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中学生作文不良心理分析

小编: :admin

中学生作文训练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除了写作技巧不过关外,学生在作文过程中表现出的不良心理也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帮助学生克服不良心理就成了优化作文训练的迫切需要。

根据个人指导学生写作的经验,我觉得,中学生作文过程中需要克服的不良心理大体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 认知过程的浅表化、片面化:

作文是建立在认知的基础之上的,这种认知有两条途径:一是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体验,直接获取对社会生活的认识;一是通过阅读材料,间接地认识社会,了解人生。由于年龄、生活阅历的限制,中学生在观察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常常不能透过人、事、物的外部、浅层,深入到内部、深层,因而,他们常常不能够体验到平凡生活中包含着的特殊的意义。在写文章的过程中也就无法搜寻到有意义的素材,觉得无人可记,无事可述,无物可写,无话可说。另一方面,由于阅读理解能力的限制,中学生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常常不能整体地、全面地去理解,而只是把眼光停留在局部、片面。在阅读过程中,一旦看到一点触及心灵的东西便不再深入地探究,便以为了解了材料的全部,忽视了材料的整体倾向,结果就犯了理解不准确,甚至完全错误的毛病。阅读理解的偏颇在作文中表现出来,就会出现审题、认识的偏差。中学生认知的缺陷直接地影响了写作;要让他们写好文章,首先就要帮助他们学会深入地观察体验生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 审题构思的孤立化、简单化:

万事万物都是互相联系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即关系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复杂的世界,只有弄清事物之间的各种各样的关系才能认清世界的本质,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思想认识的形成、表述必须借助于概念、判断和推理。概念代表着事物,判断揭示了关系,推理则显示认识的过程。中学生在审题构思的过程中,常常不善于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他们常常围绕着一个概念绕圈子,不能形成一个明确的判断,表现出自己对社会对生活的思想认识。写出来的文章内容或多而杂,或少而空,缺乏一个明确的中心。训练学生作文,一定要使他们拥有联系的观点,形成明确的判断,产生思想认识。让他们在此基础上再去演绎、说理、抒情,方能写出很好的文章。

高考话题作文的形式和作文应试训练的目的直接导致了部分学生的侥幸心理和作文审题构思过程中的简单化。特别是那些作文水平不高或较差的考生,他们觉得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一篇水平较高的能得高分的文章是不大可能的,于是,他们选择了套作的路子。平时,他们不是积极地进行全面的写作训练,以提高作文的实际水平,而是用一种机械的方式去阅读“优秀作文”;作文时,审题构思在他们那里就变得非常简单了。他们不是认真地去推敲题意、精心构思,而是根据话题、文题、内容到记忆的仓库中去搜寻范文,然后依据现成的故事、情节、人物甚至语言来套作文章。审题构思的简单化使写作训练成为走过场,写作水平不能真正地提高。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审题构思的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分析题意,学习安排文章的思路,逐步提高作文能力。

三、 写作过程的随意性、公式化:

中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常常表现出较大的随意性。他们在审题构思的过程中常常只是粗略地了解题目的意义范围,确定一个大致的写作方向,并不在文章的整体布局上狠下功夫。结果就是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甚至出现根据字数多少随意添减内容的情况。这种随意的增减必然造成文章思路不顺畅、内容不协调,文章结构不严谨成为情理之中的事情。我们应该让学生养成在写作文章之前先编写好提纲的习惯。先编写一个自己能理会的简易的提纲,明确思路、选用的材料,然后按写作提纲去写作。即使局部需要调整,也可有所依凭,也不会影响全文的布局。

文无定法,文有定规。人们在写作的实践过程中逐步总结出了一套写作文章的基本方法,这些方法对于初学写作的人来说是具有指导意义的。但是,一些喜走捷径的人却视之为法宝,他们甚至制定出一套写作的固定公式,按照公式去作文。结果,写出来的东西模式单一,千篇一律,令人乏味。要写出好的文章必须打破常规,努力创新。只有鼓励创新,学生才能写出绝妙的文章来。

四、 写作活动的盲目性、神秘化:

文章是写给人看的,目的是叙述事情,表现自己的思想;针对现实,阐明自己的观点;写景状物,抒发自己的情感。通过传递思想、观点、情感给人以启迪,使人得教益。但是,绝大多数中学生的写作却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写作任务。这样的盲目写作是难以写出有思想、有见解、有情感的文章。语文教育专家顾黄初教授曾经这样说过:“有了思想的照耀,一切都会闪光”。文章要“闪光”就要有思想,而思想来自于明确的针对性。我们应该先让学生弄清为何而写,只有这样方可使他们在写作时有激情有见解有思想,方可写成照耀人心的文章。

