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马说》复习教学设计

小编:

《马说》复习

第一课时

复习目标:

1重点字词的解释和归纳

2重点句子的翻译和背诵

3课文背诵默写

复习重点:

1重点字词的解释和归纳

2重点句子的翻译和背诵

复习内容

一、文学常识:

1、本文作者 , 文学家。

2、“说” “马说”即谈马、论马。

特点:写法灵活,讲究文采,言辞华丽,跟杂文相近。

二、通假字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才美不外见

4其真无马邪?

三、一词多义

1、食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

2、策 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3、其 安求其能千里也

其真无马邪难道

4、虽 故虽有名马

其真不知马也

虽有千里之能

5、以 不以千里称也

策之不以其道

6、而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吃。

执策而临之

7、能 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

四、词类活用

1、尽粟一石

2、不能尽其才

3、策之不以其道

4、不以千里称也

五、古今异义

1、一食或尽粟一石 石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

3、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

4、执策而临之 策

5、策之不以其道 道

六、重点句子翻译:

1、故虽有名马……不以千里称也。

2、一食或尽粟一石。

3、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

4、策之不以其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5、执策而临之。

6、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七、特殊句式

1、倒装句 马之千里者 定语后置

2、反问句 1)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其真无马邪?

八、课文理解:

1、段意: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2、中心:

3、本文的论点是:

4、本文的主旨句是:

5、千里马比喻 ,伯乐比喻 食马者比喻

6、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 , ;根本原因

7、具体写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 ,

8、第二段连用四个“不”字,源于食马者的无知。第三段连用三个“不”字,极力表现出“食马者”的平庸浅薄

1韩愈唐代 2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3 (1)“祗” ,通“只”。(2)、“食”,通“饲”,喂。(3)、“见”,通“现”。表现。(4)、“材”,通“才”。才能。(5)、“邪”,通“耶”。表疑问,相当于“吗”。三、一词多义

动词 喂养。动词驱使 动词竹制的马鞭 名词千里马 代词副词,表反问语气恐怕 副词,表推测语气即使 虽然 因 介词 按照 介词 转接 转接 顺接 顺接 才能 名词 能够 动词 四 尽:吃完。 形——动 尽:使-------竭尽 动词的 使动用法策:鞭打 名——动千里:日行千里。名——动 五 古义 :容量单位今义 :石头古义 :一样 等同今义 :平等 等待古义 :怎么哪里 今义 :安全古义 :竹制的马鞭子 今义 :计策 古义 :正确的方法 今义 :道路 道理

八 1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总结全文,着力写“食马者”的愚妄。2 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借写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及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作法的讽刺。3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4其真不知马也。(文章得出的结论)5人才 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愚妄浅薄的统治者6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不知马。7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第二课时

复习目标:通过中考练习巩固复习成果。

复习重点:锻炼解题能力。

2010年四川省资阳市

(三)(11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①死马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③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⑤欲致士⑥,先从隗始。隗且见事⑦,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注解:①安事:要……何用 ②捐:弃 ③ 之:指死马 ④期年:满一年 ⑤诚:真心 ⑥致士:纳贤士 ⑦见事:被侍奉)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策之不以其道( )

(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

(3)买其首五百金( )

(4)鸣之不能通其意( )

22.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说说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共同寓意是什么。(2分)答:

23.甲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发出“ ”

的感慨,表达的主题是 ,乙文借“古之君王”费尽周折遣人以五百金购得已死千里马的故事,表达的主题是 (3分)

24.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1)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

(2)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译文:

(三)(11分)21.⑴用鞭子打 ⑵买 ⑶它(的) ⑷助词,没有实在意义。(2分,每小题0.5分)22.表面看是指马,其实是喻指人才。(2分)23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对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摧残人才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 应该重视人才,用诚心吸纳人才,才能得到人才。(3分,正确一处1分,言之有理即可。)24.⑴唉!是真的没有好马吗?这是不识好马呀。⑵我要买的是活马,为了一匹死马而丢掉五百金有什么用?(4分,除去“呜呼”,其余4个分句每句1分,对“其、也、所、者、安、事、 捐”等词语理解或句式不落实的酌情扣分。)

