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扩展

1939:《黄河大合唱》最值得讲述的一年

小编:

壶口:1938年11月1日光未然与抗敌演剧三队一行在陕西宜川的壶口东渡黄河。途中亲临险峡急流、怒涛漩涡、礁石瀑布的境地,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光未然开始酝酿有关黄河的诗作(后写成《黄河大合唱》歌词)在登岸后,光未然向邬析零询问“什么是康塔塔”,得知其意译为大合唱,将诗作改为《黄河大合唱》的梦想初步成型。

武汉:1937年12月至1938年,冼星海在此组织了中华歌咏界的抗日协会。他和光未然同在国民政府军画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从事文艺工作。1938年10月,冼星海夫妇在中共的帮助下,冲破封锁线,前往延安。

延安:1938年11月3日,冼星海夫妇到达延安。1939年2月,光未然和演剧三队来到延安。这年,在此地的窑洞里,冼星海和光未然开始了他们最伟大的一次合作,中国音乐史上史诗性作品《黄河大合唱》由此诞生。

一、光未然:黄河就是最好的灵感来源

光未然的创作灵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黄河壶口,他曾这么解释这种由自然伟力激发的思想火花:

一个是渡过黄河险滩时船夫们驾驶方舟(确确实实是方舟)同惊涛骇浪搏斗的情景,这已经在《黄河船夫曲》中有所表现和发挥了。当时,同舟共济的邬析零记录下来的船夫号子,曾经是星海作曲时的重要参考。

再一个是行经山西吉县以北的壶口,看黄河激流堕入悬崖深渊形成尼亚加拉大瀑布式的壮美图景。这是著名的“黄河冒烟”、“陆地行舟”的地方。我被这大自然的奇观惊呆了。把当时的印像如实地写进《黄河之水天上来》中。它被写成一首朗诵歌曲,是曲作者冼星海有意的尝试。

1939年2月的一个晚上,延安交际处一个宽大窑洞里,抗战演剧第三队30位同志共度愉快的农历除夕。我应邀从二十里铺的医院(在吕梁山根据地摔伤手臂后在延安医院疗伤)赶来参加这个晚会。星海也应邀参加了。在明亮的煤油灯下,我一气朗诵了全部四百多行的《黄河》歌词,同志们以期待的眼光聚精会神地谛听着。掌声刚落,星海霍地站起来,把歌词抓在手里,说:“我有把握写好它!”接着是更热烈的掌声和欢呼,祝贺这首诗与音乐心灵的契合。

二、田冲、邬析零:向冼星海讲述壶口历险记

壶口跨越陕西、山西两个省;连接陕西宜川和山西吉县。黄河壶口的漩涡,永远留给人惊险的记忆,没有亲临壶口的冼星海,曾多次要求历险者讲述当时的场景,以便获取创作的源泉。田冲(《黄河大合唱》的首演独唱)回忆说:“水很急,有个漩涡,而要到对岸,就必须经过这漩涡。漩涡的舵手技术熟练就可以利用漩涡顺利过去。刚上船时,我们嘻嘻哈哈,非常高兴。一个船夫脱得光光的,显露着赤铜色的皮肤,头发已经花白了。他一个人摇桨、摇舵。等我们到漩涡那儿就感觉不对了。漩涡一下子把我们冲上去了,一下子又把我们落下来,但也很沉着。我们躺在那儿,看着他非常沉着地掌握着,吆喝着。”

指挥家邬析零说:“那天,我与冼星海谈的时间比较长,至少4个小时以上。渡河时的情景、船夫的紧张劳动、坐船人的心情感受,冼星海总是要我不厌其烦地叙述描绘。我模仿哼唱船夫号子,那是40来个船夫自然的劳动呼声,没有唱词没有旋律,我一个人哼唱不能完满表达,于是我边哼边解释,唱完划桨的,又学掌舵的,学完船夫的,又哼艄公的,哼完紧张的,又学松驰的,有时还得站起来比划动作;正当我忙得身上沁出汗水时,星海忽然好象有所感悟,调过头去,拿起铅笔飒飒地在纸上记起来。”

三、七首合唱乐曲,冼星海竟在五天内完成了

“这种雄亮的救亡歌声为中国八千年来所没有,而群众能受它的激荡更加坚决地抵抗和团结,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一件音乐奇迹。”──冼星海

写中国民歌风味浓郁的《黄水谣》时,冼星海一蹴而就。但写到中国前所未有的颂歌形式的《黄河颂》时,冼星海犯难了。

整个《黄河大合唱》就是一个黄河的颂、时代的颂。而《黄河颂》是它的主调。这个曲子如果写不好,其它写得再好,也不行。所以他要把这个《黄河颂》写得不一般。冼星海说:“一看到‘颂’字,马上就联想起西方宗教弥撒曲。我在努力摆脱宗教颂歌的影响,我一定要新创一种既有中国民族风格特点,又能表现新的时代感情的颂歌旋律。昆曲里有些旋律带点颂的味道,但不能表现出黄河的伟大战斗气氛。”他摆脱一些颂歌的意识,在民族音乐昆曲里找。他反复研究昆曲,速度进展较慢。4月份,对延安越来越依恋的演剧三队收到国民政府的通知,本想在延安呆下去的队员们只好又做好了四月底离开延安的打算。

