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5单元第25课杜甫诗三首(第二课时)》教案

小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理解三收拾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准确流畅地背诵这三首诗。
2、 理解诗歌主题,探究诗歌创作风格的变化。
3、 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能力目标:
1、 指导朗读教学,加强诵读。
2、 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指导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学习《望岳》,感受诗人对祖国合适的热爱之情,学习他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2、 学习《春望》《石壕吏》,深切感受诗人热爱国家,关心民众,眷恋亲人的美好情操。
教学重点:
1、 结合创作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
2、 初步鉴赏品味事故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透过字面意思,把握诗歌意境。
教学方法:
1、 反复诵读,吟诵把握诗歌内容。
2、 教师点拨引导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3、 引导学生想象联想。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春望》《石壕吏》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杜甫早期的作品《望岳》,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和高昂的情调。这节课我们学习他后期的作品,理解赏析这两首诗,体会杜甫诗歌创作风格的变化。
二、写作背景:
1、《春望》写作背景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年)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郎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不料中途为叛军所俘,被押至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这首诗作于次年三月,他乘隙逃离长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朝廷的所在地——凤翔县。这首诗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表达了诗人关心国家安危、眷恋亲人的思想感情。
近体诗:
近体诗是指在唐代形成的格律诗。近体诗从句式上说有五言、七言之分;从篇幅上说有律诗、绝句两种。律诗分五律、七律两种。全诗共四联,头两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二、四、六、八句尾要押韵,通常押平声韵。《春望》一诗属于五言律诗。
2、《石壕吏》写作背景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回到洛阳,看到战乱后的故乡。可是不到两个月,形式发生逆转,唐军在邺城大败,郭子仪退守河阳,河阳一带又骚动起来,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诗人这时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一路上他所见的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就其所见所闻写成了著名的组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石壕吏》是三吏中佳作。
三、诵读诗歌,感知诗意
1、学生四人为一组,以不同的形式朗读课文。力求形式多样,有所创意。(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诗的情调和韵味。)
2、欣赏配乐朗诵《春望》《石壕吏》,感受诗的情感。
3、师生齐读这两首诗。
4、学生结合课下注解,理解诗句,整体感知诗意。
四、深入欣赏,领悟诗歌
《春望》赏析
(一)想象形象,把握物境
问题引导:《春望》一诗中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写了哪几个形象?这些形象有什么特点,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学生明确:
首联:写了国都、山河、城、草木四种形象。国破,山河依旧,城春,草木深。这是一幅沦陷中的长安城的破败景象: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春天也业已降临,可是人去楼空,乱草遍地,使人满目凄然。
颔联:写了花和鸟两种形象,花和鸟是“感”“恨”的主体,那娇艳的花因“感时、伤别”而流泪,那无忧无虑的鸟也一改往日动听的歌喉,而发出让人惊心的啼叫。
诗人是“感”“恨”的主体。花、鸟在春景中是最有代表性的事物,能使人赏心悦目,但诗人此刻面对残破的都城,不知官军何时才能平定叛乱,不知妻儿在兵荒马乱中如何度日……种种念头困扰着他,他见花而落泪,闻鸟而惊心。
颈联:写了烽火和家书两个形象。自开春以来,战火持续不断,因而与家人难通音讯,家人的安危使他魂牵梦绕,这时的一封家书抵得上“万金”啊。
尾联:写的是诗人苍老的形象。目睹眼前国都破败之景,心念远方家人的安危,不觉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已到了“不胜簪”的地步。其苍老之态可以想见,其伤痛愁苦之情可以感知。
(二) 品味诗歌,体悟感情
1、品字
古诗词中可以说没有一个多余的字,“字字都是诗人心血的结晶”并非夸张之词。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诗歌,说说哪些字用得妙?妙在何处?
比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破”字使人触目惊心,“深”字使人满目凄凉。准确地描绘出国都沦陷后惨败荒凉的景象。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溅”“惊”两个动词,不仅用字新鲜,而且还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2、品句
这首诗中的句子耐人品味,请同学们说说你喜欢的诗句,并说说你的理由。
比如:我喜欢“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战火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书真是胜过“万金”啊!“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的急切心情,这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我喜欢“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或是诗人触景生情,或是诗人移情于物,其感情都是相通的,都表达出诗人感时伤别的情怀,情景交融,感人肺腑。
3、体验情感
诗言志,古诗是诗人内心情感的载体,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呢?