【参考译文】郭隗先生说道:“我听说古时有一位国君想用千金求购千里马,可是三年也没有买到。宫中有个近侍对他说道:‘请您让我去买吧。国君就派他去了。三个月后他终于找到了千里马,可惜马已经死了,但是他仍然用五百金买了那匹马的脑袋,回来向国君复命。国君大怒道:‘我要的是活马,死马有什么用,而且白白扔掉了五百金?'这个近侍胸有成竹地对君主说:‘买死马尚且肯花五百金,更何况活马呢?天下人一定都以为大王您擅长买马,千里马很快就会有人送了。'于是不到一年,三匹千里马就到手了。如果现在大王真的想要罗致人才,就请先从我开始吧;我尚且被重用,何况那些胜过我的人呢?他们难道还会嫌千里的路程太遥远了吗?”

2010年安徽省芜湖市

(三)(15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七年,入见,帝①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②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③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①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就封岳飞为太尉。②介:备上鞍甲。③褫(chǐ):脱去,卸下。④秣:喂食。

1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1)策之不以其道(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3)比行百里始奋迅( )(4)褫鞍甲而不息不汗( )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

(1)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译文:

(2)然非精洁则不受

译文:

19.两文都谈马,韩愈笔下的千里马本应“ ”才能展现“千里之能”;被岳飞称为“致远之材”的良马具有“ ”“ ”的特点。(用文中的语句填空)(3分)

20.韩愈和岳飞都是借论马来表达对人才的看法,韩愈先从正面提出问题,然后从 展开议论,岳飞则通过 阐述,他们都希望 。(4分)

17.(1)鞭打、鞭策(2)通晓、理解(3)等到到(4)流汗(各1分)

18.(4分)(1)拿着鞭子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

(2)然而如果不是精致、洁净的就不接受(不吃不喝)

19.一食或尽粟一石 受大而不苟取 力裕而不求逞

20.(4分)反面(1分)正反对比(1分)优秀人才能够被识别和重用(2分)。

2010年辽宁省朝阳市

(一)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回答7—10题。(15分)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 人有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知之。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比:副词,接连地。 ②还:通“环”,环绕。 ③朝:早晨。 ④一旦:一天。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才美不外见。 见:_____________

(2)执策而临之。 临:______________

(3)愿子还而视之。子:____________

(4)去而顾之。 顾: _______________

8.翻译选文中划“__________”的句子。(3分)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10.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7. (4分)(1)见,通“现”,表现。 (2)临,面对。 (3)子,你。 (4)顾,回头看。

8.(1)不能用正确的方法使用它,不能按千里马的标准喂养它。(2分,直译、意译均可。)

(评:“不能按千里马的标准喂养它”这样翻译有些欠妥。这两句通常的译文是“驾驭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的才能。”或者“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2)连续三天在集市上卖马,没有一个识马的。(1分)

9.(3分)多出人才,人尽其才。(意思接近即可)

(评:这个答案太牵强了!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

10.(5分)联系“伯乐”、“马”(2分),“名人效应”的利或弊(分析言之有理即可得3分)

【参考译文】有卖骏马的人,连续三个早晨站在集市上卖马,人们不知道他卖的是千里马。这个人就去拜见伯乐,说:“我有千里马想要卖,连续三个早晨站在集市上,没有人和我交谈,希望您环绕着马看它,离开的时候再回头看它,我会付你一个早晨的费用。”

伯乐就环绕着马看它,离开的时候回头看它。一天马价涨了十倍。

2006年广东省湛江市(课改区)

文言文阅读(共9分)

阅读《马说》,完成11——14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1、下列词语中的“临”字与“执策而临之”的“临”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如临大敌 B、临阵磨枪 C、身临其境 D、临别赠言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或: (2)食: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骈死于槽枥之间。 译文: 。

(2)其真无马邪? 译文: 。

14、从文中看,造成千里马被埋没和被摧残的原因有哪些?(3分)

答:

1、A 12、(1)有时 (2)喂 13、(1)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马厩里)。 (2)(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14、(1)伯乐不常有;(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策之不以其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006年曲靖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一)(12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不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昔有大长者子①,共诸商人入海采宝。此长者子善诵入海捉船方法,若入海水漩洑洄流矶激之处②,当如是捉③,如是正,如是住④,语众人言:“入海方法我悉知之。”众人闻之,深信其语。既至海中,未经几时,船师遇病,忽然便死。时长者子即便代处,至漩洑洄流之中,唱言⑤当如是捉,如是正。船盘回旋转,不能前进。至于宝所,举船商人没人而死。