这样一来,冼星海正在为演剧三队编排的《黄河大合唱》就成了迫在眉睫的告别演出。七首合唱乐曲,冼星海竟在五天内就完成了。

“他的头脑里仿佛有无尽的乐语的泉源”

冼星海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写成这一历史巨作的?光未然在其1949年写的《冼星海回忆录》一文中有所谈及:

我和演剧三队同志们1月间到达延安时,正值延安第一次生产运动高潮。星海同志每天随鲁艺师生上山开荒,手上打满了水泡。3月间,大生产运动告一段落,他有了较充裕的时间,于是在他的小窑洞里,日以继夜地赶写起来。山坡上的一排排小窑洞是鲁艺教师们的宿舍。星海的一间朴素而明亮,土炕上架着木床,他和夫人钱韵玲同住,临窗的小书桌,也架在炕上。星海就在这个小桌上写出了他一生重要作品的大部分。他的工作毅力是惊人的,一开始写作就不愿休息,偶尔斜躺在小床上抱头沉吟一下,忽地又起来振笔直书下去。他的头脑里仿佛有无尽的乐语的泉源,刷刷地迸流出来,就使他经常处在一种兴奋的无法自抑的精神状态中。他爱吃糖果,当时延安买不着糖果,他要我买2斤白糖送给他。白糖放在桌上,写几句便抓一把送进嘴里,于是一转瞬间,糖水便转化为美妙的乐句了。

演出的日子迫近了,我们一方面希望他快写,一方面又担心他的身体因为他在连续地熬夜。每天早上,我们派田冲、邬析零去他的住处小心地探问他昨夜的成果。他俩从不空手而回。星海是那样地虚心,一定要关心我对每一支曲子的意见,并且豪爽地放权给我们:“可以随便地改。”其它的曲子,有时我们提出个别意见,他往往毫不迟疑地修改,其中《黄河颂》、《黄河怨》两个独唱曲,我们挑剔较多,他立即全部推翻,第二天便交出了新稿。第二稿的《黄河颂》,试唱后还希望修改个别乐句,哪知他又撕掉重写,第三天看到的,又是一个完全崭新的令人叹服的第三稿!

四、邬析零:我从冼星海手中拿到《黄河大合唱》的全部清稿

1939年大约3月底的一个晚上,我到冼星海家,他正坐在小矮凳上,把谱纸放在膝盖上,凑着菜油灯的暗黄亮光谱写《黄河颂》。他兴奋地站起来说:“你来得正好,八个歌子,我已经写好了七个。”他顺手从桌子上拿起一本厚厚的用简谱写的《黄河大合唱》的总谱稿本对我说:“我写得很顺利,除韵玲帮我划格子以外,我连写带抄一共用4天时间。”他把写好的全部曲谱唱了一遍。有时我们两人合着一起唱。每唱完一段,他将我视为指挥,为我分析歌曲的感情内容,阐述他的创作意图,以及歌曲演唱处理上的一些注意之点。那一晚我们唱得不少,谈得也不少,我回到西北旅社已经是后半夜了。3月31日我从星海手里得到《黄河大合唱》的全部清稿。那是用白粉莲纸抄写的,由冼星海夫妇手工装订成册,小于16开本,册边整齐如刀切。打开看,字迹清晰秀丽,通本一字不涂,一字不改,每个字都在规定的位置上。

从4月1日起,全队立即正式投入紧张的排练。尽管合唱队一共只有30来个人,却认认真真分成了四个声部。平均每天练一首。

其间,4月6日我约请冼星海来旅社审听和指导。他为我示范了《怒吼吧,黄河!》指挥应如何用手势引出声部的交替出现。在另一个场合他还指导担任独唱《黄河颂》的田冲:“你的第一句不要唱得太高昂,要把黄河之水从高处引出来,然后经过几个迂回宛转,再一步步高昂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这样唱就不平板了。要不然,一开口像个英雄摆着架子唱‘我站在高山之巅’,黄河之水就像在你脚下,那就不是黄河颂,而是高山颂或自我颂了。”

五、在延安的演出

《黄河大合唱》的词曲顺利诞生,激动人心的首演就迫在眉睫了。演剧三队的队员们情绪高涨,同时,又十分紧张。因为,很多延安的同志不知道演剧三队是共产党,只知道是国民党,都想看看国民党的演出究竟是什么样子。

