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深入认识学科性质 正确把握语文教改方向

小编: :admin

——谈《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科性质的把握

在语文教改大讨论中,争议最大讨论最为激烈的莫过于语文学科性质。是工具性,还是人文性?抑或是其他什么性质?人们莫衷一是,以至在新大纲修订试用版中采用比较模糊的说法: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前半句含工具性,后半句含人文性。在新近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终于有了明确的说法,在保留上述一句的后面接上: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表述,应该是讫今为止对语文学科性质的最为科学的表述。这一表述不仅在语文《课程标准》中起提纲挈领的作用,而且贯穿每一部份每一条目,犹如一张网,真的是丝丝相扣。以下为论述的方便,按先分后合,即按先工具性、人文性,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顺序,谈谈《课程标准》对学科性质的把握。

一、工具性

在全国性语文教改大讨论中,在对语文教学弊端的形成原因的探讨中,有人把它归咎于叶老先生的工具论,说是工具论导致人文性的丧失。多数人则持公允之论,认为在教学实践中,把工具论做过了头;导致繁琐的分析和机械的练习,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不能改,要改的是做过头的部分。语文课程标准充分吸收大讨论的成果,对工具性有了比较客观的说法。

(一)保留语文工具性的基本属性,但要求上有所变化。

语文的工具性基本范畴有多大,以往几个版本的大纲都说是听说读写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是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基本范畴不变,但要求有了新变化。

1.识字写字。增加识字数量,小学从2500字增加到3000字,整个义务教育阶段从3000字增加到3500字。识字量增加了,才能尽可能减少现代文阅读中的文字阻碍,充分发挥语文工具的作用。

2.阅读。明确提出增加积累,培养语感的要求。《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阅读能力要求的变化,即符合汉语特点,又符合现代社会生活快节奏的要求。有较好的语感,阅读速度就能大大提高。

3.习作。降低认识能力方面的要求,提高语言表达要求。明确提出,学生习作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习作要求的调整,体现了对习作教学规律的再认识,以往作文教学要以认识能力的发展为重点的提法是漠视了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规律。

4.口语交际能力。不是一般的听话说话能力,而是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的能力,要求大为提高,这也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

上述要求的变化,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语文工具的作用。

(二)扩大了工具性的内涵

1.充分注意母语教育的特殊性

我国的语文教育,是中华民族共同语的教育,是母语教育。因此,它的工具性就有了特殊的内涵。

一是掌握工具性过程中要体现人文性。即掌握母语这一工具过程中的民族文化的熏陶和民族精神的陶冶。《语文课程标准》赋予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以新内涵,是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工具性的文化内涵,在课程标准中随处可见。二是母语教育环境的特殊性,母语学习时间不限,空间不限,时时处处都可以学习。三是教学方法的特殊性,不是以学语文知识为主,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与完整,而是以语文实践为主,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2.培养语言思维品质。

语言是思想的外衣,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要发展语言能力,必须使语文思维能力同时得到培养。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包括发展思维的能力,包括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阅读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具体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作文则是在写作教学中,应重视培养观察、思维、表现、评价的能力。在培养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同时,语言思维品质也得到培养。

(三)拓宽语文教育(掌握工具)的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途径的拓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载体的多样化

传统的语文学习的载体,主要指课本,自读课本,课外读物,至多包括影视资料。这忽视了母语学习的特殊性,其实,母语学习的载体是无处不在的,因此,《语文课程标准》单列一章,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举的资源达到21种之多,此外,还特别指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国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真是有心人处处是语文。

2.学习方法活动化、生活化

母语的学习,不同于一般的语言学习,不是以知识的学习为主,而是以读书技能的练习和接受文化的熏陶为主,因此,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指出: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增加语文学习的机会,提倡少做题,多读书。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相等,哪里有生活,哪里就可以进行语文学习。

二、人文性

人文性的内涵比较丰富,不同时期有不同内涵,就是同一时期不同的人看法也大相径庭。因此,是否把它作为语文的基本属性之一,在语文教改大讨论中,是争议的焦点之一。如今,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人文性的内涵,基本范围以及它在语文教育中的体现有了明确的和比较科学的说法。

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情感的熏陶,内心的体验,看重想象,直觉和创造性。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人文性,首先体现在价值观上,从有关国家和世界的价值标准来说,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从有关个人的价值标准来说,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从认识过程的价值观来说,强调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其次是体现在文化观上。既关注民族优秀文化,又主动吸纳全人类优秀文化。规定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在课程目标上,则规定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其三是生命意识。人文性的基石是人性。它关注人的自然发展,生命的健康成长和健康个性的发展。因此,以学生为主体,承认个体差异,重视个体体验,在探究中学习等备受关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教材要关注人类、关注自然,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应自己的学习方式。阅读教学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上述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

