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逍遥游教案设计

小编:

逍遥游

课文导读

1.作者及其思想

庄子(约公元前369一前286),名周,字子休,蒙城县城东郊人(今城关镇东城路)。曾为漆园吏,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庄周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这部文献的出现,标志着在战国时代,我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常玄远、高深的水平,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因此,庄子不但是我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予了我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思想吏、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

其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他处在社会大变革,大动乱的年代,周王室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对现实不满,却无力改变,然心又不甘,因此想用自己的一套思想和人生观来影响世人。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今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内篇一般认定为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出于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2. 整体感知

《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的首篇,是庄子的代表作,比较集中地表现了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逍遥游》全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总论,论证世间万物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自己追求的是“无所待”的最高境界。第二部分通过一系列的寓言故事,论证第一部分提出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以及通过“无为”达到这一境界的主张。全篇集中表现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即虚无主义与绝对自由。课文选的是第一部分,共三段。

什么是“逍遥”?从语义学意义上说,这是个联绵词,联绵词往往表达一种难以言传的行动和悠远舒长的意境。此外,它还是个叠韵词,因为韵母相同,逍遥就是徜徉、漫步、翱翔,反正试想一下安适自得优游岁月的情景,那就是逍遥。《逍遥游》是《庄子》第一篇,是庄子的代表作。逍遥游即“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天下》)即“游心于谈,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庄子》的“无为”主义,也可以叫作“逍遥”主义。

《逍遥游》“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文笔汪洋恣肆。诵读时,针对不同描述对象,应读出不同情感。诵读大鹏怒飞一层,要读出气势和力量;读“蜩与学鸠”一层,要读出其渺小;读“小年与大年”一层,要读出鲜明的对比;读“汤之问棘”一段,要读出对鲲鹏的赞美,读出对斥鴳渺小、短视的蔑视。第三段举例论证,对“知效一官……而征一国扩,读时要带不屑——顾的态度;对宋荣子、列子,要有赞美之情,又要强调他们“犹有未树”、“犹有所待”。结尾“故曰”——句是结论,要读得十分肯定。

3. 学习目标:

. (1).初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其形象化说理的风格。领略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思路纵横、气势非凡、汪洋恣肆的特点,欣赏其浑莽开阔的意境和独具特色的气韵美。

(2).能一分为二地恰当评价庄子的思想,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理解本文的主旨,文章为了强调“无所待”的观点,从反面提出问题,紧紧扣住“有所待”论证,最后给以否定,提出正面主张。

4.重点透视:

(1)第一段中写了哪几种事物?

鲲、鹏、野马、尘埃、大舟、杯、芥、蜩、学鸠等

(2)作者对这些事物的感情倾向是否一致?

对鲲鹏作者抱赞美态度;对蜩与学鸠则明显表示嘲讽、贬斥。

(3)作者写这些事物的目的是什么?

阐明世间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

(4)第二段可分几层?

第一层,归纳上文,阐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不及”,包含不可达到和不能了解两重意思。作者举出“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冥灵“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大椿“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彭祖以长寿闻名于世为例,说明小知不能了解大知,寿命短的不能了解寿命长的。“小知”与“大知”,“大年”与“小年”的不同,实际上强调的是人的认识上的大小区别。在庄子看来,万物既有所待,又要人为地以小及大,是非常可悲的。

第二层,引“汤之问棘”的一段话对前文补充印证,并点明“小大之辩”。“汤之问棘”一段话与第1段“北冥有鱼”内容好像重复,其实不然。今人刘武《庄子集解内篇补正》对这两段话有很好的解释:“前语近怪,且出《齐谐》,恐人疑其不典,故引汤棘问答以实之。且前后详略各异,足以明之。前言鹏背几千里,当指其修也,此则以泰山形其高与大。扶摇不知其状也,此则以羊角形之。野马等不知其实也,此则以云气二字释之。腾跃而上,明枪之势也。数仞而下,明枪之高也。非此,则前语未了,前意未申,且不足征,故复而非复也。”由此可见,这段文字不是第1段的重复。在论证上,它与篇首的内容相照应,并归结前文所述种种现象,点明为“小大之辩”。

(5)作者为了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个道理,举了哪些例子?

明确:“朝菌不知晦朔,编站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

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6)根据本段中的“小”“大”观点,第一段中的事物哪些是“小”哪些是“大”?

