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关于语文发现与创新教学的讨论

小编: :admin

巢宗祺:各位老师,我们在上一节提到了存在于我们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比如怎么样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去引导学生发现和创新。这最终培养的是学生这个创新能力,在这一方面有的学校可能做得好一些,有的学校在这方面的意识还比较薄弱,还不知道怎么去组织引导学生去发现创新。所以这里面提到了好几个问题,我们围绕这几个问题一起来出出主意,看看这些问题我们有些学校是怎么来解决的。

在这里第一个问题就是谈到,有许多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他只求理解记忆。老师教什么讲什么他就记什么,老师说什么,他也跟在后面说什么。在读书讨论当中没有自己的一些体悟,没有自己的见解,也不敢提出跟别人不同的见解。所以在这个上头我们一起讨论讨论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这样的问题。那马老师你先说说。

马新民:那我先说吧。应该说学生在学习当中只求理解记忆,老师教什么他就记什么,这个从源头上讲是从小学开始的。我们很多的语文课程就是这样上的。造成这样的局面的原因呢?我想一个是教师的教学观念,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中,很多老师是把看法当知识。因为我们的语文教学主要是文本的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块。那么在这阅读教学当中,老师总是把一些所谓的权威的经典的看法当成是一成不变的知识来教给学生,而且要求学生一定要把它记下来。这样的一种教学方式或者教学观念一直延续下来,经常性地不断地重复就制约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学生就觉得老师教的、老师讲的是我们必须要学习的知识,而老师没有教的老师没有讲的,我没有必要去探究,去发现。甚至也可能在有些课堂上,由于老师个人的观念问题,他不能容忍学生的这种有自我价值的这样的一种探究和发现,造成了学生这种学习行为的保守。我想可能根子是在这里,当然这跟考试有关系。可能下面我们还要讨论这个问题。

巢宗祺:对!马老师刚才谈到有的问题很突出,一个是跟咱们老师教学行为有关系。那么还有就是跟咱们这个民族的教学的传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长期以来我们中国,可能还是东方一些民族在教育的传统上就是一种求同认同式的教育。把上一辈人的周围人的讲话的那个东西大家搬过来。我们习惯于就是说众口一词这样一种学习。我们在东方的民族,恐怕都有这样一个问题——接受现成的东西。那么这是我们这次这个课程改革所要解决的一个非常突出的一个问题。从咱们国家来讲,目标在2020年要建成一个创新型国家。如果说我们都习惯于这样的学生缺乏好奇心,缺乏求新创新的意识,我们国家最后到2020年无法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那么刚才谈到的一个问题呢,我们等一下还可以回过头来谈。因为刚才马老师谈到了有不少老师的教学行为可能对学生的这样一种学习现成知识的意识的学习行为有影响,所以我们可以等一下讨论我们传统影响这块结合起来谈。

上一次我们课上提到的问题里面就有一个就是谈到老师。不少老师习惯于按照既定的这个框架和教学程序来操作,有时候为了让学生掌握现成的知识,这是其实是所谓现成的知识,为什么呢?我这里补充说一句,很多知识你看是现成,但是到了人的头脑里他总是重新加工过的。但我们习惯于觉得知识是现成的,我们到那去获得某种知识,如何传递某种知识,怎么让学生掌握某种现成的知识,还把掌握这个听说读写这种熟练的技能作为我们的教学目的。有的老师他这么认为,就公开这么说了,他的观点就是这样,认为发现创新这不是咱们语文学科要做的事,这是自然学科的。我们语文学科,你只要能够熟练地运用语言文字就行了,发现创新留给他们去做吧,所以觉得语文课程就没有必要用不着提出发现和创新的目标。我们看看这个问题我们怎么认识。

曹清富:我讲一点,我觉得老师的这种教学行为与目前的教材有比较大的关系。我们的教材上面专门鼓励老师去引导学生创新的这样的安排其实不是蛮多的,现在新的教材里面有这样的部分,但是我感觉到是不是就利用现在现行的教材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很好地去规范老师的教学行为,其实还是可以有很大的改进的空间。还有一点呢就是我们这个考试,我们今年的考试里面呢就有这种探究题,有了这个题目之后,我发现各个地方的老师是蛮注意引导学生去探究的。这个探究的结果很多的就有创新的价值、创新的意义。我想呢我们从考试方面入手,从教材方面入手。如果有的老师不善于去引导学生去创新,或者是语文老师就认为我们语文教学与创新无缘,与创新无关,创新是其他学科的事,这个局面可能也会慢慢地改变。只是这个过程可能要我们抓紧时间认真努力,这个过程可能就会缩短一些。

