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阅读答案

小编:

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②庄王以为币轻,更小以为大,百姓不便,皆去其业。市令言之相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①不定。”相曰:“如此几何顷乎?”市令曰:“三月顷。”相曰:“罢,吾今令之复矣。”后五日,朝,相言之王曰:“前日更币,以为轻。今市令来言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之不定’。臣请遂令复如故。”王许之,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

③楚民俗好庳②车,王以为庳车不便马,欲下令使高之。相曰:“令数下,民不知所从,不可。王必欲高车,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捆③。乘车者皆君子,君子不能数下车。”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

④此不教而民从其化,近者视而效之,远者四面望而法之。故三得相而不喜,知其材自得之也;三去相而不悔,知非己之罪也。

(选自《史记·循吏列传》)

【注】①次行:秩序。②庳:低、矮。③捆:门槛。

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秋冬则劝民山采 (2)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3)市令曰:“三月顷。” (4)令数下,民不知所从

答案:(4分)(1)鼓励 (2)以……为乐 (3)左右(指时间) (4)听从什么

细解: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意义和作用”及“理解常见的文言词法和句式特点”。其中既有实词,更有词类活用、虚词、固定结构等古代汉语语言现象。可见,这道题目也不一定都是考查实词现象。“劝”,勉励,在《劝学》中有此用法。其为多义词,注意与“规劝”的区别。两者的区别在于有无“规”,即要求对方改正某些行为以符合要求。这里显然没有此意。“乐”,本为形容词,这里带了宾语,所以,活用为意动,即“以……为乐”。首先要判断其活用,再判断是什么词活用为什么词,最后再看看动作的发出者是谁,就可以得出正确答案了。当然,如果把“乐”看作表示心理动作的动词,也同样是意动,对得出正确答案没有妨碍。“所从”,是“所字结构”。“从”,根据“令初下”,可知是“听从”,而不是“跟从”什么的;“所”,助词,与“从”组成“所字结构”。“所字结构”是个名词性结构,在这里做“不知”的宾语,相当于“听从什么”,“所”本身词义很虚。

最难的是“顷”,书本上只学习过表示短暂时间的用法,如顷刻、少顷、有顷、顷之等。这里附着在“几何”、“三月”的后面,按理说学生也可以根据所掌握的有限古汉语知识推断出来。“几何”是数词,一般做定语,那么,中心词“顷”推测起来应为“时间”,也就是说由“短暂时间”泛指“时间”,“几何顷”应为“有多久”。这样,“三月顷”,也就是“三个月的时间”,“顷”应该还是泛指“时间”。(我以为这样解答也应该是有道理的)

但是按照答案的理解,解“顷”为“左右(指时间)”,问题就复杂了。即是把它看作表约数的一个虚词了。约数是表示与实数数目相差不远的大概数目的,古汉语中常见的约数表示方式有以下几种:1、用十百千万等成数来表示约数。2、用两个邻近的数表约数,这也是现代汉语约数的基本形式之一。3、基数词后加“许”“所”“余”等表约数。如:未至匈奴陈二里所,止。(《史记·李将军列传》)“二里所”即“二里左右”》4、在基数词前面加“且”“将”“约”“几”“盖”“可”等表约数,这种约数往往是表示比实际数略少的近似数。看起来,这里属于第三种情况,在基数后加约数词。但是,“顷”做约数词确实超越了学生的认知范围。按照建构主义理论,提问的时候,是需要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如果太过超越学生的现有能力,不知如何建构?难道让学生根据“许”“所”“余”等的用法来推断吗?那也太不靠谱了。

   1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2分)

A.政缓禁止 B.庄王以为币轻

C.如此几何顷乎 D.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捆

答案:(2分)B

细解:古今异义现象属于实词用法,故本考点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意义和作用。“以为”,今天还做“认为”用,所以不存在古今异义。“禁止”,从整个句子构词的情况来看,“禁”为名词(前有“政缓”),禁止做的事情,“止”,停止不做,这与今天表示“不准、不许”意思的“禁止”区别很大。“几何”,在文中是数词,“多少(时间)”的意思,今日为数学概念。“请教”,这里同样是两个单音节词语的组合。“请”,表谦敬副词,“请允许我”的意思;“教”,“让,使”的意思。今日为“请求人指导”,意思相差很大。辨析古今异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注意古代汉语单音节词语为主这一现象。

