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五首》《山中访友》《秋天》教案及练习

小编:

《山中访友》《秋天》《古代诗歌五首》

二. 教学目标

1.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主题,学习拟人化的童话写法。

2. 提高审美情趣。

3. 学会通过对诗歌语言的分析,体会到诗歌语言凝练形象的特点。

4. 背诵诗词,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诵读能力。

5. 了解诗歌的不同艺术风格和词的两大流派。

6. 分析品味诗词,提高审美情趣和诗词鉴赏能力。

三. 教学重点、难点

1. 品析重点句子的神韵。

2. 理解诗人、词人创作的独特风格。

3. 体悟诗词的意境和语言。

4. 提高学生对诗词的感悟、鉴赏能力。

四. 知识分析

《山中访友》

1. 主题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 写作特色

(1)在叙述方式上,独具匠心。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还恰当地变换叙述人称,对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时用第三人称叙述,有时感情强烈了又以第二人称称呼,从而使情感表达得更加充分。

(2)想象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有浪漫色彩。

《秋天》

1. 作者介绍

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原名何永芳,出生于四川万州一个守旧的大家庭。幼年时即喜爱中国古代诗词小说,1929年到上海入中国公学预科学习,读了大量新诗。1931—1935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大学期间在《现代》等杂志上发表诗歌和散文。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大学毕业后,何其芳先后在天津南开中学和山东莱阳乡村师范学校任教。

2. 主题

《秋天》这首诗通过描绘不同场景、画面,创造了一种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氛围。这一氛围具有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特点。它写的是繁忙夏天之后的农闲景象,所以具有清静的氛围;它写的是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不见农家些许的艰难苦恨,所以具有清远的氛围;它写的是少男少女朦胧而纯真的爱情,所以具有清甜的氛围;它像何其芳其他诗作一样专用轻柔之词写清丽意象,避开喧嚣的景境,避开拙重之词,所以具有清柔的氛围。诗中各幅画面,以及画面里的各个意象,无不和谐统一;因而这种氛围所赖以形成的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等多方面特点也无一不达于极致。

《古代诗歌五首》

山行留客

诗句分析:这首诗紧扣诗题中的“留”字,借留客于春山之中,描绘了一幅意境清幽的山水画。首句“山光物态弄春辉 ”,写出了留客的前提条件——山中万物都在春天的阳光下争奇斗艳,呈现着一派醉人的美景。一个“弄”字出神入化,给山中景物赋予了人的性格,描绘了万物朝气蓬勃的盎然生机。次句“莫为轻阴便拟归”,是诗人对客人的劝留之辞,恰值游兴正浓之际,天空中忽然浮过一片“ 轻阴”,大有大雨将至之势,这是令客人游兴顿减的惟一客观原因 ,暗示了客人主观上并非不恋山景的心灵信息。最后两句“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采取以退为进、欲擒故纵的笔法,进一步劝慰客人既来之,则安之,不要错过美好春光,涉涉前行。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诗句分析:唐玄宗天宝十五年六月,唐都长安被安禄山的叛军攻占,唐玄宗逃到蜀地,留下太子李亨讨贼。七月,李亨自作主张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即皇帝位,是为肃宗,改年号为至德,称至德元年。至德二年二月,肃宗至凤翔,六月,诗人岑参从西域归来至凤翔,授右补阙。九月,岑参随军,在军中度过了重阳节,感触甚深,遂写了一首五言绝句《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诗人岑参虽是江陵(今湖北江陵)人,可长期住在首都长安,故诗中称长安为故园。诗的意思是:想勉强去登高游赏,可无人专门给我送酒来(用王弘给陶潜送酒典故,见前所述)。想起远方故乡那些可爱的菊花,现在只能在战场边上开放了。

《汉江临眺》

诗句分析:楚国的地界与三湘连接,在荆门与九条支流相通。地势开阔,江水好像一直滔滔流到天外,远处山色若隐若现,时有时无。城市就似在水面上浮动,波涛汹涌好像使远处的天空摇动起来。襄阳正是风和日丽,一片好风光,留下来与山翁共醉。

