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获得教养的途径》学案2

小编:

“获得教养的途径”专题学案

1. 知识链接

作者介绍

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1877-1962)是20世纪上半叶重要的德语作家之一,黑塞青少年时代经历,充满了反抗和冒险精神。他于1891年秋入毛尔隆神学校预备班,大半年后他逃离该校,立志要成为一名作家,其后几年的风风雨雨,使“这个热情的少年,终于被人世的艰辛磨练成一个堂堂男子汉,如果说不是成为一个英雄的话”。

1904年,小说《彼得卡门青德》的出版,使黑塞一举成功,两年后《在轮下》付梓,更巩固了他的声誉。黑塞的文学创作主要继承了19世纪浪漫主义的传统,而在20世纪初叶,现在注意文艺思潮正盛行欧洲文坛,黑塞的“古典”风格,使他拥有了“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称号。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黑塞出于人道与理性,接连撰写反战文章,然而战争机器一旦开动,任何罪恶都会披上爱国主义的堂皇外衣,黑塞发战的呼声显得那么不合适宜。1919年,大战结束后,黑塞发表小说《德米安》,该书像一股电流“十分准确地击中了时代的神经”,在战后德国一代青年中引起巨大反响。

1923年,黑塞加入瑞士国籍,这一决定使黑塞后来逃脱了德国的纳粹政权对他必然的迫害,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相对和平的瑞士使黑塞用艺术家的方式去建造一个精神空间,以此抵御战争对世界的毒化。1943年,他的巨著《玻璃球游戏》问世,这又是一部充满了自由与人道精神的作品。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 “他那些灵思盎然的作品——它们一方面具有高度的创意和深刻的洞见,一方面象征古典的人道理想与高尚的风格” 。

《获得教养的途径》节选自他的《黑塞说书》。

2. 字词积累

狭隘 给予 麻痹 戕害 时髦 慰藉 宝藏 符箓 望洋兴叹

3. 课前预习

仔细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①.什么是真正的教养?作者认为获得教养的途径是什么?

②.“世界文学”是什么概念?为什么研读世界文学对我们获得教养有如此重要的作用?

③.作者认为应该带着怎样的态度去阅读才能获得教养?作者倡导的是怎样的一种读书观?

④.为什么只有一部分人能够通过阅读获得教养?

4. 课后思考

围绕“获得教养的途径”这一话题,思考下列句子的深层含义。

①.对思想家或作家的每一部杰作的深入理解,却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

②.杰作常常不像时髦读物那么适口,那么富于刺激性。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

③.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

《师说》随堂练习

1. 辨析下列实词在各句中不同的含义。

师: ① 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 吾从而师之

③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传: 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③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2. 辨析下列虚词在各句中不同的含义。

之: ① 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③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④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⑤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所以: 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3. 指出下列加点的词的古今义。

① 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 吾从而师之

③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④ 今之众人

⑤ 师不必贤于弟

4. 翻译下列句子。

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③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师 说》 学案

1. 知识链接

通过多种途径查找相关资料,完成对下列材料的补充。

① 作家作品

搜集整理与韩愈相关的信息,补充下列材料。

韩愈(768~824)字退之,祖籍河北省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曾官至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郎。唐代著名的文字家,哲学家。他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以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

他的散文特点:

代表作品:

② 写作背景

搜集整理材料,归纳中唐时期的时代特点:

搜集整理材料,归纳本文的写作背景: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说:“由魏晋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③古文运动

韩愈和柳宗元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提出了“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什么是古文运动?

这里所指的“古文”是什么样的“文”?

韩愈在“古文运动”中都有哪些主张?

④解题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比“论”随便些。初中学过的《捕蛇者说》、《马说》等等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字怎么理解?

“师说”意即:

2. 预习要求(熟读课文,完成下列要求。)

①查字典、工具书,做到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②参照课文注释、查工具书、小组讨论交流,理解字、词、句、章的含义,初步理清文章内容。对有疑问的地方做好记录。

③查工具书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⑵.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⑶.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⑷.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⑸.犹且从师而问焉;

⑹.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⑺.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於此乎?