对古今异义的考查,久违了,上一次考查还在2007年秋季高考。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实词现象,一般间隔几年总会考查一次的。

1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5分)

(1)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

(2)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

答案:(5分)(1)虞丘相向楚庄王推荐孙叔敖来代替自己。(3分,进、以、“于楚庄王”倒装各1分。)(2)楚庄王同意了他的请求,过了半年,百姓全部自己增高了他们的车子。(2分,居、句意各1分)

细解:考点:用现代汉语解释文言句子。早前用语是“翻译”,“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义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文字来表达,重点是“转换”。而从命题与解答的实际来看,确实是“解释”,即对古代或特殊或重要的语言现象用现代汉语做准确的解释,所以,是按“点”(古代或特殊或重要的语言现象)给分的。第一句中重要的是“进”、“以”、“‘于楚庄王’”,第二句中重要的是“居”。其实,两句中还有“自代”、“自高其车”等特殊语言现象。根据语境,“之”代指“孙叔敖”,后又有“以自代也”,所以,“进”,应是“进荐”的意思。“于楚庄王”,为介词结构后置做补语,现代汉语中一般用作状语。“居”后是“半岁”,是一个表示时间的概念。“居”用在“有顷”、“久之”、“顷之”等前面,表示相隔一段时间。如“具有顷”等,所以,“居半岁”可以解释成“过了半年”。

此外,还考查了“以”的连词用法。本张试卷没有单独为虚词设题,但是,还是通过其它形式考到了“所”、“以”、“于”、“之”、“其”(第24题)等常见虚词。

20.第④段画线句写出了孙叔敖□□的性格特征。(2分)

答案:(2分)自信

细解: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等。通过对人物对待得失的态度概括性格特征。从表面上看,有两个“知”字,似乎应该是“自知”。但是,两个“知”的对象有差异,第一个“知”是“知”自己的能力,第二个“知”是“知”自己有无过错。所以,回答“自知”有些肤浅,应该是“自信”,即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没有做错。

只有两个空格,所以,必须概括为某一形容词。

21.联系文本,简析孙叔敖施政的具体策略。(3分)

答案:(3分)恢复币制,不干扰市场秩序,体现了孙叔敖安民策略;不依靠颁布命令而是通过增高门槛来达到增高车子的目的,体现了孙叔敖化民策略。(答出1点得2分,答出2点得3分。)

细解: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要求“联系文本”,说明虽是“简析”,也需要在分析的基础上做些归纳、概括,而不是概念来概念去的。“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方法与语体文是一样的。首先也是划分层次,从全文来看,主要通过两个故事来介绍孙叔敖的施政策略。一件事情是讲其如何使民“安其处”的,即安民的策略。第二个故事,是讲其如何“不教而民从其化”的,即化民的策略。总的来说,孙叔敖施政的具体策略是:安民,化民。如果能读懂两个故事,就可以看出:恢复币制,不干扰市场秩序,体现了孙叔敖安民策略;不依靠颁布命令而是通过增高门槛来达到增高车子的目的,体现了孙叔敖化民策略。

从答题的要求上来看,既要有对具体策略的提炼,又要有结合文本的具体分析。相较而言,归纳提炼为“安民”、“化民”两个具体策略更难一些。首先,要能理解,所谓的“施政”,指的就是对待“民”的态度,是如何“施教导民”的;其次,围绕着“民”,从两个故事里选择两个最恰当的动词来概括不同的策略来(这时,文中议论性的语句也可以帮助我们有效筛选和概括)。从以上的分析来看,归纳、概括,通常都有两步:先是求同,寻找两者的共同点,都是展示其如何“施教导民”的;其次是求异,再看在此基础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这样,就可以保证较好地归纳、概括了。可见,有较复杂的逻辑思维活动在其中。

