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与王云峰教授讨论:新课程与中考

小编: :admin

1.在各种考试中,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考查成绩,权重应该提高。如何提高?

答:语文考试的权重提高可能不是关键问题,学生不喜欢语文,主要是由于母语教育质量不高,没有让学生从中获得新的东西.仅靠提高考试的权重,就算只考一门语文课,也未必就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考试的指挥棒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

2.能否谈谈今年的中考有无新的动向?

答:2006年的课改实验区中考,按教育部的要求,依然以2005年教育部命题指导为依据组织命题,不再出台新的指导意见,以保持考试改革的稳固发展。因为04年、05连续制定了两份中考命题指导意见,明确了实验区中考改革的基本方向和考试要点。从04年特别是05年试卷分析的情况看,课程改革实验区的试卷都能较好地体现命题指导意见的基本思想,保持稳定的发展是必要,所以今年的中考将继续按05后的命题指导思想组织命题和考试。

3.怎么才能保证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学到新东西呢?

答:首先要研究学生既有的言语经验水平,不同的地区孩子的言语发展水平是有差异的,另外要有效地利用课程资源,要改变对教材的态度,要从教教材到用教材,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的引导。提倡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针对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地设计引导学生言语经验发展的教学活动,做到这一切,核心的因素是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不仅要深入理解教材,更要深入理解自己所教的学科,完整地把握课程的要求,准确地理解自己的学生。

4.我是一名中学教师,听说您两年来一直指导全国中考命题工作。我发现,近年来,中考语文试卷中,主观性试题的比重加大,这有助于考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但是,也给评价工作带来了困难,有人认为,主观性试题比重的加大可能降低了中考语文试卷的信度,对这个问题您如何看待?您认为如何能够提高主观性试题的评价信度?

答:从2004、2005年全国课程改革实验区的中考语文试卷来看,主观性试题的比例的确呈现了加大的趋势。主观性试题,对于考生而言,提供了发散思维的空间,有利于思想力、创造力的发挥;对于阅卷人而言,能了解到考生的思维水平及语言水平。这些是客观性试题无法比拟的优势。

解决这个问题的手段主要有几个。第一个是对命题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按命题指导意见提出的要求,凡是3分以上,每一分的都要做出详细的评分标准,凡是说“意思对即可的”我们认为是不妥的。我们要求以预测为依据,提供多样的能反映学生不同认知水平的评分参考样例。通过这种对命题技术上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命题的质量。

其次,对如何更好地建立主观性试题的评分标准,在教育部的相关的学业监测的课题中,也在进行研究。目前,我们已经开始依据对近年来所进行的大规模学业质量监测的测试结果,对学生的答案中呈现的言语能力特征进行分析,力图为今后的命题制定更合理的评分标准提供参考的框架。

第三,从去年开始,教育要求各实验区对试卷评定工作进行严格的组织,对评阅人的资格进行审查,要求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一定的阅卷经验和相应职称水平的教师做为主观性试题的阅卷教师。并要求在正式阅卷之前组织专家组对部分样卷提前批阅,根据实际批阅的情况,调整评分标准,以保证评分标准更科学、合理,并对所有评阅教师进行严格培训。

通过以上措施,努力降低评分误差,提高评分的信度和效度。

5.课改以后,我发现由于文体不限常常导致学生的作文不成样,而且写作方法也比较多样化。作为教师有时候也很难把握评价的标准,不知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答:作文的评分标准主要要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看学生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第二,看学生是否思路清晰,第三看学生的表达能不能做到文从字顺。不以文体样式做为评价标准,要关注其是否能用言语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表达的生动。

6.对上面那位老师提出的关于非实验区中考的问题:

答:非实验区的中考,近两年我们欣喜地看到也在向实验区的命题靠拢。注重对学生语文核心能力的考查、注重学生的语文积极累与运用、尽可能地反映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发展水平。虽然还有一些实验区的一些试题,仍然没有摆脱考查概念、死记硬背的旧的测试题目的框架,但是这样的试题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这说明中考改革是有成效的。

7.也就是说,希望还是落在执教教师身上了? 要研究学生的言语发展水平,还要保证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学到新东西,就需要对言语发展的各种项目有全面的把握,对各个项目的层级发展过程有清晰的了解,并对各个项目各个阶段的相关教育教学方法有熟练的掌握。请问:

(1)、这样的教师素养水平要求,是现实的吗?

(2)、有这样的语文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发布吗?

