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落日》教案2

小编:

教学目标:

1.能熟练朗读课文,了解记者朱启平所写的通讯风格。

2.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

3.通晓日本军国主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强烈意识。

教学重点:

1.“点”与“面”结合的写法;了解通讯的现场真实感。

教学难点:

1.将阅读文本与民族责任感有机结合起来,将阅读与写作接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为了民族的生存与复兴,与凶残的日寇进行了长达8年的不屈不挠的殊死搏斗,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悲歌,在国际正义力量的援助下,终于让日本缴械投降。随着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区唯一的中国随军记者朱启平的真实笔触,我们可以重温那个血与火的年代,为那次在东京湾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接受日本政府投降的仪式激动吧!

本文就是直接记录日本投降的仪式的,具有现场的真实性特点。

二、文体介绍

本文是一篇通讯,通讯主要是对新闻事实进行展开式的叙述。它与消息是构成新闻报道的两种最常用的文体,运用通讯文体报道事实时,应“量体裁衣”,按照内容、主题的需要,灵活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手法。

三、历史背景

1945年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向全国广播了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的诏书。9月2日上午9时,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举行向同盟国投降的签降仪式。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陆军参谋长梅津美治郎代表帝国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

四、把握结构

第一部分,总起,交代新闻来源,揭示事件的意义,初步勾描了现场氛围,为全文定下基调。

第二部分,着重写了会场布置和人物,特别是记者们的活动状况。

第三部分,写了受降仪式双方来到会场的情景。前半部分(第1-2段)写联合国签字代表团和盟军最高统帅的到来,在众多的人物中突出中国代表。后半部分(第3段)写日本代表的出场。

第四部分,整个通讯的高潮。第1段,写麦克阿瑟宣读讲稿,接着写日本代表签字的状况。第2段,是写和日本作战的各国代表的签字。

第五部分,是尾声。写了三个小花絮,或者说是小插曲。第1段,借“投降书脏了”嘲弄日本人。第2段,写盟军空军组队参加受降仪式。第3-5段,是由一位年轻水手的话引发的联想和思考。

五、内容分析

1.开头,为什么要说“9时10分”呢?说道“离开日本签降代表约两三丈的地方”有什么作用?

生:提到“9时10分”,目的是体现这次投降仪式意义的重大,值得记入浩瀚的史册,因为随着日本军国主义的投降,二次大战才真正结束。同时也体现一种气势,收到庄严肃穆的效果。

生:提到具体的地点,目的是突出现场感与真实性。

2.文章接着写“这签字,洗净了中华民族70年来的奇耻大辱。这一幕,简单、庄严、肃穆,永志不忘”的作用是什么?

生:用了议论和抒情的手法,扼要地点出新闻事件的意义,概括地表述了这个受降仪式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3.大家回答得不错。文章在描写投降仪式的时候,写了哪几次时间?请你找出来。

生:“天刚破晓”“7点多钟”“8点半”“8时50分”“9时整”“9时10分”“9点18分”这些时间的描写,突出了仪式的非同一般。

4.本文的特点是“点”“面”结合,请你从“点”和“面”结合的角度,选择一个场景或人物联系全文进行分析。

生:这篇文章采用了点面结合,步步推进,先用大背景作烘托,从“签字场所”–“代表到来”—“仪式开始”—“投降书脏了”,再像电影、电视镜头组接一样,镜头推前、推前,画面由远景—中近景—特写镜头。如:“身移影动时,只见中国代表身穿深灰黄军服……真是五光十色,目不暇接。”

5.分析得到位。朱启平的作品反映的题材重大,在以对政治、军事的观察和分析见长之外,还善于从对比描写入手。比如,他的作品中“全体签字毕,麦克阿瑟和各国首席代表离场……其此之谓欤!”那么,本文的对比有什么好处呢?

生:突出了“多行不义必自毙”的规律,同时也表达了对日本帝国主义由于奴役亚洲人民而被钉进历史的耻辱柱上的欣喜之情。

6.在写到“日本代表团外相重光葵在前,臂上挂着手杖,一条真腿一条假腿,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登梯时有人扶他”时用的是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生:用的是细节和衬托的手法。衬托手法的运用表明了日本代表团外相重光葵的可怜与卑微,是罪有应得。

7.文章里提到“倒霉的日本人,连份投降书也不是干干净净的”怎么理解?

生:文章结尾的风趣语言,表达对日本投降的喜悦,对日本给中国及亚洲人民带来的伤害的愤恨,对日本毁坏人类文明的极度痛恨。“投降书也不是干干净净的”既是实写,也是他们内心肮脏的写照。

8.同学们,日本的投降仪式分明在上午,为什么题目是“落日”呢?有独特的含义吗?