从时间上说,朝菌、蟪蛄是“小年”,冥灵、大椿是“大年”。与众人比,彭祖是“大年”,但他与冥灵、大椿比,又是“小年”。鲲鹏是“大智”,蜩、学鸠、斥鴳等见识浅陋,只能算是“小智”。

(7)第三段写了哪些人?可分为几类?

心系功名的“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宋荣子、列子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8)作者对这几类人的看法是怎样的?

心系功名的“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自视甚高,但只不过是斥鴳之类)

宋荣子、列子 (远胜于第一种人,但“犹有未树”“犹有所待”)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顺应万物的本性,达到物我一体,才能无所待,才是逍遥游。)

(9)庄子所说的逍遥是什么?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绝对的精神自由。

5.参考译文:

北海有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巨大,不知道它有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做鹏。鹏的背脊,不知道它有几千里,振翅飞翔起来,它的翅膀象挂在天空的云彩?这只鸟,海动时就将迁移而飞往南海。南海就是天的池。《齐谱》这部书,是记载怪异事物的。《齐谐》的记载说:大鹏迁移到南海去的时候,翅膀在水面上拍击,激起的水浪达三千里远,然后趁着上升的巨大旋风飞上九万里的高空,离开北海用六个月的时间飞判南海才休息。象野马奔跑似的蒸腾的雾气,飞荡的尘土,都是生物用气息互相吹拂的结果。天的深蓝色,是它真正的颜色呢?还是因为它太远而没有尽头以致看不清楚呢?大鹏从高空往下看,也不过象人们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再说水聚积得不深,那末它负载大船就会浮力不足。倒一杯水在堂上低洼处,那末只有小草可以作为它的船;放只杯子在里面就会粘住,这是因为水浅船大的缘故。风聚积得不大,那末它负载巨大的翅膀就会升力不足。所以大鹏飞到九万里的高空,风就在下面了,然后才能乘风飞翔;背驮着青天,没有什么东西阻拦它,然后才能计划着向南飞。蝉和学鸠笑话它说:我一下子起来就飞,碰上树木就停下来,有时候飞不到,便落在地上就是了,哪里用得着飞上九万里的高空再向南飞那样远呢?到郊外去旅行的人只要带三顿饭,吃完三顿饭就回家,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外去旅行的人,头天晚上就要舂米做好干粮;到千里外去旅行的人,要用三个月积聚干粮。这两只飞虫又懂得什么呢?

知识少的比不上知识多的,年寿短的比不上年寿长的。根据什么知道这些是如此的呢?朝生暮死的菌类不知道一个月有开头一天和最后一天,蟪蛄不知道一年有春季和秋季,这是寿命短的。楚国南部生长一种叫冥灵的树,把一千年当作一年。古代有一种叫大椿的树把一万六千年当作一年。彭祖只活了八百岁,可是现在却以长寿而特别闻名,一般人谈到长寿,就举彭祖去相比,这不是很可悲吗!商汤问他的大夫棘,是这样说的:北极地带的北部有个深而呈黑色的海,就是天的池。有鱼生长在那里,鱼身的宽度达到几千里,它的长度没有人能知道,它的名字叫做鲲。还有鸟生长在那里,它的名字叫做鹏。背就象一座泰山,翅膀象挂在天空的云彩。趁着象羊角般弯曲的巨大旋风飞上九万里的高空,穿过云层,背驮着青天,然后计划着向南飞,将要飞往南海。小雀子笑话它说:'那大鹏将要飞到哪里去呢?我向上跳跃,不超过几丈就落下来,飞翔在飞蓬和青蒿之间,这也是飞翔的最高限度。可是它将要飞到哪里去呢?这就是小和大的分别。

所以那些才智足以授给一个官职,品行可以适合一乡人的心意,道德符合一个君主的心意而又能取得全国人信任的人,他们看待自己,也象小雀子这样自视很高。宋荣子就笑话这样的人。再说宋荣子只是做到了所有当代的人称誉他也不会更受到鼓励,所有当代的人责难他也不会更感到沮丧,能确定物我的分别,明辨荣辱的界限,如此而已。他对于世俗的名誉,没有拼命追求。虽然如此,还有没树立的东西。列子驾着风游行,轻妙极了。十五天后才回到地上来。他对于求福的事情,没有拼命追求。这样做虽然免掉了步行,但还是要依靠风。至于乘着天地的正气,驾驭阴、阳、风、雨、晦、田的变化,来漫游于无穷无尽的空间和时间之中,那种人还依靠什么呀!所以说:道行达到最高峰的人就没有我,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人不求功利,圣明的人不求成名。