    相关推荐

    “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阅读答案 “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阅读答案及详细分析 孙叔敖纳言翻译、孙叔敖纳言教案及训练题 《孙叔敖纳言》阅读附答案 《孙叔敖杀两头蛇》阅读及答案 “叔孙通者,薛人也”阅读答案 叔孙通者,薛人也阅读答案 《叔孙通者,薛人也》阅读答案 孙叔敖纳言阅读附答案 老父告诫孙叔敖阅读答案 《孙叔敖纳言》阅读附答案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阅读附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孙叔敖为楚令尹”比较阅读答案 《孙叔敖杀两头蛇》阅读答案翻译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阅读附答案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阅读答案 “叔孙通者,薛人也”阅读答案附翻译 “叔孙通者,薛人也”阅读试题及答案 “叔孙通者,薛人也”阅读答案(附翻译) 阅读答案:叔孙通者,薛人也……(含答案) 《孙叔敖纳言》“晋平公问于叔向”比较阅读答案 《老父告诫孙叔敖①》阅读答案及翻译 《老父告诫孙叔敖》阅读答案及翻译 《邹忌讽齐王纳谏》“孙叔敖为楚令尹”比较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孙叔敖疾,将死文言文阅读答案 《孙叔敖埋蛇》阅读训练附答案及译文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阅读答案 阅读文言文《孙叔敖纳言》,完成1~4题。 《孙叔敖戒子 吕氏春秋》阅读答案与翻译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文言文练习与答案 优孟者,故楚之乐人也....阅读附答案 优孟者,故楚之乐人也...原文附翻译 阅读《孙叔敖纳言》,完成下列题目阅读答案 孙叔敖疾,将死 阅读答案(2013包头中考试题) 《连处士,应山人也》阅读答案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阅读附答案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孙叔敖埋蛇》附答案及译文 阅读答案: 樊姬者,楚庄王之夫人也……(含答案) 《季布者,楚人也》阅读答案 “叔孙通,薛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孙叔敖疾,将死阅读答案(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中考) 袁盎者,楚人也..阅读附答案 袁盎者,楚人也...阅读附答案 《叔敖杀蛇 刘向》阅读答案附翻译 《孙叔敖纳言》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中考语文试题练习 《孙叔敖杀两头蛇》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中考语文试题练习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阅读答案 仁者,圣之次也,智者,仁之次也阅读附答案 申包胥者,楚人也....阅读附答案 袁盎者,楚人也,字丝阅读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孙叔敖遇狐丘丈人》比较阅读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孙叔敖遇狐丘丈人》阅读答案附翻译 屈原者,名平,楚之...阅读答案 阅读答案:季布者,楚人也……(含答案) 张叔夜字嵇仲,侍中耆孙也...阅读附答案 《长孙平,字处均,河南洛阳人也》阅读答案 袁盎者,楚人也,字丝....阅读附答案 《叔敖受教》翻译及阅读答案 《叔敖受教》翻译及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阅读附答案 《陈轸者,游说之士》阅读答案 文言文袁盎者,楚人也...阅读附答案 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阅读附答案 《叔敖杀蛇 刘向》阅读答案附翻译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阅读答案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阅读答案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阅读附答案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阅读试题及答案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阅读附答案 袁盎者,楚人也,字丝(史记)阅读附答案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阅读答案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阅读及答案 “甘罗者,甘茂孙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司马季主者,楚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诗词阅读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孙叔敖遇狐丘丈人》比较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 文言文田叔者,赵陉城人也....阅读附答案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阅读答案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阅读答案附赏析 《连处士墓表》阅读答案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阅读附答案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诗词阅读答案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诗词阅读答案 “平原君朱建者,楚人也”阅读答案附翻译 文言文袁盎者,楚人也,字丝...阅读附答案 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 阅读答案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阅读答案 “杨王孙者,孝武时人也”阅读答案附翻译 《赠孙秋士序》阅读答案 读者可以自负之处 夏丐尊阅读答案 甘罗者,甘茂孙也。茂既死后 阅读附答案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阅读附答案 “连处士,应山人也。以一布衣终……”文言文阅读答案 《忆江上吴处士》阅读答案 “法令者治之具”“法者,治之正也”比较阅读及答案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阅读答案 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