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教育叙事案例两则

小编: :admin

执教不到半年,却感触良多,拿出两例与各位同行分享,谈谈课堂中的互动-生成教育。

质疑“屈原的出生年月日”

上学期的一次语文课,我在台上激情饱满地向学生讲述《离骚》这篇语言很晦涩的文章,刚开始讲到“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这句话,这句话是屈原阐述自己出生年月日,完成了基本字词的解释,总结了一下屈原的出生年月日,为“寅年寅月庚寅日”。话刚落音,激起了学生的一阵唏嘘,有的同学感慨地说:“伟人就是不一样啊,连出生年月日都很好”,在一片哗然声中,正当师生都沉浸在对屈原不平凡出身的赞叹中,一个女同学高高地举起了手,我当时很诧异地请她站起来,问她有什么问题么?

她说:“老师,我很怀疑,难道屈原真的出生在寅年寅月寅日么?怎么会那么巧呢?是他自己故意编造的么?”问题一出,我在心里默默地赞叹,多好的问题啊!难能可贵的打破常规的质疑精神。

于是我毫不掩饰自己对她的质疑精神的赞美以及对这个问题的肯定。虽然课堂时间很有限,但是我还是准备抓住这个问题让学生们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去思考,和老师互动。

在此引导学生说:“其实,我们都知道每一天每一刻都会有新的生命降临在这个地球上,这个从生命发展的角度是绝对成立的。不过这位同学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她在思考。我们深层意识一直对“伟人”这个词语含有很深切地敬畏,

所以,我们也会认为发生在伟人身上的所有的巧合的事情都是理所当然的,而这位同学并没有拘泥于这种想法,而是对这样的问题提出质疑,我认为她本身的质疑精神是可嘉的,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同学学习的。

下面我们沿着这个问题继续探讨一下,屈原真是就是出生在“寅年寅月寅日”么?如果你认为不是的话,应该怎么样来解释呢?

一些同学开始陷入了沉思,我也不断地进行引导,终于一些学生说出了这是经过了文学加工的写作手法,由此让学生明白文学作品中的内容和语言虽然是曲取自于日常的生活中,但是也不是简单地照搬照抄,而是经过加工和提炼的过程的。这对学生在作文的写作中的启示是――使用文学语言,使用文学化的手法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加工。

再进一步地引导,如果作者真的是用一种文学加工的话,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其实答案很明晰了,联系到课文的主旨,学生很容易想到这是屈原想突出自己高贵的出生,与下文的高贵的出身相结合从而预示自己从出生之日起就应该担负着国家和民族兴亡的重任,同时也表现了屈原远大的志向和爱国的情操。那么这样一个问题最终又回到了作品的主旨上了,这样就更加深了学生对于作品的主旨的理解。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在备课的时候曾经想过,但是却没有进一步地思考,也没有准备拿到课堂中来讲给学生,而学生的一个问题,却可以曲线性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这是课堂的生成,是学生为主导,自主思考开创的体现,同时也是对教学互动这个理念的很好的诠释。

质疑“鱼翔浅底”

在课堂上讲述毛泽东的《词两首》中的《沁园春 长沙》时,涉及到一个比较经典的写景句子:“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京自由。”

我当时提出了一个问题:“大家觉得这个写景的句子好不好?好在哪里?”,几乎所有的学生不约而同地说好,班里只有一个同学大声地说了声:“我认为不好!”那是班里的一个很不爱学习的学生,而且不服管教。听到他那么说,我的第一直觉告诉我是他在捣乱,但是我还是让他站起来说说自己的高见。他大声地说到:“老师,作者的立足点是橘子洲头,那么他在那么远的地方怎么能看到水里的鱼呢?”听到他那么说,其它学生也开始意识到,也跟着附和。

这个问题乍听起来是无厘头的,但是细想一下,也是啊!挺有道理啊!于是我首先认可了这位同学的问题,能够提出这个问题,至少说明他在思考,而且还能反应出他思维比较活跃开阔,于是灵机一动地沿着我继续追问,“是啊,这个学生提的很好,说明他具有很开阔地思维和创新精神,那么大家可以想想为什么能看到在水里的鱼呢?”

很自然地有的同学就想到了河水很清,所以在很远处都能看到河水里的鱼在自由自在地游泳,这样的观点很多同学都很赞同,那么结合到课文,我继续发问,“那么这几个写景的句子,哪些字或者是词能够体现出河水之清呢?”