注:①大长者子:富商人家的儿子。②漩洑洄流矶激之处:水流湍急的地方。③捉:驾驶。④住:停止。⑤唱言:高声说。

9、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虽有千里之能( )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3)善诵入海捉船方法( ) (4)入海方法我悉知之( )

10、翻译下列句子。(3分)

(1)策之不以其道。译文:

(2)唱言当如是捉,如是正。译文: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译文:

11、“大长者子”的悲惨结局给你什么启发?(2分)

答:

12、甲文强调了“按规律办事”的道理,乙文则突出了“生搬硬套规律”的恶果,这两方面相矛盾吗?谈谈你的理解。(2分)

13、假如你身边也有像“大长者子”一样爱说大话的人,你应该怎样指出他的毛病呢?(3分)

答:

(一)9、(1)即使 (2)等同 (3)擅长 (4)都 10、(1)驱赶它不按照赶它的正确方法 (2)大声说应当像这样驾船,像这样校正方向 (3)养马的人不知道它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去喂养它 11、①凡事只重视理论学习(或只空洞教条地套用规则),而不重视亲自去实践,其结局必定是害人又害已。②任何理论的学习都要重视与实践紧密结合,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任意一方面只要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直至满分)12、不矛盾。①按规律办事才能少走弯路,少犯错误;②应用知识和规律时,一定要重视与实践紧密结合,不可生搬硬套,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答出一点给1分)13、×××:你敢说敢做的作风值得我们学习,但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我们不能一味地套用规律,应该让规律和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表述符合语言实际应用的要求,言之有理即可给分直至满分)

2006年云南省中考语文试题(课改实验区)

(一)(10~13小题,共12分)

马 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卞和泣玉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继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注释] ①璞:蕴藏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玉石。 ②刖:音“yuè”,古代一种酷刑,断足。 ③奚:何,为什么。 ④理:加工雕琢玉石。

10.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名马:( )

(2)厉王使玉人相之。 相:( )

11、通过“识马”、“相玉”,两文表达的共同意思是什么?

答:

12.《马说》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收束全文,《卞和泣玉》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为和氏献璞的结局,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何不同?(3分)

答: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译文:

(2)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译文:

10.(1)名马:指具有日行千里的马。(若解释为有名的马,不给分)(2)相:鉴别

11、《马说》通过千里马被埋没的普遍现实,《卞和泣玉》通过和氏璞两度被指斥为石的故事,以事喻理,论述的都是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英才志士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现实。(大意如此即可)12.答:《马说》中,面对“天下无马”这种压制人才的谬论,文章只能发出“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而《卞和泣玉》中,和氏璞虽然两度被斥为普通的石头,但终遇文王,经雕刻加工显示出天下至宝的本色。《马说》更多地是让人感到愤懑不平与无奈,而《卞和泣玉》却能让人看到一些希望。(大意如此即可)

13.参考(1)想要与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能够做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参考(2)(我)感到痛苦的是(真正的)宝石被斥为(普通的)石头,诚实正直的人被诬蔑为骗子。或:我是为(真正的)的宝石被斥为(普通的)的石头,诚实正直的人被诬蔑为骗子而感到痛苦(悲痛)(意思对即可)

2007年广东省江门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铲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3分)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译文:

10.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3分)

答:

11.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9、4分驾驭(鞭打)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 (或者: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l0 、4分 伯乐更重要。(1分)因为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或者: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也就被埋没了。)(2分)11 、4分 为“千里马”的被埋没鸣不平。(或:为‘‘千里马’’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感到同情和惋惜。)

200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地新疆高中班招生统一考试

马 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妈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皇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⒖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①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②一食或尽粟一石 ( )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④执策而临之 ( )

⒗请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3分)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③其真无马邪

⒘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3分)

①衹辱于奴隶人之乐,骈死于槽枥之间。(2分)译文:

②策之不以其道。(1分)译文:

⒙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各题。(3分)

①请用一个短语概括文中千里马的处境或遭遇。(1分)

②第三段刻画了食马者怎样的嘴脸?(1分)

③有一位哲人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马说》中的哪一句话?(1分)