⑻.於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⑼.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⑽.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⑾.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⑿.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⒀.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⒁.不拘於时,学于余。

④探究讨论:本文提供给我们哪些获得教养的途径?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对这些观点你有哪些是赞同的哪些是否定的?为什么赞同?为什么否定?

经 典 的 力 量

教学大目标

组织学生探讨阅读经典的作用,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具体目标

1. 帮助学生通过了解人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2. 通过探究活动,明白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

教学方法

问题探讨法。

教学过程设计

获得教养的途径

[瑞士] 赫尔曼黑塞

1.课题导入

读书可以让我们学到知识,学到文化,但有知识,有文化,并不等于有教养,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获得教养的途径是什么?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的《获得教养的途径》,聆听大师的教诲。

2.研读课文,讨论问题

①.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学生带着问题齐声朗读第一段。

明确:“教养”即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是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

②.作者认为获得教养的途径是什么?

明确:研读世界文学。

③.经典作品和一般文学作品有什么不同?

明确: 经典作品是民族与人类文化的结晶,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它代表一个时代人文和语文的顶峰。从获得教养的目的出发,必须阅读杰作。

④.为什么阅读经典作品对我们获得教养有如此重要的作用?

阅读经典就是通过阅读大师们的重要作品,掌握大师们的思想成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完善自我,人生充实。

通过理解下列有关“杰作”的论述,进一步明确“杰作”的内涵。

⑴ 对思想家或作家的每一部杰作的深入理解,却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

明确:“思想家或作家的每一部杰作”本身就具有很高的人文和文学价值,如果能对杰作作深入理解,一定会在思想、思维方面得到有价值的启示。

⑵杰作常常不像时髦读物那么适口,那么富于刺激性。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

明确:因为杰作有巨大的思想价值和文化价值,如果仅仅肤浅地浏览,是不可能理解其精髓的,需要认真读,反复读并深入思考;而时髦读物往往用一些低俗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迎合读者。

⑶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

明确:“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指在阅读杰作时需要有追求文化的态度,只有怀着敬重之情阅读,才有可能获得教养。

⑤.作者认为应该带着怎样的态度去阅读才能获得教养?作者倡导的是怎样的一种读书观?(学生讨论)

明确:作者说“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作者认为要以对阅读爱的追求,对知识的敬重,对心灵完善的愿望,这样一种态度去阅读才能获得教养。

作者倡导的读书观是在有对阅读爱的追求,对知识的敬重,对心灵完善的愿望,这样一种阅读的态度之下,不追求书的数量,而只追求阅读者心灵的获得。

⑥.既然阅读可以使人获得教养,为什么只有一部分人能够通过阅读获得教养?

明确:作者以儿童的不同发展趋向为例,介绍了层次不同的两类阅读。一种是“多数缺少天赋的人”,他们把阅读当成自然而无足轻重的事,只能阅读低俗的文字。另一种是“为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风魔”的少数人,始终被“新的魅力”所吸引。只有第二种人才能够通过阅读获得教养,他们不断研读经典作品并逐步深入,他们的阅读过程就是心智成长的过程,他们面前的世界越来越广。

⑦.文中提到“每一位思想家的每一部著作,每一位诗人的每一个诗篇,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这些体验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

明确:反复阅读经典作品,能不断地有所发现,是因为经典作品是一个时期的最高成就,这些作品思想内蕴丰富,语言文字精致,像取之不竭的宝库。读者运用自己的经验深入阅读,就能不断的有所收获。人的经验在不断增长,阅读也逐渐深入,就能不断地有新的发现。

⑧.学生自由讨论:谈谈对自己影响较大的一篇已学课文或名著,谈谈自己从中学到了什么?

