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梳理2及课内练习

小编:

一、重点词、句

1.一词多义:

(1)“卒”:①死。“卒葬之”。②终于。“卒相与欢”。(《廉颇商相如列传》)③士兵。“夫以疲敝之卒……”(《赤壁之战》)

(2)“文”:①碑文,整篇文章。“其文漫灭。”②文字。“独其为文”。、③华美、有彩饰。“舍其文轩”。(《公输》)

(3)“道”:①道路。“有碑仆道”。②说、讲。“何可胜道也哉”。③道理。“传道受业”(《师说》)④正确的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极”:①尽,-尽情享受。“极夫游之乐”。②至多,最多。“亦极七八万耳”。(《赤壁之战》)

(5)“观”:①观察、看。“古人之观于天地……”②景象。“非常之观”。③建筑物的一种,读,“大王见臣列观”。(《廉颇简相如列传》)

(6)“得”:①能够。“不得极夫游之乐”。②心得、收获。“往往有得”。③融洽。“与公甚相得”。④得到,获得。“某得八焉”。(③、④均《王忠肃公翱事》)

(7)“夷”:①平坦。“夷以近”。②铲平、削平。“今操蔓夷大难”(《赤壁之战》)。③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及外国的一种蔑称。“南抚夷越”。(《隆中对》)

(8)“相”:①帮助、辅佐,读。“无物以相之”。②宰相、丞相,读。“操虽托名汉相”(《赤壁之战》)③互相,读。“卒相与欢。“(《廉颇商相如列传》)。

(9)“悲”:①感叹、叹惜。“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②悲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③哀怜。“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捕蛇者说》)

(10)“胜”:①尽 。“何可胜道也哉”。②能承担,禁得起,。“沛公不胜杯构”(《鸿门宴》)。③优美的,。“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④胜利,。“终不能加胜于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2.词性活用:

(1)“舍”:筑舍定居。名词活用为动词。“始舍于其址”。

(2)“名”:①命名,称呼。名词活用为动词。“名之曰褒禅”。②说清楚,说明白。名词活用为动词。“而莫能名者”。

(3)“穷”:穷尽,走到头。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4)“谬”:弄错,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世之谬其传……”

(5)“传”:流传下来的文字,动词活用为名词。“后世之谬其传……”

3.“……者……也”表示判断的两种形式:

(1)表示单纯的判断,“者”前是主语,“者”后是谓语。如“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家也”。“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合判断,“者”在②这里除了表示停顿语气外,还有提示原因的作用。如“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4.虚词:

“以”:作介词用:①因、由于。“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②用来、拿。“无物以相之”。作连词用,相当于“而”:①表并列。“险以远”。②表承接。“由山以上”。

二、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并翻译划横线的句子。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3.今所谓慧空禅院者

4.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5.今言“华(读一声)”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6.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7.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8.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9.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10.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11.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12.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1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4.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15.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16.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1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18.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19.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20.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21.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三、阅读课文,然后完成下列各题

1.指出下列各句的活用情况

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②有泉侧出

③其见愈奇 ④常在于险远

⑤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文言虚词积累)解释下列各句的虚词:

乃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 且焉置土石?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犹且从师而问焉

良乃入,具告沛公 割鸡焉用牛刀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 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

其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也 盖音谬也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所谓前洞也

其后名之曰褒禅 谁得而族灭也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其孰能讥之乎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标识停顿有误的是( )

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B.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4.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活用不同类的一项( )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D.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5.选出与“其孰能讥之乎”中“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

A.距其院东五里 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6.选出下列各句中“以”是介词的一项()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B.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C.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7.下列句中“观”字词性不同的一项是()

A.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B.大王见臣列观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C.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

A.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C.火尚足以明也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10.选出句中“者”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 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C.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D.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11.下列句子的句中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B.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2.选出“其”字用法相同的两项( )

A.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B.盖其又深。

C.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13.下列地名中的“阳”、“阴”与“华山之阳”、“汉之阴”中的“阳”、“阴”含义相同的是:()

A.洛阳、华阴B.富阳、山阴C.汉阳、江阴D.衡阳、淮阴

14.选出“进”的用法相同的两项( )

A.入之愈深,其进愈难。 B.是进亦忧,退亦忧。

C.群臣进谏。 D.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E.进,与操遇于赤壁。

15.翻译例句正确的是( )

