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张海迪的成长故事

小编: :admin

很小的时候,她也像别的孩子一样,拥有许多美好的梦想。其中,她的最大梦想就是上学读书,可是,她却从来都没有得到走进校门的机会。

为什么呢?原来,在5岁时,她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瘫,变成了一个残疾儿童。但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她却没有沮丧和沉沦,而是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她,就是张海迪。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她却能发愤学习,学完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自学了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后来,她又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英文作品,创作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作品。

长达44年的病痛,始终都在折磨着张海迪。但她却始终坚持着,光是这种精神本身,就可以写出一本让人感动的书!

要是换成你,会不会感到非常痛苦,甚至想要哭泣呢?可是,为了追寻自己的梦想,张海迪却没有因此而哭过。她说:“我这些年来从没有为病痛哭过,让自己哭的是为那些热心关爱自己的人!”

那么,张海迪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又是怎么自学的呢?下面,我就讲给你们听。

谁是玲玲?

你不知道吧?告诉你,玲玲就是张海迪的小名。

1955年,张海迪出生在山东济南。在5岁之前,张海迪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快乐而活泼,成天蹦蹦跳跳地跑来跑去。

可惜,蹦蹦跳跳的时光是那样短暂。

还不到6岁,小玲玲突然得病了。妈妈抱着玲玲,坐在医院走廊的椅子上,等待医生的检查。看完病后,玲玲感觉到妈妈的双腿在抖动,却不知是为什么。

玲玲得了什么病,竟然这样可怕?她患的是脊髓血管瘤,病情反复发作,非常难治。5年中,她做了3次大手术,脊椎板被摘去6块,最后高位截瘫。这样,原来天真活泼的玲玲,现在只能整天卧在床上。

看着伙伴们高高兴兴地一起跳皮筋,高高兴兴地一起背着书包上学校,玲玲幼弱的心灵,简直要被痛苦压碎了。幸好,听说了玲玲的不幸后,过去的小伙伴们常常来看她,给她讲学校里的事。

玲玲家住的是一座红色的三层楼房,每当她坐在窗口,向外看着那些过往小孩的身影,心里是多么羡慕啊!已经到了上学的年龄,而玲玲只能呆在家里,她也想去学校读书啊!

玲玲听到窗外传来的“我怎么忘记带伞了?……唉,我的书包怎么忘了呢!”,心里很难过,她很想亲身感受一下与他们一起去上学的欢乐,也想感觉一下在雨中奔跑的清爽……然而,这一切都是一个梦,对于玲玲来说,只能是轮椅上的梦。一天,玲玲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望,就对妈妈说:“妈妈,我要上学!”

-

尽管玲玲非常有决心,但病情却是无情的,每当病痛折磨她时,坚强的玲玲没有流泪,疼得实在厉害时,为了分散注意力,她就猛揪自己的头发,打算用一种疼痛来代替另外一种疼痛。渐渐地,她揪下来的头发,都能编成一条辫子了,她忍受了多么大的痛苦啊!

对玲玲来说,家是一所特殊的学校。在这个学校里,聪明、好学的玲玲学会了很多知识。在所有功课中,玲玲最喜欢学习语文,在10岁时候就能读长篇小说了,虽然读得很辛苦,但她不气馁。她很喜欢读《卓娅与舒拉的故事》。

除了语文,玲玲对别的功课也非常用心,一点儿也不肯浪费时间。在整个童年,她以顽强的意志,认真学习,始终用心对待每一个字,每一行句子,自学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实现了“轮椅上的梦”。用玲玲自己的话说,她没有愧对自己的童年,也没有愧对那些美好的光阴。

在那里,张海迪度过了15年的时光,爸爸妈妈的爱,小伙伴及朋友的爱,也使张海迪更有信心面对未来。

1970年4月,张海迪跟着下放的父母,坐着一辆大卡车,来到山东莘县十八里铺尚楼村,开始了农村生活。

起初,张海迪感觉农村非常陌生,没有电灯和自来水,生活也十分艰苦。但是,在那些淳朴的村民身上,张海迪却感到了更真、更朴素的爱。

刚到莘县那天,天空很晴朗,天上的白云像大棉花一样。不久,一群十一、二岁的孩子们跑过来,围到张海迪身边,抢着问道:“玲玲姐,你是城里来的吧?你的脸怎么这么白啊!你的腿怎么了?”望着孩子们的笑脸,张海迪笑了,慢慢的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