5. 课文图解:

鹏鸟奋飞

水雾尘埃 (物)皆有所待 善用比喻

蜩鸠嘲鹏

宋荣子 非逍遥

(人)也有所待

列子

无己—至人 先破后立

无功—神人 无所待 逍遥

无名—圣人

语言积累

1. 读准下面的字音

鲲(kūn)抟(tu¨n)坳(¨o)蜩(ti¨o)

决(xu¨)起而飞抢(qiāng) 小知(zh¨)

斥鴳(y¨n)数数(shu¨)然泠(l¨ng)然

2. 写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或异体字的本字

(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2)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3)此小大之辩

(4)小知不及大知

(5)汤之问棘也是已

(6)御六气之辩

(7)而征一国

3.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4)蟪蛄不知春秋

(5)虽然,犹有未树也。

(6)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4.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把握下列加点的词:

(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2).《齐谐》者,志怪者也

(3).去以六月息者也

(4).置杯焉则胶

(5).而后乃今培风

(6).而后乃今将图南

(7).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8).适莽苍者

(9). 而控于地而已矣

(10).小年不及大年

(11)、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12). 众人匹之

(13). 未知有其修者

(14). 绝云气,负清天

(15).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16).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17). 虽然,犹有未数也

.5. 疏通、积累

通假字:

冥——溟反——返知——智已——矣

辩——辨而——耐有——又

重点实词(单音词):

怒而飞志怪抟扶摇六月息负大舟覆杯培风决起枪榆枋控于地适千里小年知其修绝云气斯已矣天地之正

重点实词(双音词及短语)

海运扶摇野马坳堂夭阏莽苍果然泠然数数然羊角

重点生字 :抟坳蜩舂蟪蛄斥鴳

课后题解

本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如文章开头写鲲的神气变化,鹏的遨游太空,想象十分奇特。写鹏的南徙,一击一抟,三千里,九万里,扶摇直上,用夸张手法,创造壮阔的意境。丰富的想象使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看来荒诞不稽,却是作者真实感情的流露。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若 若只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若入前为寿

是又在六国下矣

自言本是京城女

则风斯在下矣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

之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特立独行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邹忌修八尺有余

美且眇兮宜修

美文赏析

运斤成风?

惠子是庄子的朋友,也是辩论对手。两个人经常为了: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绝等观点相互争论。惠子死后,庄子去送葬,回头对门徒说:楚国郢都有个人捣石灰时把一滴泥土溅到了鼻尖上,这滴泥土就象苍蝇翅膀一样薄。捣石灰的人请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挥动一把大板斧,挥得呼呼作响,若无其事地随手一斧劈了下去,把那一滴泥土完全削去,但鼻子却没有丝毫损伤。捣石灰的人站着神色不变。宋元君听说了这件事,就把匠石找来,说:'你能不能给我表演一下?'匠石说:'我过去可以这么削,但现在不行了。因为能站着让我用斧子劈去泥点的人已经死了。'自从惠子去世,我就没有对手了,没有可以推心置腹谈论的对象了。

每况愈下

战国时有一个叫东郭子的人,听说庄子对“道”很有研究,就去向庄子请教,问他“道”到底在什么地方。

庄子说:“我讲的‘道’各处都有,无处不在。”

“那请您具体指明它在哪些地方,可以吗?”东郭子非常客气。

庄子不加思索:“在蚂蚁洞里。”

东郭子非常奇怪:“道,是很高尚的东西,怎么会存在于这么卑下的地方?”

庄子又说:“‘道’,在稗草、砖瓦碎石之中。”

“这不是愈加卑下了吗?”东郭子更为奇怪。

庄子继续说:“我的‘道’在屎尿之中!”

