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河中石兽》教案6

小编:

第25课 河中石兽


教学目的:

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作者,梳通文意。

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纪昀,字晓岚。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学部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因获罪遗戍乌鲁木齐。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上学上贡献很大。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选自《阅微草堂笔》,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

《河中石兽》记载的是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河中石兽》一文,从中找出答案。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结合注释,读准字音,积累词语,理解大意。

一、读准字音

圮(pǐ) 募(mù) 棹(zhào)柿(fèi) 湮(yān) 啮(niè) 溯(sù) 欤(yù)

二、在阅读中积累下列词语:

1. 古今异义

并:古义:一起 二石兽并沉焉。 今义:并列

阅:古义:古义:经历 阅十余岁 今义:阅读

是:代词 这 是非木柿 今义:判断词 是

盖:古义:发语词 盖石性坚重 今义:有遮蔽作用的器物

但:古义:只 但矢其一 今义:表转折 但是,却

2. 一词多义

岂有为暴涨携之去 离去

西蜀之去南海 距离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被

为 必于石下迎水外啮沙为坎穴 成为

橘生于淮南则为橘 是

为其来也 在

3.词性活用

三、探究结构

第一层:和尚重修庙门难寻石兽;

第二层:讲学家认为石兽已深埋;

第三层:按老河兵指引找到石兽;

第四层:阐述遇事不能主观之理。

二、探究中心

1.这个故事说有了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通过寻找倒塌的河里的石兽的故事,说明了任何事都不能根据主观推断的道理。

总结固趣:

布置作业

深入阅读课文,并对课文作个性理解。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进一步理解文意。

教学内容与步聚

情景激趣

纪昀,字晓岚,他身子很是肥硕,生平最畏暑热;做总裁时,在馆内校书,适值盛夏,炎酷异常,他便赤着膊圈了辫,危坐观书。巧逢乾隆帝踱入馆门,他不及披衣,忙钻入案下,用帷自蔽,不料已被乾隆帝瞧见,传旨馆中人照常办事,不必离座,馆中人一齐遵旨。乾隆帝便踱到纪昀座旁,静悄悄的坐着。纪昀伏了许久,汗流浃背,未免焦躁起来,听听馆中人寂静无声,就展开了帷,伸首问众人道:“老头子已去么?”语方脱口,转眼一瞧,座旁正坐着乾隆帝,这一惊正是不小。向着他道:“纪昀不得无礼。”纪昀此时只得出来穿好了衣,俯伏请罪。乾隆帝道:“别的罪总可原谅,你何故叫我老头子?有说可生,无说即死。”众人听见这句上谕,都为纪昀捏一把汗。谁知纪昀却不慌不忙,从容奏道:“老头子三字,乃京中人对着皇帝的统称,并非臣敢臆造,容臣详奏。皇帝称万岁,岂不是老?皇帝居兆民之上,岂不是头?皇帝便是天子,所以称子。这‘老头子’三字,从此流传了。”聪明绝顶。乾隆帝拈须笑悦。

从这个故事看,纪晓岚为人机智,善于强词夺理,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他记载的“河中石兽”,居然会逆流而上,它是真的吗?本节课我们将在进一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加以探讨。

探究固趣

第二步,精读课文,翻译课文,探讨文意。

一、学生翻译课文,老师讲评较正

沧州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边,庙门 倒塌到河里,(门旁)两只石兽也一起沉到河里了。经历了十多年,和尚募集到了一笔钱,(决定)重修(庙门),便到河中寻找那两只石兽,居然没找到,认为石兽顺着河的方向冲到下游去了。便划着几条小船,拖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一点踪迹也没有?有个学究在庙里开馆执教,听到这件事便嘲笑说:

“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 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了走呢?石头的特性是坚硬而沉重,泥沙的特性松散而轻浮,石兽埋没在泥沙上,就会越沉越深。顺着河流往下游去寻找它,不是荒唐吗?” 众人信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论断。

一个老水手听了学究的话后,又嘲笑说:“凡是河中失落的石头,都应该到河的上游去寻找。”正因为石头的特性坚硬而沉重,泥沙的特性松散而轻浮,(所以)水流不能冲走石头,它的反冲的力量,一定会在石头迎水的地方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半身空着时,石头一定会倒在陷坑中。像这样再冲击,石头又向前再转动。这样一再翻转不停,于是石头会反方向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去寻找它,固然荒唐;在石兽掉下去的当地寻找,不是更荒唐吗?”

按照老水手的说法去找,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游地方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还多着哩,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二、课堂探究:

1.故事对石兽的位置的看法各是怎样的?理由是什么?

明确:

⑴寺僧以为石兽被水冲到下游去了,理由,水有冲击力,将随水流而下。

⑵讲学家认为石兽在下沉处深埋,因为石头坚硬沉重,沙子松散,石头埋没有在沙里一定会渐渐地沉下去,越来越深,只能就地挖下去找。

⑶老河兵认为石兽已逆流而上,因为石头坚硬沉重,沙子松散,水不能溃走石头,水的反冲力一定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沙成为洞穴,渐渐地越冲越深,石头就会倒在这个洞穴中。像这样再冲,石头再转,一直转不停止,石头就反而逆流而上。

2.为什么寺僧与讲学家的看法是不对的,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

明确:寺僧按照水冲物的常理,只考虑了流水,没有考虑石兽、泥沙的关系。讲学家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而老河兵有实践经验,综合考虑了石兽、泥沙与流水的关系。

3. 你认为课文讲的故事是真实可信的吗?为什么?

