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苏教版必修三“祖国土”专题教材分析

小编:

苏教版必修三“祖国土”专题教材分析

一、专题基本分析

必修三第一专题名为“祖国土”,它的人文主题是热爱祖国,分成两个板块:第一板块是“江山多娇”,有《祖国山川颂》、《长江三峡》、《肖邦故园》三篇散文,重在阐释祖国对个体的文化滋养,表达了人们对祖国的热烈赞颂;第二板块是“颂歌的变奏”,有《发现》、《北方》、《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祖国土》四首诗歌,重在探讨个体面对国家贫穷、腐败或自身遭受厄运时的种种情怀与对祖国繁荣进步的热切期望。第一板块都是必读篇目,第二板块是自读或选学内容。

本专题的学习方式是文本研习。

二、对专题教学重、难点的认识与处理

本专题的主要学习方式是文本研习式,在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关注。

教学中注意要将文本置身在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之中:本专题在研习方案的设计中有意识地突出了“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穿插对这一方法包括其他阅读鉴赏方法的介绍,以便让学生逐步形成对阅读鉴赏的选择与运用方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意识。

1.在内容上把握两个方面:

“江山多娇”重在阐释祖国对个体的文化滋养,表达了人们对祖国的热烈赞颂,侧重“赞颂”(必读);“颂歌的变奏”重在探讨个体面对国家贫穷、腐败或自身遭受厄运时的种种情怀与对祖国繁荣进步的热切期望,侧重“变奏”(自读或选学)。

“赞颂”与“变奏”是一种爱国感情的两个方面。

2.深入了解散文与诗歌的特点,学习两类文体的阅读和写作。

3.能根据对作品的理解设计朗读方案,准确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

对语言的感受如果不诉诸声音,就很难从根本上掌握这门语言。尤其是汉语的声调和音节特征,平平仄仄起来天然带有一种韵律感。所以,朗读、美读是真正掌握语言的重要途径。如果脱离朗诵,许多语言中内在的东西都难以体会到把握住。

理解作品——设计朗诵方案——进行朗诵活动。

4.基本的语言训练(词语积累和语句的体会)

三、专题教学整体安排

1.课时安排:9课时

板块一:江山多娇——《祖国山川颂》《长江三峡》《肖邦故园》(4课时)

板块二:颂歌的变奏——《发现》《北方》《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祖国土》(3课时)

写作:2课时。

板块设计

每一板块侧重解读一篇课文,其余根据专题特点、学生状况、教师专长进行加工重组。

方案示例:

板块一:

①文本细读:《长江三峡》

②朗诵活动:《祖国山川颂》

③音乐与文学:《肖邦故园》

板块二:

①品读与诵读——《祖国土》

②诗歌鉴赏指导:“意象的叠加”——《北方》《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③自主比较阅读——《忆菊》《发现》

四、文本解读

《祖国山川颂》

1.有关“颂”的文体知识

“颂”是一种古代文体,刘勰《文心雕龙》中说:“颂者,容也,所以美盛德而述形容也。”《艺文类聚》中也提到:“颂,诗之美者也。”颂,原为歌颂神的舞歌,转为歌功颂德的诗,后来就更为宽泛,一切以赞美、歌颂为主题的都可以称“颂”。

2.“颂”什么——(内容)

“五图”:自然历史图、祖国人民关系图、民族语言图、四季晨昏图、祖国山川图。

3.怎样“颂”——(结构、写法)

①本文共37小节,段落较多,在把握文章结构时,宜从大处着眼,了解作者总体上的行文框架。

②“颂”的表现形式多为片段式,因为这样更便于作者自由地,不受时间、空间以及思维限制地抒发自己的情感。作者黄药眠在本文中灵活地运用这一表现形式,采取全景式的描画和铺陈,完美地歌颂了心中所记的山河美景。全景式的描画和铺陈共将文章第二部分分成五个层次,五幅优美的画卷。

③“祖国山川图”这一层次,作者选取了家乡的小溪、扬子江边、黄果树的瀑布这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景点,以点代面,表达了对祖国山川的无限爱恋。

④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都与“颂”这种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增强了表达效果,使描写对象更加具体生动,富有立体感。

4.为什么“颂”——(作者情感、人文主题)