生:象征日本就如同落日一样,风光不再了。

生:在强大的正义面前,日本军国主义就像没有生气的落日,激情全无。

师:日本的国名含义为“日出之国”,又有“樱花之国”、“火山地震之邦”的称号。日本的意思是太阳升起的地方。用“落日”有另外一层含义---日本给人类带来的血腥杀戮所造成的巨大破坏,战争的结果也使得法西斯这一人类社会的毒瘤被铲除。日本已经是一个被打败的癞皮狗,已经是一个没有还手之力的奄奄一息的杀人魔王,是没有生气的不再绚烂的落日。

六、布置作业

1.饱满的激情朗读课文,感受雪与火的年代的爱国情怀。

2.课外观看关于日本投降方面的纪录片或电影。

作者:李新风文章来源:新沂市第二中学

教学目标:

1.能熟练朗读课文,了解记者朱启平所写的通讯风格。

2.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

3.通晓日本军国主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强烈意识。

教学重点:

1.“点”与“面”结合的写法;了解通讯的现场真实感。

教学难点:

1.将阅读文本与民族责任感有机结合起来,将阅读与写作接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为了民族的生存与复兴,与凶残的日寇进行了长达8年的不屈不挠的殊死搏斗,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悲歌,在国际正义力量的援助下,终于让日本缴械投降。随着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区唯一的中国随军记者朱启平的真实笔触,我们可以重温那个血与火的年代,为那次在东京湾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接受日本政府投降的仪式激动吧!

本文就是直接记录日本投降的仪式的,具有现场的真实性特点。

二、文体介绍

本文是一篇通讯,通讯主要是对新闻事实进行展开式的叙述。它与消息是构成新闻报道的两种最常用的文体,运用通讯文体报道事实时,应“量体裁衣”,按照内容、主题的需要,灵活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手法。

三、历史背景

1945年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向全国广播了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的诏书。9月2日上午9时,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举行向同盟国投降的签降仪式。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陆军参谋长梅津美治郎代表帝国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

四、把握结构

第一部分,总起,交代新闻来源,揭示事件的意义,初步勾描了现场氛围,为全文定下基调。

第二部分,着重写了会场布置和人物,特别是记者们的活动状况。

第三部分,写了受降仪式双方来到会场的情景。前半部分(第1-2段)写联合国签字代表团和盟军最高统帅的到来,在众多的人物中突出中国代表。后半部分(第3段)写日本代表的出场。

第四部分,整个通讯的高潮。第1段,写麦克阿瑟宣读讲稿,接着写日本代表签字的状况。第2段,是写和日本作战的各国代表的签字。

第五部分,是尾声。写了三个小花絮,或者说是小插曲。第1段,借“投降书脏了”嘲弄日本人。第2段,写盟军空军组队参加受降仪式。第3-5段,是由一位年轻水手的话引发的联想和思考。

五、内容分析

1.开头,为什么要说“9时10分”呢?说道“离开日本签降代表约两三丈的地方”有什么作用?

生:提到“9时10分”,目的是体现这次投降仪式意义的重大,值得记入浩瀚的史册,因为随着日本军国主义的投降,二次大战才真正结束。同时也体现一种气势,收到庄严肃穆的效果。

生:提到具体的地点,目的是突出现场感与真实性。

2.文章接着写“这签字,洗净了中华民族70年来的奇耻大辱。这一幕,简单、庄严、肃穆,永志不忘”的作用是什么?

生:用了议论和抒情的手法,扼要地点出新闻事件的意义,概括地表述了这个受降仪式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3.大家回答得不错。文章在描写投降仪式的时候,写了哪几次时间?请你找出来。

生:“天刚破晓”“7点多钟”“8点半”“8时50分”“9时整”“9时10分”“9点18分”这些时间的描写,突出了仪式的非同一般。

4.本文的特点是“点”“面”结合,请你从“点”和“面”结合的角度,选择一个场景或人物联系全文进行分析。

生:这篇文章采用了点面结合,步步推进,先用大背景作烘托,从“签字场所”–“代表到来”—“仪式开始”—“投降书脏了”,再像电影、电视镜头组接一样,镜头推前、推前,画面由远景—中近景—特写镜头。如:“身移影动时,只见中国代表身穿深灰黄军服……真是五光十色,目不暇接。”

5.分析得到位。朱启平的作品反映的题材重大,在以对政治、军事的观察和分析见长之外,还善于从对比描写入手。比如,他的作品中“全体签字毕,麦克阿瑟和各国首席代表离场……其此之谓欤!”那么,本文的对比有什么好处呢?

