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朱智贤《儿童心理学》

小编: :admin

朱智贤(1908—1991),字伯愚,江苏省赣榆县人。中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儿童心理学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18年从江苏省立第八师范学校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写过许多儿童教育论著。1930年入南京中央大学教育系学习,师从于一批有名的学者,系统地学习和研究心理学和教育学。在大学期间,完成了《教育研究法》一书,这本书被指定为许多大学的教学参考用书。大学毕业以后,任厦门集美师范研究部主任兼心理学和教育学教师,主编《初等教育界》、《儿童导师》两种教育刊物。1936年春,赴日本留学,进入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大学院教育研究室任研究员。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返回祖国。1938年应桂林江苏教育学院邀请,任心理学和教育学教授。1941年起先后应聘任四川教育学院、广东中山大学等校的教授。1947年夏,在香港达德学院任教授兼教务长,并兼中业学院院长。解放后,任中央出版总署编审局副处长兼教育组组长,后改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1951年起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心理研究所所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心理学报》编委。

80年代以来,他创办了《心理发展与教育》这一全国唯一的儿童心理、教育心理方面的专业性杂志,主编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学大词典》、《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等书。

他的主要著作有《小学课程研究》(1930年),《小学学生出席与缺席问题》(1930年)、《小学行政新论》(1933年)、《教育研究法》(1935年)、《小学研究工作实施法》(1937年)、《儿童心理学》(1962年,1979年)、《儿童发展心理学问题》(1982年)、《朱智贤心理学文集》(1990年)、《思维发展心理学》(与林崇德合著,1986年)、《儿童心理学史》(与林崇德合著,1988年)、《中国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1990年)。

《儿童心理学》(1962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分上下两册出版,是作为综合性大学和高等师范院校心理学、教育学专业儿童心理学课用的教科书。1979年修订后再版。全书共479页,36.9万字。此书1987年荣获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

《儿童心理学》这部著作是朱智贤教授在60年代为解决教学急需而编写的一部专业性教材。此书首次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系统地阐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全书共有11章组成。可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由第一,第二,第三章组成。此部分主要解决了儿童心理学所研究的对象、任务与方法,在回顾中外儿童心理学发展历史的基础上,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批判地吸收了前人儿童心理发展观中合理的思想,提出了自己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第二部分由第四、第五、第六章组成,此部分分别论述了新生儿(0一1个月)、乳儿(1个月一岁)、婴儿(1岁一3岁)、学前儿童(3—6,7岁)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同时还阐述了不同发展阶段儿童所表现出的心理特点与规律,并结合儿童所具有的心理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建议。第三部分由第七、第八、第九章组成。此部分重点论述了学龄期(7,8岁一11,12岁)儿童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住意、思维、想象、情感、意志)和个性(包括自我意识、道德意识、道德行为、自觉纪律)的形成和发展的条件及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建议。第四部分由第十章组成,重点讨论了少年期(13,14岁一15,16岁)儿童心理特点和规律。第五部分由第十一章组成,阐述了青年初期(16、17岁一17、18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本书按儿童心理发展阶段顺序来安排章节的。无论1962年版还是1979年的修订版,都力求反映我国儿童心理学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初步地使人们了解了中国儿童心理发展的种种心理特点和规律。

《儿童心理学》一书紧紧围绕着以下几个问题展开讨论并以此来阐述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

(一)先天与后天的关系问题

儿童心理发展是由先天遗传决定的,还是由后天环境,教育决定的?这是一个在心理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朱智贤教授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对(1)美国心理学家霍尔提出的“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和奥国心理学家彪勒夫妇提出的“儿童心理的发展过程乃是儿童内部素质向着自己的目的有节奏的运动过程,外界环境在这里只起促进或迟缓这个过程的作用,而不能改变这个过程”的遗传决定论的观点;(2)对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提出的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可以任意加以改变的教育万能沦的观点;(3)对美国心理学家吴德沃斯提出的儿童心理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的乘积的调和论的观点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批判。指出了他们各自观点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遗传素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前提条件,但不能决定儿童心理的发展,遗传素质仅是一个必要条件而已。环境和教育则规定了儿童心理发展,其中教育条件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环境和教育条件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性条件,但是这并不是意味着它可以机械地决定儿童心理发展。

