B项的“以”,介词,凭借、依靠。

答案:B

4.解析:D项中“观”当动词讲,意思是“观察”,其他三项中的“观”都是名词。AC是“景观”,D念ɡuàn,指庙宇和宫殿之类的建筑。

答案:D。

5.解析:A项中“所以”表原因,现代汉语中“所以”表结果。B项中“非常”是一个词组,“不同寻常”的意思,现代汉语是副词,十分、很。D项中“至于”是“到”(后面的“于”虚化),现代汉语是他转连词,表示另起话题。“所谓”古今义同,即“所说的”,或表强调,或表否定,此处表强调。

答案:C。

6.解析:(2)(3)项中的“者”用作“者”字结构,译为“……的人”。(1)(4)项中的“者”是助词,表假设的语气,相当“的话”。

答案:C。

7.解析:这几个句子虽然从形式上看都是“……(者)……也”的句式,但表示的关系并不相同:A是性质判断句。BC 是因果关系的判断句,其中的“者”有提示原因的作用。D也是因果关系的判断句。“此”是主语;“所以”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原因”。

答案:A。

8.解析:《游褒禅山记》中“其”是出现频率最多的一个文言虚词,共有22次,本题将其一一列出,要求大家细细斟酌,这对于正确文句意义大有好处。

古汉语的“其”,是个非常活跃的虚词,它既可以用作代词,也可以用作副词、连词、助词。

“其”用作代词,既可以用作人称代词,也可以用作指示代词。

“其”用作人称代词,最通常的是用作第三人称代词,它可以用在名词之前,用作定语,表示领属关系,可译为他的、他们的、她的、她们的、它的、它们的。上面“其”的(1)(5)(7)(12)都是称代第三人称,用作定语。(1)始舍于其址:“其”代“华山的”。(5)其文漫灭:“其”代“仆碑的”。(7)其下平旷:“其”代“华山的”。(12)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其”代“后洞的”。

“其”用作第三人称代词时,还可以用作主谓结构的主语或用作动词的间接宾语或介词的宾语。(4)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其”在这里是作为“其乃华山之阳”这个主谓结构的主语,译作“它”,代“华山洞”。(6)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其”也是作为“其为文”这一主谓结构的主语,译作“它上面”,代“碑”。(18)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其”是“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这一主谓结构的主语,译作“他们”,代“古人”。

“其”的称代作用还可以用于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用于第一人称可译为“我”“我的”或“自己”。用于第二人称可译为“你”“您”。(15)既其出:“其”可译为“我们”。(17)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这是承前称代,“余”“其”是同指,“其”指代自己。

“其”用作第二人称如《孔雀东南飞》“其往欲何云”。这是刘兰芝的哥哥在兰芝拒婚后,感到不满,对兰芝说的话。意思是:你往后打算怎么样?“其”,相当“你”,称代兰芝。

“其”字用作代词,可以用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之前,起指示作用,有复指的作用表示人、事、物的范围,或者表示对具体对象的强调,可译为“那”“那个”“那些”。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其”指代埋葬慧褒的时间,与“后”复指,译作“那”。(3)距其院东五里:“其”代慧褒禅院,与“院”复指,译作“那个”。(8)(9)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问其深”的“其”,代上文“有穴窈然”的“穴”,译作“那个洞”;“其好游者”的“其”复指“好游者”,译作“那些”。(10)(11)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其进”“其见”相当“所进”“所见”,“其”指代“那(行进的)道路”“那(见到的)景致”。 (13)(14)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其又深”的“其”指代“进入后洞的路程”;“其至”相当“所至”,指代“那(到达的)人”。(16)则或咎其欲出者: “其”复指“欲出者”,译作“那”。(20)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其”复指“传”,译为“那些”。

“其”用作虚词,可以充当副词、连词、助词。充当副词的如(19)其孰能讥之乎:“其……乎”这个固定格式,用来表示反问,可译作:难道……吗?“其”用作副词,还可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在未来。如《愚公移山》“其如土石何”,“其”译“将”。

“其”充当连词,较通常的用法:1.用于并列的分句,表示选择,可译为“还是”“是……还是……。”例如韩愈《马说》“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2.用于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例如《孟子·梁惠王上》“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

“其”作助词,如《离骚》:“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其” 在句中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无实在意义。

答案:C。

9.解析:本题旨在启示我们对文章结构进行整体把握,在填表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叙议结合、前后照应、重在说理的特点,为背诵第2、3两段做准备。

答案:

续表记叙部分第2段: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前洞)“其下平旷”“而记游者甚众”。(后洞)“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续表议论部分第3段:于是余有叹焉。“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结论:要有志,尽吾志。

10.解析:这是一道阅读分析题,启示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必须学会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这也是“深思而慎取”的具体表现。

答案:(1)文中的“华山洞”应当写成“华阳洞”。并且说明“华山洞”乃“华阳洞”之误。(2)“其”以指代“华山”较妥。原文是这样的:“其下平旷……由山以上五六里”,句中“下”与“上”对应,所以“其”当与“山”对应。(3)这个句子的分号前后实际上是一个对偶的句子,所以根据下文“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推知此句当是“力足以至焉而不能至者”的省略。

11.解析:此题旨在通过对名言名句的对比分析,进一步体会王安石的论述的深刻含义,同时也可掌握更多的名句。

答案:A、B、D、E、G。

12.解析:学了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思想实际写读后感,做到读写结合,是提高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

答案:略。

    相关推荐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读《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2 褒禅山(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五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关于练习 读《游褒禅山记》 读《游褒禅山记》 读《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浅析 《游褒禅山记》教案 《游褒禅山记》教案 游褒禅山记2 五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1 《游褒禅山记》导学 《游褒禅山记》试析 《游褒禅山记》心得 《游褒禅山记》译文 《游褒禅山记》学案 游褒禅山记小结 读《游褒禅山记》5 高一语文《游褒禅山记》练习测试 《游褒禅山记》答询 《石钟山记》《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教案2 《游褒禅山记》教案3 《游褒禅山记》说课稿 《游褒禅山记》导学案 《游褒禅山记》心得2 《游褒禅山记》赏析 《游褒禅山记》心得 《游褒禅山记》教案 游褒禅山记教案 《游褒禅山记》赏析 《游褒禅山记》心得 《游褒禅山记》读后 游褒禅山记教案 游褒禅山记教案 读《游褒禅山记》4 《游褒禅山记》教案 《游褒禅山记》译文 《游褒禅山记》课后练习答案 读《游褒禅山记》有感 《游褒禅山记》说课案 《游褒禅山记》心得3 也谈褒禅山——《游褒禅山记》教学随笔 《游褒禅山记》通假字 《游褒禅山记》说课稿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 《游褒禅山记》教案8 《游褒禅山记》预习案 也谈褒禅山──《游褒禅山记》教学随笔 游褒禅山记教案和教学反思 游褒禅山记教案范文 高中语文:《游褒禅山记》说课稿 游褒禅山记教案设计 游褒禅山记教案和教学反思 《游褒禅山记》有关资料 《游褒禅山记》课文品读 《游褒禅山记》学习目标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 《游褒禅山记》教学杂谈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