㈠(13分)⒖①这样 ②有时 ③即使 ④面对(4分,各1分)⒗①“食”

通“饲”,喂、喂养 ②“见”通“现”,表现 ③“邪”通“耶”,表疑问,相当于“吗”(3分。各1分)⒘①只是辱没在养马的仆役手中,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 ②鞭打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3分,①2分,②1分)⒙①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 ②平庸浅薄,愚妄无知 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3分,各1分)(①②题意思接近参考答案即可。)

2009年黑龙江大庆市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乙】七年,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鞍甲而不息不汉,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揣,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纯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

(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①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遂封岳飞为太尉。②介:备上鞍甲。③褫(chǐ):脱去,卸下。④秣:喂食。

9.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执策而临之 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人不知而不愠(《论语》)

C.初不甚疾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D.帝称善 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

10.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骈死于槽枥之间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B. 策之不以其道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C. 驽纯之材也 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D. 此其寡取易盈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11.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译文:

⑵比行百里始奋迅。译文:

12.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2分)

受 大 而 不 苟 取 力 裕 而 不 求 逞 致 远 之 材 也

13.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你对这个道理的认识。(3分)

答:

7.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8.这时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启用自己呢?(也可以答作者希望自己能够收到朝廷的重用)运用典故,使表达含蓄典雅。9.D 第一个“善”是“好”的意思,第二个“善”是“擅长”的意思。10.B “以”都是“按照”的意思。A项,在/项。C项,的/助词。D项,它/表反问语气。11.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表现出来。⑵等跑到百里之后才奋力奔跑。12. 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13.告诉人们要善于识别人才、选拔人才、任用人才、重视人才(不要不识人才)的道理。/第二问可以从正面答善于识别人才和正确使用人才的好处,也可以从反面答不善于识别和使用人才的坏处,可以谈如何选拔人才,也可以谈如何用好人才留住人才,要结合具体事例(人物或事件)来谈,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译文】绍兴七年,岳飞面君,赵构从容地问道:“爱卿有没有获得过好马?”

岳飞道:“臣原有二匹马,每天各吃数斗刍豆,各饮一斛水,但如果草料不精,水质不净,它们就不会食用。二马披着战甲奔跑,起先跑的不快,但跑出百里后就变的迅速,自午时到酋时,可以跑上二百多里。而马背、腹的鞍甲毫无松动,且没有汗水,跟无事一样。这二匹马可谓负重但无怨言,体力充沛但不逞能,是擅长远驰的良马啊。不幸二马后来相继死去。如今臣所骑的马,每天食用不过数升,所喂草料从不挑选,所饮之水从不在意,辔头尚未装好,就想跃跃狂奔,刚跑出百来里地,马儿就力尽汗出,大口喘息,累的如死了一般。这马可谓食少就能饱肚,喜欢逞能炫耀力气,但容易穷尽力气,实在是笨马一匹啊。”赵构道声“好”,说道:“你今日所说很有意义。”

2009年内蒙巴彦淖尔市

阅读《马说》,完成11—13题。(7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1.选出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学而时习之 B.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C.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D.委而去之

12.选出对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 )。(2分)

A.不以千里称也 称: 扬名,著称。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 通“饲”,喂。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等同,相等。

D.策之不以其道 策: 马鞭子。

13.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 )。(3分)

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寓指能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

B. 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其真不知马也”。

C. 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D.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

11、B 12、D 13、D

2003年浙江省丽水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7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乙]人有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②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③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④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战国策•燕策二》)

〔注: ①比:连续,接连。 ②臣:先秦时代,普通人之间有时也说称自己为“臣”。 ③还:音义同“旋”,围绕,绕圈子。④朝(zhāo):早晨,也指一天。

2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才美不外见( ) ⑵愿子还而视之( )

⑶不以千里称也( ) ⑷去而顾之( )

2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⑴其真不知马也。译文:

⑵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译文:

25.[甲]文第二段交代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一句话是 。

[乙]文介绍这匹骏马“一旦而马价十倍”的原因的一句话是 。

实际上这都证明了[甲]文提出的 这一观点,说明了伯乐的重要性。(3分)

26.我们常以“千里马”比喻 。(2分)

27.从这两则短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3分)

答:

