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语文人教版上册第一单元《沁园春·雪》导案

小编:

年 级:九年级上 主备人:谢小红 课型:新授课

导学目标

1.积累重要字词,背诵默写本词。

2.品味精练优美的语言。

3.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4.感受冰雪形象以及雪山、雪原的雄浑壮美,认识毛泽东的宏大气魄。

重点难点

1.品味精练优美的语言。

2.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其中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3.感悟毛泽东宏大气魄的精神境界。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著有《毛主席诗词》、《毛泽东选集》(5卷),遗墨辑有《毛泽东书信手迹选》、《毛泽东题词墨迹选》、《毛泽东诗词手书》等。

2.写作背景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3.“词”的常识

词,又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

一首词称为一阕(片);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片)。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沁园春: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家园,后来被外威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名由此而得名。

词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91字以上为长调,58字以上至90字为中调。中、长调按音节一般分成两部分。

预习导学

一、 导入设计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歌咏过那洁 白如银的雪景。像唐朝岑参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又如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还有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高骈的“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还有宋朝胡仔的“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元朝黄庚的“江天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等等,举不胜举。毛泽东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雪》就是咏雪的名篇。

二、预习检测

1.(1)读准字音

惟余莽莽(mǎng) 分(fèn)外妖娆(ráo) 红装素裹(guǒ)

折(zhé)腰 风骚(sāo) 成吉思(hán)数(shǔ)风流人物 今朝(zhāo)

(2)本文选自《毛泽东诗词集》,作者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韶山冲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著有《毛主席诗词》《毛泽东选集》等。

(3)词,又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卜算子》、《水调歌头》等。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今天学习的课文“沁 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2.读:阅读课文,并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1)自渎。(2)小组内角色朗读。


女领:《沁园春·雪》

1936年2月

毛泽东

男领:北国/风光,(豪迈,高而慢)

齐: 千里/冰封——(拉长),

万里/雪飘。↗(高昂)

女: 望——(拉长)/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男: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慢)

女: 山舞/银蛇,

原弛/蜡象,

男: 欲与/天公/试比高。(高昂)

女: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慢)

齐: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男: 惜——(拉长)/秦皇/汉武,↘(低沉)

略输/文采;(慢)

女: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慢)

男: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齐: 只识 弯弓/射大雕。↘(低,慢)

领: 俱/往矣——(慢,拉长),

齐: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高昂,坚定)


3.思:结合书下注解,掌握词的字面意思,把握词的内容。

上阙: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热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下阙:评论历代帝王,歌颂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三、自主学习:

(一)品读上阕

1.上阕可分几层?请在书上作标注,并写出每层大意。

2.逐层理解上阕

①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②“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像白象在奔跑?

③“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二)品读下阕

1.下阕可分几层?请在书上作标注,并写出每层大意。

2.逐层理解下阕:

①说前两句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

②“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③“俱往矣 ”一句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风流人物”指什么人?最后两句有何含义?

④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四、合作探究

五、展示点评

(一)品读上阕

1.上阕分几层意思?理出写景顺序。

分三层:第1层(从开头到“万里雪飘”)总写北国壮丽雪景。

第2层(从“望长城内外”到“欲与天公试比高”)具体描写北国风光。

第3层(从“须晴日”到上阕结束)想象雪后晴天的美丽景色。

(教师小结:上阕北方写雪景,赞美祖国大好河山。)

2.逐层理解上阕

①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从总写的角度描写北方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视野的辽阔。“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诗人登高远望,眼界极为广阔,但是“千里”“万里”都远非目力所及,这是诗人的视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扩展,意境更加开阔,气魄非常宏大。】

【板书】总写:冰封(静)千里、雪飘(动)万里——实写

②“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像白象在奔跑?