东郭子听庄子越说越低下,心里很不高兴。

庄子这才向解释:“要满足您的要求,把‘道’的本质说明白,就得像在集市上检查猪的肥瘦一样,愈是猪的下部,愈能看出猪的肥瘦。因为猪腿的下部是最难长膘的,如果腿部也长满肉,其他部位当然更肥了。所以,我今天告诉您‘道’所在的地方,尽是卑贱的地方,这些地方都有‘道’,那么‘道’存在于其他的地方,也就不言自明了。”

“噢,原来是这样。”东郭子很佩服庄子的才学。

这个故事出自《庄子知北游》。原来的意思是说,越从低微的事物上推求,就越能看出道的真实情况。后来意思逐渐转变为表示情况越来越糟糕的意思。

盗亦有道

春秋时期,最有名的大盗叫盗跖。盗跖的部下问盗跖说:“做大盗也有法则吗?”盗跖回答说:“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法则。做大盗怎能没有法则呢?凭空能猜出屋里储藏着多少财物,这就是圣;带头先进入屋里,就是勇;最后退出屋子,就是义;酌情判断能否动手,就是智;分赃均匀,就是仁。不具备这五种素质而成为大盗是不可能的。”

枯鱼之肆?

庄子家贫,所以去向监河侯借粮。监河侯说:“好。等我收到地租,就借给你三百金,可以吗?”庄子见监河侯不愿马上借粮,有点生气,脸色都变了,说:“我昨天来这儿的时候,听到路上有个声音在叫我。我回头一看,只见车轮碾过的车辙中,有一条鲋鱼。”我问:‘鲋鱼啊,你在这儿干什么呢?’鲋鱼说:‘我是从东海来的,被困在这儿了。您有一斗或者一升水救活我吗?’我说:‘好。我去游说吴越之王,请他开凿运河,把长江的水引过来救你,可以吗?’鲋鱼生气地说:‘现在我被困在这儿,只需要一斗或者一升的水就能活命。如果象你这么说,不如早点到卖干鱼的店里去找我好了!’”

赏析:

以上几篇文章都是有关庄子的故事,仔细品读,从中可以感受到庄子这位哲学大家的胸怀和智慧,进而更全面地了解庄子及其思想。同时,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也会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一课一背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

征人尽望乡。

【注】受降城:是回乐县的别称。在唐代,这里是防御突厥、吐蕃的前线。

赏析:

这首诗抒发了征人的思乡之情。主要运用了烘托铺垫和情景交融的手法。一二句写寒沙和月色,第三句写笛声,都蕴含着凄凉幽怨的情感,为第四句点明题旨起烘托铺垫作用;全诗既写景又写情,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双基在线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意并解释

鲲( ) 抟( )

夭阏( )

泠然( ) 蓬蒿( )

决起( )

北冥( ) 恶乎待哉( )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水击三千里,抟扶摇(旋风)而上者九万里。

B.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果然是这样)

C.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每月的第一天和最后一天,这里指一月的时间变化),蟪蛄不知春秋。

D.举世誉之而不知劝(规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3、下列句子中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②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③此小大之辨也

④之二虫又何知 ⑤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⑥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⑦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⑧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A.①③④⑥⑧ B ②③⑤⑥⑦

C.①③⑤⑥⑧ D ①④⑤⑦⑧

4、对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和解释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翼若垂天之云 ②水之积也不厚 ③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④汤之问棘也是已 ⑤鹏之徙于南冥也 ⑥楚之南有冥灵者 ⑦众人匹之 ⑧之二虫又何如 ⑨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⑩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A.①③⑥∣②⑤∣④⑦⑩∣⑧⑨

B.①③⑥∣②④⑤∣⑦ ⑨∣⑧⑩

C.①②③∣④⑥⑩∣⑤⑦ ⑨∣⑧

D.①③④∣②⑤⑥∣⑦ ⑧⑨∣⑩

5、下列句中,不属于宾语前置句式的一项是( )

A、蚓于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 宋,何罪之有

C、奚以知其然也 D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6、下面句子译文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天色深蓝,是不是它的真正颜色呢?

B、行比一乡,德合一君。-----善行能联合一乡之人,品德可使一国君主满意。

C、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虽然免于步行,但仍还有可等待之物。

D、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修养最高之人忘掉一切,他们不

求功利,不追求声名。

7、解释下列多义的词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 )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阔者(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

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 )

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此小大之辩也( )

辩乎荣辱之境( )

而御六气之辩( )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

风之积也不厚( )

邻之厚,君之薄也( )

拓展训练

(一)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效 比 合 征

誉 劝 非 沮

2. 宋荣子为什么要嗤笑“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的人?

