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扩展

马克·吐温,与众不同的惩罚

小编: :admin

马克·吐温(l835-1910),美国作家。本名塞谬尔·朗赫恩·克莱门斯。马克·吐温是其笔名。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被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他的主要作品已大多有中文译本。

马克·吐温出生于密西西比河畔小城汉尼拔的一个乡村贫穷律师家庭,从小出外拜师学徒,当过排字工人、密西西比河水手、南军士兵,还从事过木材业、矿业和出版业,但有效的工作是当记者和写作幽默文学。他经历了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作品文字清新有力,审视角度自然而独特,被视为美国文学史上具划时代意义的现实主义著作。

我们所熟悉的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他的作品充满对资本主义社会各种丑恶现象的辛辣无情的嘲讽,似乎是一个很尖锐冷漠的人。其实,在生活中,他有着不为人知的另一面。他对孩子的教育就像他写的小说一样充满了幽默、轻松的情趣,却没有冷漠和尖锐。

马克·吐温有3个女儿,他是一个非常慈爱的父亲,他把女儿们当作掌上明珠,家庭中常常充满了笑声,洋溢着温馨。从女儿开始懂事时,每当他写作累了,他就叫来女儿,让她们坐在自己的椅子扶手上,给她们讲故事。故事的题目由女儿选择,她们常不假思索地拿起画册,让父亲根据上面画的人或动物即兴编故事。马克·吐温虽然可以毫不费力地编出一段生动的故事来,但是每次他都非常认真,从不敷衍。

在这个家庭里,父母和女儿之间始终保持着一种平等、民主和相互尊重的关系,洋溢着和睦融洽的气氛。父亲从来不摆出一副做长辈的架子,从不训斥女儿。孩子有了过失,马克·吐温也决不姑息,让她们记住教训,不再重犯。只是,马克·吐温惩罚女儿的方式与众不同。有一次,马克·吐温夫妇想带着孩子到农庄度假,一家人坐在堆满干草的大车上,颤悠悠地向郊外驶去,一路上饱览着美丽的田园风光,这是女儿们向往已久的事了,因此她们一路上唧唧喳喳说笑不停。可是就在大车出发前,不知出了什么差错,大女儿苏西动手把妹妹克拉拉打得哇哇大哭。事后,苏西主动向母亲承认错误,但是按照马克·吐温制定的家规,苏西必须受到惩罚。惩罚的方式还要女儿自己提出来,母亲同意后,就可以施行。苏西提出几种受惩的办法,包括她最不情愿受到的惩罚——不坐干草车旅行。犹豫了老半天,苏西终于下了决心对母亲说:“今天我不坐干草车了,它会让我永远记住,不再重犯今天的错误。”马克·吐温非常理解女儿为自己决定的受罚方式对她究竟有多大的份量,他后来在回忆这件事时说:“并不是我让苏西做这件事的,可想起可怜的苏西失去了坐干草车的机会,至今仍让我感到痛苦——在26年后的今天。”

有这样一个特别的父亲,有这样一个温馨、民主的家庭生活环境,马克·吐温的女儿们幸福地长大了。

马克·吐温是一个很特别的作家,也是一个很特别的父亲。他的惩罚方式非常新鲜有趣,同时也非常奏效。他给女儿编故事的时候,和千万个父亲一样是慈爱的。但是,爱,也应该讲究方式。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或者像故事中的女儿那样哭哭啼啼、吵闹不休的时候,你是不是会头大一圈,束手无策呢?马克·吐温那种惩罚办法或许可以借鉴。其实,稍稍留心,我们也能想出许多办法,可能有的比马克·吐温还要高明呢。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制定一些小小的约法,或者共同协商一些什么事情,其实其乐无穷,既能帮助他们改掉坏毛病,又不会让孩子觉得枯燥无味,而乐于接受。

    相关推荐

    马克·吐温简介 论新时期教育下的惩罚与体罚 教育惩罚的本质与运用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与众不同的情景教学 与众不同的麻雀教案 老师对学生是否有惩戒权 体罚和惩戒不是一回事 《与众不同的麻雀》教学设计 与众不同的麻雀课堂实录 《与众不同的麻雀》文中生字教学法 长春版《与众不同的联想》教学设计 温州人与《小马过河》的故事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与众不同的联想》的教案 “弼马温”何解?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同步习题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同步练习 诗歌的大众与小众分析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教案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教案 人教版 《我不是最弱小的》同步写作范文 暴风雪前的温暖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导学案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教案1 心灵的距离最重要——也谈赏与罚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同步练习及答案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教案设计2021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教案设计一等奖 恩格斯简介(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马克思) 马克思简介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同步练习及答案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同步练习及答案4 “小太阳”日气温并不低 长春版教材教学设计二年级下《与众不同的麻雀》文中生字教学法 施耐庵惩恶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讲话教学设计 在马克思墓前讲话设计与反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教学设计2 同样的教材 不同的定位 同样的教材 不同的定位 同样的教材 不同的定位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领学生进《家》 享不尽温馨 同样的教材 不同的定位 评“同研一堂课”《唯一的听众》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2 《神奇的克隆》同步练习 《神奇的克隆》同步练习 《奇妙的克隆》同步训练 吐鲁番的葡萄沟 高一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同步训练及答案 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7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6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3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3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0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4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2 马克思故居的中文提示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8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 加西亚·马尔克斯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9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5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1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两位截然不同的艺术家:傅聪与朗朗 加西亚·马尔克斯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简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结构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