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

小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读会写“碣、澹、竦峙、萧瑟”等生字词。

  2、理解、积累“澹澹、竦峙、萧瑟、听取、别枝、若、次、以、见”等文言词汇。

  3、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和诗歌五首表达的思想感情。

  4、准确朗读并默写。


〖能力目标〗

  1、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2、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德育目标〗

  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

  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像感悟诗歌内容。


【教学方法】

  1、朗读法。本课所选的五首古代诗歌,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极富艺术感染力。有的气势充沛,景象宏阔;有的烘托点染,形象传神;有的以景寓情,蕴含理趣。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和韵律反复朗读,带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诗的内涵,品出诗的情味。

  2、联想、想像法。这五首诗语言优美、精练,内涵丰富,留有极大的想像空间,鼓励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像,从形神入手,领会感情。

  3、讨论、点拨法。教师艺术地设问,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 CAI 课件、录音机及示范朗读带、投影仪。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观沧海》,感受诗中洋溢着的饱满激情,理解情景交融的写法;学习王湾《次北固山下》叙事写景的哲理美。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从了解灿烂文学入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谁知道在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五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二、指导学习《观沧海》

  1、解题。(投影)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善诗歌,以慷慨悲壮见称。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竭后山。他跃马扬鞭,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心潮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触景生情写下这首壮丽的诗篇。诗作融会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2、诵读:

   ⑴ 放录音,让学生听准字音,把握四言诗的诵读节奏:

     投影:

     碣石(jié)  澹(dàn)  竦峙(sǒng zhì)  萧瑟(sè)

     提示:诗歌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⑵ 教师声情并茂配乐范读,通过富有魅力的节奏、韵律直观地再现诗的音韵美。学生轻声跟读。

   ⑶ 指名学生朗读(或集体朗读)。

  3、研习诗歌内容:

   ⑴ 学生借助注释,疏通诗歌内容:

     投影:

    ① 水何澹澹:何,多么。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以观沧海:以,表目的连词。

      山岛竦峙:竦,高。峙,挺立。高高地挺立。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幸甚至哉:幸,庆幸。至,极点。庆幸得很,好极了。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像。其,它,指沧海。

    ②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古诗文中“互文见义”。即文字上只交待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句中不但说:“日月之行”,也说“星汉之行”;不但说“星汉灿烂”,也说“日月灿烂”。合起来说,“日月星汉之运行与灿烂,均若出于沧海之中”。又如《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应理解为“鹊惊蝉鸣都出现于半夜明月清风的境界之中”。

   ⑵ 品评探究,领会诗的意境美:

    ① 教师讲解: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待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十句写观海所见。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写从碣石山往下看沧海的情形,从大处落墨,从全景写起,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意思是:茫茫的大海上碧波万顷,一望无垠,只有脚下的山岛高高地耸立在海心。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接着山岛写草木,充满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展现了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涌”字用得尤其出色。从描写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人面对迷人的海上风光,展开了丰富奇特的想像。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运行不息的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竟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何等气魄!

    ② 学生合作探究:哪些语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诗人是怀着怎样的感情绘制大海形象的?

      教师点拨:此诗前一部分写大海景象,视野广阔,也能见出诗人胸怀之博大,但跟后一部分比,气象则略逊一筹。“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诗人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为即将挥师南下统一中国解除了后顾之忧。在踌躇满志的时候,他借大海的形象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写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雄浑诗句。

      小结:“诗言志”诗人写沧海,抒发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字里行间洋溢着饱满的激情。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实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虚景以其新奇激发读者的想像,诗人以沧海自比,表现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

  4、学生自由诵读并背诵全诗。


三、研读《次北固山下》

  1、解题: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闻名。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

    次,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2、诵读:

   ⑴ 放录音,让学生听准字音,把握五言诗的诵读节奏。

     提示:这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浅近而音韵和谐。五言诗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⑵ 教师领读两篇,学生自由诵读。

  3、研习诗歌内容:

   ⑴ 疏解诗句:

     客路,指旅途。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行舟”相对应。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书,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

   ⑵ 整体把握:

     问:

    ① 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

    ②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你能想像出船行的图景吗?为什么要特别提到“潮平”?