23.见同现,显现 希望 著称 回头看

24.(1)恐怕是真不认识千里马吧!(2)连续三天站在集市上,没有人与我交谈。

2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6.人才

27.略。

2003年福建省厦门市

阅读有关“千里马”的两则文言文,完成16—19题。(15 分)

马 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千金市骨

古之君王,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 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②,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③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者三。

注释:①涓人:近侍之臣。 ②金: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③安事:哪里用艄;怎么能够。④期年:满一年。不能期年,即不到周年。

1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

①执策而临之( ) ②才美不外见( )

③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 ) ④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

17.下面句中加点“之”字的解释与其它三句有明显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策之不以其道

C.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D.死马且市之五百金

18.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译文:

②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译文:

19.简要回答下面问题:(5分)

⑴细读《马说》第三段,简要说说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千里马”。(2分)

答:

⑵如果让你给涓人的“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这个做法评分(满分设为10分),你会评几分呢?说说你这样评分的理由。(3分)

答:

16.竹制的马鞭子 见同现,显现命令 丢掉,白白扔掉

17.A

18.(1)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氢它当作普通劳动者马来喂养。(2)一匹死马您都愿意用五百金买下,况且是活的马呢?

19.(1)策之以其道,食之尽其材,鸣之而能通其意。

(2)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译文】古代有个国君想用千金购买千里马,过了很多年仍找不到。国君的侍臣对国君说:“请让我来找它吧!”

国君派遣他出去寻找了三个月,之后找到了一匹千里马,(可是)马已经死了,他花费500金买了

死马的头颅,回来报告国君。国君非常生气地说:“我要的是活马,你白费五百金买这死马回来有什么用? ”

侍臣回答道:“一匹死马您都愿意用五百金买下,况且是活的马呢?天下人都一定会认为大王是用重价买千里马的。很快就会有人献马!”果然不出一年,国君得到了多匹别人献来的千里马。

2004年浙江省绍兴市

(一)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 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节选自韩愈《马说》)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或: (2)食: (3)等: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3分)

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文:

3.根据选文,说说千里马被辱没的原因。(3分)

答:

1.(1)有时(或许)(2)喂养(或通“饲”)(3)等同(或“—样”) 2.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3.答: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004年吉林省长春

阅读《马说》,完成6—10题。(16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6.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①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7.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是马也( ) ②食马者( )

③策之不以其道( ) ④一食或尽粟一石( )

8.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虽有千里之能 B.其真无马邪

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而攻之而不胜 学而时习之

9.本文托物寓意,文中“千里马”喻指人才,“伯乐”喻指略 ,而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 ”。(4分)

10.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马拉着盐车上山坡,气直喘,汗直流,竭尽全力还是拉不上去。赶车的人吆喝着,用鞭子狠狠地抽打它……这时,一个路过的相马人看见了,心疼得流下了眼泪,急忙脱下衣裳披在瘫倒在地的老马身上。老马睁开眼,看到相马人,眼睛一亮,长嘶一声而逝。

请你展开想像,写出老马临死前想对相马人说的话。(3分)

答:

(一)6.①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7.①这②同“饲”,喂养 ③鞭打(驱使) ④有时 8.C 9.能识别人才的人 食马者 10.略。

2005年福建省莆田市(课改区)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卷

(二)阅读《马说》,完成8-10题。(10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8.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9.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译文: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译文:

10.你认为应当怎样对待人才?请联系现实说一说自己的看法。(3分)

答:

(二)(10分) 8.(3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9. (4分)(1)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2)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每句各2分。大意对即可,如第(2)句译为“真的没有马吗?是不知道马啊”就应给2分。) 10. (3分)(开放性题目,考生只要说出自己的理解,谈出自己的看法即可。)

2005年四川省广安市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做35—39题。 (15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也。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①或尽粟石。食②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③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④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5. 对第二段中的四个“食”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 ) (3分)

A. ①和②读音相同,含义不同。 B. ①和④读音相同,含义不同。

C. ②和③读音相同,含义也相同。 D. ③和④读音相同,含义不同。

36. 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①安 求 /其 能 千 里 也 ②食 之/ 不 能 尽 其 材

37. 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4分)

①是马也( 这 ) ②食马者( 同“饲”,喂养 )

③策之不以其道( 鞭打(驱使) )④一食或尽粟一石( 有时 )