中学生常常将写作活动神秘化,这样一种特殊的心理使得他们以为作文就该篇篇精彩,句句经典,有的指导老师也有这样的不切实际的要求。这样的高标准就使得原本写作能力不佳的中学生视写作为畏途,写作的积极性可想而知。而且,逐步成熟的中学生在内心深处也渐渐的筑起了一道心理防线,不愿说真话实话,不愿抒真情实感,害怕说错话,害怕人笑话。畏首畏尾,写不出美文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其实,指导中学生写作,理应鼓励他们放开手脚,大胆作文。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即使多一点废话也没关系。先把文章拉开,写到一定程度后再去收缩,写好写巧写精。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别过分计较他们观点、看法的正误,甚至可以容忍他们胡说乱说。等到他们思想成熟了,自然就能纠正错误的东西。

综上所述,中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表现出的不良心理是多方面的。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时,应该努力帮助学生克服这些不良的心理;只有这样,才能使作文训练落到实处,才能在有效的训练中真正提高中学生的作文水平。

    相关推荐

    中学生作文心理分析与导向_语文论文 考生必读:中考语文丢分6大不良习惯 由中考作文谈初中生写作不良习惯的矫正 注意语文中考丢分的不良习惯 培养中学生写作心理素质 当前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中不良倾向的原因分析 消除学生“厌作”心理 把握小学生作文的特点理解小学生作文的心理 中学生作文心理调查及对策_语文论文 戏剧化、心理分析及其它 作文命题引发与学生写作心理 试析学生写作的心理障碍及其疏导 浅析作文选择心不由己和作文内容言不由心_语文论文 中学生写作心理及其写作能力培养_语文论文 复习指导:中考语文丢分6大不良习惯 中考作文得分点秘诀:中心 冰心散文分析 中学生作文顿悟心理的形成机制_语文论文 排除学生怕作文的心理障碍 《理想》课文分析 浅谈作文中的心理教育 学生阶段心理与作文随应教学 作文评讲中的心理学原理及其运用 《祝福》教案——写作特色分析、中心思想 中学生对作文产生消极心理的原因及对策_语文论文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心理教育 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心理疏导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心理教育 创新作文辅导之:——不良现象 语文中考复习:中考满分作文分析与作文教学意见 中学生写作倾吐心理管窥及教学导引_语文论文 《珍珠鸟》中心思想 结构分析 写作特点 2010年中考作文得分点解密:中心 语文教学中学生心理因素的诱导 小学生作文心理模型及作文教学模式研究 语文教学中学生心理因素的诱导 杜甫:时代和生活的良心 学生作文不是文学创作 小学语文作文不良倾向的研究论文 《理想》结构分析 《人生》课文分析 一石三鸟 匠心独运——浅析《藤野先生》第一部分在全文中的作用 《心声》结构分析 《白杨》中心思想和结构分析 一石三鸟 匠心独运 ——浅析《藤野先生》第一部分在全文中的作用 毛泽东学生时代超满分作文:心之力 《将心比心》重难点分析 中考语文满分作文“题记后记”亮点分析 中学生作文心理障碍之二:千人一面,缺乏个性_语文论文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提升学生心理素养 中考语文满分作文“抒写真情”亮点分析 中考语文满分作文“联想创意”亮点分析 四下语文园地三之教材分析学生作文习作 我心中的一面旗帜 学生作文范文 国旗在我心中飘扬 学生作文范文 教学心得: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 《唐雎不辱使命》课文分析 中学语文心理教育研究 2016年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的答题分析 分析鲁迅为何不提倡看中国书 小学生分析小学语文论文 《桃花心木》教材分析 小学语文《寻隐者不遇》教学分析 语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_语文论文 初中物理摩擦力教案 初中物理摩擦力教材分析 《心声》人物形象分析 《桃花心木》案例分析 《桃花心木》结构分析 《心声》人物形象分析 作文无满分:“高考满分作文”不是伪造又如何?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心理期待与学习后进生的转化 中学生写作心理障碍之一:语言枯燥无味 平淡如水_语文论文 《林黛玉进贾府》中的心理描写浅析 《林黛玉进贾府》中的心理描写浅析 《小粗心区分“己”和“已”》教材分析 《生命生命》案例分析 《湖心亭看雪》课文结构分析 根据学生阅读心理教学_语文论文 《湖心亭看雪》课文结构分析 海南2010年中考满分作文及点评:我心中的春 《生日礼物》教学分析 《平分生命》教材理解 不造假:学生作文的底线 不必过分担心孩子的“傻气” 专家解析:2012中考语文作文提分秘籍 心目中理想的语文课堂 《不平常的信》教材分析 《韦德的心愿》教材分析 《人生》结构分析 2009年上海四篇中考满分作文赏析 不造假:学生作文的底线 冰心《谈生命》赏析 高考满分作文非常解读之语言妙笔生花篇(教师中心稿) 《范进中举》课文分析 中考作文高分技巧:人无我有独具匠心 《桃花心木》重难点分析 《哥哥的心愿》教材分析 中考语文一模试题作文部分例文赏析 《落花生》结构分析