A.他们不能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

B.他们不能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C.他们有才智、有善行、有德行、有能力、但他们自鸣得意,和斥鴳一样所见甚小。

D.他们不值得夸耀而自我夸耀。

3. 文中为什么要提到宋荣子、列御寇?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

A.为了说明宋、列才智见识和修养都很高,是作者理想中的人物。

B.为了说明“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自视甚高之可笑。

C.为了说明宋荣子修养虽高,仍有未树;列御寇虽能免行,仍须御风。他们均有所待。

D.为了衬出自己理想中的人物是至人、神人和圣人;为了说明自己理想的境界是一无所待而游于无穷。

4. 下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无论从思想上还是从艺术上讲,《逍遥游》都是《庄子》中的代表作品。

B.本文宣扬的绝对自由的思想只是庄子头脑中的一种幻想,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C.绝对自由的思想,实际是消极避世的人生观,使人对现实采取消极虚无的态度。

D.追求绝对自由,也体现了庄子不与统治者合作的思想。从这点看,庄子代表了当时先进阶级的思想主张。

5.翻译句子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

(二)阅读下面一段古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王猛字景略,北海剧人也。博学好兵书,谨重严毅,气度雄远,细事不干其虑,自不参其神契,略不与交通,是以浮华之士咸轻而笑之。猛悠然自得,不以屑怀。

苻坚闻猛名,召之,一见便若平生,语及废兴大事,异符同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时适始平豪右纵横,劫道充斥,乃转猛为始平令。猛下车,明法峻刑,澄察善恶,禁勒强豪。鞭杀一吏,百姓上书讼之,有司劾奏,槛车徵下廷尉诏狱,坚亲问之,曰:“为政之本,德化为先,莅任未几而杀戮无数,何其酷也!”猛曰:“臣闻宰宁国以礼,治乱帮以法。陛下不以臣不才,任臣以剧邑,谨为名君翦除凶滑。始杀一奸,余尚万数,若以臣不能穷残尽暴,肃清轨法者,敢不甘心鼎镬,以谢孤负。酷政之刑,臣实未敢受之。”于是赦之。

猛镇冀州,坚谴猛于六州之内听以便宜从事,简召英俊,以补关东守宰,授讫,言台除正,俄入为丞相,猛宰政公平,流放尸素,拔幽滞,显贤才,外修兵革,内崇儒学,劝课农桑,教以廉耻,无罪而不刑,无才而不任。坚尝从容谓猛曰:“卿夙夜匪懈,忧勤万机,若文王得太公,吾将优游以卒岁。”其见重如此。

猛性刚明清肃,于善恶尤分。微时一餐之惠,睚眦之忿,靡不报焉,时论颇以此少之。

(《晋书》)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细事不干其虑 求取

臣闻宰宁国以礼 主管

简召英俊 选拔

劝课农桑 督促

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时适始平豪右纵横

坚谴猛于六州之内听以便宜从事

简召英俊

坚尝从容谓猛曰

3.下列各句中,相关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略不与交通

A. 与

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

若玄德之遇孔明也

B. 之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乃转猛为始平令

C. 乃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无罪而不刑

D. 而

蟹六跪而二螯

4.以下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猛的为政成就的一组是( )

①语及废兴大事,异符同契

②明法峻刑,澄察善恶,禁勒强豪

③猛宰政公平,流放尸素,拔幽滞,显贤才

④外修兵革,内崇儒学,劝课农桑,教以廉耻

⑤无罪而不刑,无才而不任

⑥若文王得太公,吾将优游以卒岁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猛学识广博,气度不凡。他不为琐事萦怀,不与志趣相异的人结交,对于浮华之士的轻视与嘲笑,他也从不在意。

B.王猛认为治乱世当用重典。在治理豪门纵横,劫道纷行的始平县,他虽严刑峻法,鞭杀属吏,但却认为自己不属施政残暴。

C.王猛恩怨分明,他不忘报答地位低下时受人的点滴恩惠,也不忘报复遭受的小小的怨恨。对此,当时很少有人非议他。

D.苻坚信任王猛。他授权王猛可以在统辖的六州之内自行补充关东地区的郡守和县令的缺员,只需在授职之后上报台阁正式行文任命即可。

6.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语及废兴大事,异符同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

(2)莅任未几而杀戮无数,何其酷也!

