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教学案例分析

小编:

紧扣词语,发展语言

——人教版第四册19课《最大的“书”》教学例谈

人教版小语教材第四册《最大的“书”》一文把岩石比作自然界中最大的书,介绍了岩石上的雨痕、波痕、矿藏等相关科普知识。这一类知识性偏强的课文在教学中更应把握语文课“姓语属文”不动摇,正确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学习课文语言,让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尝试紧扣“地质勘探队员”、“刨根问底”、“雨痕”、“波痕”等词语,找准切入点采用合适的方法开展教学,帮助学生习得词语,发展语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以下是教学中的几个片断。


一、初读课文,结合画面,了解“地质勘探队员”。

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而词语是生活图景的抽象符号。因此,可以通过结合画面这种直观、感性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比较抽象的词语。笔者在学生初读课文时,通过结合画面,帮助学生了解“地质勘探队员”。《最大的“书”》教学案例分析

师:同学们读得很投入,课文是不是读正确了呢?谁愿意读1、2自然段。

生1:读1、2自然段。

师:(随机出示生词“地质勘探队员”)

观察画面,谁是“地质勘探队员”,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2:图上穿绿衣服的叔叔是地质勘探队员,因为他手里正拿着放大镜在观察岩石。

生3:那位叔叔是地质勘探队员,因为他穿着勘探队员的野外工作服。

师:小朋友,像这位叔叔一样,经常在野外观察岩石,研究地质的人,我们称他为“地质勘探队员”。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目标中提出:“能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地质勘探队员”这个词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是陌生的。借助课文中的插图,有的学生根据“手持放大镜”进行推测,有的学生根据叔叔的工作服展开推想。教师在这基础上进行简单小结,使学生对“地质勘探队员”有了直观的了解。


二、深读课文,适度延伸,学习“刨根问底”。

词语的教学,有的只求在课文的语境中理解,有的却可以通过变换语境、层层深入等方法从横向和纵向的不同角度作适度的延伸,这样能使学生更全面、更深层地理解词语,进而更加灵活地积累、运用词语。笔者在引领学生深读课文的过程中,对“刨根问底”一词进行了如下的教学。

师:通过读书,我们还知道课文里的小朋友川川特别爱提问。用默读的方法,到课文里去找找川川问了几次,分别问了什么?用横线划下来。

交流出示。

师:来演演爱提问的川川吧,自己读读屏幕上的话,喜欢哪句就把哪句读好了,读出问的语气,看谁演得最像。

指名读。

齐读。

师:瞧,川川就是这样,为了把事情弄明白一次次地提问,课文里说他总爱

生:“刨根问底”。

师:生活中你有没有“刨根问底”的时候?

生1:我有题目不会做,就问哥哥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一直到问明白了。

师:你是个爱刨根问底的孩子。

生2:我吃到好吃的粽子,问妈妈是做的还是买的。妈妈说是做的,我又问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么好吃?

师:小朋友们,看来他也是个爱

生:齐说“刨根问底的孩子”。

师:“刨根问底”是我们把事情弄明白的好方法,老师现在也有了一个问题,想来刨根问底一番,愿意帮助我找到答案吗?

生:愿意。

师:课文说岩石是最大的“书”,它和我们平时读的书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呢?

生:上面有字,有图画,(师随机板书)。

对于“刨根问底”这个词的学习,教师分三个步骤层层深入。第一步,在学生静静地思考,琅琅地读书过后,引导学生感知像川川那样,为了把事情弄明白,一次次地提问,叫做‘刨根问底’;第二步适时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你有没有‘刨根问底’的时候?”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积累“刨根问底”;第三步老师提出,“我也有一个问题,想来刨根问底一番”,不光是对“刨根问底”这个词的再次巩固,同时也为引出下文的教学打好伏笔。使教学更为自然,更有整体感。