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的基本属性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的工具性,只有与人文性统一,它才能焕发强大的生命力;语文的人文性,只有以工具性为基础,它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源远流长,发挥语文育人的作用。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可以说是像一条红线贯穿始终的。

比如,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培养语文素养。语文素养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体现。语文素养包括语文能力,这是工具性;又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是人文性。

又如,课程教学目标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难度设计,其中,前两个综合维度体现工具性,后一个维度体现人文性;三个维度的互相渗透,融为一体,就是工具性、人文性角度统一的体现。

总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的基本性质,深入理解语文基本性质,才能正确把握语文教改的方向。

    相关推荐

    正确把握课改理念,扎实开展语文教学 正确地理解、把握教材,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正确认识战争 如何正确认识语文试题 明确教学方向改进作文教学 正确认识“语文新课标”的影响 深入揣摩语言 把握演变进程──《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 909个熟语的解释:正确把握常用熟语 深入揣摩语言 把握演变进程──《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 深入揣摩语言 把握演变进程──《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 2017中考语文复习策略:把握方向,有序训 正确把握课标要求全面推进拼音教学 怎样正确认识学生的逆反心理 重提准确把握教材 正确把握课标要求全面推进拼音教学 认识方向二年级教案设计 评分导向咋把握 正确认识和使用现行高中语文教材_语文论文 中考:谈谈正确修改作文的几个方法 深入比较,把握规律——《荷花淀》教学片段实录 正确把握课标要求全面推进拼音论文精品 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方向 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材分析课文教学 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准确把握背景 恰当剖析引用 正确理解文眼──《荷塘月色》教学札记 准确把握背景 恰当剖析引用 正确理解文眼——《荷塘月色》教学札记 正确认识课堂学习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把握教学要求改进阅读教学_语文论文 正确认识电教手段──《圆明园的毁灭》教学有感 深入理解 领悟方法 准确把握作文命题意图与趋势 怎样认识语文教学的综合性 中考名师指导谈谈正确修改作文的几个方法 正确审视学生质疑提升语文教学品味 文言诗文解题方法:文意把握 把握主导 理顺关系──谈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正确主导作用 对非预设性语文教学的再认识 依纲据本,准确把握中年级教学目标_语文论文 讨论语文学科性质的立足点 实施素质教育 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把握“四性”教学 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应如何体现素质教育方向 文章写作与修改之《认识的深化与成篇》导学案合集 把握好创新的第一关——质疑 明确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和任务_语文论文 把握小语艺术特征实施素质教育 开放性试题中限制性信息的把握 论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八年级语文《正确使用说明的方法》教案 盘点高考语文正确使用词语复习方法 语文教师应追求备课的深度——由知识性备课向策略性备课转变 “揠苗”可以“助长”──正确认识并帮助“跳级生”健康成长 把握课改实质,构建和谐的初中语文课堂──《在山的那边》教学后记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些认识 浅谈对课改的认识 《看云识天气》整体把握 正确的“错误”——古汉语知识趣谈 录导得有方 学得主动 读得深入 深入挖掘教材,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以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 推动课改实验向纵深发展 对中学语文“读写创”教改实验的认识 步出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认识误区_语文论文 把握《信条》文意 快速认识学生的方法 让文言文真正走入学生心灵深处论文精品 中考语文复习技巧:把握重点巧用方法 中考语文复习技巧:把握重点 巧用方法 语文教学研究如何深入 录导得有方 学得主动 读得深入 对课改的实践和认识 《阿Q正传》研究性学习方案 改革教学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_语文论文 录导得有方学得主动读得深入 评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非理性倾向 从人性中深入 在生活中感悟 把握时间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纵深练习 课改,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雪》整体把握 《马》整体把握 《狼》整体把握 《雪》整体把握 2017年高考语文答题方法把握好“十大原则” 高考语文复习知识:浅文深教的课程导向 如何认识传统语文向现代语文转轨_语文论文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练习题:正确使用熟语 课程改革需要依托正确的教育理念 改进识字教法 提高识字质量 把握规律,毋失根本——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新方式摭议 毫米的认识优质课教案 小学数学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先蓄势,再纵向深入——《竞选州长》教例评析 准确掌握分析的“入射角”——《愚公移山》教例评析 理解与把握 《春》整体把握 新课程改革几个倾向性问题 把握规律,毋失根本——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新方式摭议 写作《让你的认识更加深刻》导学案 《把握自己》教学设计 《马》整体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