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6单元第30课诗四首(第二课时)》教案

小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四首诗相关的背景知识。
2.了解四首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3.了解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4.背诵并默写四首诗。
能力目标
1.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充分体会诗歌特有的节奏及韵律,感受其声韵美;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2.分析四首诗中的景物描写,体味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赏析作品的意境美。
3.揣摩品味诗中精彩语句的含义和技巧,并使之了然于心,成为自己的语言财富。
德育目标
这四首诗,描绘自然山水,歌咏田园风光,文笔优美,情真意醇。学习它们,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教学重点】
1.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
2.背诵并默写四首诗。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想像,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着的深厚的情思。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通过朗读,把握其节奏韵律,感受古典诗歌的声韵美。通过反复吟诵,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要求眼到、口到、心到,把自己融入诗歌中去,用自己的声音传达诗人的心声。
2.联想法。古典诗歌语言精练,内涵丰富,教学时宜让学生充分张开联想的翅膀,想像作品的画面,充分体会诗歌的意境。
3.点拨法。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以点带面,以利学生对作品的整体理解。
4.讨论法。学生互动,交流读诗的感受以及对诗歌的认识。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今天我们学习唐朝两位著名的诗人李白、杜甫的诗作《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
二、指导学生自读《渡荆门送别》
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请一位同学介绍李白,并背诵李白的诗歌一二首。
教师补充:李白是我国伟大的诗人,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诗坛最杰出的代表之一,被后人誉为“诗仙”。
李白(公元701~762),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李白早年在蜀中读书漫游,广泛地接触了中国的古代文化,接受了多方面思想的影响与熏陶。25岁时,李白结束了蜀中生活,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开始了以安陆为中心的16年漫游生活。半个中国的奇山异水,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高昂强烈的时代精神,极大地开阔了他的胸怀,增长了他的社会阅历,为他的诗歌创作成就奠定了丰厚的基础。李白诗的艺术特色是想像丰富,气势奔腾,风格豪放飘逸。
《渡荆门送别》是诗人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出蜀至荆门时所作。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2.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把握节奏、韵律及情调。
节奏划分如下: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3.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整体感知诗意。
4.教师可设计一些思考题,指导学生自读。
问题如下:
(1)找出诗中的写景句,通过想像诗中的形象,把握景物描写的特征。
(2)诗中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3)这首诗最打动你的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学生四人为一组,小组内讨论交流,争取人人发言,然后各组选一个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明确:(1)诗中的写景句为“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随着船的移动,两岸的景色像画卷一样展现、变换,作者描绘了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山势和流水,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峦从作者的视野中一点点地消失,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一个“随”字给山野以动感,一个“入”字写出了江水奔腾的气势。
写完山势、流水,诗人又以移步换景法从不同角度写长江的近景、远景。“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慢。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云生结海楼”是日间仰视所见。白天,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颔联从正面描写。颈联采用衬托的手法,以水中月明如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2)颔联、颈联细致入微地刻画了长江江面开阔、两岸平旷的景色,融进了诗人初次见到平原大江时那种新鲜、欣喜、激动的感情。诗的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抒发了思乡的情感。长江水自蜀东流而下,所以诗人称其为“故乡水”,诗人此次远行,怎能不留恋自己的故乡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乡,而说故乡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抒发了诗人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
(3)教师提示学生可以从整体构思、意境、语言、表现手法等几个角度来说。
从构思看:题目“渡荆门送别”,“渡荆门”包括前三联,尾联照应诗题中的“送别”,全诗紧扣题目展开,结构分明,章法有度。
从意境看:诗歌意境高远,形象奇伟,想像瑰丽。抓住两联写景名句,特别是颔联,要求学生通过想像,用一段话展示其画面的壮美。
从语言看:可以从“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中的“随”“入”字入手分析揣摩,品评一字传神的艺术效果。
从表现手法看:①写景部分,诗人坐在船上沿途观赏,一路看来,眼前的景物逐渐变化,这是“移步换景”的写法;②“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运用衬托的手法写江水的平静,江岸的辽阔;③“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江水以情意。
……
只要学生谈出一点即是收获,教师当以鼓励激发为主。
5.学生齐背《渡荆门送别》。
三、指导学生赏析《登岳阳楼》
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请一位同学介绍陈与义。
教师补充:
陈与义(1090~1138),宋代诗人。字去非,自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
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可以金兵入侵中原为界线,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诗风明快,很少用典,以《墨梅》诗受到徽宗的赏识。南迁之后,经历了和杜甫在安史之乱时颇为相似的遭遇,转学杜甫。成为宋代学习杜甫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著有《 简斋集》。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的春天,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陈与义的人生经历和文学创作就以靖康之难为界线,分为两个时期。在这之前,他走的是仕途功名的常路,24岁那年,登进士第,授文林郎。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更以诗名于当世,深受皇帝赏识,官职屡迁,但也不知不觉地卷进了政治斗争的漩涡。靖康之难发生时,陈与义被贬在陈留做监酒税的小官,自然加入到逃亡的难民行列中,南奔襄汉,颠沛湖湘,流离失所。他流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浇愁,写下了数首诗歌以记其事,本课所选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2.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把握节奏 、韵律及情调。
3.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整体感知诗意。
4.教师可设计一些思考题,指导学生自读。
问题如下:
① “洞庭之东江水西”这句诗写什么?怎么写的?
② “帘旌不动夕阳迟”这句诗写什么?有什么特点?
③ 颔联的风格有什么变化?
④ 颈联通过叙事抒发了什么感情?
