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武松打虎与李逵杀虎

小编: :admin

武松打虎,是《水浒传》中的经典名篇。数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读者都为武松大无畏的精神所感动,近百年来,还每每选入小学、初中语文课本,英雄神采,更是深入儿童的心灵。成为民族的精神财富,民族的集体的记忆。跑到大街上去,问随便问哪一个人,没有不知道武松的大名的,武松就是我们精神价值的一部分.

武松远在古代,又近在我们内心。要真正理解一个事物人物,越古,太遥远了,当然越难,但是,越近呢,也越难,就在自己心里,可能是更难。人可以知道月球上,火星发生了什么事情,可对自己心里的活动,还是一个黑箱。正是因为武松又远又近,要对武松有真正的理解,真正读懂武松,不是那么容易,不简单。不理解,读不懂的,大有人在。不但一般老百姓读不懂,就是很水平的人物,也有懂不懂的。话说到了晚清时代,就有一个学者,叫做夏曾佑,在近代史上是一个有点重要性的思想家,又是最早的小说理论家,出版过中国第一本《小说原理》,他突然发现武松打虎不可信。他说写小说很难,难处很多:其中之一就是 “写假事非常难。”他引用《水浒》的评点家金圣叹的话说,最难的是,打老虎、武松、李逵打虎都很粗糙了。他说,李逵打虎,只是持刀蛮杀,不值一谈。而武松打虎,就非常不真实。他说,《水浒》上写武松用一只手把老虎的头捺到地下,另外一只手握紧拳头,猛锤,就把老虎锤死了。这是不可信的。他说,老虎为食肉动物,有个特点,就是它的腰又长又软。你一只手把它的头按到地下,那它的四个爪子,都可以挣扎。不相信,怎么办?到动物园里去试试?当然不行。他说,你家里有没有猫,如果有,可以“以猫为虎之代表”。夏先生说,你用武松打虎的方法打猫,打得成打不成,一试,就一清二楚了。(夏曾佑:《小说原理》:《中国历代文论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244页。)我就遵照他的教导去试了一下,那猫虽然不像他说的,四只脚都会挠动,但,他的后脚却是扭过身来,拚命捣乱。

这倒真的让我感到,武松打老虎,这个办法很不科学,因而很危险。

夏曾佑先生提出的是一个相当深刻的问题。就是艺术形象的真和假的问题。武松打虎的方法是不真实的。不真实,假的,还能动人吗?但是武松打虎艺术生命力特别强,成为经典文本,至今仍然有鲜活的感染力。一般读者并不那么死心眼,去计较武松打虎方法的可行性、真实性问题。

武松作为英雄是神勇的,体力,是超人的。如果就是超人,完全是个神人,那就太英勇无畏,太伟大了,我们除了崇拜,承认自己渺小,就没有别的可干的了。但是,艺术家和我们不一样,他可能觉得人并不那么简单,一个英雄,如果永远伟大,就有点近乎神,如果百分之百是神,一点人味都没有,就有点不够精彩,不够可亲,不够可爱了。如果、我说的是如果,让他碰到一只老虎,这在一般情况下,不可能的事,是超越常规的,超越了常规,他还会不会从头到尾还是那么英勇无畏,那么伟大呢?也许他在伟大心灵深处还有一些更为复杂的,更为好玩的东西呢?

那就让他碰到一只老虎,如果老虎把他吃了。那也是可能的,但是,他一死,他心里想些什么,就没有人知道了。这不够过瘾。如果、我说的是如果,也就是假定、武松没有死,而是把老虎给打死了,这就超越常规了,看他的内心有什么样的感觉,他每一秒钟都还那么伟大吗?他有没有害怕过啊,他有没有紧张过啊,这只有假定他没有被老虎吃掉才有可能探索一番的。

这个办法,是一切小说情节构成的最基本的方法,那就把人打出生活的常规,折磨他,反反复复,逼得他的心理也越出常规,检验一下,他还是那个老样子吗?看看他有什么奥秘。

施耐庵把武松送到景阳冈,干什么?把他送到老虎面前。看看他这个英雄,有什么超越常规的勾当。在遇见老虎以前,先让他喝酒,超越常规地喝。

我们看到,这位武松老哥一到景阳冈下的酒店,门前的招旗就是:“三碗不过岗”,意思说是,喝酒不能越过三碗。但是,武松就自以为不是普通人,往下一坐,“敲着桌子”要酒。一碗一碗地喝,连喝三碗。还要喝。店家说,不能喝了,我们这里是三碗不过岗。这酒叫做“出门倒“,一般人喝过三碗,一出门就要醉倒的。可武松自我感觉特别良好,硬是要喝,说,喝醉的,不算好汉。好汉是和普通不一样的,武松觉得他不是普通人。店家好心相劝,他威胁说,你再罗嗦,老爷把你的屋子打个粉碎,连店子都给你翻倒过来。结果是真的让他一口气就喝了十八碗,又吃了好多斤牛肉,并没有醉。