逍遥游》参考答案:

双基在线

1.kūn,传说中的大鱼;tūan,环旋着往上飞

yāo ,阻塞;jīng ,轻快的样子;hāo ,蒿子;xu ,快速的样子;mng ,大海;wū ,何

2.A 3.C 4.B 5.A 6.C

7 承载 直上穿过

负 背负 绝 渡过

担负 与世隔绝

通“辨” 区别 深厚

辩 辨明 厚 厚大

通“变”变化 丰厚

拓展训练

(一)1. 效:功效,这里是“胜任”的意思。比:联合。合:符合。征:征服,使人信任。誉:称赞。劝:奋勉。非:责难。沮:沮丧。 2.C 3.D 4.D

5.至于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把握六气的变化,而在无边无际的境界中遨游的人,他们还凭借什么呢?

(二)1.A.干,涉及,干扰.2.D.舒缓、闲暇无事的样子3.D.前一个“而”表转折关系,后一个“而”表并列关系。4.C. ①是说苻坚和王猛在谈论到历代兴亡大事时所见相同,⑥为苻坚对王猛的评价。5.C.“对此,当时很少有人非议他”不对,根据下文可知,当时有很多人非议他。6.(1)谈论到历代兴亡大事,好像不同的符碑却刻有相同的符文一样,所见相同,就如刘备遇到了诸葛亮。(2)你到任不久却杀人无数,这是多么地残暴啊

    相关推荐

    逍遥游 逍遥游 逍遥游 逍遥游教案 逍遥游教案 《逍遥游》教案 逍遥游 逍遥游 逍遥游 《逍遥游》教案设计 逍遥游 逍遥游 逍遥游.. 《逍遥游》教案 逍遥游教案 逍遥游 逍遥游 《逍遥游》教案 逍遥游教案 《逍遥游》教案29 《逍遥游》学案 《逍遥游》教案2 《逍遥游》教案4 《逍遥游》教案27 《逍遥游》导学案 《逍遥游》教学设计 21.逍遥游 21逍遥游.. 逍遥游 教学设计简案 《逍遥游》教案1 《逍遥游》教案5 《逍遥游》教案4 《逍遥游》教案3 《逍遥游》教案6 《逍遥游》教案7 《逍遥游》教案12 《逍遥游》教案2 《逍遥游》教案26 《逍遥游》教学设计 乱读《逍遥游》 《逍遥游》教案8 《逍遥游》教案8 《逍遥游》教案11 《逍遥游》教案3 《逍遥游》教案1 《逍遥游》教案5 《逍遥游》导学案 《逍遥游》教学设计2 21逍遥游 《逍遥游>教学设计 《逍遥游》教学设计 逍遥游 教学设计简案 逍遥游导学案 逍遥游 教学设计简案 语文教案-逍遥游 《逍遥游》篇旨 《逍遥游》复习学案 《逍遥游》导学案2 《逍遥游》学案3 《逍遥游》赏析 21逍遥游教学教案 逍遥游(节选) 逍遥游·赏析 《逍遥游》导学案7 《逍遥游》教学设计之三 《逍遥游》教学设计之六 《逍遥游》说课稿 《逍遥游》教学设计之四 《逍遥游》教学设计之一 高二语文逍遥游教案 《逍遥游》说课稿 《逍遥游》教学设计之二 《逍遥游》教学设计之五 高二《逍遥游》教案22 《逍遥游(节选)》教案24 《逍遥游》知识概要 《逍遥游》导学案答案 《逍遥游》(节选)思路新解——《逍遥游》(节选)思路分析 《逍遥游》教学反思 《逍遥游》教学实录 高一语文《逍遥游》教案 《庄子·逍遥游》串析 《逍遥游》课堂实录 语文教案-逍遥游 教学设计简案 《逍遥游》教学一体化案 《逍遥游》教案28(表格式) 《逍遥游》课后练习答案 逍遥游主要内容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逍遥游教案设计2021 逍遥游教案设计一等奖 高中语文:《逍遥游》教学设计 《逍遥游》课堂教案实录2 《逍遥游》之延伸阅读教案 高二语文逍遥游3 《逍遥游》之延伸阅读 古文《逍遥游》精品教学设计 《逍遥游》之延伸阅读.. 《逍遥游》原文和译文 我不想玩——读《逍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