同学们不约而同地答道:“透”,江水像碧玉一样晶莹剔透,可见水之清。

在这个答案的基础上,有些同学还是不能满意,他们继续反驳说即使是那样,也不能看到江里的鱼。

于是再一次地探讨,这是我突然想到了在讲《离骚》这篇课文时所遇到的问题,是文学加工。“站在高高地橘子洲头,即使河水很清澈,但是因为人的视力所限,还是不能够看到江里的鱼,这是一种生活常识,但是为什么作者会这样写呢?”

后来明确:文学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语言上,这里作者也许是用了艺术化的写作手法,用了这样夸张的手法,把江水的清澈就表现地淋漓尽致了,给读者一种很深的印象,给人一种震撼感。

这个问题在我备课的时候是根本都没有想到的,完全是由学生提出来的,是学生在现有文章中生发而来的,而我所提供的参考答案,也是没有经过预先地设想,而是根据词的主旨,根据内容推理出来的。我想这应该是课堂教学中的互动-生成,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的生成,而且这样的生成知识完全是没有脱离本堂课的教学目的,而且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对于没有预先设想知识的生成,而且这样的生成使得课堂呈现出生机勃勃,教学互动的场面。

很多在教学领域上的专家都非常重视课堂中的互动-生成教育,而我在教学过程中,也不断地用这样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让自己的教学能够厚积薄发,使得课堂能够出现更多的互动-生成教育,让学生在这种互动-生成教育中学会语文,学会思考,学会做人。

    相关推荐

    教育叙事写作指导 《〈庄子〉故事两则》素质教育新学案 教育教学叙事A、B、C 《一株紫丁香》教育叙事 教育叙事:我为你骄傲 如何进行教育叙事研究 《庄子》故事两则教案 “教育叙事研究”写作指导 《庄子》故事两则教案 教育叙事研究的国际视野 改进教育生活的叙事方式 《庄子》故事两则教案2 《庄子》故事两则 20《庄子》故事两则教案 教育科研方法的新取向──教育叙事研究 《寓言两则》素质教育新学案 如何写好教育叙事研究报告 《庄子故事两则》导学案 20《庄子》故事两则教案(1) 教师校本科研与教育叙事研究 《庄子》故事两则1 20《庄子》故事两则 孔子的故事两则 20《庄子》故事两则 《庄子》故事两则教案设计3 语文教育叙事研究的误区与对策 原创:《庄子》故事两则 往事:请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深处(教育叙事) 世说新语故事两则 写作《叙事要详略得当》教案3(含例文)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实录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 《燕子》教学叙事 《庄子故事两则》)同步练 《新闻两则》课例分析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 叙事记叙文写作指导 初中语文教案 20《庄子》故事两则教案 《孔乙己》的叙事人称及其叙事结构 《〈庄子〉故事两则》有关资料 《〈庄子〉故事两则》词类活用 《〈庄子〉故事两则》写作特点 《〈庄子〉故事两则》字词解释 选学课《故事两则》教学设计 《〈庄子〉故事两则》问题探究 《〈庄子〉故事两则》写作特点 《孔乙己》的叙事人称及其叙事结构 《〈庄子〉故事两则》写作特点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1 选学课《故事两则》教学设计 《〈庄子〉故事两则》特殊句式 成语故事两则《狐假虎威》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1 寓言两则精品教案二案例教学反思 高考语文:记叙文如何叙事 《童趣》教学叙事录 教师的叙事研究 《〈庄子〉故事两则》多音字辨析 日记两则教案 《新闻两则》教案 寓言两则 教案 寓言两则教案 日记两则教案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成语故事两则 《新闻两则》教案 《农谚两则》教案 寓言两则 教案 《新闻两则》教案 日记两则教案 09寓言两则练习题案例教学反思 《〈庄子〉故事两则》多义字辨析 寓言两则—教案 09寓言两则精品教案一案例教学反思 《〈世语新说〉两则》典题例析 《十则》教学案例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思路与反思 《社戏》的叙事技巧 晏子故事两篇 教案示例二-教学教案 晏子故事两篇 教案示例一-教学教案 初三语文下册《庄子》故事两则教案设计 《〈庄子〉故事两则》词语古今异义 《〈庄子〉故事两则》词语古今异义 《〈庄子〉故事两则》词语古今异义 阅读:世说新语中小故事两则 《火烧云》叙事反思 09寓言两则练习题二案例教学反思 10 《十则》教学案例 《寓言两则》教案二 “写人记事” 的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