⑤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
⑥ 怎样理解尾联中加线的词语?
⑦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要点提示:
全诗紧紧围绕“悲”字展开。
首联第一句“洞庭之东江水西”,横空出世,从大处着笔,将岳阳楼的地理位置直接点出:在烟波浩淼的洞庭湖的东边,在奔腾浩荡的长江之西。不由得让人想起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看到这气势非凡的语句,让人不由得心驰神往,但第二句却笔锋一转,不再是空阔无边的壮景,而是描绘出一副宁静的画面,“帘旌不动夕阳迟”,举目所见的是苍茫的暮色,帘旌一动不动,夕阳缓缓西沉,残阳如血,铺于水面,湖面一般冷绿一半红,看上去风平浪静,有些惨淡,有些寂寞,有些苍凉。景之凄迷衬托人之悲愁。此句乃以景传情也。
颔联由上句平静的景物描写转而进行强烈的抒情。“登临吴蜀横分地”,既说登临的地理位置,也在回顾历史,当年吴蜀争夺荆州的历史似乎再度重现,吴蜀两军相争,互相厮杀,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人声,马蹄声,兵器撞击声……声声不绝于耳。历史的辽远、战场的血腥似乎又出现在眼前,战争,战争,战争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思及此,“徙倚湖山欲暮时”,面对满眼的湖光山色,诗人却无心欣赏,独自徘徊,是因为有满怀的愁绪,有满腹的心事啊,而在这苍茫的湖山暮色之下,徘徊的身影拉长,拉长,正如作者理不清、剪不断的愁情,更增添了几许怅惘、落寞之感。忆历史,思往事,感时世,心悲切。
颈联“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诗人发出了痛苦的呐喊,为什么偏偏会忆起吴蜀之战,那是因为诗人在历靖康之变后饱尝战争之苦:万里逃难,南奔襄汉,颠沛湘湖,流离失所。这正是诗人悲之所在啊。“万里”、“三年”分别从时空的跨度来叙其遭遇之悲,读之让人感慨万千。登高望远不但不能减轻心中的悲苦,反而更添几许愁绪。这无边无际的愁绪当“望远”“凭危”时更如一江秋水滚滚而出。如李煜“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如崔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登高望远怀乡思家,乃人之常情也,更何况饱尝无限家国之痛的诗人呢?国破家亡的切肤之痛早已深入骨髓了啊?此句将诗人的悲、伤、哀、痛推向了极致。
尾联“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似乎是诗人顾影自怜的喃喃自语,未老先衰头已白,为国事,为家事,为自己,为那些与自己一样国破家亡的同乡们焦虑、忧愁,吊古伤今,感怀伤时,在秋霜的季节里,更觉时世如风霜相逼,冷峭之极。那衰老的枯木、那苍凉的湖面,何尝不像自己呢?沦落天涯无尽的凄凉,国破家亡的无限悲痛,一切尽在不言中。
小结:这首诗通过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辗转江湘、颠沛流离之苦,国
家瓯缺、中原动荡之忧,以及老大伤悲的落寞情怀。
(只要学生谈出一点即是收获,教师当以鼓励激发为主。)
6.比较阅读杜甫的《登高》《登岳阳楼》。
7.学生齐背《登岳阳楼》(其一)。
四、背诵默写两首诗。

    相关推荐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6单元第26课三峡(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5单元第25课杜甫诗三首(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诗四首》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四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四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四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2单元第9课老王(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2单元第7课背影(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30课《诗五首》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词五首》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2单元第6课阿长与“山海经”(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5单元第21课桃花源记(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四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3单元第13课苏州园林(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2单元第9课老王(第一课时)》教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30课 诗五首》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3单元第11课中国石拱桥(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30诗四首》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3单元第14课故宫博物院(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4单元第17课奇妙的克隆(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四单元第16课课后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1单元第2课芦花荡(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6单元第29课湖心亭看雪》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二 第30课《诗四首》课文简介 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诗两首》第二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第七课《背影》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3单元第13课苏州园林(第一课时)》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第八册古诗两首 第 2课时 人教版语文知识点汇总八年级(下):第30课 诗五首 人教版七年级上第四单元课课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4单元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第一课时)》教案 30.诗词五首(第一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二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一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新人教版)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台阶》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古诗两首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单元作业:第八单元(人教版)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四首》教案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四单元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6单元第27课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二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一 第四课诗两首(人教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二 二年级语文上册单元作业:第四单元(人教版)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现代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6单元第27课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四课《诗两首》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教科版) 人教版四年级第七册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测试题(6)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杜甫诗三首》教案 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上册单元说明·第四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诗四首》课文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古诗四首》导学案 苏教版 人教版初二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小测16课 第30课《诗五首》课文简介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9课《老王》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寓言四则》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杜甫诗三首》教案 北师大版语文第四单元第八课随堂练习(八年级) 二年级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30课: 诗五首 之《饮酒(其五)》教案03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苏教版八年级(上)第三、四单元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试卷 第四中学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0课《论语》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5杜甫诗三首课堂学案 第30课: 诗五首 之《饮酒(其五)》教案02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八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同步练习第17课 台 阶人教版八上第二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试卷集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单元测试题第八单元(上)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单元备课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寓言四则》学案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教案 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上册单元说明·第二单元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试卷人教版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复习学案:第四单元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八课《月亮的心愿》课堂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试卷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复习资料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测试试题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试卷 二年级苏教版语文第四册教学设计(第八单元)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5单元第22课短文两篇“爱莲说”》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5单元第22课短文两篇“陋室铭”》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八单元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