3.小结:文章阐述读书是获得教养的途径。作者先界定了教养的内涵:即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是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接着,说明研读世界文学,也就是通过阅读大师们的重要作品,掌握大师们的思想成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完善自我,人生充实,是获得教养的途径。最后,以儿童阅读的不同发展趋向和自己的阅读体验为例,为我们阐述了获得教养的必要性。

4.教后感:

师 说

韩 愈

教学目标

①归纳、积累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②通过探究活动分析作者的观点,了解获取教养的途径,培养敢于向世俗流弊挑战的精神和勇气。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活动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培养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的能力。

教学过程

1. 导入课题

《论语》中有一则:“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从师求学的道理,也就是“师道”。生活在中唐时期的韩愈对这个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让我们一起走进韩愈、走进《师说》。

2. 整体感知

课前同学们通过自读、查找相关资料、研讨和交流等途径,已经基本理解了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我们来大声齐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朗读要求:读音准确、断句正确、感情充沛。

学生齐读课文,教师评价。

3. 质疑,讨论,分析

从朗读这个角度看,同学们对这篇文章的内容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当然,尽管如此,我们还不能说我们已经读懂了韩愈的这篇文章。可能我们还有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下面请各小组把你们讨论交流后还难以解决的字、词、句方面的问题提出来。我们一起来解决。

生质疑。

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4. 随堂检测

大家提出的这些问题,对我们理解归纳课文内容都有很大的帮助。我这里有一组练习,也可以帮助大家归纳整理课文内容。我们一起来做一做。

5. 问题探究

问题一:我们这个专题的前两篇文章《获得教养的途径》和《劝学》分别告诉了我们哪些获取教养的方法?韩愈的这篇文章又提供给我们了怎样的获得教养的途径?

参考答案:

阅读世界文学中的经典作品可以使我们获得教养。

通过个人不断地努力学习,努力积累也可以使我们获得教养。

韩愈主张从师而学即“师道”。

问题二:韩愈有关“师道”的主要思想是什么?(请用课文原句回答)。

参考答案:

古之学者必有师。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圣人无常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韩愈主张多方面的向别人学习,向老师学习,向一切可以学习的人学习。

问题三:《师说》是韩愈针对时弊而写的一篇时文,唐代中期为什么会产生以相师为耻的坏风气?(结合课文内容,结合同学们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大胆地推测,可能有哪些原因?)

参考答案:

①随着封建等级制度的逐渐完备,尊卑贵贱的社会层次更趋分明。

②文人相轻的陋习顽固。

③社会风气的浮靡,经济发展,人们贪图享受,不思进取,不想学习。

问题四:虽然社会风气如此,但是韩愈仍能不顾流俗,指摘时弊。更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当时还有李蟠这样的青年才俊与他有着同样的追求。李蟠的哪些做法得到了韩愈的赞许?为什么他的这些做法能得到韩愈的称赞?

参考答案:

“年十七”:年纪虽轻,却能坚持追求真理。

“好古文”:喜好韩愈所倡导的以儒家思想为基本内容,取法先秦两汉文体的优秀散文。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能全面深刻的钻研儒家经典著作。

“不拘于时”:不被时俗流弊左右。

“学于余”:不以从师为耻。

韩愈反对浮靡的文风,倡导古文运动,而李蟠“好”的正是韩愈倡导的,所以得到赞许。在李蟠这个年轻人身上体现出了获得教养的哪些途径?

问题五:历史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现在正在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提倡终身学习,倡导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一篇一千多年前的时文对我们今天的求学有什么启发?结合文章中具体的一句话或者一个观点谈谈对自己的启发。

6.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大家已经领悟到,我们正走在青春的旅程上,我们有朝气、有活力、有思想,我们要继承优秀的传统,要敢于向世俗挑战,要努力使自己成为有教养的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生存质量,才能获得有价值的人生。

7. 教后感:

“获得教养的途径”专题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江苏省镇江市谏壁中学高一语文备课组