总结固趣

布置作业:

预习《小圣施威降大圣》,要求能概述文章内容,拟出不懂或有质疑之处。

趣味教学资料

水中石兽真会向上游

吴德锋

纪昀(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是出名的清人笔记小说之一。蔡元培先生将它与《红楼梦》、《聊斋志异》鼎足并列为“有清一代三大小说”。《阅微草堂笔记》中的《河中石兽》这个故事,颇负盛名。

近来有人对纪昀的这个说法,表示怀疑。理由是石重水轻,无论如何,沉于水中的石兽,只可能顺流而下,决不可能逆流而上。他们认为纪昀所说的这个故事,尽管很生动、有趣,很能吸引人,无奈事实决非如此,石兽向上游,不过是文学家的幻想,客观上并不存在。

事实真的如此吗?寻找沉在河中的石兽,究竟应在上游还是下游?不久前发生在云南西双版纳的一回事,圆满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这回事的情节几乎与纪昀所记一模一样,即西双版纳有一条河中有两块大石,它们有一半露在水面。十多年前,有一块石头被人炸碎,另一块也随之失踪,大家都不知道这块未炸碎的石头到哪里去了。十多年后,有人在离原地十多里的上游,发现了那块失踪了的石头,经核对,它确实是本来位于十多里外的下游那一块。它是怎么“游”上来的呢?

原来炸另一块石头时,这块石头的基础也被震坏,它丧失了屹立不动的根基,正如纪昀所说的水冲走石边沙的道理,在十多年的时间中,它逐渐地向上游翻滚了十多里路。它向上“游”时经过之处,留下了一道明显的沟,令人信服他说明,纪昀所记,确非虚言。这一有趣的自然现象,1980年4月当地的报纸作过详细的报道。这故事不仅教育我们如何思考问题,对从事水中打捞也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关推荐

    河中石兽 《河中石兽》教案 《河中石兽》教案 河中石兽教案 25河中石兽 《河中石兽》教案9 《河中石兽》教案2 《河中石兽》教案7 《河中石兽》教案8 河中石兽教案设计 河中石兽教案设计 《河中石兽》表格式教案 河中石兽练习答案 《河中石兽》说课稿 《河中石兽》两课时教案 《河中石兽》教学设计 《河中石兽》练习题 《河中石兽》说课稿 《河中石兽》教案及练习 七年级《河中石兽》教案 《河中石兽》教学实录 《河中石兽》教学反思 第25课《河中石兽》教案2 《河中石兽》教学实录 《河中石兽》第一课时教案 《河中石兽》第二课时教案 《河中石兽》同步练习 《河中石兽》表格式教案12 《河中石兽》教学设计2 《河中石兽》教学设计5 《河中石兽》课堂实录 《河中石兽》说课稿2 河中石兽语文作业答案 《河中石兽》读后感(3篇) 《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 《25 河中石兽》教学反思 《河中石兽》原文和译文 七年级 语文 《河中石兽》教案 七年级 语文《河中石兽》学案 河中石兽原文及翻译 《河中石兽》同步练习1 《河中石兽》知识点整理 《河中石兽》复习知识点 《河中石兽》中考题(常德市)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六) 长春版七下《河中石兽》推荐教案 《河中石兽》中考题(青海省西宁卷) 七年级上册《河中石兽》教学设计 《河中石兽》原文注释及翻译译文 《河中石兽》精细化阅读及复习要点 人教版初一上语文《河中石兽》知识点 教学参考:河中石兽究竟到哪里去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河中石兽》练习题 《河中石兽》中考题(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卷) 河中石兽练习题(七年级下册语文版) 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练习《河中石兽》 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河中石兽》知识点 河中石兽教学设计(七年级下册语文版) 初一上册语文同步训练之《河中石兽》(有答案鄂教版) 《中国石拱桥》教案6 《黄河颂》教案6 沪教版《水中石兽真会向上游吗》教学设计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6 《黄河,母亲河》教学设计6 《黄河,母亲河》教学设计6 《黄河颂》教学设计6 小石潭记6 6 《黄河,母亲河》综合性学习课教学简案 《黄河颂》教学设计6 《黄河颂》教学设计6 《黄河颂》教学设计6 《搭石》教学设计6 古罗马斗兽场教案 《搭石》教学设计6 中国石教案 《化石吟》教学设计6 《化石吟》教学设计6 第6课黄河颂教案设计(新课标) 《范进中举》教案6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6 奇兽麋鹿 《习作6》《拔河》教学设计之一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6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6 中国石拱桥教案 中国石拱桥教案一等奖 中国石拱桥教案 中国石拱桥教案 中国石拱桥教案 中国石拱桥教案 中国石拱桥教案 中国石拱桥教案 《中国石拱桥》教案 中国石拱桥教案 《中国石拱桥》教案 中国石拱桥教案 中国石拱桥教案 中国石拱桥教案 中国石拱桥教案 中国石拱桥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