这里我要说明一下十八碗酒,这么多,就是十八碗水,肚子也够胀的,弯腰也困难了。居然还没有醉。这可能有两种解释。

第一,当时的酒,度数可能很低,是农家的那种米酒,我猜想,类似上海那种“酒酿酒”。在《智取生辰纲》中,白日鼠白胜卖的那种酒,可以大口大口地喝,可以解渴的。有点像今天的啤酒吧。

第二,这是一种假定,吃得多,力气大。在中国古典传奇小说,是英雄气概的象征。“食色,性也”。中国古典英雄,在这两方面很有特点。因为农业社会,吃饱饭固然不容易,但是,食欲有个特点,就是很容易满足,有明显的限度,过度了,肚子就受不了,就痛苦了。但是,英雄不是普通人,在食量方面超越常人,体力才能超越常人,这就不能不令人肃然起敬。

第三,这里吃下去的,除了牛肉以外,主要是酒,酒这种食品,和一般的食品不一样。不是饱肚子的,它的特点,是刺激、麻醉神经的。饭吃过多了,人会痛苦,酒喝高了,醉了,不但不痛苦,却能把一切痛苦都忘记了。喝到神经都有点麻醉了,迷迷糊糊,打架还能打出威风来,就更加了不起。所以《水浒传》的理想就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金银。”《水浒传》的英雄观,在这方面颇有特点。大凡要让英雄搏击,往往就要让他喝酒。不是随便喝喝,而大喝,甚至喝得有点醉,不太清醒了,还能大发神威。

第四,酒不但能麻醉神经,而且能解放人的神经。在《水浒传》里,酒是豪杰之气不受羁勒的象征。精神不清醒了,规矩啊,法律啊,礼貌啊,都滚一边去了,人就比较自由了。鲁智深醉打山门,因为不够清醒了,才不管他佛门的清规戒律。武松醉打蒋门神。因为醉了,才显英雄本色。要不然清醒地想想,蒋门神固然是坏蛋,在快活林,收取商家的保护费,你的朋友施恩,不也是仗着自己父亲的权力,收取保住费吗?除了和你武松是哥们以外,在本质上,和蒋门神,是一路货。因为酒醉了,就不用费神多想了,英雄本色,也就是意气用事,或者叫做快意恩仇,才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酒喝足了,平日里,受到的社会性的约束,就松驰了,人的潜在本性更能自然显示出来。酒在中国英雄事业上,是很重要的,许多英雄的心声和酒连系在一起,不过意味稍有不同,宋江浔阳楼上醉题反诗,是酒醉把掩饰了多年潜的豪情壮志,解放了出来。来:“他日若遂幸运志,敢笑黄巢不丈夫。”而曹操和刘备煮酒论英雄,刘备接受了皇帝的密令,要把曹操除掉,可是力量不够,心怀鬼胎,只好装傻,就是饮酒时个,也把政治野心在曹操面前包裹严严实实。即使曹操说他是英雄,仓促之间,吓了一跳,露馅了,他吓得把筷子丢在地上。马上很机智地,用偶然而至的雷声来掩饰过去。

现代武术中有一种拳法叫做“醉拳”。为什么要醉?就是更精神更加自由,进入艺术的想像境界。是一种假定境界。

这是不是可以称做中国的“酒神精神”?当然与西方的酒神精神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在梦幻的境界里,从人底心灵深处,从性灵里,升起的这种狂喜的陶醉;获得力量的和精神的自由,这在中国和西方,可能是一致的。

接着往下说,武松歪歪倒倒就往店外走,店家家告诉他,这不行。怎么不行?这酒是出门倒,透瓶香,三碗都过不了岗,如今你却喝了这么多。武松不买账,店家把官方的文书拿出来,山上有老虎。他还是不信,就是有,我跟普通人不一样:“怕什么鸟!”话说得很粗,还反咬人家一口,莫不是你想半夜三更,想谋我财害我性命,就拿老虎来吓唬老子。这样,完全是狗咬吕洞宾,太自以为是了。后来证明,他犯了一个错误,用今天的话来说,叫“不相信群众”。