明确:这首诗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石壕吏》赏析
1、 理清情节发展脉络,指导学生背诵。
问题引导: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理清故事情节。并概括内容。
明确:这是一首叙事诗,其主体内容是老妇人的“致词”。诗的前四句是写“致词”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最后四句是结尾和尾声,暗示老妇已被抓走。老妇致词又可分为两层:(5-16句)老妇人叙述家中不幸:(17-20)句老妇人自请应役。
2、 品字品句
诗歌的语言精练而又有丰富的内涵,再次朗读这首诗,列举你喜欢的用词和句子,并作赏析。
明确:“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一“怒”,一“苦”一“呼”一“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表现了“吏呼”咆哮如雷,“妇啼”悲伤凄苦,又体现了诗人憎恶差吏、深刻同情老妇人的感情。
“有吏夜捉人”夜字表现出差吏对村民突袭搜捕,令人惊骇。
“老妇出门看”看字表现了老妇的机警,为老翁出逃作掩护。
“急应河阳役”急字既表现老妇想快些让家人脱离危险的心情,也表明前方战事吃紧。
“独与老翁别”独字按时老妇人已被抓走,儿媳不得出面, 只有与逃回的老翁告别,表现出家庭残破的凄凉景象。
3、 感知作者思想感情
问题引导: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人的痛苦申诉,目睹了一幕凄惨的故事,你体察到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
明确:在这个令人心碎的故事中,一方面,对饱受战乱之苦的劳动人民给予深切的同情,对官吏的蛮横残暴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他又拥护唐朝的平乱战争,盼望希望能取得最好的胜利。这正是诗人思想的矛盾所在,也是他一生忧国,心系百姓情怀的再现。
4、 辨析比较
这三首诗写于不同时期,除了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外,还有什么不同?
明确:杜甫的诗歌风格发生变化,乐观自信、奋发向上的浪漫主义诗风,逐渐变为“沉郁顿挫的现实主义诗风。
5、 课堂练笔,想象改写
运用想象,把《石壕吏》改写成一篇记叙文,要细致刻画出人物 各自的神态、动作和语言,还要补充事实上已经发生却被诗人隐去的情节。
学生改写范例: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寒冷的北风似乎要把整个人吞没掉。
这是战乱的岁月。暮色笼罩着一个边远僻静的村落——石壕村。诗人杜甫从洛阳向华州赶路。这一天,天色已经昏暗,诗人错过了旅店,只好投宿在石壕村。房东是一对年迈的老人,还有他们的寡媳和尚未断奶的小孙子。他们衣着破旧,面黄肌瘦。
一天的劳累奔波,诗人和衣而卧,很快就进入了梦乡。约莫二更时分,一阵犬吠,村中突然纷乱起来,粗暴的叫喊声、急促的打门声……越来越近了。诗人被惊醒了,借着惨淡的月光向外窥看,原来差吏又来抓壮丁了。房东一家吓得心惊胆战。老翁慌忙披上一件破褂,匆匆爬过屋后的一堵断墙,向村外逃去。老妇人战战兢兢,颤抖着去开门。 “砰——”的一声,门还没有开,就被差吏一脚踹开,只听道差吏粗野地吼道:“你家男人呢?你家还要再征派一个男子去当兵。把人交出来!”老妇人苦苦哀求道:“长官,我家有三个儿子都去戍守邺城了。最近一个儿子写了封信回来说,两个兄弟都战死了。哎,我担心他的性命也难保全啊!官爷,可怜可怜我这个老婆子吧……屋里实在没有人了!”