一、教材分析

1、正确解读本专题内涵。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本专题着重探讨三个问题:①读书的目的,即通过读书获得教养;②获得教养的途径,即自我学习和从师问道;③读书的可贵品质,即具有怀疑和创新精神。通过有效的探讨,让学生从基本的“读书求知”意识逐步上升到自我完善、服务人类的精神追求。

识字,不等于有知识;有知识不等于有文化;有文化,不等于有教养。教养即精神和心灵的完善,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有教养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我们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人要想从蒙昧走向智慧,从自然的人成为社会的人,成为有教养的人,只有读书学习,充分利用前人的知识积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应当具有终身学习的追求。

2、正确理解专题与板块之间的关系以及板块与板块之间的关系。

本专题的核心是“获得教养的途径”,对问题的探讨必须在这一主题的总领之下。黑塞文章的中心意思是阅读经典,这是获得教养的最有效的途径,解决的是读书的目的的问题。荀子和韩愈的文章主要从自我学习、求师问道这两个途径来获得教养,解决的是怎样获得教养的问题。王梓坤的文章则是从更高层次上关注经典的阅读,从而形成可贵的质疑和创新的阅读精神,这是最重要的教养之一。三个板块之间存在着一种必然的逻辑关系,层层递进,不断深入。

二、教学设计

1、对问题探讨这一呈现方式的解读。

问题探讨主要着眼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发展理性思维,培养批判意识。

问题探讨学习方式侧重的是“探讨”。在文本阅读中,借助教科书预设的问题,引发学生学习文本。教师要引导学生尊重文本,通过文本的语言和文学内涵,理解和感悟作者的观点和情感,领会作者的表达方式,从中获得语言素养和人文素养。

问题探讨可采用通常的讨论交流、质疑论辩、比较辨析、假设推理等方法。变接受式学习为自主学习,需要激发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要求学生通过阅读体验和思考研究得出自己的结论。作为学习主体的个人,首先要有探究的意识,懂得通过自主探讨获得的能力是最有价值的语文素养。学生通过对专题学习材料作多角度的富有创见的阅读,尽可能深刻全面地思考遇到的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开展合作探究。只有培养学生个人的探究意识,才有可能培养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而合作探究才会成为一种可能。

探讨问题,需要学生在阅读中有独立思考意识。阅读文本,就是和作者作心灵对话,这种心灵对话的价值不仅在于沟通和理解,更在于积极思维推进了人透视问题的深度,拓展了人的观察视野。课改要求有创见地阅读。学生通过文本阅读能发现问题,对学习材料作比较辨析,对问题作假设推理,在探讨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一思维过程中,他的发现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探讨中,讨论交流和质疑论辩作为平等的对话方式,已经在课堂教学中广泛运用。我们在教学时要求实效,注意在探讨中重点解决主要问题,并把问题引向深入,引发每位学生的积极思维。小组讨论要调动每位学生参与的热情,既要扣紧学习材料,也要善于借助其他材料探讨,关键是调动积极思维。在交流讨论中也要注意培养平等对话意识,培养倾听意识,培养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教科书预设的探究题既是解读文本的钥匙,也是揭示学习方法的例子。我们认为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在学习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进而自主探究,不仅仅在课堂,也把这种探讨问题的方法运用到一切阅读中去。

2、问题探讨学习方式在本专题教学中的运用。

本专题的教学目标

①通过探讨了解学习之道,了解人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②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

③学会质疑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习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

问题探讨学习方式在本专题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①第一板块学习材料重点谈“经典的力量”。出发点是一个“读”字。

为什么作者强调阅读经典作品?

读书学习,“读什么?”是个基本问题。作者认为阅读经典是获得教养的主要的途径。为获得教养,先要了解学习的作用,明白学习的要求。文章开宗明义,建议人们多读书,读经典著作,强调从“世界文学”中汲取营养,获得教养。

经典作品的作用为什么不同一般?