王老师我可不可以这样理解进一步您的意思,要保证学生的学,首先要保证教师自身的素质,自身对语文学科的认识。但是,比如像我吧,平时忙于教学,回到家留给自己读书的时间不是很多,内心也比较想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可是觉得不不知道该如何下手?这方面希望您能给一些好的建议.。

答:大家都是忙啊,关键是是否能够有读书的意愿,喜欢读书的人再忙每天也要读点书,否则就觉得自己的生活失去了方向。如果仅仅把读书,当做一种功利的目标或是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你就会总觉得没有时间读书。如果把读书当做一种休息、放松和自我调节的手段,你会觉得每天只有读点书,才过得有意义。多读点书,总是会有时间的。

8. (接第七个问题)有这样的语文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发布吗?

答:这样的要求是可以做到的,如果老师们认真看一看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一批优秀教师,可以发现,他们许多人原始学历并不高,但是在不断的研究、反思和积累中,对语文教育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对学科有了比较准确的把握,他们的教学是得心应手的,比如于漪老师、钱梦龙老师等等一大批人都是这样的。他们的教学经验虽然不是非常系统的理论陈述,但却可以给我们理解语文课程提供非常重要的帮助,建议大家重新读读他们的书。

9.05年我们湖北宜昌地区尝试了语文中考开卷考试,您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样的看法?

答:中考开卷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开卷要求命题的质量更高,更灵活,关键在于其是否能更有效地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能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语文发展水平。开卷与闭卷只是形式,关键是试卷的质量问题,至于是否开卷是地方政府决定的。

10.现在有一种呼声,要求重视文体教学。请问,王老师怎么看待这种呼声?

答:我个人以为还是要坚持淡化对旧的文体知识的要求,关于文体问题,是自六三年以来,我们以写作为中心编写教材过程中的一种对文章体式特征的归纳。这些文章知识的总结对学生了解某一类文章的写作是有一定帮助的,但是旧的文体知识搞得过死,没有能够充分体现汉民族语文丰富多彩的文章样式的特点,对文章体式的问题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新课程不强调文体,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表达得更生动、更自然。任何人写文章都会考虑到写作对象的特点,我们要引导学生注意能针对不同的表达对象,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不要在文体上过分地苛求。

另外从阅读的角度看,引导学生有效地获取信息,利用文章的原有信息和个人经验对文章的内容做出合理的解释,进行初步的概括等,是阅读的核心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并不完全依赖文体知识。虽然学生对文体有所了解,对获取信息会有积极的帮助,但不能因此就把文体知识僵化,并做为课堂教学的最主要的目标。所以,坚持适度地把握对文体知识的运用,不过分追求对文体体式的掌握对语文教学是有积极意义的。

11.王老师您好!中考学生失分较多的是阅读理解,请问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答:老师要把握阅读核心能力的要素,我们认为阅读有四项核心智力动作:整体感知、提取信息、形成解释和做出评价,这样的四项核心智力动作,其实构成了阅读的从感受到理解到评价的过程,这也是05年各省中考试题阅读测试的重点。对老师来说,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成绩,关键是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有效地整体感知、获取信息、形成解释、做出评价,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阅读过程,教师讲时要针对学生的问题来引导。老师少讲一点,让学生多读一点,阅读能力是在实践中成长的,重视学生的实践是提高成绩的最根本的方法。

12.(1)近几年的语文中考试卷中,文言文的选文选自课外的情况增多,学生们觉得无从准备,老师对这个也比较苦恼。对此您有什么样的看法?

(2).而且现在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也较以前有所下降,您怎么看这个问题?如果您同意我的看法,能否分析一下其中原因?

答:首先,05的命题指导意见,特别强调文言文的测试要重视对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掌握,原则上以课内为主。当然近两年来有一部分文段出自课外,我们分析认为,其测试的重点并没有超出课程标准要求的范围,我们对05年的常用实词虚词做了统计,提供给大家。

2005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语文试卷文言文所考查的实词、虚词表。

实词(共169个) 虚词(共18个)

