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人教课标版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

小编: :admin

一、说教材: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文是人教课标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这封信首先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深深的谢意;接着深情回忆“我”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在悲痛中怀着自豪和崇敬,并表示要向爸爸学习,用生命捍卫和平;最后,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本文情感强烈,课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语言朴实,没有口号,但读起来催人泪下。它用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把家庭的不幸和世界的不幸有机联系起来,引起读者的共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和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教学难点是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和的观念。

二、说教法:

这是一篇书信体文章。信中饱含着一个孩子渴望世界和平的真挚情感,它用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把家庭的不幸和世界的不幸有机联系起来。语言朴实,情感强烈,读之催人泪下。但长期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孩子,较难体会这种情感,因此,我在教学时注重:

(一)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对比凸显作者的悲痛。

本节课我采用谈话导入的方式,让学生回忆节假日和爸爸、妈妈一家人在阳光明媚的春日去郊外踏青或去哪里旅游的幸福时光,然后话题一转:可这一切,有一位中国孩子将永远永远地失去了,留在他心中的只是失去父亲的悲与痛。请听听这位中国孩子的呼声吧!这样通过结合自身生活实际,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作者的“失父之痛”,更易激发学生情感与作者达到共鸣。

(二)引导学生多揣摩,从作者的失父之痛中体会和平之可贵。

教学中,通过学生读文质疑,教师梳理出三个有价值的问题:1、作者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2、当今的和平环境怎样?3、作者为谁呼吁?呼吁什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特别是含义深刻的句子及信中“我”的呼吁重点理解体会、感悟交流。教学中还采用换位体验:假如你是雷利,你和爸爸相约时心情怎样?假如你是雷利,当看到爸爸的遗体躺在灵柩里时,你的心情会怎样?等问题引起孩子们情感的共鸣。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时我运用了多种手段,尽可能再现情景,调动学生的情感。如:“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什么”,让学生去想象:爸爸会呼唤什么,你有什么感受。又如“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并补充一些材料如:关于战争的数据统计等,通过阅读课文和补充材料,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世界并不太平。

(三)加强指导多读,让学生在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中体会情感。

当学生真挚情感急于表达时,读书是最好的表达方法。教学中,指导学生多读,尤其是重点语句,让学生读出感悟,并把握“巨大的悲痛,深切的缅怀”这一感情基调,读出体会,读出感情,读出渴望,与小作者一起倾诉、怀念、同悲、同恨。如,“全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应用低沉、缓慢的语调读,表达悲痛的心情。爸爸临上飞机前说的话“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应用坚定的语气读,表达爸爸的坚定信心。“我” 仿佛听见爸爸的“呼唤”一句是个长句,层层递进,朗读时语调应逐渐提高,特别是连用三个“和平!”更要重读,以表达强烈的感情。介绍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以及爸爸“为和平而倒下”这部分,应带着自豪、崇敬的感情来读。使本课的教学情感达到高潮。

三、说学法:

这篇课文的重难点语句较多,作者的情感学生从无体验,他们对此难以理解。因此我这样设计让学生去学习:

(一)回忆幸福时光,对比体会作者悲痛心情。

通过让学生回忆节假日和爸爸、妈妈携手春游,在溪边散步,在草地上嬉戏,在青山间攀爬是多么快乐、多么惬意,对比体会失去父亲的作者悲痛心情,并自然而然地导入对课文的学习。

(二)质疑解疑,理解感悟。

通过学生读文质疑,抓住含义深刻的重点语句理解感悟(找句、勾画、批注、体会、朗读),让学生从作者的字里行间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作者的失父之痛、世界并不太平及渴望和平的感受,从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进一步从内心深处强烈地树立维和观念。

(三)搜集资料,加深理解。

课前,我布置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如:报纸、广播、电视等了解国内外大事,关心国际动态,尤其关注最为动荡不安,仍弥漫着战争硝烟的地区局势。了解维和部队的使命、工作状况等。这既有助于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又培养了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和搜集信息的能力,可谓一举三得。

(四)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在深入感悟课文内容后,学生的情感达到高潮,除了从读文中倾吐自己的感情外,还有千言万语要倾诉,我就让学生说说课下准备为维护和平做些什么。学生有的说准备给饱尝战争苦难的小朋友写一封信,表达对他们的同情与关怀,有的说准备办一期“战争与和平”的手抄报,有的说准备给战乱地区的小朋友献爱心,还有的建议我们班开一次“制止战争,保卫和平”的主题班会等。我对同学们的想法大加赞赏,然后号召学生课下赶快把想法付诸行动。

四、说教学程序:

在备课时,我认真钻研教材,寻找了有关的远程教育资源和教学资料,进行了一番思考分析之后,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书信的主要内容及重点词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情感目标: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从而树立维和观念。

(3)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和体会情感,以及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这样,教学目标明确了,上课也就能有的放矢,较圆满地完成预期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程序的设计上,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尽量使课堂每一分钟能得到合理运用,使用均要与教学内容相融合,使它们的配合使用尽量能达到天衣无缝,为教学过程服务,使课堂教学因此而生辉添彩,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首先:声像结合,激情导入,把学生引入硝烟弥漫的战火中去,让学生体会生活在战争中的人们,特别是儿童的悲惨生活,以及对和平的渴望,从而体会作者失去父亲的悲痛心情,为进一步学习课文,体会思想感情做好铺垫。

接着多媒体出示自学要求,引导学生按要求自学阅读课文内容,整体感知文章大意。

然后:抓住重点词句细读体会“痛失父亲”、“世界并不太平”、“呼吁和平”三个部分。

再进行小组汇报和全班汇报的方式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这部分用教师“引”和学生“找”的方法,为后文“突出重点” ——感情朗读做一些准备。)

接着:进行重点段落和重点句子的指导朗读。

在理解“世界并不太平……”时先让学生出示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当今世界并不太平的具体事例,然后教师出示战争中的有关数据,引发孩子们呼吁的渴望,了解作者为谁呼吁?呼吁什么?将课文教学引到一个小高潮。这时孩子们对和平的渴望非常强烈,我让孩子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感,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将全文教学推向高潮。

最后:让学生说说作为一名小学生,能为维护和平作些什么,并在课下把自己的打算付诸行动,从而把有限的40分钟的课堂学习延伸至无限的课外,把学生的情感、想法转化为实际行动,进一步使“和平”的理念在孩子的脑海中根深蒂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五)说板书:

随机抓住学生交流中出现的“闪光点”及“悲痛”、“忧虑”、“呼吁”三条线索板书,使板书提纲列挈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的内容、理清文章层次、重难点,起到引领、启发等作用。

附:板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痛失父亲

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

世界并不太平

    相关推荐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目标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课一练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第一课时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课堂实录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课后练习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材简说 评《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课文原文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课堂实录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课后练习 24《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上课体会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 22、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相关人物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后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后感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第二课时实录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读后感 四下、22、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A、B案 读《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有感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导学案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5篇)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法二例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案例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案例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建议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反思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反思 第15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难点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重点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反思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反思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反思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法二则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精品教案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反思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案例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A、B案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建议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实录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建议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词句教学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建议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杂谈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实录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反思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法二例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实录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法二例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