经典既是民族与人类文化的结晶,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它代表一个时代人文和语文的顶峰。从获得教养的目的出发,必须阅读杰作。一个人在青少年时代所读的书注定要影响他的一生,对他的人文素养构成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甚至能决定他一生的审美追求。所以,人应当在学习的起始阶段就注意打好精神的“底子”,确立一生阅读的方向。作者在这里特别谈到阅读的效率问题。他指出,有的人一生只读过十来本书,却成为真正的读书人,这是因为他们有追求,会选择,是“用心在读”;而有的人“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深入理解思想家和作家的杰作,能激发学习者产生鲜活的有价值的思想。

这个问题可以生发以下问题:为什么前辈学人总是提醒我们读经典作品?每个时代都有不计其数的文学作品,为什么很多东西被淘汰,无法流传?有些文学作品轰动一时,为什么才过了十来年就没有人再提及?为什么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文学史?为什么每个民族尊奉的作家往往也是世界的?中国的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和鲁迅,俄罗斯的普希金、托尔斯泰,法国的司汤达、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西班牙的塞万提斯等,他们的作品,不但在本国流传,也产生了世界的影响,滋养了无数的人。为什么经典作品能陶冶人的情操?

作者倡导的是怎样的一种读书观?

黑塞认为“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价值”,这句话阐述的是阅读的态度。阅读杰作,特别是读那些有久远影响、有世界声誉的杰作,要有崇敬之心,庄重之感,如果没有一种敬重之心,是难以体会到杰作的伟大的。 黑塞阐明了一个认识,即问题不仅在于多读,更在于“爱的阅读”、“敬重知识”和 “心的教养”,——因为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教养,只有“用心”,阅读效率才能得到提高。在具体的阅读方法上,作者主张“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

思想家和作家的著作,“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原因是什么呢?

学会读书,懂得运用自己的经验深入阅读,融会贯通,就能发现经典作品的独特魅力。而人的经验不断增长,阅读不断地深入,就能不断地能从名著中有所发现,这就是所谓的“常读常新”。

探讨这个问题,可以请同学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来谈。许多同学在高小到初中阶段读过中国古代名著,可是到了高中以后,他对这些名著会有新的认识和评价。教学时可举中国古典名著的阅读为例。如《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少年读此书,可能仅仅为其中的情节人物所打动,而有了一定的修养和阅历后,重读此书,可能就会从历史变迁、政治谋略、外交智慧等方面去解读了。其他如《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等,高中时代重读,体会和少年时代已经大不一样,而人生每个时期都能从中汲取营养,这就是经典的力量。

②第二板块内容的核心是论求学之道,议论的出发点可以用一个“学”字概括。

两篇文章都是中国传统的典范文章,历久不衰,正可以说明“经典的力量”所阐述的内容。《劝学》讲的是学习的基本道理,从修身立德的角度出发,更多的谈的是个人的学习;而《师说》讲的是从师而学,涉及到个人与外部的联系。对青少年而言,这是获得教养的主要的两种途径。

指导阅读应首先让学生借助工具书,梳理词句,理清基本意思。强调积累,培养自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其次要弄清几个问题的关系,围绕“获得教养的途径”这个中心,对学习内容作整体探讨。比较可行的方法是让学生发现两篇文章的内在关系,引导他们注意文本中的语句,从中找出古人对学习规律性的认识。

两文都谈到学习的重要,那么正确的学习目的究竟是什么?

《劝学》认为学习的本质其实是“改变自己”;“学不可以已”,永远不停止,也即常言所说的“活到老,学到老”。《师说》中认为学习是为了闻道解惑。作为现代人,黑塞论述得更全面,他认为读书学习是获取教养的途径,是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 并非是为了提高某种能力或本领(因为那样的学习过于功利),而在于寻找生活的意义,也就是说,学习者需要有自己的精神追求。没有追求的学习是低效的学习,只能满足一般的生存需求。

这两篇文章都是古代作品,为什么至今还能有生命力?