(二)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问题

朱智贤教授认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是儿童在不断的积极活动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需要和儿童已有的心理水平或心理状态之间的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这个内部矛盾就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依据此观点,作者阐述了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例如他指出乳儿期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是在成人的影响下,不断产生的掌握随意动作,跟成人进行交往,并且获得对简单事物的初步认识的需要跟机体和心理发展水平极低的状态之间的矛盾。再比如,学前期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是儿童渴望独立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种新需要跟从事独立活动的经验及能力水平之间的矛盾。作者认为游戏活动是解决学前期儿童心理矛盾主要活动形式。回顾儿童心理学发展历史,有关发展动力的提法很多,其中代表性的有:(1)只讲外因不讲发展的,如英国的罗素;(2)只讲内因不讲发展的,如维也纳学派的彪勒夫妇,(3)只讲内因外因不讲发展,如格式塔学派,(4)既讲外因又讲发展的,如联想心理学派,(5)既讲内因又讲发展的,如桑代克,(6)既讲内因,外因又讲发展的,如皮亚杰。朱智贤教授不仅是内外因交互作用的发展观,而且提出了心理发展中内外因的具体内容,并且初步解决了需要理论,个性意识倾向性理论,心理结构(原有水平)理论等一系列的理论问题,同时也涉及到了儿童学习积极性,能力发展,品德发展等一系列实际问题。因此他提出的理论因为具有一定的开拓性而受到了国内大多数心理学界同行的认同。

    相关推荐

    儿童的智慧 皮亚杰、英海尔德《儿童心理学》 应重视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解读儿童心理特点,优化小语教学效果 遵循儿童写作心理 指导完成限时作文 34、怎样发展儿童的思维和智力 《儿童诗两首》课文理解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论文精品 《儿童诗两首》课文理解 《儿童诗两首》课文理解 8《古今贤文(真理篇)》 《儿童诗两首》课文理解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案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案15篇 理智与情感交锋的心灵独语 儿童诗--一部浑然天成的童心写真集 《儿童诗两首》重点字词梳理 《只拣儿童多出行》冰心简介 儿童小说《心声》研究性教学设计 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走近智力障碍儿童 儿童城 冰心赞美和喜爱儿童的名言 启迪心智 放飞理想──《我也追“星”》教学设计 启迪心智 放飞理想──《我也追“星”》教学设计 演示·启智·明理 演示·启智·明理 《古今贤文(真理篇)》教学设计之二 《古今贤文(真理篇)》教学设计之三 “儿童”别解 一种开启儿童智慧之门的教学方法_语文论文 《古今贤文(真理篇)》教学设计之一 论儿童文学与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 放飞童心 冰心奶奶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 珍爱童心 珍视童趣 《儿童诗两首》 世界儿童日 儿童诗《我想》—教学 儿童诗阅读 用儿童的眼睛看待儿童的异常行为 理智与情感交锋的心灵独语──细读《囚绿记》 “独白的”心理学与“对话的”心理学 益 智 语 文 开 心 冲 浪 朱绍禹学术理念探析 妙用儿童画创作来培养学困生的学习信心 问不倒的儿童 儿童诗——吹泡泡 让古诗这颗明星光照少年儿童的心灵 儿童诗——吹泡泡 关爱留守儿童 入学儿童并非“白纸” 《儿童诗两首》1 《将心比心》美文欣赏 智慧的美丽 《芦花荡》里二菱看老爷爷智歼鬼子的心理活动 《智取生辰纲》核心知识 心理描写 《儿童诗两首》教学谈 儿童小说《心声》研究性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古今贤文 儿童诗与作文教学 《儿童诗两首》教学谈 怀仁义之心尽智笃信 送冰心老人远行之际,人们深情回望儿童文学 《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 《儿童诗两首》教学片断 日本的《儿童宪章》 《儿童诗两首》教案 只拣儿童多处行 《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 《 六一”儿童节》教学设计 《儿童诗两首》课文 《与朱元思书》中心思想 《儿童诗两首》教学建议 《儿童诗两首》教学建议 《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 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 《儿童诗两首》教学建议 《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 《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 《儿童诗两首》A、B案 《儿童诗两首》A、B案 《儿童诗两首》教案二 教育初探——留守儿童 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宋庆龄与少年儿童 童话童心童趣——听《耳朵上的绿星星》有感 拼音教学中的多元智慧理论 《儿童诗两首》A、B案 《儿童诗两首》教案一 《儿童和平条约》教学设计 《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4 《枣儿》中心思想 《枣儿》中心思想 第四单元 儿童生活 12《只拣儿童多处行》 12《只拣儿童多处行》 《儿童和平条约》课文 《儿童诗两首》A、B案 《儿童和平条约》教学设计 《儿童和平条约》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