①知人论世,了解作者情感的缘由。

②作者通过对祖国优美山川的细致描绘,以真挚饱满的情感,热情歌颂了祖国河山的壮美、祖国文化积淀的丰厚、祖国劳动人民的质朴和崇高,表达了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从而大大激发了人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建设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决心。

根据对作品的理解,设计朗诵方案,通过朗诵准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

《长江三峡》

解题

长江: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国有代表性的景物,孕育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

三峡:长江的标志性景点,西起四川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县南津关,长193公里,由西往东,包括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山陡、流急、滩险,两岸是悬崖绝壁,江流湍急,水利资源丰富,是世界最大的峡谷之一。现在,三峡大坝及新的三峡景观已成为吸引五洲四海游人的胜境。

写长江三峡,就是写祖国的山河,作家对三峡的情感就是对祖国情感的传达。本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爱国情怀不言自明。

2.作者简介

刘白羽,现代作家,1916年生,北京人,1936年开始创作。1950年参加编摄电影《中国人民的胜利》,该片荣获斯大林文学奖金。他的作品以散文为主,有散文集《早晨的太阳》《万炮震金门》《红玛瑙集》《长江三日》《红太阳颂》《伟大的创业者》《巍巍太行山》等,亦有小说《五台山下》《火光在前》《政治委员》等。

刘白羽的作品,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充满着强烈的战斗气息,感情炽热,气势雄伟,语言丰富畅达,色彩绚丽,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3.文章结构、内容、主题

第一部分总写游历三峡时的内心感受,“雄伟而瑰丽”是对三峡景色的总的概括,可以看成是散文的文眼,为全文定下了激越瑰丽的感情基调。

第二部分以“江津号”的航程为顺序,以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变换为线索,双线交织地依次写了三峡的壮美景色。空间: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时间:日出前——日出后(8点20,8点50,10点)——上午(10点半,11点15分)——中午。

长江三峡,景色各异,雄伟瑰丽,象交响曲,可概括为:瞿塘雄,巫峡秀,西陵险。

写山:悬崖绝壁,层峦叠嶂,万仞高峰,山势奇绝,奇峰突起,高与天齐。

写水:万水奔腾,雷霆万钧,激流澎湃,涛如雷鸣,漩涡密布,浪涛翻涌。

写云雾:云海茫茫,云蒸霞蔚。

崇高险峻的山,涌动如海的雾,衬托着汹涌奔腾的长江,使作品波澜壮阔,声势浩大,雄奇壮美。

从如此雄壮的长江,我们不难体会出作者澎湃的激情,从如此壮美的长江,我们也不难体会到大自然的无比伟力。我们在作品所创造的意境中,会产生强烈共鸣,引起无尽的联想,联想到我们身处的“大时代”,联想到我们的“全部生活”,联想到开放改革的汹涌大潮,联想到我们的革命生活,一种“雄伟”“豪迈”的感受,便会油然而生。

作品中描绘了三峡江水、山峰、云雾,给人以崇高的美感,作品讴歌了自然的伟大,更赞颂了人类的伟大,人与自然构成了世界。

作品写山势、写水势、写激流、写险滩,都突出了“雄伟”二字,写云霞、写浓雾、写野草、写传说,皆紧扣“瑰丽”一词,创造出奇美的意境。

4.游记散文的写法

①善于抓住事物的特征。

②描写景物要注意自己的立足点和观察角度。

③文章结构安排一般以游程或时间为序。

④根据表达需要安排详略,可用“广角镜”描绘场面,也可用“长焦镜”展示“特写”,有远有近,有面有点,使文章错落有致。

⑤选取准确、鲜明的语言,善用各种修辞方法突出景物的特点,使读者犹如身临其境。

5.课文中引用的诗文的讲解与背诵积累。

6.课后阅读:余秋雨《三峡》。

《肖邦故园》

1.进入文本,感悟故园景物美。

对贵族庄园的描写,用这种衰亡折射历史的变迁,插入波兰的历史,波兰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

故园四季景色的特点:“这四季景色里包含的美,是何等的朴素、淡雅,然而,又是何等的持久、深沉!”

