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许逵传|阅读答案翻译译文试题

小编:

许逵,字汝登,固始人。正德三年进士。长身巨口,猿臂燕颔,沉静有谋略。授乐陵知县。六年春,流贼刘七等屠城邑,杀长吏。诸州县率闭城守,或弃城遁,或遗之刍粟弓马,乞贼毋攻。逵之官,慨然为战守计。县初无城,督民版筑,不逾月,城成。令民屋外筑墙,墙高过檐,启圭窦①,才容人。家选一壮者执刃伺窦内,余皆入队伍,日视旗为号,违者军法从事。又募死士伏巷中,洞开城门。贼果至,旗举伏发,窦中人皆出,贼大惊窜,斩获无遗。后数犯,数却之,遂相戒不敢近。

十二年迁江西副使。时宸濠②党暴横,逵以法痛绳之。尝言于孙燧曰:“宁王敢为暴者,恃权臣也。权臣左右之者,贪重贿也。重贿由于盗薮,今惟翦盗则贿息,贿息则党孤。”燧深然之,每事辄与密议。及宸濠缚燧,逵争之。宸濠素忌逵,问:“许副使何言?”逵曰:“副使惟赤心耳。”宸濠怒日:“我不能杀汝邪?”逵骂曰:“汝能杀我,天子能杀汝。汝反贼,万段磔③汝,汝悔何及!”宸濠大怒,并缚之,曳出斫其颈,屹不动。贼众共推抑令跪,卒不能,遂死,年三十六。

初,逵以《文天祥集》贻其友给事中张汉卿,而无书。汉卿语人曰:“宁邸必反,汝登其为文山乎!”逵父家居,闻江西有变,杀都御史及副使,即为位,易服哭。人怪问故,父曰:“副使,必吾儿也。”世宗即位,赠左副都御史。嘉靖元年,改赠逵礼部尚书。 (节选自《明史•许逵传》)

【注释】①圭窦:圭形小门。②宸濠:朱宸濠,宁王,后叛乱。③磔:古代的一种酷刑。以车分裂人体。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日视旗为号 日:每天 B.贼果至,旗举伏发 伏:隐匿

C.宸濠素忌逵 素:平时 D.贻其友给事中张汉卿而无书 书:书信

9.下面语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逵之官,慨然为战守计。

A.吾欲之南海,何如? B.当余之从师也 C.此之谓失其本心 D.欲报之于陛下也

10.下面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许逵身材魁梧,且有军事才能。正德六年春,他在乐陵知县任上,修筑城墙,训练兵卒,招募死士,最终打败了流寇刘七等贼人,并因此而获得了升迁。

B.许逵认为宁王敢于专横暴戾,依靠的是朝中权臣。权臣之所以帮助他,是因为贪图他的重贿。宁王送予重贿,是借口盗贼众多,如今只有剪除盗贼才能使行贿停止,行贿停止, 朱宸濠一党的势力就会孤立。

C.许逵与都御史孙燧对剪除宁王势力有相同的认识,所以凡事都相互商议。宸濠造反,捆绑了孙燧,欲加杀害。许逵争辩未果,责骂叛寇,英勇就义。

D.从许逵赠送《文天祥集》一事,其父其友就知道许逵必定会在宁王造反时像文天祥一样坚贞,所以其父在未知儿子生死的确切消息时,就摆上牌位哭悼儿子。

四、(14分)

11.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诸州县率闭城守,或弃城遁,或遗之刍粟弓马,乞贼毋攻。

8. B(伏:伏兵。名词。)

9. A (之:到、往)

10. D (文中没有许逵父亲能够预知宁王造反的信息。)

四、11.各州县大都闭门守城,有的弃城逃走,有的送给贼寇粮草弓马,请求贼寇不要来攻。(“率、遁、遗、毋”各1分,共4分)

12.(1)—(3)题见教材;(4)史册 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身取义,一片丹心将垂于史册,映照千古。 (意思对即可)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许逵,字汝登,固始县人。正德三年进士。长身大嘴,猿臂燕颔,性格沉静而有谋略。被任命为乐陵知县。正德六年春,流寇刘七等血洗城邑,屠杀官吏。各州县大都闭门守城,有的弃城逃走,有的送给贼寇粮草弓马,请求贼寇不要来攻。许逵就任,情绪激昂地为作战和守城谋划。乐陵原来没城墙,许逵督促民工版筑城墙,不超过一个月,城墙就建立起来了。他又叫居民在房外筑墙,墙高过屋檐,墙上凿出圭形小门,只能容一人。各家选一个强壮的人拿着刀守候在小门内,其余的人都编入队伍,每天看旗帜的动静为号令,违者以军法论处。又招募敢死之士埋伏巷中,大开城门。贼寇果然进城,旗帜一举,伏兵四起,小门内的人都跃出,贼寇非常吃惊,乱跑乱窜,全都被擒或被杀。后来贼寇多次进攻,都被击退,于是贼兵相互告诫,不敢靠近乐陵城。此事上报,许逵升官二级。