等到了岗子上,发现一棵大树上,树皮刮了,上面有文字,说得有鼻子有眼的,有老虎。可是他实在太自负了,不相信,以为是店家为了招揽客人耍的诡计。直到在一个败落山神庙前看到了县政府的布告,:“阳谷县示“,红头文件啊,景阳冈有大虫,伤害人命,行路客商人等,须于巳午未三时结伴过岗。“政和年……月……日”,下面还有县政府的大印。武松这才“方知端的有虎”,感到糟了:《水浒传》上这样写:

“武松欲待转身再回酒店里来,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

武松这时最实际的办法就是回去,因为时间很紧迫,政府的布告上限定的时间是就是巳午未三时,也就是早上十点到下午两点,还要大伙儿一起过冈。可当时是申时已过,快到酉时,也就是下午五六点钟了。真有老虎,三十六着,走为上策。这样比较实用,明显的好处是,生命不至于有危险,但武松觉得,有一条坏处,“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须”就是一定,一定给人家笑话。怕被人家嘲笑:“我说嘛,你看这家伙,刚才是个小气鬼,舍不得几个住宿费,现在变成了胆小鬼、怕死鬼。溜回来了不是?”武松受不了这个,就做了一个决策:继续前进。这样,武松就犯了第二个错误,把好汉的面子看得比生命的安全还重要,这就是上海人讲的,死要面子活受罪。

走了一段,哎,没有老虎,又乐观起来了,哪有什么老虎不老虎的,人们就是会自己吓唬自己罢了。加上酒劲又冲上来了,看见一块光溜溜的青石板,不妨小睡片刻。你看这个武松啊,又犯错误了,这是第三个,没有看见老虎,并不说明就真的没有老虎啊。后来证明,这个错误,说得轻一点,就是麻痹大意。说得重一点,就是主观主义。没有看见的、没有感知的,并不等于不存在啊。

还没有来得及睡下,刮过一阵狂风,一只吊睛白额大老虎出现在眼前。这时,武松怎么感觉呢:大叫一声“啊呀!” 原来在酒店里反宣称不怕什么“鸟大虫”的武松这么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原来,他也害怕了。怕得还不轻。武松此时几乎面临绝境,只剩下和老虎拼命一条路。人和老虎搏斗,有什么优势呢?没有。牙齿不如老虎利嘛,指甲没有老虎的爪子尖嘛,连脸上的皮都不如老虎的厚。但是,按照马克思的说法,人有一点比动物厉害,就是能制造工具。武松有什么工具?一条哨棒。这是金圣叹在评点《水浒传》这一段的时候反复提醒,说是一共提了17次。可见其极端重要。工具性质是什么?是手的延长。我打得到你,你够不着我。照理说,这是武松唯一可以克敌制胜的工具。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反击战应该怎么打?首先要“慎重初战”。这不是我的发明,是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和战略问题》中的。(见《毛泽东选集》四卷合订本,1367年11月版,就是文革中非常流行的那个“雄文四卷”,第200页。)当然武松不可能精通这么高深的军事思想,至少他不应该犯“仓促应战”。在当时很普及的军事思想,那就是不要用尽吃奶的力气举起哨棒,猛打下去,只听咔嚓一声,老虎没打着,却把松树枝打断了。松树枝断了,问题不大,只要哨棒在手,还可以继续打它个痛快。但是武松用力过猛,把哨棒给打断了。工具失去了长度,就没有手的延长的优越性了。这说明,武松在心理上是如何的紧张,如果要算错误,这是第几个?第四个了。这个错误在心理上,可以定性为“惊惶失措”。这和他在酒店里,一再说“怕什么鸟!”在山神庙里的大大咧咧的武松相比,可以说是另外一个人了。