张任:我觉得从这个老师的个人素养上来讲,应该说每个老师也应该有更开阔的视野,应该有更广阔的胸襟,应该要给学生一个让他畅谈自己看法的一个平台。有这样一个良好的氛围,我觉得学生才能逐步地说。他愿意谈自己的看法,他可以用他发现的眼光谈自己的看法,那么他才有创新的意识。我觉得一个老师营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教学氛围应该说对学生的引导作用还是非常大的。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可能每一位这个语文老师应该更多地从自身上也找找原因。

巢宗祺:我们对孩子的这样一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从小开始,就是要激发他的好奇心、他的求知欲,那么到他长大以后,这个已经成为他身体的一个自然的组成部分了,到任何时候他自然的会有这样的追求。当然我们现在还没有到这样一个形成一个自然状态的这个境地,所以我们在中小学里特别要注意培养。

马新民:刚才巢老师讲的这个呢,我觉得作为教师还有一个观念要转变,就是老师们有时候感觉到这孩子们去创新,他能够创新什么,他能够有什么发现呢。这个实质上是教师太过于追求这个结果。他从结果的这个点上去判断,这个创新是不是有价值,实际上我想就像刚才巢老师讲的,学生的这样创新的这样一种过程是最有价值。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这样一种意识精神,或者一种思维习惯是最有价值的。至于他最后探究到什么样的一个点,他最后有什么样的创新性的一个结果,其实我想并不重要。因为学生是从他的角色的角度来讲,他是学习者,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造者,所以我们老师呢,对这个学生创新探究,发现的最终结果,要有一种宽容的态度。我想这对老师来讲,他组织创新或者组织这种一般课程,才更有价值,才更有意义,才更有这样的一种信心。

就像今天深圳中学的这位老师上的这个课一样,这个课表面上看起来似乎不是那么很热闹,但是这个课程的设计,我个人认为是非常有价值的。这种价值就在于一个激发学生去合理地去想象,第二我觉得这个老师设计这两个问题,很有层次感。他第一个问题是把你猜测的结果用最简练的语言写出来,这个是写结果。但是后面呢,他紧接着有一个后续问题,以原文为你的结尾找依据。这个就是非常具有语文性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指向文本深处的,是引导学生同文本当中去寻找创新的起点、创新的依据,实际上呢在培养一种创新意识的同时,也培养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就是在文本当中去发现问题的这样一种良好的一种习惯,这对我们语文课来讲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发现今天在上课的有些孩子发现非常好,他说那个墙壁冷飕飕的,由此他推断出后面这个结果应该是一个悲惨的结果。这个孩子我认为是一个非常会读书的孩子,而这种读书的意识恰好是老师引导出来的。

巢宗祺:那个孩子确实很可爱,他抓住了两点,一点是那个墙壁冷飕飕的,还有一个前面那个小说里描写到他是很无力背影,所以从这两点里面,那里透露的这个字里行间透露的信息当中发现的作者为后面埋下了伏笔。

马新民与巢宗祺交换意见:这种创新就不是天马行空式的胡思乱想是有根有据的,有价值,有意义的合理的。

张任:我觉得马老师讲得很对,我们要求学生发现,要求学生创新应该说是要建立在学生能够理解,能够把握的基础之上的,应该说要跟他的生活,跟他的体验相关联的。如果说是超出他自己经历的这种知识范畴之外的,那么就没有太大的意义和价值。包括发现,包括创新,我觉得不应该给学生提过高的要求,就是说不一定要探究出什么结果来,他不一定要有什么实际的成果,只要他在这个过程当中有所体验,我觉得对于一个学生来讲,他就是有所收获的。

曹清富:我觉得我们现在语文教学的创新做得不好,还是与一些教材的处理有关。有些教材太难了,像有些文言文、一些古诗,老师就觉得把知识全说得通了,这个就差不多了。至于你要创新这个事留给他上了大学,上了研究生之后再来做。那么我们的课堂里面,这一部分的太难的内容就没有创新了。那有一部分内容其实是太容易了,学生觉得这个课文像一条小溪,清澈见底,一览无余,他就不做创新了。所以在这个时候老师要想办法,我觉得今天这个陈玉芬老师她一个做法是蛮好的,他里面问到了这样一个问题,“作者对老汉的心理活动有没有描写”,学生说没有描写,还有“对老汉的表情有没有详细描写”,学生就说有描写,这个回答不详细,那他又问,“要借助想象补足老汉那个时候的心理活动”,那个学生就一下子知道怎么去动脑筋了,知道他的想象要从哪里着力了,他的创新就有了抓手了,有了立足点了,有了生长的空间了。那就是这个《拣麦穗》这样的课文,难度是不大的,但是如果你善于这样巧妙地设问,还是有可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创新这个领域的,就是老师怎么去想办法。

张任:对!今天陈老师那节课,在课堂的后半期还设计了让学生由文本的这个解读,从文本的发现开始走向生活中的发现。在文本中我们体验到了人情美、人性美是什么样的。那么生活中这种人情美又有什么表现呢,让学生讲讲自己的这个真情故事,我觉得这一个小的设计就是结合了学生个人的经历和体验的发现的。