“望”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

【点拨】“望”字以下是雄伟的景观。“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雪花飘飞是动态,说山原在“舞”、在“驰”是形象地写出了万里雪飘,变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

【板书】具体:长城—惟余莽莽、大河—顿失滔滔(静),群山—银蛇舞、高原—蜡象驰(动)——实写

③“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须”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一句,谈谈你最强烈的感受!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要点点拨:“须”字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写出了雪后景象的清朗、娇艳、多姿多彩。

教师示范朗读:看,红日冉冉升起 ,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苍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

【板书】想象: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虚写

(二)品读下阕

1.下阕可分几层?请在书上作标注,并写出每层大意。

分三层:第1层(前两句)束上启下。

第2层从(中间七句)评论古代帝王。

第3层(从“俱往矣”到结束)赞美当代英雄、

2.逐层理解下阕:

①问题:说前两句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

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

“江山如此多娇”总结上阕写景,“娇”字表现女性美,与上文“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引”字引出下面评古内容,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使得古往今来无数英雄人物为之倾倒。

【板书】过渡:江山多娇、英雄折腰

②“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的弱点。“略”、“稍”、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略输”、“稍逊”、与“只识”,前二者与后者比,褒贬的程序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板书】评古: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成吉思汗—只识射雕

③“俱往矣”一句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风流人物”指什么人?最后两句有何含义?

“俱往矣”一句,意在用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来突出今天的革命英雄,三个字结住评古,气势逼人。“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这里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当时毛泽东确立了在党和 红军中的领袖地位,正欲东渡黄河,大展宏图,因此“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正表现了毛泽东同志这种“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豪情。“风流”不单指建功立业、打江山,还指有文采、有欣赏水平。

最后两句的意思应是:如果数点一下真正才华横溢、文采飞扬、能够领略和欣赏江山秀美的人,还得算是今天的革命英雄、革命领袖,当然也包括我喽!

【板书】颂今: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④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明确:作者以“往昔”与 “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表现全词主旨的诗句是什么,请同学们谈谈理由。

(重点引导学生讨论“风流人物”的含义)

要点点拨:(1)表现全词主旨的诗句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说真正称得上英雄人物的,是今天的无产阶级人民大众。赞颂无产阶级人民大众,这正是作者写这首词的立意所在。

(2) 总结历史的经验,毛泽 东强调中国的命运必须掌握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手里。所以在词的末尾宣告:今天的无产阶级人民大众,才是真正的英雄人物。

六、教师小结

这首词热情赞美祖国壮丽河山,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励人们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词的画面妖娆雄伟,意境壮阔,气势磅礴,感情奔放,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是中国词坛杰出的咏雪之作。

七、作业设计

1.写出含“雪”的四句古诗词。

北风卷地白草拆,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

“孤舟蓑笠翁,独 钓寒江雪” (柳宗元)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

2.指出下列句子所用 修辞。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夸张)

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借代)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拟人、比喻、对偶)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夸张)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拟人)

稍逊/风骚。(借代)

只识弯弓/射大雕。(借代)


3.背诵本首词

第二课时

导学目标

1.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2.通过诵读进一步领会词人的伟大胸襟和远大抱负。

导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1)作业检查

(2)小组比赛,看哪组同学能把本文背诵得又好又流畅,然后全班齐背。

二、自主学习

1.这首词表现了白雪皑皑的一个银色世界,作者用了那些词来表现洁白的?

2.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请根据下面提示说说其表达效果。

(1)“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运用 手法,写出了 。

(2)“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运用 的手法,以一个特征性的动作代指 ,具体可感,并增添了对人物的戏谑之意。

(3)“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用 的手法, 。

(4)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除了运用夸张的手法外,还运用 手法。“惟余莽莽”表现了 的意境,“顿失滔滔”表现严寒之下,黄河 的样子。“长城内外”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是自西向东,广袤千万里,正与前面的诗句“ ”、“ ”两句相照应,可以看出作者如同顶天立地的巨人,显示了作者 的胸怀, 的气魄。

3.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联系前面的内容谈谈自己的感受。

4.这首词有哪些词用得准确精炼、极富形象、饱含感情。请选取一二处,联系具体词句谈谈自 己的感受。

5.品味“惜”字的丰富含义。

四、合作探究

五、展示点评

1.这首词表现了白雪皑皑的一个银色世界,作者用了那些词来表现洁白的?