延安当时缺乏西洋乐器,冼星海就仅能找到的乐器写伴奏,提琴、竹笛、高音二胡、低音二胡、三弦、口琴、锣、鼓、拨、竹板、木鱼等共11种。

为准备演出,队员们将已穿得很脏的国民党的棉军装脱下来,掏出里面的棉花,剩下的夹衣拿到延河中去洗、晒干、叠好、铺平、再垫在屁股底下压,压得平平整。由邬析零指挥,第一次在延安鲁艺的礼堂公开亮相。同时又是演剧三队向延安各界的告别演出。演出在延安最大的礼堂陕北公学礼堂,观众在千人以上。那天,担任男声独唱的是田冲,担任朗诵的是光未然,担任女声独唱的是蒋旨暇。《怒吼吧,黄河》,仅凭着一股民族感情是唱不出来的,他心里必须是含有全人类的。那时候,是法西斯蹂躏着世界,虽然二战还没有开始。结尾也是一种吶喊,观众接受吶喊,不接受美声,因为那个时代,需要吶喊,需要战斗,不需要软绵绵的,那是一个吶咕的时代,真实的吶咕,发自内心的吶喊。

从合唱、独唱到对唱、轮唱,把一个民族不屈的精神和蓬勃的反抗力量用多样而又具体的中国音乐形式表达出来,这可称作是“印像派”音乐创作的反向操作。不过,对于这方面的成功与否,冼星海却不太在乎。他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为艺术而艺术”的敏感青年了。他所在乎的是曲子是否大众化,是否简单上口,是否能够适应当时演唱人员的素质和乐队的水准。因为他深知这是一组彻彻底底为那个时代和人民谱写的大合唱。它只有被人民接受、在人民中传唱并能鼓舞人民前赴后继,冲锋杀敌,才是真正的成功。

几十分钟将尽,当《怒吼吧,黄河》的尾音落下的一剎那,掌声、叫好声和抗日的口号声像雷声一样从大礼堂的后部滚向了台前。观众们沸腾了!他们从那发自肺腑的歌声听到了自己想唱的歌、想说的话、想向全世界宣布的民族自耳的誓言!而冼星海也露出了紧张几天之后的第一次舒心的笑容。从演员与群众交织的激情里,他看到了自己作为一个音乐家的成功,一次真正的成功!

几天之内,《黄河大合唱》迅速传遍了延安根据地。当演剧三队在5月11日为中央领导专门演出的时候,冼星海亲自执棒指挥。唱到《保卫黄河》时,激动的他突然转身面向激动的观众,示意大家一起唱出来──《黄河大合唱》就这样第一次成了千百个中国人对一切侵略者宣战的号角。

    相关推荐

    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的诞生 《黄河大合唱》简介 黄河大合唱教案 《黄河大合唱》鉴赏 《黄河大合唱》教案之一 听《黄河大合唱》有感 黄河大合唱导学案 《黄河大合唱》流传图 听《黄河大合唱》有感 黄河大合唱说课稿 黄河大合唱·黄河之水天上来 黄河大合唱教案设计 《黄河大合唱》教学设计 黄河大合唱说课设计 黄河大合唱课后反思 《黄河大合唱》教材理解 《黄河大合唱》教材分析 黄河大合唱教学设计 《黄河大合唱》相关知识 《黄河大合唱》探究感悟 黄河大合唱教学反思 《黄河大合唱》是怎样诞生的?──《黄河大合唱》第一任指挥邬析零访谈录 黄河概述 六年级下册语文黄河大合唱课后练习题西师大版 一件值得写的事 《一件值得写的事》 黄河颂讲学稿 【一件值得回忆的事】 【一件值得回忆的事】 值得一读的《名作重读》 值得一读的《名作重读》 值得一读的《名作重读》 一篇值得商榷的童话 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 放声歌唱祖国──《黄河颂》赏析 放声歌唱祖国──《黄河颂》赏析 四年级教案:【一件值得回忆的事】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一件值得写的事》 值得深思的三个课例 《最大的“书”》词语教法偶得 《最大的“书”》词语教法偶得 《最大的“书”》 教案讲义2 《最大的“书”》词语教法偶得 《最大的“书”》 教案讲义1 《黄河,母亲河》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 值得思考的参考:台湾教材中《最后一片叶子》的目标界定 讲述爷爷奶奶的故事 《黄河的主人》 黄河的主人 黄河的主人 黄河的主人 黄河的主人 黄河的主人 巴金爷爷的《给家乡孩子的信》中,最值得你牢记的一句话是: 黄河的主人 黄河的主人 黄河的主人 八年级黄河的教案 黄河的主人 《黄河的主人》 《黄河的主人》 《黄河的主人》 《黄河的主人》教案之一 《黄河的主人》教案之一 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 教案教学设计 6 《黄河,母亲河》综合性学习课教学简案 一篇值得争论的《拿来主义》教学设计 《大堰河──我的保姆》最细的观察 黄河颂教案设计 黄河颂教案一等奖 黄河颂 《黄河颂》 黄河魂 黄河象 黄河颂 黄河象 黄河象 黄河象 《黄河象》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小黄莺唱歌》一 黄河颂 黄河魂 黄河象 黄河象 《兰亭集序》的主旨值得探究 黄河魂 黄河象 黄河象 黄河颂 黄河颂 人教版七年级下 黄河,母亲河 综合性学习导学案 初一语文复习重点《黄河颂》知识点整合 《黄河颂》 黄河魂 黄河魂 黄河象 黄河象 《黄河象》 黄河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