    ③ 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① 这是诗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② 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长江之中。“潮平”一语,为下句中“江春”一语作铺垫。

    ③ 由于新年来到,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自己旅食他乡,久不得归,自然想到要借雁足给他传递家书。

   ⑶ 名句赏析: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章法上看,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也就是说它跟诗人的乡愁有关。“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相比,显得开朗一些。

  4、学生练习背诵全诗。


四、课堂练习

  投影:

  1、文学常识填空:

   ⑴ 《观沧海》一诗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__________见称。他与其子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三曹”。

   ⑵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次”意为__________,该诗作者为唐代诗人__________。

  2、根据课文填空:

   ⑴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__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⑶ ______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

  3、下面的译句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A、日月的运转,就像从海中升起;星汉的明亮就像从海底照耀。

   B、日月好像在海中运行,星汉好像在海里照耀。

   C、日月星辰的运行与灿烂,都好像出于沧海之中。

   D、日月星辰的运行与灿烂,假如都能出于沧海之中。

    相关推荐

    古代诗歌五首 15 古代诗歌五首 15 古代诗歌五首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设计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设计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4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3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3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2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5 《古代诗歌五首》复习设计 《古代诗歌五首》复习设计 十五 古代诗歌四首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评点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杂谈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建议 《古代诗歌五首》说课稿 《古代诗歌五首》说课稿 古代诗歌五首》说课稿 《古代诗歌五首》学法指导 《古代诗歌五首》学习目标 《古代诗歌五首》教法建议 《古代诗歌五首》词语解释 《古代诗歌五首》典题例析 《古代诗歌五首》生字注音 《古代诗歌五首》说课稿2 《古代诗歌五首》有关资料 《石壕吏》等古代诗歌五首 《古代诗歌五首》问题研究 《古代诗歌五首》课时训练 《古代诗歌五首》课题研究 《古代诗歌五首》中心意思 《古代诗歌五首》课文简析 《古代诗歌五首》重点难点 《古代诗歌五首》原文阅读 《古代诗歌五首》结构分析 《古代诗歌五首》写作特色 《古代诗歌五首》问题探究 《古代诗歌五首》课标解读 《古代诗歌五首》课文导读 《古代诗歌五首》整体把握 古代诗词五首 古代诗歌五首(七上15课)1 《古代诗歌五首》多音字辨析 古代诗词五首 《古代诗歌五首》重难点突破 古代诗歌五首(七上15课)2 《古代诗歌五首》多音字辨析 七年级上教参:古代诗歌五首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设计 七上《古代诗歌四首》 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五首》课文背景知识 《古代诗歌五首》基础知识训练 《古代诗歌五首》同步达纲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教案设计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古代诗词曲五首 《古代诗歌五首》同步达纲练习 古代诗歌四首 导学案 《古代诗歌五首》字词综合运用 古代诗词曲五首 《古代诗歌四首》优质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15古代诗歌五首 第15课《古代诗歌五首》课文简介 《古代诗歌五首》研讨与练习说明 初中语文:《古代诗歌五首》说课稿 古代诗词曲五首2 古代诗歌五首(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15古代诗歌五首(人教版七年级上) 《古代诗歌五首》关于诵读的教学建议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五首》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五首》教案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下《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2 《古代诗歌五首》课内语段阅读训练 古代诗歌五首----《观沧海》《次北固山下》 初一古代诗歌五首语文家庭作业 七上《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七上《古代诗歌四首》教学反思 《古代诗歌五首》教材理解 《观沧海》赏析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实录范例 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四首》课后练习题 古代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五首》教材理解 《钱塘湖春行》赏析 古代诗词五首(教师中心稿) 《古代诗歌五首》教材理解 《次北固山下》赏析 诗歌五首 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古代诗歌五首》知识点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古代诗歌四首(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古代诗歌四首(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长歌行》、《七步诗》、《出塞》《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