这下子,武松没有本钱了,横下一条心,老子今天就死在这儿了。就用了前面被思想家夏曾佑先生怀疑的那种不科学的办法,把老虎给收拾了。这完全是偶然的,是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所说的“超常发挥”。《水浒传》上说,武松怎么把老虎打死的?花了多少时间?可以从《水浒传》所说“五七十拳”推算。现在我们不这么说。现代中国人,思想比当时精确,一般说五六十拳,或者是六七十拳。就算中间数,六十拳吧。每拳这么高地砸下去,大约是一秒钟,一共是六十秒。一分钟。但是收回来也是要花时间的,就算同样花一秒钟吧,六十秒再加六十秒,就是120秒。两分钟。两分钟,就把一条活生生的老虎搞完蛋了!这点时间,我看连打狗都不够。打猫怎么样?可能也不太充分。老虎骨头的质量怎么这么差呀。要知道它的骨头和你拳头里成份是一样的呀。都基本上是炭酸钙啊。老虎被打得七孔流血了,头盖骨破裂了,后来武松去提老虎时,是在“血泊里,”那就说,砸得稀巴烂了。而武松拳头不但骨头没有发生断裂,而且连皮肤,不管是表皮、真皮,都没有任何破损。可能是那头吊睛白额大虎,是缺钙,患骨质疏松症吧。这个,现在是没有办法考证了。但不管怎么说,两分钟打死一条老虎这太夸张了。

这是可以谅解的。因为,艺术家反正要让武松把老虎打死的。要让他超越常规嘛。那就把拳头的数额,扩大十倍,算他六百拳,二十分钟,再考虑到起初的拳头,挥得比较快,比较利索,后来的拳头,力量差一点,慢一点,还有老虎快死的时候,武松还可能要喘喘气,把这一切可能性都算进去,再加十分钟。充其量也就不超过半个小时。武松成为民除害的英雄,成就了伟大的历史的功勋,使得武松千古扬名。就靠这半个小时的老本。这就难怪金圣叹在评点这一回时说,武松是“神人”,至少在胆略和勇气上是如此。但是,有了老本以后,这时“神人”武松变得实际了,他想,这老虎浑身是宝——主要是,那时又没有野生动物保护法 ——把它拖下山卖出一点银子来,我想,至少可以作老哥武大郎的见面礼。《水浒传》这样写道:

就血泊里双手来提时,那里还拖得动?原来使尽了力气,手脚都苏软了。

    相关推荐

    《武松打虎》教案 《武松打虎》教学设计 武松打虎 教案教学设计 北师版九上《武松打虎》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武松打虎 五年级(s版)武松打虎 教案教学设计 2016-2017学年五年级语文《武松打虎》练习题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武松打虎》同步练习(上册) 李广射虎 李广射虎 李广射虎 李广射虎 《李广射虎》 杨子荣打虎 武松打虎?保护野生动物?──《景阳冈》课上的唇枪舌剑 8《李广射虎》 《李广射虎》教案 李广射虎原文 出现问题的李广射虎——《李广射虎》教学思考 李广射虎说课稿 打渔杀家 打渔杀家 打渔杀家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 打渔杀家 《李广射虎》课文原文 《李广射虎》课堂实录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 《李广射虎》教案之一 《李广射虎》教材解读 《李广射虎》同步练习 《李广射虎》教案之二 《李广射虎》背景资料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 李广射虎课后练习 李广射虎(第二课时) 李广射虎 教学设计 李广射虎课后反思 李广射虎教学反思 《李广射虎》教学札记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三 李广射虎教案设计(一) 李广射虎教案设计(二) 《李广射虎》教学反思二 《李广射虎》教学反思一 《李广射虎》交流课设计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二 《李广射虎》教学反思三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二 李广射虎教案设计(五) 《李逵见宋江》同步练习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一 李广射虎教案设计(三)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一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四 李广射虎教案设计(四) 李广射虎课堂教学之二 李广射虎课堂教学之一 《李逵负荆》教案(两课时)2 <李广射虎>第二课时教案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之一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之二 教《李广射虎》教学反思四 李广射虎到底射在哪里? 《李将军射虎传奇》课本剧 《李广射虎》课堂教学实录 李将军射虎传奇课本剧 8李广射虎 教案教学设计 打虎真英雄—《景阳冈》教学片断 打虎真英雄《景阳冈》教学案例 教科版《杨子荣打虎》教学设计 打虎真英雄──《景阳冈》教学片断 爬山虎与垂直绿化 《李广射虎》(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精彩一课 李广射虎 教学设计 《李广射虎》课堂教学实录之二 《李广射虎》课堂教学实录之一 《李广射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本文【长春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8-2武松打虎》教学设计】所属专题栏目是【】 《李广射虎》第二课时教案之一 《华南虎》导学案与答案 李广射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虎丘记 三年级语文《李广射虎》课堂实录 三年级语文下册《李广射虎》教案 三年级下册《李广射虎》教案设计 虎丘记 华南虎 虎丘记 虎丘记 华南虎 虎丘记 虎丘记 虎丘记 《华南虎》 虎丘记 虎丘记 《打渔杀家》选场-教学教案 《李广射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