三、创设情境,简单说明,感知“雨痕”、“波痕”。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对一些较生僻的或某些专业领域的词语不甚了解。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需要咬文嚼字,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中,简单的说明就能让学生心领神会。笔者对“雨痕”、“波痕”这两个专业性较强的词展开了如下教学。

读第6自然段(师板书“雨痕”、“波痕”)。

师:读读这两个词。这个痕(在“痕”字下加点)是什么意思,读读叔叔说的话,从中找出意思

123下一页

,划下来。

生:“痕”的意思是“脚印”、“足迹”。

师板书词语,齐读。

师:雨痕就是雨点留下的

生:脚印。

师:波痕就是

生:波浪的足迹。

师:小朋友们,现在你们都是岩石了,我来问问,岩石岩石,很久很久以前谁来你这儿做客呀?

生1:雨点来过了。

师:哦,雨点留下的脚印就是

生1:雨痕。

师:岩石岩石,很久很久以前还有谁来你这儿做客呀?

生2:波浪来过了。

师:波浪的足迹就是

生2:波痕。

师:(出示图片)是啊,岩石上不光有雨痕、波痕,还有这些闪光的透明的矿石呢!它们都是岩石上的字呀!这些字仿佛在诉说着岩石上曾经发生过的故事,多有意思呀。你能来介绍这些有趣的字吗?指名读。

“雨痕”、“波痕”是专业性较强的词,是教学上的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笔者先请学生从文中找出“痕”就是“脚印”、“足迹”的意思。如果只进行到这一步,生字教学显得枯燥,学生对词语的印象并不深刻。接着教师引领学生读黑板上的词“脚印”、“足迹”,齐说“‘雨痕’就是雨点的脚印,‘波痕’就是波浪的‘足迹’,是对词语的积累。最后教师创设情境,学生通过扮演岩石的角色,对“雨痕”、“波痕”进行了正确的运用。从认知到理解再到运用,学生真正习得了这两个词语,语言能力得到发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笔者根据学生的学情,在合适的时机采用恰当的方法开展词语教学,引领学生理解、积累、运用词语,使课堂充满了浓浓的语文味。

    相关推荐

    19最大的书之教材分析最新案例 《最大的“书”》 重难点分析 最大的“书”教学案例 最大的“书”教学后记最新案例 最大的“书”优秀教案八最新案例 最大的“书”优秀教案九最新案例 最大的“书”优秀教案五最新案例 最大的“书”优秀教案六最新案例 最大的“书”优秀教案十最新案例 最大的“书”优秀教案七最新案例 19最大的书优秀教案二最新案例 19最大的书优秀教案一最新案例 19最大的书优秀教案三最新案例 19最大的书优秀教案四最新案例 《最大的“书”》教案 最大的书教案 《最大的“书”》教案 《最大的“书”》教案 《最大的书》教案 《最大的“书”》教案 《最大的“书”》教案 <回乡偶书>教学案例与分析 最大的“书”教学教案 最大的“书”导学案 最大的“书”教学教案 最大的“书”教学教案 最大的“书”教学教案 《最大的“书”》 知识点精析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案例分析 《最大的“书”》 最大的“书” 最大的“书” 初中语文教学案例《最后一课》案例分析 《最大的“书”》精品教案 最大的“书”教案设计 最大的“书”教案设计 教学案例分析 19《最大的“书”》 最大的"书"教案设计 最大的“书”教案设计 最大的“书”教案设计 19、最大的“书” 《小小的船》最新教案设计以及案例分析 07我不是最弱小的之教材分析案例 最大的书教案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反思性案例分析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A案)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A案) 《大自然的语言》反思性案例分析 《大自然的语言》反思性案例分析 《最大的“书”》 教案讲义2 小学语文《最大的“书”》教案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A案)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教学思路 《最大的“书”》教学反思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反思性案例分析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教学札记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教学反思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教学实录 《做一个最好的你》教案分析北师大版 《最大的“书”》 教案讲义1 用细节取胜──《我的第一本书》教学案例分析 《最大的“书”》教学思路 《最大的“书”》教学实录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教学实录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教学实录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