《春日》

主题:诗人借写春景来抒发情怀,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天净·沙秋思》

诗句分析:这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因为它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这篇作品在布局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前三行全是写景,没有提到抒情主人公,但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意味着他的存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他眼中所见;“古道”是他的经行地;“瘦马”是他所骑;而“西风”正吹在他身上。把这些细节联结在一起,就会出现这样一个境界:一个秋日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道旁,缠着枯藤的老树上,鸦雀已经回巢,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炊烟缕缕。这时,一个人牵着一匹瘦马独自缓缓行进在古道上。看来,这是个异乡人,他将投宿何方呢?在作了这样的铺垫之后,作者才形象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异乡人望了一眼即将西沉的夕阳,不禁叹道:“断肠人在天涯。”由此可以看出他的乡愁何等浓重。

【典型例题及分析】

1. 文题为《山中访友》,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2. 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

3.《山中访友》第五段这样写道:“你好,山泉姐姐!……你好,溪流妹妹!……你好,白云大嫂!……你好,瀑布大哥!……你好,悬崖爷爷!……”请模仿这种句式续写两个句子,意思和上文相同。(并补充省略的内容)

4.《秋天》选自,作者何其芳,现代 、 。

5.《秋天》全诗描绘了三幅图,请分别加以概括。

6. 第一幅图:

第二幅图:

第三幅图:

7. 体会下列句子中词语的含义:

(1)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栖息:

(2)芦筵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轻轻:

8. 在《秋天》第一幅图中,作者写了两个画面,一是 ,一是 。

9.《秋天》一诗中描写的意境具有怎样的特点?

10. 根据语境,在下面的横线上补写一句得体的话。

下雨天,一个妇女带着她的宠物上了公共汽车。那条小狗又湿又脏,妇女对售票员说:“我愿意替狗付钱,希望你允许它像其他乘客一样有一个座位。”售票员回答说:“可以,不过 。”

11. 揣摩文意,注意句式,把下面这段话补写完整。

古人对牡丹和荔枝有过这样的评论:“花之艳为牡丹,然而不实;果之绝为荔枝,然花不艳。”话中贬大于褒,我很为它们鸣不平。如果我们用宽厚的态度去看待事物,应把古人的评论改为 。

答案:

1. 作者要拜访的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等一些自然界的朋友。

2. 为了使读者也进到画面中,进到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更加感到亲切。

3.《预言》、诗人、评论家

4. 前四句描绘秋天的画面,各节诗的最后一节加以总结,收束全节。

5. 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6.(1)“栖息”本用来描写有生命的物类,用在这里,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秋天)视象化了,创造出松弛、闲静的氛围。(2)“轻轻”一词仿佛“信手拈来”,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7. 山谷伐木;篱间背瓜果

8. 具有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特点。

9. 你要保证它像乘客一样不把脚放在座位上。

10. 略

11. 牡丹虽然不实,然而为花之艳;荔枝虽花不艳,然而为果之绝。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溪水(苏雪林)

我们携着手走进林子,溪水漾着笑涡,似乎欢迎我们的双影。这道溪流,本来温柔得像少女般可爱,但不知何时流入深林,她的身体便被囚禁在重叠的浓翠中间。

早晨时她不能面向玫瑰色的朝阳微笑,夜深时不能和娟娟的月儿谈心,她的明澈莹晶的眼波,渐渐变成忧郁的深蓝色,时时凄咽着忧伤的调子,她是如何的沉闷呵!在夏天的时候。

几番秋雨之后,溪水涨了几篙;早凋的梧楸,飞尽了翠叶;黄金色的晓霞,从杈枝树隙里,深入溪中;泼靛的波面,便泛出彩虹似的光。

现在,水恢复从前活泼和快乐了,一面疾忙的向前走着,一面还要和沿途遇见的落叶、枯枝……淘气。

一张小小的红叶儿,听了狡狯的西风劝告,私下离开母校出来顽玩,走到半路上,风偷的溜走了,便一跤跌在溪水里。

水是怎样的开心呵,她将那可怜的失路的小红叶儿,推推挤挤的推到一个漩涡里,使他滴溜溜的打圆转儿;那叶向前不得,向后不能,争得几乎哭出来;水笑嘻嘻的将手一松,他才一溜烟的逃走了。