理解肖邦故园的四季优美景色与肖邦的音乐的密切联系。

2.深入探究,感悟人物情感美。

故园对肖邦的意义:艺术家与其出身环境的关系。

肖邦对故园的情感:肖邦对故园的爱是停不了的爱,是无尽的爱。在肖邦心目中,这小小的庄子就是整个祖国乡村的象征。

肖邦的影响:花丛中的大炮(对敌人)同肖邦促膝谈心(对同胞)民族最坚韧的纽带、民族精神的支柱与基础(对民族)

3.欣赏品味,感受文章的意境美。

文章20—27小节,是本文中最华美的乐章,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肖邦故园春、夏、秋、冬四季美景,并把它们与肖邦的音乐融合在一起,如诗如歌如画,令人陶醉、回味不已。

作者把音乐家的人生与自然景色描绘融会在一起,而这二者又与肖邦对波兰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热爱交织在一起,由人及事,由景及物,由故园到祖国,情感一步步地提升,这样,景语便成了情语,而情语又升华为一种精神的再现。作者刻意用形象阐释故园景物和音乐艺术的融合,展现出这样一个主题,故园即肖邦,肖邦即故园,而这个故园,在肖邦的爱国热情面前,意义又决不仅在于此,而是已经上升到祖国这一层面了。二者已经合而为一了。

4.整体把握,欣赏文章结构美。

文章的结构体现了一种音乐美、节奏美。后面的描写是对前面描写的重复凸现,如同音乐的重章叠唱,旋律尽显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之美。

(本文教学时可以把文学鉴赏与音乐欣赏结合起来)

《忆菊》《发现》(比较阅读)

1.知人论世,介绍闻一多的生平及其创作情况。

“三美”理论: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2.创作《忆菊》和《发现》的不同的背景:《忆菊》是闻一多留学美国时的诗作,在美国所看到和听到的一切都激发起他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使他对祖国和家乡产生了深深的眷恋。《发现》是闻一多回国后写的第一首诗,当他带着满腔激情回到祖国时,并没有看到自己心中的美好祖国,而是军阀混战、生灵涂炭、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理想与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3.《忆菊》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思念与赞美,借“菊”的形象寄托对祖国文化的赞颂。《发现》既表现了诗人炽热的爱国心,也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失望和愤怒。(到底“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发现”?)两首诗虽然情感上反差很大,但都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感情。

4.课后阅读:闻一多《死水》

《北方》《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意象的叠加”)

1.写作背景

艾青的《北方》写在1938年的流徙途中所看到的那个荒凉贫瘠的“北方”,但是诗人在这当中仍然看到了民族的精神。

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写于1979年,由于十年动乱,国家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还没有从困境中完全复苏,诗人联想到祖国灾难深重的历史,充满了忧患,但动乱毕竟结束,现代化脚步已迈开,所以,诗人同时也充满了热切的希望与深情的祝愿。

2.“意象的叠加”

诗歌在抒情时所选择的形象要与所抒发的情感相配合,相对应:《北方》的形象对应着诗人对北方的印象,具有北方的地域特点,表达了作者低沉、悲悯的情感,如“荒漠的原野”、“颓垣与荒冢”、“孤单的行人”、“枯死的树木”等。《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由于要浓缩祖国灾难深重的历史,讴歌充满希望的今天,所以选择形象大都具有象征意义,如“老水车”、“矿灯”、“纤绳”、“飞天”、“胚芽”、“起跑线”等。

3.课后阅读:艾青《我爱这土地》

《祖国土》

1.知人论世,介绍阿赫巴托娃的生平及其创作情况。

2.“十四行诗”:只有一个诗节的散文诗体,由十四行抑扬格五韵步诗行组成,用复杂的韵律连接起来。

3.《祖国土》写于1961年,诗人受到了迫害,家破人亡,国家也在极权主义的统治下,诗人有着满腔的悲愤,作品用许多意象表达了诗人痛苦的情感和对祖国现实的感受,但诗人对祖国的爱并未改变,把自己的深情寄托在“祖国土”里,称她是“自己的土地”,显得质朴而又执着。

4.《祖国土》表达的是对现状的感觉和对祖国神圣的情感,所以在形象上一方面选择了具有质感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形象,如“套鞋上的污泥”、“牙齿间的砂砾”;另一方面选择了具有宗教感的形象,如“上帝”、“天国乐土”等。