明确:冰、雪、银、蜡、素。

2.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请根据下面提示说说其表达效果。

(1)“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北国冬季寒威之烈。

(2)“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运用借代的手法,以一个特征性的动作代指军事武功,具体可感,并增添了对人物的戏谑之意。

(3)“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用比喻的手法,既形象又增加了动感。

要点点拨:“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化静为动,有三方面因素:

①视觉因素。作者站得高,看得远,山丘连绵起伏,远看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

②精神因素。作者意气风发,因而在他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气勃勃。

③时代因素。中国革命正在蓬勃发展,中国人民正在奋起抗日,赋予群山、高原以顽强的 性格,可以体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可说可不说)

(4)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除了运用夸张的手法外,还运用对偶手法。“惟余莽莽”表现了苍茫的意境,“顿失滔滔”表现严寒之下,黄河突然被冰封住的样子。“长城内外”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是自西向东,广袤千万里,正与前面的诗句“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可以看出作者如同顶天立地的巨人,显示了作者博大宽广的胸怀,雄伟旷达的气魄。

【补充】(1)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是我国历史有所作为的杰出帝王的代表。此句运用对偶的手法,不仅句式整齐,而且典型地概括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作者对他们的评述,唤起我们对这些帝王历史功过的无限联想,丰富的历史形象构成长长的历史画卷,针对性地批评古代帝王的不足。

(2)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千里”、“万里”是互文,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在大雪中赏雪,充满了豪迈的情趣。

(3)“欲与天公试比高”,一个“欲”字把“山”“原”人格化,生动地写出它们雄心勃勃的精神面貌和昂扬奋发的气概。

3.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联系前面的内容谈谈自己的感受。

明确:上阙写景部分,严寒的冬天没有一点凄凉枯槁,恰恰相反,使人的乐观使北国冬天的风光雄壮朴素美丽动人,令人心气豪爽,精神奋发,虽然句句写景,可是抒情的味道很浓重。下阙评论人物,不流于枯燥,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有理有情,极有分寸。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

4.这首词有哪些词用得准确精炼、极富形象、饱含感情。请选取一二处,联系具体词句谈谈自己的感受。

明确:动词——封、飘、望、舞、驰;引、惜、输、逊、识。

形容词——莽莽、滔滔。

副词——惟、顿、略、稍。

修辞——比喻、对偶、拟人、借代。

学生各抒己见后,展示资料:

这首词的语言非常凝练、贴切,极富表现力。

全词仅114字,就清晰地勾画出一幅北国风光图,极有分寸地评论了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人物,抒发了诗人的抱负。

词的上片一个“望”字,既准确地描绘了诗人观察景物的位置──登高望远,又有力地领起以下各句的景物描写。

写想像中的雪后天晴、红日高照的美好景象时用一个“看”字,把诗人欣然观赏之状、无限赞叹之情表达得细致入微。

动词“封”“飘”“舞”“驰”,形容词“莽莽”“滔滔”,都极富形象。以“舞”字形容雪披群山似“银蛇”逶迤曲折,以“驰”字形容白雪覆盖的高原如“蜡象”奔腾耸动,极为传神地把冰封雪盖的群山高原写活了,赋静景以动态,使之生机勃勃。

同是起修饰限制作用的副词,“惟”字强调了白茫茫的一片是惟一的景象,其余什么也看不见了;“顿”字强调黄河上下一下子失去波涛滚滚的气势,突出天寒地冻、河水结冰之速。

词中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方法。(见前一题)

雪景以“白”为特征,词中却未写一个“白”字,而用“冰”“雪”“银”“蜡”“素”等,使一个为大雪所覆盖的洁白美丽的广阔世界尽现眼前。

在下片的议论中,一开始就用“引”字把“江山”和“英雄”联系起来。接着用“惜”“略输”“稍逊”“只识”等词语,既不全盘肯定,又不一笔抹煞,把诗人对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肯定中寓有批判的情感,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

“竞折腰”“弯弓射大雕”,不仅使议论形象化,而且使人浮想联翩。“俱往矣”三字,将几千年封建社 会历史及一系列封建帝王一笔带过,转而歌颂“今朝”的“风流人物”,笔力千钧,意味深长。