例: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A.这就是有学问的人不能不深入思考,谨慎选取的缘故。

B.所以要求这些有学问的人不能不深入思考,谨慎选取。

C.这就是治学的人不能不深入思考,谨慎选取的缘故。

D.所以要求治学的这些人不能不深入思考,谨慎选取。

参考答案:

1.①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今义:序数词。

②非常 古义:不同平常。今义:特别,副词。

③至于 古义:至,动词,到达,达到;于,介词。今义:表示另提一件事,介词。

④所以 古义;……的原因。今义:因果连闯,用在后一分句。

学者 古义:读书人,求学的人,偏正短语。今义有学问的人,名词。

2.文言虚词积累

乃 是,在 焉 于之、于此、于彼

竟然 在哪里

你的 之

于是,就 哪里,怎么

才 啊

与尔一起表示“这样”。

其 也

它 表示判断语气

它(他)的 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

指示代词,那、那些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反诘

第一人称,我、自己 表示语气停顿

表示反问的语气 “难道”

是……还是

3 A

4.D(“至”是动词活用作名词,其他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5.D(例句中的“其”与D项中的“其”都用作副词,表反诘语气。其他三项中的“其”都用作代词。)

6.B(A项中“以”是表并列关系的连词;C项中“以”是表修辞关系的连词;D项中“以”是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7.D(D项中“观”当动词讲,意思是“观察”,其他三项中的“观”都是名词。)

8.C(A项中“所以”表原因,B项中“非常”是“不同寻常”的意思。D项中“至于”是“到……”的意思。)

9.B(“侧”是名词作状语,“明”是形容词用作动词,“幽暗昏惑”是形容词用作名词。)

10.A(A项中者在句中起停顿作用,其余B、C、D项中三者都译为“……的人”。)

11.B(应这样停顿: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2.答案:A、B

分析:A项的“其”作第三人称代词“它”讲,代石碑;B项“其”仍作“它”讲,只是指代洞罢了。所以A和B两项的“其”字用法是一样的。C项的“其”译为第一人称代词“我”,D项虽是译为第三人称代词,但它指代古人,应译为复数的“他们”才对。

13.答案:D

分析:在古代,“阳”在表方位时是“水之北,山之南”的意思,“阴”则是“水之南,山之北”。所以“华山之阳”和“汉之阴”的“阳”、“阴”分别指“山之南”,“水之南”。古代地名常受附近的山川名称的影响,地名中的“阳”、“阴”与例句相符的就只有D了。

14A.E.

15.C.

    相关推荐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梳理1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游褒禅山记》2 知识全梳理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游褒禅山记》 1 知识全梳理 游褒禅山记2 《游褒禅山记》课文背景知识 《游褒禅山记》课文背景知识 游褒禅山记2 《游褒禅山记》课后练习答案 《游褒禅山记》关于练习 《游褒禅山记》教案2 《游褒禅山记》心得2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课文点评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教案2 《游褒禅山记》疑点解读 《游褒禅山记》写作特点 《游褒禅山记》点将过关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读《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导学案(2) 《游褒禅山记》预习案 《游褒禅山记》说课稿 《游褒禅山记》训练提高 《游褒禅山记》说课案 读《游褒禅山记》有感2 褒禅山(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五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的结构特点 《游褒禅山记》问题探究2 《游褒禅山记》学习目标 游褒禅山记预习指导 《游褒禅山记》的结构特点 《游褒禅山记》重点难点解答 《游褒禅山记》说课稿 《游褒禅山记》学习步骤 《游褒禅山记》复习学案 读《游褒禅山记》 读《游褒禅山记》 读《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浅析 《游褒禅山记》教案 《游褒禅山记》教案 游褒禅山记(相关资料2) 五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1 《游褒禅山记》导学 《游褒禅山记》试析 《游褒禅山记》心得 《游褒禅山记》译文 《游褒禅山记》学案 游褒禅山记小结 读《游褒禅山记》5 《游褒禅山记》说课稿 《游褒禅山记》课文品读 《游褒禅山记》第二课时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2 《游褒禅山记》课文品读 《游褒禅山记》第三课时 《游褒禅山记》答询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2 《游褒禅山记》教学建议2 《游褒禅山记》复习学案 《游褒禅山记》课文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