五、写作

1.自选一首现当代诗歌,写一段300字左右的鉴赏文字。(可以从主题、内容、形式、语言等方面入手)

2.以“脚下的土地”为题,写一篇散文。

    相关推荐

    苏教版必修三第一专题《祖国土》教案 《祖国土》复习学案2(苏教版必修三) 《祖国土》专题教学解析 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祖国土》教案设计 《祖国土》教案教学设计3(苏教版必修3) 《祖国土》专题资料 《祖国土》专题检测 《祖国土》专题教案1 《我的祖国》教材分析 《祖国土》赏析 《祖国山川颂》教案教学设计20(苏教版必修三) 必修五三四专题复习材料 苏教版必修三第三专题《文明的对话》教案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教学设计14(苏教版必修3) 《祖国山川颂》教案设计15(苏教版必修3) 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祖国山川颂》教案设计 苏教版必修一专题三《月是故乡明》学案(教师版) 苏教版必修二:第一模块专题一、专题二复习 高一语文必修三第二专题测试卷(苏教版) 苏教版必修三《语言,存在的家园》专题学案 苏教版必修三“语言,存在的家园”专题学案 苏教版必修三第二专题《号角,为你长鸣》教案 苏教版必修一专题三《月是故乡明》学案(学生版) 专题三《文明的对话》复习学案2(苏教版必修三) 苏教版必修三第四专题《寻觅文言津梁》教案 苏教版必修五第三专题备课建议:直面人生 必修五五六专题复习材料 《郑子产相国》教案2(苏教版必修三)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三专题“文明的对话”导学案 《祖国土》教案 苏教版必修二专题一“珍爱生命”学案 必修五一二专题复习材料 苏教版必修二第三专题“历史的回声”教案合集 《乡土情结》教案9(苏教版必修一) 《乡土情结》教案6(苏教版必修一) 《乡土情结》教案7(苏教版必修1) 六国论·教案(苏教版必修二) 高二语文必修三《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教案设计 苏教版必修二第三专题《诗情鉴赏》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三第二专题《号角,为你长鸣》教案合集 苏教版必修二第三专题《千古江山》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四《走进语言现场》专题教案 苏教版必修三专题二“号角,为你长鸣”复习学案 专题四《寻觅文言津梁》导学案2(苏教版必修三) 苏教版高一必修一教材梳理 苏教版必修三语文第三专题《文明的对话》复习学案 苏教版高一必修二教材梳理 乡土情结教案设计(苏教版必修一) 苏教版必修二第三专题版块三《永志不忘》写作备课资料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检测题 《六国论》教案27(苏教版必修2)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结构分析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结构分析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重难点解析全集 苏教版必修三《秋水》教案20 苏教版必修一专题一《向青春举杯》学案(教师版 《老王》教案40(苏教版必修三) 《老王》教案43(苏教版必修三) 苏教版必修一专题一《向青春举杯》学案(学生版) 《长江三峡》教案20(苏教版必修三) 《秋水》教案19(苏教版必修三) 《发现》教案7(苏教版必修三) 必修5教材内容解析 必修4教材内容解析 《长江三峡》教案16[苏教版必修三] 必修二:专题三:历史的回声 《乡土情结》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1 苏教版必修一专题四《像山那样思考》学案(教师版) 《祖国土》教学反思 《北方》说课稿[苏教版必修三] 苏教版必修一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 苏教版必修三语文第四专题《寻觅文言津梁》复习学案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六国论 复习教案(一) 《六国论》教案及练习(苏教版必修二) 苏教版高二年级语文同步练习:《祖国土》 《老王》学案12(苏教版必修三) 苏教版必修二第二专题“慢慢走,欣赏啊”复习 苏教版必修一: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题一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专题复习提纲 苏教版必修二: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题二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专题备课记录 《鸿门宴》教案18[苏教版必修三] 17 少 年 闰 土之教材分析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专题“文明的对话”之《写作导引》 苏教版必修三语文教案合集 苏教版必修教材写作训练教案——第三章:记叙文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六国论 复习教案(二) 必修3教材内容解析2 苏教版必修一专题四《像山那样思考》学案(学生版)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复习教案 必修2教材内容解析2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材分析 7 祖父的园子之教材分析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八年级上“祖国在我心中”专题汇报会教案 高一语文必修三第二专题测试卷(人教版)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