38. 下面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C ) (3分)

A. 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B. 其真无马邪 策之不以其道

C.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环而攻之而不胜 D. 袛于奴隶人之手 学而时习之

39. 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译文: (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因日行千里而闻名.(“骈”“槽枥”“以”“称”等词语翻译准确,译句通顺得3分. 否则,酌情扣分)

2005年广西桂林市

古诗文阅读(16分)

(一) 阅读《马说》一文,完成8—12题(11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

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8.请从第二段中找出两个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2分)

① “食” 通 “饲”, ,意义: 通喂养(1分) ② “见” 通 “现” ,意义:表现(1分)

9.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2分)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B.策之不以其道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10.将句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译成现代汉语。………………………(2分)

译文: 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充分发挥它的才能。(“策、道、食、 材”均译正确,且句子通顺者得2分,否则酌情扣分)

11.千里马不能发挥其才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怎样才能发挥“千里马”的才能……………………………………………………………………………………………(3分)

答:“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或:食马者的无知(1分)。策之以其道,食之能

尽其材,鸣之而能通其意(也可用自己的话回答,但须突出“知人善用”之煮2分)。

12.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2分)

答:①不气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1分) ②寻找机会,展示自己才华 (1分)(言之成理可给分)

2006年北京市

三、文言文阅读(共9分)

阅读《马说》,完成11——14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1、下列词语中的“临”字与“执策而临之”的“临”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如临大敌 B、临阵磨枪 C、身临其境 D、临别赠言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或: (2)食: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骈死于槽枥之间。 译文: 。

(2)其真无马邪? 译文: 。

14、从文中看,造成千里马被埋没和被摧残的原因有哪些?(3分)

答: 。

三、11、A 12、(1)有时 (2)喂 13、(1)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马厩里)。

(2)(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14、(1)伯乐不常有;(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策之不以其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006年浙江舟山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9-25题。

(一)(11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 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⑵策之不以其道( )

⑶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⑷执策而临之( )

2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3分)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译文:

21.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22.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2分)

答:

(二)(9分)阂县林琴南孝廉纾①六七岁时,从师读。师贫甚,炊不得米。林知之,亟②归,以袜实米,满之,负以致师。师怒,谓其窃,却弗受。林归以告母,母笑曰:“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③之礼?”即呼备④,赍⑤米一石致之塾,师乃受。

[注]①林琴南孝廉纾(shū):林纾,字琴南,福建阂县(今福州人)。近代文学家,尤以翻译外国小说名世。孝廉,明清时对举人的称呼。②亟:急忙。③束修:本指十条干肉,后来通常指学生拜师或亲友之间赠送的礼物。④呼备:叫人准备。⑤赍(jī):携带。

2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⑴从师读( ) ⑵以袜实米( )⑶负以致师( )

24.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3分)

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之礼?译文:

25.林琴南为什么急忙回家取米送给老师?从中看出林琴南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答:

三、文言文阅读(20分)(一)(11分)19.⑴通“饲”,喂养(喂) ⑵鞭打(驾驭) ⑶通晓(知道、明白、懂得) ⑷面对20.想要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1.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或“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不满。”)22.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示例二:我要努力完美自己,做得更好。示例三: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二)(9分)23.⑴跟从(跟) ⑵装满(装) ⑶背(背着)24.你的心地是善良的,但这能作为送给老师的礼物吗?(或“你的想法本来是好的,但这能作为学生拜师的礼物吗?”)25.因为他得知老师没有米煮饭,想帮助老师。(或“因为他得知老师家很穷,没有米煮饭”。)这件事反映了林琴南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

2006年成都市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试卷( 含成都市初三毕业会考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 完成 6~8 题。 ( 共 6 分 , 每小题 2 分 )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 , 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 , 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 ,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 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 , 一食或尽粟一石 。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 , 虽有千里之能 , 食不饱 , 力不足 , 才美不外见 ,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安求其能千里也 ?