小结:这首词以“北国风光”起句,再先“望……”后“看……”,继而由“引……”至“惜……”,最后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收尾,一气呵成。特别是上、下片分别以“望”字和“惜”字统领七个短句,一笔贯通,极有气势。词中又多短句,并以四字句为主,因而节奏鲜明。这就使全词在韵律上也颇显豪放的风格。

5.品味“惜”字的丰富含义。

要点点拨:第一,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英雄人物,同时也就肯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第二,委婉的批评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欠缺;第三,他们的不足是由于时代、阶级局限造成;第四,表现了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

六、归纳小结

《沁园春 · 雪》全词融写景、抒情和议论于一体,把写景咏史巧妙地结合起来,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歌颂当代英雄,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感情和伟大的抱负,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博大胸怀,具有扣人心弦的力量,成为一首气吞山河、雄视千古的“绝唱”。

七、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写过一首题为《江雪》的(投影:“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五言绝句描写了冰封雪冻的千山万径,寒江垂钓的孤独渔夫,言简意深,请同学们分析,这首诗与《沁园春.雪》在感情基调上有什么不同?

柳宗元因参加革新运动失败而遭贬,他的政治思想和远大抱负不能实现,内心的苦恼与愤懑反映在诗中,就是那个卓尔不群、孤芳自赏、“独钓寒江雪”的蓑笠翁。而毛泽东的词作大气磅礴,格调高亢,充满了热爱祖国河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这种差别,主要是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境遇,特别是胸怀的阔狭造成的。

八、教学反思

    相关推荐

    第一单元第1课 沁园春 雪 教案 《沁园春·雪》导案 九年级上册第一课《沁园春·雪》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雪》导学案 高一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练习《沁园春·长沙》 苏教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练习《沁园春·长沙》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学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沁园春长沙》知识点整理 《沁园春雪》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学案 《沁园春雪》导学导练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教案 第一课 沁园春 雪 《沁园春·雪》导语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沁园春 雪》教案1 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第一课时教案 《沁园春 雪》学案 新人教版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沁园春.雪》教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沁园春·雪》教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沁园春.雪》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教案设计 第1课《沁园春 雪》学案 新人教版 人教版九年级上《沁园春·雪》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说课稿 《沁园春·雪》学法导引 《沁园春·雪》学法导引 《沁园春·雪》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沁园春·雪》同步练习及答案 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 沁园春 雪 《沁园春·雪》学习指导 《沁园春·雪》学法引导 《沁园春·雪》朗读指导 人教版初三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说课稿 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 雪》教案 沁园春•雪(教案) 孙伯中学九年级第一单元第课《沁园春•雪》教学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1、沁园春 雪(教案) 《沁园春 雪》教案 《沁园春 雪》教案 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 沁园春 雪 沁园春·雪 沁园春 雪 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 第十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沁园春雪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沁园春·雪 《沁园春 雪》 沁园春 雪 沁园春·雪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教案:沁园春·雪 《第1课 沁园春·雪》教案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同步练习:沁园春长沙 第1课《沁园春 雪》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沁园春 雪》教案1 《沁园春 雪》教案2 《沁园春雪》教学案 《沁园春·雪》教案10 《沁园春 雪》教案3 沁园春 雪2 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雪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沁园春 雪》教案2 《沁园春 雪》教案4 《沁园春·雪》教案23 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 雪》赏析 《沁园春 雪》教案4 《沁园春 雪》教案3 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 沁园春 雪》教案. 初三语文上册《沁园春·雪》教学反思 《沁园春 雪》教案3. 《沁园春·雪》教案1 《沁园春 雪》教案4 《沁园春 雪》教学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试题 沁园春 雪 沁园春 雪4 沁园春 雪8 沁园春 雪6 初三上册语文《沁园春雪》 教学设计 沁园春 雪1 沁园春 雪3 沁园春 雪9 沁园春 雪10 《第1课 沁园春 雪》教案2 初级中学2014届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导学案 中学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教案 九年级语文《沁园春·雪》教案 人教九上 《沁园春 雪》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沁园春雪》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沁园春·雪》学案 《沁园春雪》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