《劝学》是两千多年前的著述,至今读起来,仍然觉得很有道理。虽然时代变了,学习的条件和环境都大大地变了,可是我们可以看出,荀子论述的基本规律,对今天的学习仍然有指导意义。而正因为它已经为两千多年的实践所验证,所以更具有权威性。《师说》是一千多年前的“时文”,作者是针对社会上不肯从师而学的坏风气展开论述的,可是文章也流传千年,因为作者揭示的是读书人的通病(或者说是人性的弱点),所以至今仍然能从中感受强烈的针对性。韩愈的文章是写给李蟠的,他写作本文时并没有想到文章会流传后世;而我们在阅读时不得不联想到当今的社会风气,从中能发现颠扑不破的基本真理,这也说明了经典的力量。《师说》在结尾处称赞李蟠,一是嘉许李蟠“好读书”,其实称赞的是他“六艺经传皆习之”,从中也可以看出韩愈也是主张读经典的;二是嘉许李蟠的“不拘于时”,“时”指的是不肯从师而学的坏风气,李蟠从师而学,所以学业精进,有所成就。从今天人们发表意见和评论的动因看,两文的作者也有可能都是针对当时的社会风气而发议论的。

在这一部分,探讨时还可以提出如下问题:如何认识学习的阶段性?“童子之师”与“读经之师”真的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吗?从终生学习的目标看,我们目前的“学业”起的是什么作用?如何提出进一步的学习目标?青出于蓝而青于蓝,从师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超越。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

③第三板块谈“思”,重点是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问题。相对于前两个板块而言,从“获得教养”这个意义上说,“独立思考”是更为重要的能力。

《贵在一个“新”字》重点谈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及如何通过独立思考实现创新。作为介绍学习方法的普及读物,本文通俗易懂。但是相对于“读”和“学”,独立思考的内涵更为丰富,论述问题既有深度也有广度。在教学中宜让学生自行展开探讨,能提出问题并作较为深入的思考。

作者认为培养“独立思考”这种能力需要哪些条件?为什么文章的题目是“贵在一个‘新’字”,而文章却并没有具体地谈“创新”?他的论述对社会科学研究有用吗?能否找出一些实例?为什么作者把独立思考的素质看得如此重要?他介绍的方法对我们的学习有哪些启发?

在探讨中要联系学习实际,特别是有说服力的个案个例,教师也可以提供教学中的得失。

学生探讨有可能发现以下基本结论:落后的学习方法是因为有落后的教育观念。文章作者从正面阐述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也可以从反面观察出“学而不思”的弊端。关于如何培养独立思考素质,作者提出四个基本条件:要有怀疑精神,要重视积累,注重方法,勇于实践。四个方面互相联系,互相促进。

文章指出,许多实践活动的共同要求是“创新”,具体表现为发现新事物,建立新理论,发明新技术,写出新作品等等。没有怀疑精神,就不会有独立思考,没有独立思考,就不会有发现,也就不可能创新。要创新,就必须在思维上有突破,就要有对旧有的思想观念、习惯做法质疑和批判的精神,这就必须独立思考。作者不需要把笔墨花在论证“创新”如何重要上,因为在改革发展的时代,这几乎是众所周知的了。

文章主要就自然科学研究谈独立思考,实际上独立思考精神在社会科学研究方面更为重要。哥白尼和布鲁诺的日心说,达尔文的进化论,虽然发现本属自然科学领域,但是都引起过宗教政治势力的镇压和攻击。中国古代稍稍有独立思考意识的读书人,都会被视为异端。汉代王充的《论衡》中有《问孔》、《刺孟》篇,不得读书人的喜欢,晋代嵇康因为一句“非汤武而薄周孔”而遇害,明代李贽因不赞成“以孔子是非为是非”而下狱。为什么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后来没有得到发展,由此可见一斑。从康梁的变法到五四运动,从“百家争鸣”到“两个凡是”,中国的改革开放之所以那样艰难,就在于具备独立思考素质的知识分子过少。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之后,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思想解放运动,才逐步倡导了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的根本目的,就是尊重客观存在,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中国要发展,走改革开放之路,思想解放是关键。中国教育落后,主要在于灌输替代了独立思考。