策之不以其道 , 食之不能尽其材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执策而临之 , 曰 : “ 天下无马 !” 呜呼 ! 其真无马邪 ? 其真不知马也。

6. 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以千里称也 称 : 扬名 B. 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 : 有时

C. 才美不外见 见 : 通“ 现 ” D. 策之不以其道 策 : 鞭子

7.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 , 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而伯乐不常有 广起,夺而杀之

B. 虽有千里之能 以君之力

C. 策之不以其道 成 , 将以攻宋

D. 骈死于槽枥之间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8.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 1 段先以 “ 世有伯乐 , 然后有千里马 ” 正面提出问题 , 然后笔锋一转 , 从反面展开议论。

B. 第 2、3 段主要写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和它才美不得 “ 外见 ” 的原因 , 作者对无知的 “ 食马者 ”发出了强烈的谴责。

C.文章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 , 将人才比为千里马 , 将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

D. 在作者看来 , 世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 , 在两者中主要是缺乏发现人才的人。

9.把第 I 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

(1)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 分 ) 译文 :

(2) 食之不能尽其材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 分 ) 译文 :

二、 (6 分 , 每小题 2 分 ) 6.D(“ 策 ” 应为 “ 用鞭子抽打 ”) 7.B(A 项前 “ 而 ” 为 “ 可是 ” 之意 , 后者为顺接连词 “ 就 ” 之 意 ;B 项均为结构助词 “ 的 ”;C 项前 “ 以 ” 为 “ 按照 ” 之意 , 后为 “ 用 ” 之意 ;D 项前 “ 于 ” 为 “ 在 ”, 后为 “ 与 ” 之意 ) 8.D( 与原文意思不合 , 应为 “ 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 , 而是发现人才的人 ”)

三、 ( 共 12 分 ) 9.(4 分 )(1)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或: 喂养马的人不知道它能够日行千里而去喂养它。 ( 译出大意得 1 分 , 落实 “ 食 ” 意思的得 1 分 ) (2) 喂养它却又不能使它发挥自己的才能 , 听它嘶叫却不能明白 ( 或 “ 通晓 ”“ 懂得 ”) 它的意思。 ( 译出大意得 1 分 , 落实 “ 材”“通” 意思的各计 0.5 分 )

2006年江苏省泰州市

(一)(10分)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节选自韩愈《马说》)

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①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① 介:披上战甲。 ② 褫(chǐ):解除。 (节选自岳飞《论马》)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2)比行百余里( )

1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安求其能千里也?译文:

(2)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译文:

15.在第二段文字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

。(2分)

16.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答:

(一)(10分)13.(1)等同,一样(2)及,等到(本题2分。每小题1分)14.(1)怎么

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披上战甲奔驰,开始时它(们)好像并不很快……(本题4分。每小题2分,译错1处扣1分,扣完为止)15.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1分)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1分)16.要善待人才,要给人才充分施展才能提供必要的条件。(2分,只答第一句给1分,答第二句给2分)

    相关推荐

    《马说》复习题解 《马说》复习课说课稿 《马说》复习课导学案 《马说》复习资料2 初三语文文言课文复习:《马说》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说课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1 《马说》教学设计1 《马说》说课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9 《马说》教学设计12 《马说》教学设计4 《马说》教学设计6 《马说》教学设计4 《马说》教学设计1 《马说》教学设计2 《马说》教学设计3 《马说》教学设计5 《马说》教学设计3 《马说》教学设计3 《马说》教学设计2 马说练习题 《马说》教学设计4 《马说》教学设计6 《马说》教学设计5 《马说》教学设计2 《马说》教学设计2 《师说》复习学案 《师说》复习学案 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设计练习 《马》说课设计 《马说》教案设计 马说教案设计 《马》说课设计 《马说》一文练习 《陋室铭》、《爱莲说》复习教学案设计 《马说》习题精选 《马说》同步练习 初二语文复习资料:《马说》同步检测题 初三语文下册《马说》综合复习测试题 语文教学“回马枪”──复习例谈 《马》说案和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设计练习02 《复习》教学设计 《复习》教学设计 《马说》教案设计26 马说解读与教学设计 小学毕业复习课教案与设计说明 小学毕业复习课教案与设计说明 小学毕业复习课教案与设计说明 小学毕业复习课教案与设计说明 小学毕业复习课教案与设计说明 马说练习及答案 《复习2》教学设计 《复习一》教学设计 《马说》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复习3》教学设计 《复习1》教学设计 《复习2》教学设计 《复习3》教学设计 《复习4》教学设计 《复习4》教学设计 《复习1》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