“哇——”孩子的啼哭声突然响起来了。
“你还说没人!这孩子哪儿来的!他的父母呢?你敢欺骗官府!” 差吏吆喝着,挥动皮鞭往里闯。老妇人眼看哀求无用,哽咽着说:“我的媳妇失去了丈夫,带着还在吃奶的孩子艰难度日,连一件穿得出去的衣服也没有了。孤儿寡母,可怎么过啊?你们实在要人,就把我这个老婆子拉去顶差吧,我随你们去,也许还来得及赶到军队烧早饭。”
差吏们骂骂咧咧地把老妇人带出了院子。在惨淡的月光下,老妇人回头望望自己破旧的茅屋,掩面而去。孩子的啼哭声一阵阵传来,令人肝肠寸断。夜深了,窗外万籁俱寂,说话的声音没有了,似乎听到有人低声在哭,这哭声在旷野上飘荡……
诗人一夜无眠,他的耳边仿佛仍然回响着老妇人凄惨的哭诉声。天蒙蒙亮,诗人收拾好衣服和悄然回家的老翁告别。
五、课堂总结
欣赏三首作品,杜甫获得“诗圣”这个有浓厚道德意味的称号,其原因不言而喻,儒家的人生哲学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而杜甫却以饥寒之身永怀济世之志,处穷迫之境而无厌世之想,他的琴弦弹奏出来的总是忧国伤时的深沉音调,忧国伤时构成了他诗歌的主旋律。杜甫是伟大的诗人。是真正的诗人。

    相关推荐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杜甫诗三首》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5杜甫诗三首课堂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杜甫诗三首》课文教学研讨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 第25课《杜甫诗三首》课文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25杜甫诗三首》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6单元第30课诗四首(第二课时)》教案 25杜甫诗三首 25杜甫诗三首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杜甫诗三首》教案二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5单元第21课桃花源记(第二课时)》教案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杜甫诗三首》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6单元第26课三峡(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杜甫诗三首》教案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杜甫诗三首》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杜甫诗三首》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杜甫诗三首》教案一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2单元第9课老王(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2单元第7课背影(第二课时)》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3单元第13课苏州园林(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2单元第9课老王(第一课时)》教案 《杜甫诗三首》课时训练 《杜甫诗三首》课时训练 《杜甫诗三首》课时训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3单元第11课中国石拱桥(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杜甫诗三首》教案设计最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3单元第14课故宫博物院(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4单元第17课奇妙的克隆(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1单元第2课芦花荡(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诗词曲五首》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二 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诗两首》第二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第七课《背影》教案 《杜甫诗三首》课文译文 《杜甫诗三首》课文译文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诗词曲五首》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3单元第13课苏州园林(第一课时)》教案 《杜甫诗三首》课文导读 《杜甫诗三首》课文赏析 《杜甫诗三首》课文赏析 25诗五首(第一课时)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初二上册语文杜甫诗三首教案 《杜甫诗三首》课文导读 《杜甫诗三首》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5单元第22课短文两篇“爱莲说”》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5单元第22课短文两篇“陋室铭”》教案 初二语文《杜甫诗三首》课时训练及答案 《杜甫诗三首》课文题解 《杜甫诗三首》课文简析 杜甫诗三首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4单元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第一课时)》教案 《杜甫诗三首》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学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 诗词曲五首》教案 杜甫诗三首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二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2单元第6课阿长与“山海经”(第一课时)》教案 杜甫诗三首 杜甫《杜甫诗三首》原文阅读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台阶》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三单元 三年级第一单元教案设计(第二课时) 二年级语文上册单元作业:第八单元(人教版) 《杜甫诗三首》课标解读 《杜甫诗三首》备课资料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一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词五首》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四单元第16课课后练习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二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二 《杜甫诗三首》课标解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一 古诗三首第二课时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五首》课文全解 古诗三首第二课时 古诗三首第二课时 古诗三首第二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二 三年级语文古诗三首第1课时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单元作业:第三单元(人教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词五首》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杜甫诗三首》课文背景知识 《杜甫诗三首》课文背景知识 25杜甫诗三首(《望岳》 《春望》 《石壕吏》教案 ) 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峡》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随堂检测第11课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十课《诗三首》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诗三首》精品教案 《杜甫诗三首》课文写作特色 《杜甫诗三首》课文结构分析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9课《老王》教案设计 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上册单元说明·第三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