受、射、去、陈、嶂、溯、疾、腰、和、举、任、使、会、宜、置、闻、弗、景、偕、居、念、汤、异、复、烨然、填、被、要、奔、服、走、病、卑鄙、塞、衾、负、为(编茅为庵)、私、刺、讥、好、度、唱、佐、诈、发、故、诚、亡、乘、驰、克、靡、明年、作、旦、名、若、寒、反、蔽、与、得、之、止、翼然、鸿、乱、形、业、适、躬、直、效、值、全、缚、席、盗、徒、间、逸、晖、观、时、衡、喻、屯、欲、皆、戏、独、益、鲜、蕃、濯、造、期、吝、赞、奇、一、识、智、敕、假、诘、辄、交通、质、加冠、劳、师、亵、解、步、遂、诎、影、悄怆、患、加、涯、先、绝、植、奸凶、临、苟、怜、将、布衣、后值倾覆、轻、抢、蹙、毒、数、谢、班、特征、妻子、白衣、廉洁、秘书、甚、鄙、戚戚、汲汲、嗜、再、称、迁、卒、英、不足、俨然、属、期年、说、冀、过、令、语、翳、谕、谤、恒、曾 以、若、乃、之、于、其、而、虽、既、为 或、是、与、然、乎、尔、无论、焉、

    相关推荐

    与王尚文教授在线讨论:语文教改的变与不变 授鱼 授渔 创渔——课程新理念 中学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深化课程改革与更新教育观念 新课程语文考试的思考与实践 新课程语文考试的思考与实践 潘新和教授主持在线讨论整理稿 我与新课程同成长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与模块理论 关于语文发现与创新教学的讨论 曹明海教授主持“语文课程文化”在线讨论整理稿 语文新课程高考与我们的对策 让高考语文试题与新课程同行 语文教育与课程改革理论前沿考察 对新《课程标准》中语文性质的解读与思考 新课程评课研讨中的最大缺失 多元智能理论与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课程改革与语文高考 新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 《马说》简析与授课方案 关于积累与梳理的讨论 新课程与教师角色的转变 讨论:做秀的公开课与返朴归真 再论课程论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 新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的互动关系 语文新课程高考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话说中学老师与大学教授 文本研讨的一般程序与方法 新课程理念下阅读教学的认识与思考 论语文课程理念的创新与教师角色的转换 新课程下的生活化语文的行动与思考-小学语文论文 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_语文论文 浅谈新《课程标准》与识字教学 《看云识天气》研讨与练习说明 新课程下初中作文教学的优化与实效 王安石新法与天意 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引论 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引论 肖川:课程与教学 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引论 中考新题型:对联欣赏与写作_语文论文 中考新题型:广告欣赏与写作_语文论文 浅谈新课程与教师角色的转变 论课程范式转型与教学走向解放 人教版新课程初中文言虚词用法与例举 《藤野先生》简析与授课方案 何更生教授参加在线讨论整理稿(一) 浅论农村中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敬畏自然》简析与授课方案 高中语文新课程的模块设置与学时学分 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引论(下) 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引论(上) 议论文的论点与论证过程分析·教案设计 《五柳先生传》简析与授课方案 初一语文课文:新闻两则研讨与练习 何更生教授参加在线讨论整理稿(三) 何更生教授参加在线讨论整理稿(二) 关于语文应用与拓展教学的讨论 纪伯伦《组歌》简析与授课方案 论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素质结构 论中学语文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 走进课堂——XX新课程案例与评析系列 新课程改革研讨观摩课《海燕》说课稿 新课程教师培训的内容设计与操作 语文新课程与教师创造精神的解放 新课程教师培训的内容设计与操作 《送东阳马生序》简析与授课方案 关于组织学生积累与梳理的讨论 语文新课程与教师创造精神的解放 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实践中的点滴思考 江苏省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观摩活动《我与地坛》 《列夫·托尔斯泰》简析与授课方案 朱佩玲:为高中课程改革鼓与呼 新课程下如何让“预设”与“生成”共精彩? 王松泉教授简介 王尚文:论语文课程的复合性 《吆喝》新课程下语文教学的困惑与反思 从科举看今天的高考与课程改革 《吆喝》新课程下语文教学的困惑与反思 发现与创新中的问题与案例 发现与创新中的问题与案例 王尚文教授简介 王荣生教授简介 语文课程开发与利用 寓言与创新教育论文精品 课程政策:问题与思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中学语文教学 让新课程理念在课堂中闪光──《孔子拜师》教学设计与体会 让新课程理念在课堂中闪光──《孔子拜师》教学设计与体会 中考语文新增必考词语解析与练习 探寻教研蹊径引领课程改革——新课程背景下县区语文教研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小说与戏剧”课程目标的问答 双峰插云 考场阅读中的文段与中心句_语文论文 高中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论善与恶 《雪》研讨与练习说明 《春》研讨与练习说明 〖李其龙〗课程评价与课程管理的改革 研究性作文教学在网上的讨论与发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