巢宗祺:他的设计里面一个是比较突出的两个方面,一个是发现文本,发现文本中的意义,发现文本中的这个指向等等。这里头包括刚才曹老师说的,可能文本是没有写的,但是它隐含在背后东西要去发现它。还有一个呢,就是发现自我的心理。有的时候我还不了解自己,但是经过他的深层的思考以后发现原来我是这么想的,我自己原来还没意识到。我们讲要讲创新,首先我们会发现问题。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里面,关于发现创新这个目标里面有这么一句话,就是要让我们的学生能够从这个习以为常的那种现象和过程当中来发现问题。你看似很平常,看似我们生活中我天天遇到,天天看到的那些东西,其实你只要有这样一种发现的眼光,都可以找到问题。咱们老师有这样一种意识以后,时时处处留心,我想都能到处都能够找到机会去培养学生发现和创新的能力。

 

    相关推荐

    关于积累与梳理的讨论 关于语文应用与拓展教学的讨论 发现与创新中的问题与案例 发现与创新中的问题与案例 关于选修课教学的讨论 关于高三备考的讨论 关于创新思维与语文教学的几点思索 关于组织学生积累与梳理的讨论 一个小学生的创新发明—《童年的发现》相关 《小石潭记》创新设计及相关讨论 创新作文教学与创新思维的培养_语文论文 关于语言与文学关系的理论思考 关键在于发现——《我与地坛》教学案例 关于作文教学现状的思考_语文论文 关于一个标点符号的讨论 关于作文教学及其模式化问题的讨论 相关讨论 百年来的简帛发现与简帛学的发展_语文论文 [作文教学论文]创新作文教学与创新思维的培养 关于新诗的解读与教学 关于《蜀道难》的作意和主题讨论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 研究性作文教学的网上的讨论与发展(3) 浅论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生创新思维培养论文精品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学案 关于小学阅读教学新模式的探讨(中) 关于小学阅读教学新模式的探讨(下) 关于小学阅读教学新模式的探讨(上) 关于现行人教版语文教材课后练习革新初探_语文论文 如何培养现代学生的创新能力_语文论文 关于高一语文几篇新选现代文的说明 “课文”试说(下)——关于“课文”功能的发挥_语文论文 [原创]关于语文教学的几个问题 关于《外国散文两篇》的创新教案设计 研究性作文教学在网上的讨论与发展(1) 以《氓》的教学为例谈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发现和创新” 论中学语文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 “引导——发现”教学策略的认识与实践_语文论文 “发现——自主”归类识字教学新探_语文论文 “引导——发现”语文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_语文论文 寓言与创新教育论文精品 关于中学语文教材评价标准的探讨 语文教学焕发生命活力与创新精神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教案2 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实现与模式探讨_语文论文 关于中学语文教材评价标准的探讨 关于《雪》的现代性 享受语文关注创新 关于传统的诠释_语文论文 与王云峰教授讨论:新课程与中考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导学案2 《论语》十则有关资料:关于《论语》 创新型教师与小学语文创新型教学 出入于现代诗的世界——由余光中的《乡愁》浅论诗歌创新教学 凸现主体 发展创新──《长城》教学设计 争鸣篇一场重要的讨论——关于语文学科性质的争鸣综述 论语文才情个性优化与创新的有效努力_语文论文 创新型教师与小学语文创新型教学 遭遇生字——关于创新理念下的识字教学 《发明与发现的国家》学案 关于《丑小鸭》主题的探讨 关于议论性散文 关于语文学习方式的现实思考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研讨 论语文课程理念的创新与教师角色的转换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教案教学设计 《发明与发现的国家》教案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备课资料 质疑——创新的源泉_语文论文 创新是作文教学的灵魂_语文论文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教案及练习 试论“文子”与田文的关系_语文论文 浅论初中语文的创新教学设计 关于课程本质内涵的探讨 新课改化学论文-化学实验是实现创新的重要途径 提问—创新的火花-小学语文论文 作文创新四法_语文论文 关于《愚公移山》_语文论文 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小学语文论文 创新思维与学习语文 古代经典需要再发现和新认识_语文论文 创新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发明与发现的国家》教案1 议论文怎样创新 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诱发创新灵感 论语文才情个性优化与创新的有效努力 《发明与发现的国家》教案3 梁思成《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阅读 关于高中语文课的现代诗讲授 现代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创新研究 《论语》十则有关资料:《论语》中关于学习的主要内容 口语交际 “我的发现”新闻发布会 王荣生老师:“关于实用文章的阅读教学”在线讨论整理稿 关于语文教学中语智训练的建议_语文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于《过秦论》的分段 中学生作文构思的创新_语文论文 现代文阅读的两种关键性能力:分与合_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