无论在具体的学习还是研究,“不思想”终将一事无成,充其量只能得“死的知识”,只有独立思考才有可能获得教养,获得智慧。

随着探讨的深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中国文化教育的大背景。结合这个大背景,本专题的探讨可能会有深度和广度。如,中国古代注意到“学”和“思”的关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但是究竟有没有“不唯上,不唯尊,只唯实”的独立思考?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否提倡独立思考?为什么中国社会近五百年在人文科学方面没有对人类作出有价值的贡献?为什么没出现世界级的伟大科学家?中国经济发展滞后和教育有没有关系?中国人的教育观念存在什么问题?中国高等教育中,文科理科所占比例为什么和发达国家相反?为什么世界上只有中国有一句“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探讨的大背景。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学生会发现有价值的问题,会积极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相关推荐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2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参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1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3 我教《获得教养的途径》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5 《获得教养的途径》学案4 《获得教养的途径》导学案5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3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4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0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4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8 我教《获得教养的途径》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2 《获得教养的途径》《劝学》教案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学反思 《获得教养的途径》学习目标 《获得教养的途径》导学案3(教师版) 《获得教养的途径》难点知识剖析 《获得教养的途径》专题创新阅读 《获得教养的途径》一体化教学案(学生版) 《获得教养的途径》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5(苏教版必修1)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1 苏教版必修一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 最新高二语文上册获得教养的途径同步练习 高一语文课后练习题:获得教养的途径(附参考答案) 苏教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同步练习:获得教养的途径 学习兴趣培养的途径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 实践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实践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多途径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小学生写作兴趣的几个途径 培养小学生写作兴趣的几个途径 朗读训练-语感培养的最佳途径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的途径 实施语文能力早期培养的途径和措施 培养学生良好素质的有效途径_语文论文 ·阅读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途径_语文论文 提高识字教学效果的途径 说写训练的有效途径 朗读增量的有效途径 减轻学生负担过重的途径 案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 课程整合的途径与方式 说写训练四条途径 说写训练四条途径 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途径 语感训练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试论小学生素质提高的途径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也谈提高写作教学质量的途径 口语交际训练的几种途径 教学反思——教师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 说写训练四条途径 “辩论式”学习──优化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语文课渗透美育的几条途径 模仿是小学生习作的有效途径 “生字袋”──课外识字的有效途径 多途径引导习作,激发习作的乐趣 探索语感教学的有效途径_语文论文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途径_语文论文 低年级口语交际训练的途径 《幽径悲剧》教案2 发掘语文教材中趣味信息的途径 拓展语文作业的途径_语文论文 《幽径悲剧》学案2 愉快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创设多种途径激发自主学习 《小学阅读教学学法有效途径新探》 探索语文教学管理科学化的途径_语文论文 日记教学——小学启蒙作文教学的途径_语文论文 体验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_语文论文 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 拢,放,拢——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条途径 探寻新课程理念下,超大班额的语文教学的途径 探索小学作文教学的最佳途径_语文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提高儿童素质的途径、方法 提高高年级口头训练效率的途径 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途径和方式 游戏教学—小学低年级巩固字词的有效途径 寻找更适合每个学生的作文途径_语文论文 试论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途径与方法 用“求异法”答选择题的途径_语文论文 高考作文获得高分的五字要诀 阅读是获得知识有效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 从生活到作文的最佳途径——日记_语文论文 探究识字方法拓宽启蒙识字途径 教案教学设计 新课改化学论文-化学实验是实现创新的重要途径 写日记是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 勤积累,多表达--提高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社会化:中学作文教学转轨的重要途径_语文论文 新课程标准下低年级学生识字的途径与方法 新课程标准下低年级学生识字的途径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