生:突出了“多行不义必自毙”的规律,同时也表达了对日本帝国主义由于奴役亚洲人民而被钉进历史的耻辱柱上的欣喜之情。

6.在写到“日本代表团外相重光葵在前,臂上挂着手杖,一条真腿一条假腿,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登梯时有人扶他”时用的是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生:用的是细节和衬托的手法。衬托手法的运用表明了日本代表团外相重光葵的可怜与卑微,是罪有应得。

7.文章里提到“倒霉的日本人,连份投降书也不是干干净净的”怎么理解?

生:文章结尾的风趣语言,表达对日本投降的喜悦,对日本给中国及亚洲人民带来的伤害的愤恨,对日本毁坏人类文明的极度痛恨。“投降书也不是干干净净的”既是实写,也是他们内心肮脏的写照。

8.同学们,日本的投降仪式分明在上午,为什么题目是“落日”呢?有独特的含义吗?

生:象征日本就如同落日一样,风光不再了。

生:在强大的正义面前,日本军国主义就像没有生气的落日,激情全无。

师:日本的国名含义为“日出之国”,又有“樱花之国”、“火山地震之邦”的称号。日本的意思是太阳升起的地方。用“落日”有另外一层含义---日本给人类带来的血腥杀戮所造成的巨大破坏,战争的结果也使得法西斯这一人类社会的毒瘤被铲除。日本已经是一个被打败的癞皮狗,已经是一个没有还手之力的奄奄一息的杀人魔王,是没有生气的不再绚烂的落日。

六、布置作业

1.饱满的激情朗读课文,感受雪与火的年代的爱国情怀。

2.课外观看关于日本投降方面的纪录片或电影。

    相关推荐

    《落日》导学案2 2《三亚落日》 《落日》教学设计2 《落日》课堂实录2 《落日》教案 《落日》教案 《三亚落日》说课稿2 《三亚落日》教学反思2 《落日》教案3 《落日》教案7 《落日的幻觉》说课稿2 《三亚落日》作业设计2 《三亚落日》课堂实录2 《落日》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2 三亚落日教案 《落日》导学案 《落日的幻觉》课堂实录2 高一语文教案《落日》教案 苏教版必修2 《落日的幻觉》教学反思(2篇) 《落日的幻觉》同步练习2 苏教六下《2、三亚落日》补充习题答案 《落日》教案及练习 《三亚落日》课文片断2分析及答案 《黄河落日》教案1 三亚落日 三亚落日 《三亚落日》 《三亚落日》教案之一 三亚落日教案设计 《落日的幻觉》教案7 《落日的幻觉》教案9 《三亚落日》教学设计2(第二课时) 《三亚落日》教案之三 《落日的幻觉》教案6 《三亚落日》教案之二 《落日》《消息二则》教案 《落日的幻觉》教案5 《三亚落日》 三亚落日 三亚落日 三亚落日 《三亚落日》教案之六 《落日的幻觉》教案4 《落日的幻觉》教案8 《三亚落日》 三亚落日 《落日》教案教学设计5 《三亚落日》教案之四 《三亚落日》教案之五 《三亚落日》教案设计 《落日的幻觉》教案3 三亚落日 《三亚落日》 《落日》与《消息两则》教案 三亚落日阅读答案 读《三亚落日》 《落日的幻觉》说课案 《落日》教学设计 三亚落日 教案教学设计 鄂教版《长河落日扁》教案 《三亚落日》原文:美妙绝伦,落日意象 《三亚落日》中作者把落日分别比作()、()、() 《三亚落日》教学案例设计 《落日的幻觉》导学案6 《安妮日记》教案2 初二上《落日的幻觉》教案 《三亚落日》课文 《三亚落日》反思 《落日》教学设计3 《落日》教学设计4 三亚落日练习及答案 《落日的幻觉》学案练习 《三亚落日》教学设计 《落日》备课资料 五年级语文《三亚落日》教案 初二语文《落日的幻觉》教案 诗意的三亚落日 人教版《落日的幻觉》教案设计 《三亚落日》教学设计 《三亚落日》教学设计 三亚落日教学反思 三亚落日教学设计 三亚落日教学反思 《三亚落日》教学总结 《落日》课堂教学实录 《三亚落日》教学设计 三亚落日教学实录 《三亚落日》教学分析 草虫的村落精品教案2 三亚落日教学设计 三亚落日教学反思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2 《旧日的时光》教案2 高一语文《落日》教案8(苏教版) 赞美落日的诗句 三亚落日说课稿 三亚落日说课稿 快乐的节日-教案2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