仅仅才过了半个月,张海迪就同乡亲们相处得十分融洽了。乡邻们争着抢着往玲玲家送地瓜、咸菜等东西,还为她做了一张木轮椅。

孩子们都愿意推张海迪出去散步。这个男孩子说:“玲玲姐,我推你!”那个男孩子抢过来说:“我推,我推!”经过几番争执后,由孩子们轮流推着,来到了田野里。

为了回报这些朴素的爱,张海迪也想为大家做点什么。于是,她开始在昏暗的油灯下学习一本本医学书,还让父亲给她买来体温计、听诊器和针灸用的银针,成了一名靠在轮椅上给人看病的乡村医生。

在莘县生活期间,张海迪为群众治病一万余多人次,针灸技术也在当地出了名,前来看病的人络绎不绝。由于经常靠在轮椅上给人看病,她的肋间神经总会感到剧烈的疼痛,脊椎甚至弯曲成了“S”型,但是,为了治好村民的病,回报他们的爱,张海迪始终坚持着。

知识是一笔财富。忍着病痛,刻苦学习的张海迪终于拥有了自己的财富。凭着这笔财富,她终于自学成才,取得了成功。

1981年12月,《人民日报》首次报道了张海迪的事迹;1983年2月,张海迪被山东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被共青团中央授予“优秀共青团员”称号。还曾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自强模范等称号。

1983年起,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小米勒旅行记》和《丽贝卡在新学校》等英文作品,创作了《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绝顶》等作品,其中,《轮椅上的梦》已在日本和韩国出版。

1993年4月,通过发愤苦学,张海迪获得了吉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

1997年,张海迪被日本NHK选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她的事迹,从此传向世界……

在这些荣誉面前,张海迪并没有停止追求。虽然在轮椅上生活了漫长的44年,但在这44年来,她从未被病痛所打倒,始终艰难地向上着,绝不放弃每一分钟的努力,也没有白白度过生命的每一程。

今天,当我们读着张海迪写出的那一本本散发着油墨香的书时,就能看到一颗健康的灵魂,感受到深藏在其中的,长达44年的爱。与那些不珍惜生命的正常人相比,张海迪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也更加顽强,更加勤奋。对张海迪来说,知识是一种财富,但自强却是更珍贵的财富,有了它,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把爱心洒遍人间。

 

    相关推荐

    成长的故事 爱迪生的故事 爱迪生的故事 张海迪和她妹妹 来自寓言故事、 历史故事的成语、神话故事的成语 儿童成长故事中的两种视角 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 走一步,再走一步——我的成长故事 成语故事:下笔成章 习作范文:一张相片的故事 成语故事三则 《成语故事三则》 孔子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三则》 《成语故事》内容 《成语故事三则》 《成语故事三则》 《成语故事》教案 《语文园地七》——写自己或别人成长的故事 张海迪和她妹妹 教案教学设计 6《成语故事三则》 《成语故事》教后记 《有故事的成语》教案之一 《有故事的成语》教案之二 《有故事的成语》教案之三 关于长城的民间故事 《有故事的成语》教学设计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成语故事》课文内容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 《成语故事》教材解读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 《成语故事》教材解读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 成语故事:《曾子杀猪》 成语故事:《一叶障目》 《成语故事》背景资料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成语故事》练习评测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 在细节中追问,在思考中成长——我的教学故事 成语故事:《东施效颦》 成语故事:《黔驴技穷》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 《成语故事》分别讲了---、---、---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故事 梁思成的故事教案2021最新 《有故事的成语》说课稿之一 《成语故事·胸有成竹》教学设计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一 《成语故事》作业设计1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2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四 成语故事:欲速则不达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7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2 《有故事的成语》说课设计之一 《有故事的成语》教学设计之三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8 心灵之约──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成长的烦恼》的故事 高三成语备考:成语故事汇编(八) 《有故事的成语》教学设计之二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3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3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4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1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5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二 《有故事的成语》教案(第一课时) 《有故事的成语》教学设计之一 西师版《有故事的成语》说课稿 爱迪生的科学成就 我的教学故事——梦想成就未来 长春版二上《年的故事》教案 《成语故事三则》教学设计 成语故事《自相矛盾》教案 爱迪生的科学成就 如何进行成语故事的听说训练 你还知道哪些长军长征途中的故事? 成语故事两则《狐假虎威》 爱迪生逸事 改诗成故事──《秋思》教学后的反思 《成语故事》教学案例设计 成长的桥 聊故事里面的故事 聊故事后面的故事 ——《牛郎织女》教学实录 长春版《雷锋的故事》教学设计 成长的桥 《语文园地七》——写自己或别人成长的故事 教案教学设计 鹅的故事 纸的故事 本文【第七组 我的成长故事教学设计】所属专题栏目是【】 第七册《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 海伦凯勒的故事 成语故事三则-教案设计棒 成语故事主要内容和寓意 长春版《照片里的故事》教学设计 长春版《古诗里的故事》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