正德十二年许逵调任江西副使。当时宁王朱宸濠一党专横暴戾,许逵用法令狠狠地制裁他们。许逵曾经对孙燧说:“宁王敢于专横暴戾,依靠的是朝中权臣。权臣之所以帮助他,是因为贪图他的重贿。宁王送予重贿,是借口盗贼众多,如今只有剪除盗贼才能使行贿停止,行贿停止,朱宸濠一党的势力就会孤立。”孙燧认为很对,每件事都与许逵秘密商议。到朱宸濠抓捕孙燧的时候,许逵为他争辩。朱宸濠平时就忌恨许逵,问他有什么话说,许逵回答:“我只有赤胆忠心!”朱宸濠怒道:“我不能杀你吗?”许逵骂道:“你能杀我,天子能杀你。你这个反贼,将碎尸万段,悔之不及!”朱宸濠大怒,将他一起绑了,拉出去砍头,他屹立不动。众贼兵推他按他下跪,他终究不屈,被杀害,这年他三十六岁。

起初,许逵将《文天祥集》赠给好友给事中张汉卿,但无书信。张汉卿对人说:“宁王府必然要谋反,汝登恐怕要做文天祥吧!”许逵的父亲在家居住,听说江西有变,杀了都御使和副使,马上做了一个牌位,换了丧服哭悼。有人奇怪地问他原因,许父说:“那个副使必定是我儿子。”世宗即位,追赠许逵左副都御史,谥号忠节。嘉靖元年,改追赠他为礼部尚书。

    相关推荐

    “明史·许逵传”阅读试题及答案 及翻译 《明史·许逵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元史·许楫传”阅读试题及答案 (附翻译译文) 陈灌传|明史•列传|阅读答案翻译译文试题 《明史·周尚文传》阅读答案翻译译文试题 《明史|吴道南传》阅读答案翻译译文试题 《明史·后妃列传》阅读答案翻译译文试题 《明史·杨廷和传》阅读答案翻译译文试题 “明史·于谦传”阅读试题及答案 (附翻译译文) 《明史|况钟传》阅读答案翻译译文试题解析 《明史•列传十六|刘基传》阅读答案翻译译文试题 “元史·许楫传”阅读试题及答案 (附翻译) 尚文传|元史·列传|阅读答案翻译译文试题 北史•傅永传|阅读答案翻译译文试题 “明史·花云传”阅读试题及答案 (附翻译) 王十朋传|宋史|阅读答案翻译译文试题 宋史•李师中传|阅读答案翻译译文试题 史记•吴起列传|阅读答案翻译译文试题 明史·文徵明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明史宋濂传阅读答案 明史·宋濂传文言文翻译 《明史|王英传》阅读试题答案解析翻译译文高考文言文阅读 七录《明史•张溥传》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中考语文试题练习 七录《明史•张溥传》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中考语文试题练习 《史记·郑当时列传》阅读答案翻译译文试题 明史·韩文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明史·王文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宋史•列传第一百|王存传》阅读答案翻译译文试题 《明史·周尚文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明史·李文忠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宋史·许景衡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元史·张思明》阅读答案翻译译文试题解析理解 《宋史|杨业传》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翻译译文 《元史·王义传》阅读答案翻译译文试题解析理解 《明史 徐渭传》参考译文 《明史·王直传》文言文阅读答案与翻译 宋史·许仲宣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高中文言文 《明史李文忠传》阅读附答案附翻译 《元史·石普》阅读答案翻译译文试题 陈灌传阅读答案翻译译文试题 《郑岳传 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 《明史·鲁穆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明史·周瑄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明史·齐泰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明史·姚镆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魏学曾传 翻译明史》阅读答案 明史·翟銮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明史·熊鼎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明史·沐英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明史·徐达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戴珊传 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 明史·徐恪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明史·秦良玉传》阅读答案翻译 《南史|柳恽列传》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答案解析翻译译文 明史·李侃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明史·戴珊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明史·年富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明史·海瑞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史记•叔孙通传》高考文言文试题阅读理解答案翻译译文 明史戚继光传阅读答案 明史戚继光传节选翻译 《宋史•熊本传》阅读答案翻译译文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 廉希宪传|阅读答案翻译译文试题 《明史·杨廷和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缪昌期传》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 明史·严嵩待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明史·张学颜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明史·叶旺传 阅读附答案附翻译 明史·胡广传 阅读附答案附翻译 明史·邹智传阅读附答案附翻译 明史安磐传阅读附答案与翻译 明史·仇钺传 阅读附答案附翻译 《明史·杨廷和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郭子兴传 明史》 阅读答案附翻译 明史·崔铣传 阅读附答案附翻译 明史·杨维桢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明史·胡惟庸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明史·山云传阅读附答案附翻译 《魏忠贤传 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 《后汉书•卷六十八|许劭传》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答案解析翻译译文 宋史·张汝明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明史·孙承宗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明史·王守仁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明史·卢象昇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罗洪先传 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 明史·赵率教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明史·李仕鲁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明史·王邦瑞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明史·郭子兴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明史·左良玉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明史·董其昌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明史·沈纮传 阅读附答案附翻译 明史吴宽传阅读附答案附翻译 “宋史•朱昭传”阅读试题及答案 (附翻译) 《宋史·列传第五十六|刘随传》阅读答案翻译译文试题解析理解 《宋史·辛弃疾传》阅读答案解析试题翻译译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明史·蒋瑶列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明史·张问达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明史·张汉卿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明史翟銮传阅读附答案附翻译 七录《明史•张溥传》原文及翻译、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