水是这样欢喜捉弄人的,但流到坝塘边,她自己的魔难也来了。你记得么?坝下边不是有许多大石头,阻住水的去路?水初流到石边时,还是不经意的涎着脸撒娇撒痴的要求石头放行,但石头却像没有耳朵似的,板着冷静的面孔,一点儿不理。于是水开始娇嗔起来了,拚命向石头冲突过去;冲突激烈时,浅碧的衣裳袒开了,露出雪白的胸臂,肺叶收放,呼吸极其急促,发出怒吼的声音来,缕缕银丝头发,四散飞起。

劈劈拍拍,温柔的巴掌,尽打在石头皱纹深陷的颊边,——她真的怒了,不是儿戏。

谁说石头是始终顽固的呢?巴掌来得狠了,也不得不低头躲避。于是水安然渡过难关了。

她虽然得胜了,然而弄得异常疲倦,曳了浅碧的衣裳去时,我们还听见她断续的喘息声。

我们到这树林中来,总要到这坝塘边参观水石的争执,一坐总是一两个钟头。

1. 文中第二自然段写溪水“……时时凄咽着忧伤的调子,她是如何的沉闷呵!在夏天 时候。”这是为什么?

2. 通篇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3. 水与石头争执时,水对石头的态度是什么样的?

4. 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请说明喜欢的理由。

5. 在中溪水被拟人化了,请你说说她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6.“溪水”和李汉荣的《山中访友》比较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7. 古诗词中有许多是写自然美景的,请你写出一两句。

【试题答案】

1. 道溪流,本来温柔得像少女般可爱,但不知何时流入深林,她的身体便被囚禁在重叠的深翠中间。

2. 拟人手法。

3. 先是不经意的涎着脸撒娇撒痴的要求石头放行,后来就娇嗔起来,拼命向石头冲突过去,劈劈拍拍,温柔的巴掌,尽打在石头皱纹深陷的颊边,才安然渡过难关了。

4. 略

5. 温柔、活泼、快乐、淘气、喜欢捉弄人、娇嗔

6. 言之成理成文即可

7. 略

    相关推荐

    人教版《山中访友》《秋天》教案及练习 15古代诗歌五首(人教版七年级上) 人教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 2016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教案设计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七年级上教参:古代诗歌五首 古代诗歌五首(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同步训练 七年级语文上15古代诗歌五首 2016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教学案 2016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教案1 人教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复习练习题(新人教版) 古代诗歌四首(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古代诗歌四首(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古代诗歌五首(七上15课)1 古代诗歌五首(七上15课)2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山中访友》同步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五课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古代诗歌五首 人教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考点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山中访友》 15古代诗歌四首(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古代诗歌五首》知识点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五首》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五首》教案设计 《古代诗歌五首》同步达纲练习 《古代诗歌五首》同步达纲练习 13山中访友(七年级上人教社教案) 13山中访友(七年级上人教社教案) 15 古代诗歌五首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15 古代诗歌五首 《古代诗歌五首》课时训练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七上《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设计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设计 《古代诗歌五首》复习设计 《古代诗歌五首》复习设计 《古代诗歌五首》中心意思 《古代诗歌五首》学习目标 山中访友随堂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新课标教案 《古代诗歌五首》研讨与练习说明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学案:古代诗歌四首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2 十五 古代诗歌四首 人教版语文知识点汇总七年级(上):第15课 古代诗歌五首 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 七上《古代诗歌四首》教学反思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新课标教案2 七年级语文古代诗词五首教案 七上《古代诗歌四首》 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四首》课后练习题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评点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山中访友》教案 《古代诗歌五首》基础知识训练 《古代诗歌五首》说课稿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杂谈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建议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五首》教法建议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1、山中访友·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优质教案 《古代诗歌五首》说课稿 古代诗歌五首》说课稿 《山中访友》随堂练习 元说课稿:春、夏感、秋天、古代诗歌四首、感受自然(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古代诗词五首》练习题与答案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4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3 初一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复习训练题(新人教版) 《古代诗歌五首》词语解释 《古代诗歌五首》典题例析 《古代诗歌五首》生字注音 《古代诗歌五首》说课稿2 七年级语文上册《山中访友》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山中访友》 设计教案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3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2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5 七年级语文上册《山中访友》教案设计 《古代诗歌五首》有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